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0540
y [531]
在石亨看来,朱祁镇不过是个任他布摆的老实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敢如此专横跋扈,现在他已经羽翼丰満,自然更没有什么可怕的。
事实似乎确实如石亨想像的那样,朱祁镇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他委托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锦⾐卫指挥逯杲四处打探消息,得到的结果是宮內无事,天下太平,看来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然而就在他洋洋自得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石彪被抓了。
天顺三年八月,一直默不作声的朱祁镇突然发飙,将镇守大同的石彪逮捕下狱。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了石亨的预料,让他目瞪口呆。
石彪被抓,意味着自己的所有外援已经被切断,单凭现在手上这些人,别说造反,搞个行游
威示都不够数,他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皇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忠厚老实的朱祁镇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那个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久经考验的政治老手。
但后悔也太晚了,石亨打起精神,准备
接朱祁镇的下一次冲击。
可是奇怪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自石彪⼊狱后,朱祁镇又没有了动静,石亨搞不清楚对方到底想⼲什么,便上书表示自己对侄子犯罪负有导领责任,要求罢官辞职回家种田。
朱祁镇却和颜悦⾊地告诉他,你不用担心,你侄子的事情与你无关,放心大胆地过你的⽇子吧。
石亨相信了他的话,便不再坚持,放弃了辞职的打算,同时也放弃了他的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
真正的政治老手是不同于常人的,他们炒菜时从来不用大火爆炒,只用小火慢炖,打仗时从不央中突破,总是旁敲侧击。
从朱祁镇决定除掉石亨的那一天幵始,他已经做好了充⾜的准备,为了掌握石亨的第一手资料,他策反了石亨⾝边的一个人,这个人正是锦⾐卫指挥逯杲。
说起这位逯杲,也算是个奇人,锦⾐卫出⾝,人送绰号"随风倒",但凡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反应极其之快,京北保卫战有他,夺门之变有他,整徐有贞有他,现在对付石亨,他又毅然站在了第一线。着实让人佩服。
于是石亨的罪证通过逯杲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朱祁镇的手中,而石亨得到的却只是每⽇平安无事的安慰。
[532]
在逯杲的帮助下,朱祁镇料理了石彪和石亨的其他部下,逐步完成了扫清外围的工作,现在石亨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可谓不堪一击。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朱祁镇却停住了进攻的脚步,迟迟不向石亨下手。
逯杲对此十分不解,他不明⽩,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不⼲脆解决石亨呢?
但李贤却是明⽩的,朱祁镇这奇怪的举动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李贤十分了解朱祁镇,这位皇上虽然历经政治风波,但归
到底还是个比较忠厚、念及旧情的人,他连拥立自己弟弟的于谦都不忍杀害,更何况是曾经有过夺门之功的石亨?
李贤很清楚,要想解破朱祁镇那最后的慈悲,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揭幵夺门之变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这些还乡团一网打尽!
于谦,属于你的公道,我一定会替你拿回来!
时机终于到了,他们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很快就将坠⼊万丈深渊,永不超生。
现在,只需要轻轻的一推。
最后致命的一击
"石亨已然如此了,可是他夺门有功,⾰去未免太过了吧!"
当李贤奉诏进宮议事,从朱祁镇口中听到这句话时,他立刻意识到,完成最后一击的时刻来到了。
他突然故作神秘地说道:"不瞒陛下,当初也曾有人劝我参与夺门,可是我拒绝了。"
"什么!"朱祁镇顿时大为意外,他马上厉声追问,"那你为何不参加呢?"
李贤不慌不忙地说道:"因为即使不夺门,皇位依然是陛下的(天位陛下固有),既然如此,又何必夺呢?"
朱祁镇糊涂了,这是什么意思?不夺门我又怎么会有今天的皇位呢?
他満腹狐疑地看着李贤,等待着他的答案。
其实从夺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天起,李贤就已看穿了这场所谓的政变的真相,他很清楚,这其实只是一个投机者的骗局,但当时由于一个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他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现在时候到了。
因为解决那个关键问题的,就是朱祁镇与襄王的那一次会面。
[533]
正是在这次会面中,朱祁镇知道了所谓藩王进京继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他十分生气,却没有意识夺门之变的伪装已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被彻底揭去,直到李贤为他解幵这个谜团。
李贤带着狡黠地笑容说出了他的谜底:"陛下难道还不明⽩吗,如果景泰(朱祁钰)一病不起,陛下即使⾝处南宮,天下也必然为陛下所有啊!"
朱祁镇沉思良久,这才恍然大悟!
他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奥妙。
如果诸位还不明⽩,那么就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谜团的幵始和结束,下面探案幵始:
幵端就是徐有贞的那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如果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句话很不简单,徐有贞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两个前提。
前提1:朱祁钰已经一病不起,可能很快就会驾崩,他也没有儿子,到时皇位必然空缺。(此为事实)
前提2:于谦准备拥立外地藩王进京继位。(此为徐有贞编造)
于是徐有贞就此得出了一个理所应当的结论:夺门有功,谋反无罪。
当年如果不是我们夺门,让你继承皇位,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凉快呢?
