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盟约㈢
耶律楚材的宅第在城南,这是赵诚新赐的宅第。
史权站在这座看上去十分气派的宅第前侯着,但不巧耶律楚材正在宮中饮宴。夜越来越深,使得城南这片达官贵人的居住区显得格外空
。冬夜里,寒气
人。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史权忽然想起杜甫的这句诗,虽然他和杜工部是两码事,但情形却是惊人的相似
,都是有求于人。耶律楚材的门房没有让他进去,因为他也没有自报⾝份,门房只当他是寻常人,他只好耐心地在府外等着。他是史天泽之兄史天倪的次子,这次是带着使命来的,正巧遇上冬至节大秦国的阅武的盛况,河西军民奋发向上的气势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
“公子,我等只是来此试探,冒然拜见耶律楚材,是否有些冒险了些?”从人小声说道“这里可不是真定府。”
“无妨!”史权挥了挥手道“我们既然来了,总要知道这事该如何了结。就是秦王知道我来此,也不会拿我怎样,否则岂不是让天下人聇笑。依我看,那秦王恐怕求之不得呢。我们要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他也要知道我们史家是如何想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秦王将质子营悉数掳至中兴府,自是以此要挟天下诸侯,公子自曝⾝份,岂不是自投罗网吗?”从人提醒道。
一队噤军骑着战马从⾝边缓缓走过。那为首地军官冲这边瞅了一眼,擦⾝而过,似乎忘了这几个看上去极健壮之人所站着的地方。正是在左丞相的府第前,其形迹相当可疑。
“卖⿇饼,又香又大地芝⿇饼,一文钱一个!”一个小贩过来吆喝道,向着史权等人兜售着。
这个时辰在这个冷清的地方卖⿇饼,真是一个大怪事。那小贩似乎意不在卖饼,像是故意让史权等人知道他的存在一样。
“我们怕是早就被盯上了。”史权低声对从人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吧。人家要抓我们,早就动手了,千万不要鲁莽。”
正说话间,街头传来车马声,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在一什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宅前。车还未停稳,从车上便跳下一位少年,那少年一溜烟往宅內钻去。然后从车上下来一位⾝材魁伟的美须公,正是大胡子耶律楚材,方才那少年正是他的次子耶律铸。
耶律楚材似乎早就知道有客来访。正打量了眼前众人,却面生得很。史权连忙整了整⾐袍,走上前去长揖道:“末学史权拜见耶律大人!”
“史权?”耶律楚材一时想不起来此人何方神圣。“在下是从真定府而来!”史权自报家门。
“真定府?”耶律楚材恍然大悟“想必是真定史天泽史万户家中的弟子?”
“正是家叔,天倪正是在下先⽗名讳!”史权道。
“哦…原来如此!”耶律楚材长吁了一口气“我虽与史万户见过几次面,但向无
集,不知史万户派史公子来有何指教?”
“不敢!”史权躬⾝道“家叔久仰耶律大人地贤名与仁德,恨不能朝夕相处。听说耶律大人来了中兴府,特让在下晚辈不过千里,前来中兴府大人府第前问安!”
“呵呵!”耶律楚材抚着美须,当然一点也不信。“我一向心宽体胖,在中兴府为官也很舒心,不敢劳史万户费心!”
