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兵哥哥文集 下章
游弋姑苏之水乡写意(二)
 还没有来苏州以前,我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的传闻,周庄的“天下第一水乡”之名,端的是如雷贯耳。

 到了苏州之后,朋友们却一致推荐我先去游同里,盖因周庄游人太多,开发过度,已经失去了水乡应有的灵气。

 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先去了同里小镇。

 如果说,木渎让我对水乡有了惊鸿一瞥的印象的话,那么同里之行,就让这些印象更加的充实和生动起来。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距苏州城也只有18公里,古镇外四面环水,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同里的主要特色是: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以“小桥、水、人家”著称,主要景点可以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其中,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

 下了车,过了三元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就是明清街了。

 明清街的墙上挂着的是精细仿制的旧时烟酒广告画,还有风而动的各种店招,只一瞬,心情就摆渡了几百年回到了明清时期。

 同里也和丽江一样,是一座活着的古镇,意即仍然有人居住的古镇,我漫步在小镇里,并不急于去浏览景点。

 因为我看到了很多老宅子。

 镇内明清建筑约占全镇建筑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市镇房屋多数是木楼、木梁、椽子的框架结构,砖墙瓦顶,座北朝南,一般民居为墙门,后边为走马楼,沿街铺面房子一般为前店后宅。

 在主人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一户小镇的民居。

 主人介绍说小镇民居有一个特点:为了涮洗方便,镇内的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非常简单,又非常实用;也有的人家,搭建伸向河面的水阁,其间也专门准备了吊桶,以保证随时取水使用,到了夏天,在此品茗小酌,既可欣赏水乡风貌,又能得到凉快舒适,真是其乐无穷。

 走马观花地看了小镇的民居后,我来到了镇内的第一景点:退思园。

 据资料介绍,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整个建筑物,至今仍保存的相当完整。

 园名退思,我想,其意应为退而思过。

 但是园子的主人,安徽兵备道(相当于现代军分区司令)却极尽奢华,将占地仅九亩的园子修建的错落有致,别有天。

 整个退思园几乎包含了江南园林的全部内容,亭、台、楼、阁、水榭、厅、堂、廊、坊、轩一应俱全,且贴水而建。

 园内布局紧凑,衔接合理自然,毫无突兀多余之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及造园者的匠心独运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在退思堂外,主人还巧妙建造了一座旱船,旁边环绕着二层楼阁,相得益彰。出得旱船,穿过一道圆拱门,便是“退思园”的精美园林。这一设计使人感觉仿佛刚出旱船,便进入绿色水乡,特别体现了长期驻外的兵备道向往水乡的思乡之情。

 一泓碧水淌其中,放养的金鱼在其中自由游弋。太湖山石点缀其中,使得整个园子愈发秀美,婀娜。

 不过,仍有一点暇疵、“退思园”外面建有一座三层石楼,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体的布局。

 步出“退思园”我来到了古镇的中心,这里坐落着闻名遐迩的“两堂三桥”

 崇本堂和嘉荫堂隔河而望,风格迥异。

 崇本堂的雕刻精美绝伦,楼堂设计与各个机关设计复杂,隐藏在其中的一条狭窄通道别有意境。

 黑黑的通道点缀着红灯笼,我站在其间,恍惚中觉得有一个美丽的妇人,浑身环佩叮当向我走来,一时间,目弛神

 与神秘的崇本堂对比,小河对面的嘉荫堂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站在开放的两层楼阁放目眺望,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长庆、太平、吉利三桥跃入眼帘。

 位于同里古镇轴心的三桥将被河水割裂开的街区连接起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已成为同里的象征。凡人逢喜事,必走三桥,以图吉利祥和。

 游完古镇的大部分景点后,我搭乘浏览车,到渡口搭船前往罗星洲。

 罗星听雨,仍是同里的一大特色景观,然,我去的时候,天气睛好,雨打芭蕉的意境,只能凭借臆想来揣测。

 罗星洲,是一湖中小岛,岛上有庙,梵音缭绕,与我一同登岸的男女游客都纷纷前往上香祈福,问清游船的返回时间后,我一个人穿过旁边的月亮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楼,分别放置着晨钟和暮鼓。

