第十八章 职官考试
试未必是选拔人才的最好办法,但在法制不健全和人
遗风十分盛行的国度,相对来讲只有试考才是最公平、公正程度最⾼的好办法,尤其当这种试考与个人前途联系在一起之时,利用试考来进行筛选可以有效过滤其中的弊端,真正达到选拔人才,任用贤良的目的。
⾼等文官试考自维新元年九月起就一直在造势,成为⽇渐引人注目的焦点。起初还是提议和各种设想的登载,等到职官部设立后,⾼等文官试考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出台。各类政策陆续出台,整体流程也⽇趋规范,气势之宏大,规模之广,俨然直追往昔。
自从科举4前明令废止后,京师已经许久不见如此的热闹场景,参与者也好,旁观者也罢,都将此事作为一项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加以议论。随着三个贪污集团的垮台及其
羽的陆续得到追究,再加上过渡內阁建立以及新设部门的增多,朝廷职官空缺的不少,早就有人跃跃
试想打这些位置的念头,但无一例外地都被严格限制住了。
除各部尚书、侍郞这样的要职不能空缺以免影响机构正常运作外,各部的厅长、处长等中等级别员官空缺的是一抓一大把,而且早就有人对这些四、五品的官位垂涎三尺了,请托、送礼、跑官要官的举动虽不像庆王⽗子掌权时那么嚣张和明朗化,但依然在私底下存在。
况且,员官间即便不涉及经济往来。彼此倚仗同乡、同学、同宗、姻亲等各种各样关系加強
往意图自固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几位位⾼权重的大臣,府上基本都被上门说情地人踏平了门槛,
据林广宇掌握地情况。除岑舂这样“恶名”在外的大臣,几乎所有重臣手里都掌握着一长串意图求职的名单。
好容易清理了一批昏官、贪官,林广宇无论如何不想再通过这种裙带关系进行选官用人,更不想将这次人才筛选再变成一次各部大臣私蓄
羽地过程,否则前几次刷新吏治的功效很容易变形走样。倘若整顿吏治的工作三五年便要重来一次,先不要说社会资源和行政威信会受到多么大的损害。单就选拔官吏的机制而言就完全是失败的。
林广宇虽不敢奢望光凭自己这一连串地组合拳就能扭转整个官场的不良习气,但多少要有所改观,在他的授意之下,政学院脚步飞快,仅仅利用两个月时间就出台了《帝国职官任用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帝国文武员官品秩从正一品开始到从九品共分九等十八级,从九品以下的员官统称为不⼊流,不再进行详细的等级区分。
在这样庞大的员官队伍中。有关职官任用又分成特任、简任、荐任、选任、委任五种。特任完全由皇帝直接任命,一般系职位显要,人数较少的员官。如御前顾问大臣、政学院院长,科学院院长。过渡时期內阁总理、协理大臣,內务府总管等。特任官不限品秩,不拘⾝份、国籍,只要皇帝属意即可。
简任官主要针对从三品(相当于副省级,也包括部分正厅级)以上的⾼级员官,一共6级,包括各部大臣、各省都督、巡抚、将军等,一般由一品大员保举,由皇帝亲自任命,以示郑重;荐任官主要针对从正四品到从六品(相当于正处级)地中级员官,一共6级,一般由各部大臣、各省总督、巡抚举荐,一般由內阁会议讨论通过并由职官部发文任命;选任官主要针对从正七品开始到从九品(相当于副科级,如各县
巡警大队副大队长)的低级员官,同样为6级,一般由各部厅处长官,各省司、道主官举荐,报各部大臣、各省总督、巡抚同意后任命,用各部或各省发文公布,同时报职官部备案;不⼊流的员官一般采用委任方式,可以由各部厅处长官和各省府、县主官任命,只消报各部或各省备案即可。所谓⾼等文官试考,主要提供的岗位就是荐任和选任两种。而
据《职官任用条例》地规定,凡京官不通过文官试考的,一律不得以荐任和选任形式任用,各省将来也要一体仿效京师形式举行各省地文官试考。
这样的条文出台后便犹如一道绳索,牢牢捆住了各方面的手脚,即便大员们有心在衙门里任用私
,在形式上也无法通过。当然,他们可以任用人私担当不⼊流的职官,可这些人私请托哪个不是冲着一官半职来的,地位低下且不起眼的不⼊流职务
本就不⼊他们的法眼。
经过前后长达近五个月的造势和事实上跑官要官途径的塞,⾼等文官试考已越来越成为希望谋求一官半职人员的期望。京师重地,除原来一大批捐官、
首以盼外,各国留学归国的学子也是跃跃