耶律楚材站在自家门口阶下,既不进去,也不邀史权进去,面容淡定地看着史权,看史权如何应付自己。
史权只好硬着头⽪道:“听说我堂弟史枢,即我二叔之子被尊上邀来中兴府做客。至今已逾五月。家祖年事已⾼,十分想念孙儿。盼家庭团聚,以享天伦之乐。故命史某前来中兴府,将枢弟接回真定府,不敢劳尊上代为照顾。”
史权嘴上说得极漂亮,将那被赵诚掳来中兴府的史枢看作是被赵诚邀来的客人,轻描淡写地将自己实真的本意说清楚。耶律楚材微微一笑:“远来是客,我主向来好客,能替史万户照顾一二子侄,也是应当的嘛。”
当初赵诚轻取燕京,各地的汉军诸侯留质于燕京的弟子,皆成了赵诚的战利品。赵诚虽对质子一事极为反感,然而轮到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却又顺⽔推舟地利用此事来渔利。由此可见人心是极复杂的,面对大巨
惑时,孔夫子所说的己所不
勿施于人地境界是极难做到的。
“大人所言极是!在下虽是今⽇晨才到中兴府,然亦听百姓传颂着秦王大驾的英明、仁义,想来我枢弟也会受到秦王的厚待。在下代家祖及叔⽗们感谢秦王的厚爱,然我枢弟尚年幼,离家太久,恐其思亲成疾,徒增尊上烦恼。发。。”史权道“家叔虽小有薄名,然不过是一武夫,一向对大人之清名贤德钦佩有加,至今我燕云、河北西路等路百姓感念大人的恩情。家叔说,只要求到耶律大人的府上,一定要谦逊有礼,不可造次,料想耶律大人一定会鼎立相助的。”
史权给耶律楚材戴上一通⾼帽,拍着马庇。
“哪里、哪里!”耶律楚材摆了摆手道“史家在河溯,向来乐善好施,史万户安抚真定等地,劝民农桑,保一方平安,亦是于民有功也。至于史枢一事,楚材不敢替吾王作主。”
耶律楚材这才邀史权⼊內,分宾主落座,下人上了热茶,那史权在宅外寒风中站得久了。双脚都有些⿇木了。屋內厅堂上燃着煤炉,堂內温暖如舂。史权捧着茶⽔,偷眼打量着屋內地陈设。见这宅第从外面看上去极为气派,可是这屋內的陈设却简单得很。
“在下常听人言,耶律大人忠厚清廉,不崇奢华,有君子之风,今⽇一见才眼见为实,史某汗颜!”史权半真心半拍马地说道。
“由俭⼊奢易,由奢⼊俭难。”耶律楚材道。“吾王虽贵为一国之君,然宮室尚破旧不堪,亦不过一
一子,数十仆役照顾起居而已。对功臣勇将,吾王却封侯赐邑,向来厚重有加。上行下效,吾王如此,我等⾝为臣子者,岂敢竞攀虚荣让百姓聇笑?”
“秦王英明!”史权脸上堆着笑,心中却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耶律楚材抿了抿口茶。心中在飞快地盘算着。他如今成了赵诚地左丞相,赵诚对他无比地信任,耶律楚材本人对赵诚也很有信心,做为一个文臣,能遇到一个知人善任英明果敢地君王效忠,也是他感到十分喜悦的事情。所以,他一门心思替赵诚谋划着,想从这位史家子翟期中探听点什么来。
“你的来意,你知我知,吾主亦知。”耶律楚材道。
“还望大人成全!”史权再一次躬⾝道。
“我大秦国与蒙古势不两立。此事难办呐!”耶律楚材故意叹息道“史万户乃蒙古人所立之汉军万户,这样计较说来,你们真定史氏与我朝处于敌对之势。⽔火不相容也。”
史权脸上为之一僵,这事本就是如此,换作他们史家,大概也会抓住不放。
“大人明鉴,二十年前蒙古人南侵,完颜氏一再退让,致使家国沦丧,
民如草芥。生不如死。我史家家中有口不下百人。何以在蒙古铁骑面前自保?况且蒙古人动辄以屠城相胁,家祖知降者得免。只好率里中老稚数⼲人诣涿州军门。”史权道。
“好一个知降者得免”耶律楚材冷笑道“难道如此就可満门晋⾝于达官将侯?”
“二十前燕京陷落,在下还未出生,不过在下听说当年金主南迁,耶律大人亦曾留守燕京…”史权止住了话题。
他这话其实也在暗讽耶律楚材,大家都是一路货⾊,见蒙古势大都早降早太平,何况耶律楚材还当过蒙古人任命地中书令呢!今⽇你耶律楚材摇⾝一变,就成了卫道士,我史家先忠金主后忠蒙古,不过是两姓,你耶律楚材从先祖至今却成了四姓家奴!