 步过曲折的小路,我步进了一家茶社,选一个朝门的桌子坐下,要了一杯碧螺,两枚茶叶蛋,开始了我的午饭。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时许。

 抬头,即可看到湖水,偶尔,可以看到低低掠过的不知名的海鸟。

 整个岛上静极了,仿佛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只听到风儿路过竹林的声音。

 真是一个清凉无极的世界。

 搭船回到同里时,已经是五时多了,我站在了明清街,暮色四合,我决定在这个镇子住上一宿。

 我在新镇街上找到了一家叫做和民居的客栈。

 当我踏进院子的一刹那,我才真正相信了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在这座百年老屋的院子里居然种植了一棵来自云南大理的山茶花。

 客栈是一对老夫妇经营的,老妈妈脸上慈祥的笑容,让我觉得自己好象回到了家。

 她把我领到了二楼的客房,这是这间客栈唯一的一间标准间,她仔细地向我待了空调和热水器的使用方法,我愈发觉得她象自己的了。

 我放置好随身带的东西,同老夫妇打了招呼,便又走出了客栈,我要去南园茶社。

 然而我还是去晚了。

 茶社已经结束了当天的营业,而明天一早我就得赶往周庄,看来是没有时间去茶社里喝一杯了,也无法感受陈去病和柳亚子对酌时的‮趣情‬,南园诗社聚集一堂的情景,更是只能在暮色中揣想。

 这是这次游同里最大的遗憾。

 还好,我找到了串心弄。

 串心弄是一条之字形的长弄,南北走向,只容一人单向前行。

 这时天色已经全黑了,我走在长弄里,脚下的串心石略有高低不平,有的还松动不稳,我高一脚低一脚的走着,出得弄堂左转,有一座教堂和冠生园食品厂旧址。斜对面就是凉棚长廊。

 顺着石板路,我又回到了退思园附近。

 临街的饭馆和酒楼上,红色的灯笼已经点燃,我拐进了退思园旁边的一条小巷,循着隐约的丝竹声,走进了一家酒楼。

 跟着服务员,我上了二楼,因是旅游淡季,整人酒楼只有一个客人,我选了临街的一间厢房坐下,从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一株桂花树。

 服务员递上了菜单,翻到后面,居然罗列着各茶点。

 欣欣然点了一个“熏豆茶”还有退思饼,青团和状元蹄。

 在等菜的时候,我仔细地听了空中动的江南丝竹,原来是一首《姑苏行》

 首先上来是“熏豆茶”揭开盖子,看到一盏奇怪的茶,豆做底,上面浮着白芝麻,尝了一下,口味是咸的,有点像扁桃体发炎的时候喝的那种放了一点点细盐的盐开水,果然是很有特色。

 接着退思饼就上来了。

 显然是刚刚出炉,热得烫手,咬了一口,里边的桂花糖就了出来。

 再接是青团,好像是糯米做的,至于为什么是绿色,我没弄清楚,青团不太甜,我吃了几个。

 最后上来的是状元蹄,已经被分成很多小块了,这道菜到是没有吃出什么特别的味道来,感觉和自己家里的红烧肘子差不多。

 后来在周庄的时候,看到有一群游客,男男女女人手一只万三蹄,光天化之下,当着众多游客的面,毫无顾忌地做脸部运动时,我就为那天在同里没有捧着一整只的猪手当街作饕餮状,而叫悔不迭。

 饭后,已经是夜里九时许了,出了酒楼,一轮圆月,把小巷照亮。

 我一个人漫步在浸在月光下的同里,整个古镇呈现出一种恬静,美丽而祥和。

 这也是古镇生活的基调。

 突然地想,倘若在细雨霏霏之中,脚蹬木屐漫步于串心弄,聆听木板与石阶的触击回响,那该是何种意境呢?

 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在雨中再次造访同里古镇,去亲自体味一下那种恬静、美丽的生活。  m.NkoUXs.cOM
上章 兵哥哥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