试,除了外的人员希望进⼊体制谋求个人出⾝外,已在体制內担任官职的一部分少壮员官和部分有旧有科举功名之人认为自己或是怀才不遇,或是目前的岗位油⽔不够充沛,也眼巴巴地望渴着⾼等文官试考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人生际遇。
随着新年的⽇益临近,各类⼊驻京师的人员越来越多,京师客栈屡屡有爆満之势,而担任此次文官试考舆论总平台的《帝国⽇报》的销量也节节看涨原因无他,只因为该报专门开辟栏目介绍此次文官试考的相关信息,包括资历要求、试考內容、试考办法、殿试流程、各岗位介绍等。虽然其他各报同样可以转载,但一来消息未必可靠,二来时效不強,所以经过两三次尝试后便放弃了。
与各类试考相关信息披露相关联的其他花絮新闻也在层出不穷地上演,岁末时分,《帝国⽇报》刚刚公布试考內容后不久。市面上已出现了《文官试考秘芨》、《文官试考必中良方》等书籍在堂而皇之的出售。印刷商效率之⾼⾜可见一斑。而且售卖颇为抢手,那些外地赶来,对文官试考一知半解偏又对当官
恋万分地几乎人手一册。觉睡时都恨不得将其庒在枕头底下予以昅收。
林广宇听说这个消息后哭笑不得,这不就是穿越前所谓地“公务员应试大全”一类的红宝书么?想不到人的脑筋居然如此灵光,一点即透,他曾让王商私下买回几本前来观瞻,结果发现这种号称秘芨、良方地红宝书所刊载的內容不过是对《帝国⽇报》相关內容的辑录以及对前些年某些策论试题及答案的搜集,凭这样的秘芨前去应考。能⾼中才是见鬼了。故此,对內政部、职官部要求予以查办的提议,他一概不以为然“让他们去吧,平素不努力,只临时抱佛脚绝难成功,这南墙却是非撞不可…”
在漫长地筹备期间,有关文官试考的主持人员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年近70,一。;态度的职官大臣陆润上书乞求开缺回籍。林广宇对这个思想守旧、为人却是洁⾝自好的大臣颇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林广宇心里明⽩,他与陆润之间的矛盾在实质上是不可调和的。为了保证文官试考地成功,这样的主持人选必须更替。陆润的主动请辞,化解了君臣双方各自的心病,也算得上是皆大
喜地招数,故而皇帝在象征
地挽留^,,^后便批准了这位老臣的致仕。原奉天巡抚、留美幼童出⾝地唐绍仪被任命为新的职官大臣,而他所遗留的奉天巡抚一职则由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所兼任。
对这一临阵换将的套路,外国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直对朝廷动向颇为关注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表评论道:“唐先生继任职官大臣,表面上看来是一次正常的人事更替,但如果我们深⼊了解并剖析这个老大帝国的政治实践,我们便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皇帝的举动实际上实在暗示今后国中
员官任用的标准,即从只注重诗书的传统文人向具有实⼲精神的新派人士过渡,唐绍仪本人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对大不列颠而言,谨慎地向国中推荐那些与外国广有联系或者⼲脆就在欧洲留学的人才将有助于我们保持与国中的友好关系…”
~~~~~~~~~~~~~~~~~~~~~~~~~~~~~~~~
京师南城的一家客栈里,熙熙攘攘地住了不少前来应试之人,整个客栈除了一少部分走南闯北的客商外,几乎都被这些上京赶考之人所占据了。
二楼尽头拐角处是一处布置优雅的房间,非但宽敞明亮,而且绝少有人打扰,这其中便也住着上京赶考的兄弟两人。
忽然间,门咯吱一声被打开了,一个年轻人急不可待地闯了进来,嘴里大叫着:“大哥,大哥,《帝国⽇报》刊登报名资格预审条文了,说是下月初一就开始试考,前后整整进行一月,待到四月初一便可以放榜。”
“四弟,你总是这么急躁,一份预审条文就把你乐成这样,真要⾼中了你会不会从楼上跳下去?”被唤作大哥的男子一脸持重之像,走上前来,先是帮自己弟弟拍去肩膀上的雪花,然后道“拿来!”
“什么拿来?”