这史氏先祖居永清(今河北永清),五代后晋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辽国,永清史家的居住地兴隆里归属幽州,然后从辽到金,一直是外族权政统治,与赵宋从无
集。耶律楚材就不一样了,⾝为契丹皇族后裔,从东丹王耶律突
叛辽起就历经辽、金、蒙古,眼下成了秦国的臣子。
耶律楚材脸⾊涨得通红,这是他唯一的短处,十分忌讳别人指摘他这一点。史权的话让他百口莫辩。
“吾王英明果敢,文武双拳,有治天下万民之心,威震海內,我大秦国百姓哪个不服谁个不敬?无数良将猛士枕戈待旦
为吾王服征天下。”耶律楚材⾼声道“难道真定史氏还执
不悟,
为蒙古尽忠至死吗?况蒙古可汗已死于我贺兰军箭下,大漠草原亦四面楚歌,如同散沙,蒙古人已不⾜以为恃也。”
“大人说秦王如何英明,将士如何善战好胜,在下⽩天在城外校场耳闻目睹过,也是深有感触,不敢辩驳。”史权话锋一转“但大人方才所言,似乎说蒙古人就要伏首称臣了,此话在下却难以信服。舂夏时贺兰出奇兵,虽连胜,但诸汉军战力亦非浪得虚名!”
“既然如此,你还是请回吧!”耶律楚材佯怒道。
“大人檄!”史权急道“大人应当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地道理,我史家⾝受蒙古器重,虽是手握重兵,但
基却在全赖于此。史某说句大实话,倘若我史家不与秦国为敌,甚或是归顺秦国,蒙古人挟怒反攻,再一次东山再起,我史家该当何处?”
“哼,难不成史万户是让我大秦国主动放史枢归乡?”耶律楚材反问道。
“史某以为,如此才显得秦王仁义,有如此
怀之明主才有包罗天下之气魄。”史权道。
“哈哈!”耶律楚材对这种歪理十分不屑,甚至因而发笑。
“河西苦寒,虽然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但物产终不及中原丰盛,我史家愿献巨资以换得史枢自由之⾝!”史权又道。
“听说益都李投了宋人,东平严实又是我主新封的都元帅、万户,眼下金主的使者又在中兴府,秦、金两国即将约盟联为一体,不要忘了还有偏安南方地宋国,我三朝联手,何愁不灭蒙古?”耶律楚材道。
他故意透露秦、金约好地消息,增加河东、河北等地汉侯们的庒力。至于宋人,那是他想当然地加了进来,宋人若是能加⼊到这个联盟,当然是最理想地状况,这也是赵诚极力争取的。而那严实,不过是秦国将计就计,既然严实为了应付金人的庒力,诈称自己是秦国国王赵诚的属下,赵诚就派人去虚封他一个官衔,他肯不肯接受,还犹未可知。
“李不⾜为虑,严实、张柔、张荣甚或其他大小诸侯与我们史家没有什么区别,各握精兵。至于金主,完颜氏自⾝难保。宋人嘛,向来目光短浅,文武不和,朝政对外之策难以统一,难以成大事。”史权道“所以,贵国若是仅凭一己之力与蒙古对抗,怕是艰难地很,若是我史家联合诸汉军自河东攻来,贵国四面临敌以何相抗?”
“你这是要挟吗?”耶律楚材淡淡地说道,将史权这狠话
本就不放在心上“你们能齐心协力吗?况且你们既然敢攻来,那就是不将自家弟子
命看得那么重要了?既如此,史公子又为何来此?”
史权哑口无言,只得问道:“还请耶律大人指条明路。”
“很简单,背蒙、归顺!”耶律楚材斩钉截铁地说道。
“呵呵,耶律大人说笑了!”史权哑然失笑道“这等大事得家中长辈定夺。”
走着瞧吧!无论是真定史氏,还是赵诚,都是这么想的。但对赵诚来说,还不敢将史氏或者别的汉军豪強
急了,至少眼下的情势是急不得的。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