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415章 我白痴啊?
 第415章我⽩痴啊?

 匈奴人在饶乐⽔一带重创东胡之后,其在大漠东南方向的‮全安‬得到了保障,左方诸王也占据了更大疆土。‮场战‬上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单于庭的权威,巩固了內部的团结,于是头曼大单于和匈奴左方诸王再一次把目光转向了中土。

 现在匈奴人已经基本上统一大漠,但匈奴人绝不会停下发展壮大的脚步,这不仅仅是因为匈奴贵族们拥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更因为大漠诸族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匈奴人和其他北虏诸种的生活非常艰难。

 匈奴人统一大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让匈奴人过上好⽇子,让子孙后代不再为了活着而一代代地无助挣扎,不再在黑暗和痛苦中哀嚎终生。为了生存,匈奴人要不断地厮杀,要不断地拓展疆土,要不断地掠夺土地、人口和牲畜。

 匈奴人统一了大漠诸族,那么接下来他们的目标自然就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扩张。

 大漠的北方是荒无人烟的极寒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大漠的东方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东胡人生活在这片原始森林里,幷依靠这片原始森林一度⼊侵大漠诸族,东胡人曾经创造过辉煌,但如今他们衰落了,被匈奴人击败,不得不再一次逃进原始森林;大漠的西方有雄伟的金山(阿尔泰山),在金山北部是蛮荒,而其南方却有盆地、绿洲和草场,这些盆地、绿洲和草场上建有大小不一的王国,这些王国目前都附属于河西大月氏,统称西域诸国。

 大漠的南方就是富饶的中土,传说它就是人间的极乐之土,就连天上的神仙都对它的富饶垂涎三尺。

 匈奴人要生存,要扩张,他们不可能继续向北,而东方的东胡已经被他们赶进了原始森林,最后就剩下西方的西域诸国和南方的中土。无疑,南方的中土是他们的首选目标,西方的西域诸国是他们的第二目标。

 长城是匈奴人进⼊中土的障碍,而戍守长城的武烈侯公子宝鼎和几十万北疆镇戍军更是匈奴人⼊侵中土的最大敌人。

 从战略上来考虑,匈奴人⼊侵中土的最佳攻击方向就是代北。只要占据代北,匈奴人从太原而下,可以直杀关中,从中山而下,可以直杀河北和中原,所以匈奴人在yin山南北屯驻了重兵,而中土大秦也在代北严阵以待。

 匈奴人突破代北的难度显然很大,但匈奴人若想⼊侵中土,就必须突破代北,所以匈奴人大单于头曼从亲征代北失败之后,就想方设法招募中土诸侯国的流亡贵族,以便通过他们来进一步了解中土,寻找到攻击中土的策略。

 赵国的流亡贵族除了一部分追随在燕王喜⾝边,大部分都投奔到了匈奴单于庭,试图借助匈奴人的力量夺回疆土,重建国祚。

 齐国亡国的速度太快,很多齐国贵族在亡国之刻,不得不乘船出海,其中一部分就逃到了辽东。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秉承这一原则,一些齐国贵族也投奔到匈奴单于庭,为匈奴人效力,借助匈奴人的力量攻打秦国。即便复国无望,也要狠狠地咬秦人一口,报仇雪恨。

 燕国志在复国,要复国就要击败秦国,而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匈奴人了,所以燕国贵族投奔单于庭的最多。对于他们来说,为了自⾝的生存,为了燕国的生存,什么事不能做?

 燕国同样关注遥远的楚国。假如楚国也灭亡了,那么燕国就连苟延残的⽇子都屈指可数了,所以燕王喜‮出派‬使者,从海路赶赴江东,历经千辛万苦见到了楚王负刍。

 楚国得知燕王喜还在辽东坚持,又惊又喜,尤其在得知匈奴人要集中力量攻打代北的时候,他们更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假如匈奴人攻打代北,秦国就陷⼊两线作战的窘境,这对楚国的生存可谓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楚国‮出派‬使者远赴辽东,幷择机出塞结盟匈奴人。当这一消息在中枢大臣中传幵之后,流亡江东的很多赵齐魏韩四国的贵族当即主动请缨,有的派遣得力部属护卫楚国使者,有的更是舍生取义,亲自辅佐楚国使者北上出塞,目的就是一个,要报仇,要复国,要击杀“穷凶极恶”的秦人。

 中土流亡贵族投⾝单于庭,让匈奴人很快便对中土局势有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由中土流亡贵族组成的“智囊团”给大单于头曼进献了一个攻击策略:若取代北,必取河西。

 匈奴人拿下河西,对陇西就形成了⾼屋建瓴之势,陇西随即陷⼊危机。陇西危急,关中必然震dàng。关中震dàng,秦国必然调整北疆防御策略,北疆军的防守重心必定从代北向北地、陇西方向转移,如此一来秦人在代北的防御力量必然削弱,匈奴人由此赢得了⼊侵机会。

 大单于头曼、左右贤王和左右方诸王对此策略一致赞同。他们也倾向于先打河西,只是河西大月氏与秦国结盟,河西的防御力量因此得以加固,打河西必然会引来秦军的夹击,匈奴人在西北‮场战‬上可能会陷⼊腹背受敌的困境。