“报纸啊!”“大哥,我还以为你真沉得住气呢!”弟弟一边怀笑,一边从怀里掏出被拾掇得整整齐齐、还带着油墨清香和个人体温的《帝国⽇报》“现在看来,你不过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少贫嘴。”哥哥随口应付了一句,就开始逐字逐句:
条文的规定很多,不过真正具有实质
意义的条文并不多,主要有:
第一,凡符合左列条件之一者(竖排文体,当然是左列),方有参加试考之资格:其一,已获本国科举试考功名者;其二,获外国中等学堂以上毕业资格者;其三,拥有捐、补官资格者;其四。现任京官且品秩不及正四品者;
第二。⾼等文官试考报名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但如已有官职或已在国外获博士学位(需出示毕业证书)或已有举人以上功名者,年龄可放宽40岁;
第三。⾝体康健,无不良嗜好,无不良记录很显然,菗鸦片的不能⼊选;
第四,主张⾰命,反对朝廷。不拥护预备立宪者不得报考来者全部都想做官,谁那么过分?
第五,一共举行四场试考,第一场为资格初试,各留生学要通过学业资格认定,各种捐官、补官、旧有功名学子要经过任职资格认定,题目各定,三月初一进行。三月初九公布结果;第二场为专业初试,通过资格初试的人获得试考资格后,可按照各自所报专业参加分类科目试考,科目细分为中文科、外文科、法科、商科、格致科、工科、医科、化学科等各大门类。三月初十试考,三月十六公布结果;第三场为职位复试。此次文官试考规定每个参考人员可报考三个不同职位,如果经过前面两轮试考后所报职位合格人选少于三人,则第三场不必再考,自动⼊围殿试,如合格者仍多于三人者,则需进行职位复试,进一步明确职位所需人才,以医科为例,同样需要招收医生,可能就有西医和中医地不同,有外科和內科地不同,非经过单一职位复试不可,三月十八进行复试,三月二十三公布结果;最后一场便是殿试,这也是最终决定能否担任志愿职位或者其他职位的最后考验,三月二十七⽇举行,四月初一正式放榜。
“看来,想做这官还不太容易啊,居然这么多关卡!”
弟弟也有些凝重:“是啊,说是⾼等文官试考,要我看来,就是科举那一套,无非是将以前进行的乡试、会试全部都挪到了最后一处,一个月內考完放榜,真要腾折死职官部那些老爷了。”
“唉,你看报名人如此之多,倘若试考不多几场,怎么筛选人才?”哥哥略一沉昑“此番不仅腾折职官部,恐怕司法部、教育部、工商部、财政部等都要被腾折死了…”
“对了,条文最后还有一条,将来哪怕录取,也不准生学赴主考官处谢恩,亦不准主考官收中榜人士为生学,如果违反,一律以朋
论处。这是何故?”
“攀引太多与做官并不理想,我想皇上此节恐怕也是为了稳定人心所需,皇上大概也被这几个贪污集团地员官给搞怕了。”
“说句实话,我要是⾼中了,我也不愿意去认座师。凭什么呀?十多年来的辛劳与他们有何相关?也不见得他们指点教导半分,怎么中一榜,昨⽇还两眼不识的大人物摇⾝一变就成了你的授业恩师呢?皇上圣明,这么一来,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便搞不成裙带了,也是刷新吏治的一大手笔。”
“四弟,你还是锋芒太露,这等话也是可以随便说得么?”哥哥面上佯怒,实际上却是谆谆开导他“皇上这么说自然有其道理,相信那些大员也都能体会清楚,可万一考中了,咱们在他们手下⼲事,能不和顶头差官搞好关系?生学之说,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我相信,将来不援引师生关系,必定还要引用其他关系,比如同宗、同乡这类的,难道你我见得还少了?”
“这倒也是。”弟弟抬起头问道“哥,再过三天就开始预审报名了,你中意哪个岗位?”
“诺,这个。”哥哥大笔一挥,飞速写就“御前秘书郞”五个大字。
“哥,你真要报这个?”弟弟有些诧异“听说有意向报这个职位地人很多的,那些在翰林院坐了多年冷板凳的进士老爷据说也有不少跃跃
试。”
“就是要报这个,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秘书郞,但胜就胜在御前二字,倘若皇上赏识,何事不能为?大丈夫行事当如是…”
“这样啊…”弟弟凑到耳边,说道“我听到一个谣言,说是有试考题目在售卖,每套1000两银子,每e+是?…”竟有此事?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