 “智囊团”于是献计:以匈奴主力打河西,攻占河西,以匈奴偏师镇戍河南和云中,以牵制秦人的北疆主力。同时派使者与北疆军统率武烈侯公子宝鼎进行议和谈判,幷派秘军在咸等地散布流言,以离间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关系,加大咸和北疆之间的矛盾,hun北疆局势,继而给匈奴人赢得攻占河西的⾜够时间。

 这一计策是建立在中土“智囊团”对中土局势的判断上,他们认为秦军要继续攻打楚国,以便完成中土的统一。当秦军以举国之力远征江东的时候,必定无力在西北疆域展幵攻击,秦国没有实力同时在南北两条战线上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正是因为秦国无力两线作战,所以中土“智囊团”才不遗余力地youhuo匈奴人打河西。只待匈奴人拿下河西,在南北战争中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那么秦国就无法抵御匈奴人的⼊侵了。

 如果匈奴人对大秦展幵全面⼊侵,而秦军主力还在江东远征,那么可以想像一下结果,秦国十有**要失去代北,而代北的失守导致秦国的整个北疆防御崩溃,辽东的燕国有极大的可能击败秦军,收复燕南之地。到那个时候,匈奴人从陇西、北地和代北威胁大秦的京畿,而燕人则直接威胁河北,楚国又在大江一线对两淮和中原挥眈眈,秦国四面受敌,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

 宝鼎还在咸的时候,王翦就在江淮前线与楚国的项燕幵始议和谈判,而司马尚也在代北前线与匈奴人幵始接触。

 秦王政和宝鼎都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匈奴人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能谈判就谈判,尽量延缓匈奴人⼊侵的步伐。

 等到宝鼎回到代北的时候,看到的不是司马尚和匈奴人的谈判,而是司马尚、羌廆、méng恬和辛胜四位大将因为互相猜忌而引发的派系之间的ji烈斗争,公子将闾、公子婴、公子骧和曝布、司马断、桓炀、赵⾼等人虽然从中极力斡旋,但奈何这场争斗源太深,四位大将又都坐镇一方拥兵自重,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结果不但未能缓和矛盾,反而把坐镇上郡离石要塞的镇戍大将⽩公差也给拖了进来。

 宝鼎此次回北疆,途中经过离石要塞,竟然在⽩公差的帐中看到了公孙豹,由此才知道北疆已经是“风起云涌”了。

 公孙豹已经回家颐养天年,桓齮、⽩览也归乡多年,唯有司马锌为辅佐公子将闾到代北待了两年,后来因为生病也回家了。这一批老将军中如今也就剩下王翦还在征伐四方,余者都逃脫不了岁月的侵蚀,⾝体每况⽇下,垂垂老矣。现在桓齮就在家中卧chuáng不起,宝鼎离京前还特意去看望了一次,但桓齮说话不便,记忆更是衰退得厉害,已经无法与宝鼎正常流,估计时⽇无多了。

 公孙豹也尽显老态,当年的彪悍本⾊如今也只存在于宝鼎的记忆之中,但即便如此,公孙豹依旧奔bo在西北的大河两岸,为维持大月氏和秦国的盟约而尽心尽力。这次公孙豹就是从大月氏千里迢迢而来。大月氏王紫苏已经得到准确消息,匈奴人要攻击河西,其具体时间应该是今年冬天或者是明年的初舂。紫苏为此派遣使者急赴咸求助,幷请公孙豹赶赴代北,向武烈侯公子宝鼎求援。

 今⽇大秦的北疆防线已经长达八千里之遥,其中陇西、北地和上郡的长城防线由咸直接指挥,而代北、燕南的长城防务则由武烈侯公子宝鼎主持。大秦在其整个北部长城防线上部署了大约三十万军队,其中公子宝鼎直接指挥的军队就多达二十万。这是常规镇戍军,假如战争爆发,咸下令征召边郡所有适龄男子参战,那么长城防线的镇戍兵力可以⾼达六十万,而公子宝鼎直接控制的军队就有四十万。

 今⽇公子宝鼎在大秦⾼居第一权贵之位,他在北方镇戍中拥有绝对实力,整个北疆防御体系就是由他一手构建,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匈奴人的实力非常忌惮,对匈奴人统一大漠后南北大势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大秦和大月氏的联盟就是由他重建而成,幷延续至今,而这一联盟在过去几年里对稳固西北疆的长城防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月氏王紫苏就是得益于宝鼎当年的帮助而问鼎王位,两者关系密切,所以紫苏更愿意把河西和大月氏的这场危机的解决寄托在宝鼎⾝上,而不是寄希望于咸宮的那位素未谋面的大王。

 =

 宝鼎得知这一消息幷不吃惊。他早就预料到当匈奴人无法正面突破代北的时候,必然要选择攻打河西来突破大秦的西北防线,继而迫使代北镇戍军把防御力量向西北边疆转移,由此给匈奴人赢得正面突破代北防线的机会。

 只是匈奴人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正是大秦局势危机四伏之刻,而此刻咸幷不想也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南北战争。可以预见咸对大月氏王的答复,大秦当然会遵从盟约给河西以支援,但实际上口头支持大于军事援助,最多也就是给河西以非常有限的钱粮武器方面的支援。

 但北疆人的想法不一样。

 北疆人击败了匈奴人的⼊侵稳固了长城防线,又以雷霆之势呑灭齐国満载而归,北疆人的yu望因此无限制地膨,北疆人的野心也是⽇渐疯长。升官加爵已经无法让他们満⾜,他们需要更大的军功,需要占据更多的疆土,需要以这些军功和疆土为基础来攫取分封,也要做个威名显赫的一方诸侯。

 咸的⾼层决策虽然仅限于告知北疆⾼级军政官长,但王翦和南方大军受阻于江淮,山东和两淮连续爆发叛,咸不得不与楚国进行议和谈判的消息还是在北疆各级官吏中传得沸沸扬扬。

 北疆人牛气熏天,叫嚷着要南下渡江作战。当然,这有些不现实,毕竟匈奴人就在塞外牧羊,北疆人要想获得功勋,还得靠砍杀匈奴人的头颅。既然南方大军短期內无力渡江作战,那么北疆军就可以出塞作战了。

 于是以司马尚为首的代北本土将领们打算北上攻打云中,收复yin山长城,把匈奴人赶到yin山以北去,幷对河南之地的匈奴人形成夹击之势。云中曾是赵国的疆土,yin山长城曾是赵国的北部防线,但现在这片土地给匈奴人占据了,代北人纺要把它夺回来。赵国是灭亡了,但那里依旧是他们的家,代北人要夺回自己的家园,要夺回自己的长城。

 以méng恬为首的燕南镇戍军则強烈要求远征辽东。燕国灭亡了吗?没有,燕王喜带着军队还在辽东盘驻,而燕山以北的大片疆土却落⼊了东胡诸种的手中。杀进辽东,杀过燕山,杀光燕人和东胡诸种,这才是北疆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以羌廆为首的北疆老秦人则反对远征云中,代北目前的财赋状况的确有所改善,但距离远征作战所需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同时羌廆也反对远征辽东,辽东就是一片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劳师远征除了让某些人获得功勋外,能给北疆防御带来什么实质xing的好处?

 目前北疆作战,首要目标是稳固北部防御,也就是说,北疆军的敌人是匈奴人,北疆军的攻击目标应该是贺兰山。拿下贺兰山,攻占河南之地,这样河西、河南和代北三地就能连到一起,将来直道修筑完毕,咸的粮草辎重可以经直道直接运到河南和代北,如此则大秦北部防御固若金汤。

 这时候,北疆镇戍军里的第四股力量说话了。这股力量是以辛胜、屠睢、任嚣等原属桓齮、杨端和的楚系将领为主,是北疆镇戍军里仅次于本土老秦人的势力。

 在华太后主政后期,桓齮和杨端和掌控着秦军主力,幷一度取得了对赵作战的胜利,但随着政局的变化,桓齮及其部属与熊氏外戚反目成仇,‮立独‬于楚系之外。桓齮东山再起后,辛胜等将领也随之重返军队,幷追随公子宝鼎征伐中原、河北、代北、燕南和山东等地,尤其在桓齮致仕回家之后,这一系的将领迅速成为了公子宝鼎的嫡系。

 辛胜等楚系将领这些年虽然一直追随公子宝鼎,但无奈他们的⾝上深深烙印着楚系的印记,所以蓼园系一直排斥他们,而代北人、老秦人和关东系始终与他们针锋相对。这一次正好公子宝鼎不在北疆,辛胜等人总算捞到了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

 无论北疆下一步采取何种攻击策略,都需要楚系将领的配合,但对不起,我们不配合,我们要南下远征楚国,北疆这地方我们不待了,走人。

 =

 离石镇戍军统率⽩公差拿出的策略是集中北疆武力攻打河南之地的匈奴人,牵制匈奴人的兵力,从而帮助大月氏坚守河西。

 ⽩公差派人去代北报讯,希望匈奴人即将攻打河西的消息能引起北疆诸军统率的关注,然后再通过老将军羌廆的游说,先把北疆诸军统率们说服了,这样等到公子宝鼎回来的时候,主要攻防策略已经拟制完成,公子宝鼎可以在禀奏咸的同时,迅速调集军队赶赴离石要塞,秦军由此就赢得了大战先机。

 谁知北疆诸军统率们因为各自利益需要,已经在北疆攻防策略上形成了分歧,产生了矛盾。⽩公差的这份信等于添了一把火,让北疆镇戍军內部的矛盾轰然爆发。

 咸的直道就是先修到子午岭和⽩于山,⽩于山长城距离离石要塞非常近,事实上咸这一决策非常清晰地透lu出要先行攻打河南的意图。攻打河南的直接受益者是咸,是镇戍西北疆的老秦人,虽然这一战肯定要动用整个北疆武力,但其他派系的将领尤其是代北人本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没好处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我⽩痴啊?

 =

 =

 =  M.nkOu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