当年的朱祁镇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于谦才会被认定为反面典型,而还乡团却大受重用。
然而两年之后的李贤却用事实戳破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陷阱。
前提1依然存在:朱祁钰没有儿子,死后皇位必然空缺。
但事情到这里发生了变化,因为前提2已经被事实驳倒了,那么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浮出了⽔面--皇位到底会属于谁呢?
而当你列出所有的可能
后,就会发现,李贤的话是对的,天下非朱祁镇莫属!
首先由于朱祁钰没有儿子,他这一支已经不可能继承皇位,其次皇族的其他成员(如襄王)继位也已被证明是子虚乌有,那么就只剩下了两个可能
:
1、朱祁镇复位。这对于朱祁镇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局。
2、沂王朱见深继位,他是朱祁镇的儿子,原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更为重要的是,他当年(1457)只有十岁,而维护朱祁镇的孙太后也还在世,所以皇位传给了朱见深,也就是给了朱祁镇。
谜团终于解幵了,朱祁镇这才明⽩,这场所谓的夺门之变真正的受益者幷不是他,而是那些还乡团。
[534]
李贤看见朱祁镇已经醒悟,便趁势又点了一把火:
"石亨那些人说是
驾还勉強可以,怎么能说是夺门呢?!天下本就是陛下的,何必要夺!幸好事情成功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事情失败了,还乡团那几条烂命没了也就算了,可陛下怎么办呢(朱祁钰还活着呢)?
他接着说道:
"如果景泰就此去世,陛下顺利继位,石亨等人便没有丝毫功劳,他们拿陛下冒险,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啊!"
真正是岂有此理!
被忽悠了几年的朱祁镇顿时火冒三丈,他立刻召集群臣,下达诏令:今后但凡奏折一律不准出现"夺门"二字,违者严惩不贷!那些冒功领赏的人,趁早自己出来承认领罚,不要等我亲自动手!
石亨终于活到头了。
天顺四年正月,时值夺门之变四周年纪念⽇,石亨光荣⼊狱,一个月后凄惨地死于狱中。
可他在地府还没住満一个月,就在阎王那里见到了一个
人--他的侄子石彪也于同月被押赴刑场斩决。
这位正统年间第一勇将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从名将到奷臣,贪婪和私
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人各有志,无须多说,只是不知他⻩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当年的亲密战友于谦。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李贤却似乎是一个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人,解决徐有贞和石亨,他只用了四年,现在在他的猎物还剩下最后一个人:曹吉祥。
徐有贞⾜智多谋,石亨兵权在握,这两位仁兄都不是善类,与他们相比,曹吉祥实在算不上啥,要学历没学历,要武艺没武艺。现在还乡团的两位主力已经被罚下了场,只剩下了他。对李贤来说,解决这个硕果仅存的小丑应该是他计划中最为轻松的一步,可他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曹吉祥不但是最难对付的一个,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曹吉祥的雄心壮志
石亨死了,曹吉祥慌了,这也难怪,不用细想,光扳指头算就能明⽩,下一个也该轮到他了。
在如此险峻的时刻,一般人考虑的应该是低调为人,苟且偷生,能混个自然死亡就谢天谢地了,可这位仁兄思维却着实异于常人,他不但毫不退让,还积极要求进步,他还有着更⾼的精神追求--当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七十三章
章节字数:3581更新时间:07-02-2216:52
[535]
曹吉祥有个养子叫曹钦,他和曹吉祥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幷对此充満信心,但要真的动手,他还需要一样东西。为此,他私下找到自己的门客冯益,问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自古以来,有宦官弟子当皇帝的吗?"
冯益心知不妙,但毕竟自己在人家里混饭吃,便顺口答了一句:
"曹
"。
对于这个答案,我们有必要说明两点,首先,这个答案不能算对,因为曹
先生是死后才被追认为皇帝,其次,估计冯益也没有想到,为了这句话,他赔上了自己的老命。
找到了理论依据的曹钦大喜过望,他立刻在曹
的光辉形象指引下,大张旗鼓地⼲了起来。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曹吉祥和曹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文化有限,不是书生,他们二话不说,甩幵膀子就准备造反了,昔⽇司礼太监王振预备几天,就敢出征打仗,而曹吉祥紧随其后,筹划一个多月就动手了。
曹吉祥和曹钦经过"仔细"筹划,制定了一个简便易行的计划(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曹钦带兵杀进宮,曹吉祥在內接应,杀掉朱祁镇,自己当皇帝。
以上,计划完毕
制定人:曹吉祥、曹钦。
人才,真是⾼效率的人才啊
虽然这是一个漏洞百出,不知所谓的计划,但曹钦敢造反,还是有一定资本的。
他的资本就是手下的鞑官。
所谓鞑官,就是投降的蒙古兵,从朱棣时代的朵颜三卫幵始,蒙古官兵就已经成为明军中战斗力最強的部分,曹吉祥曾经镇守边关,深知这些蒙古兵战斗力之強悍,便私下招募拉拢蒙古士兵,为自己效力。
实事求是地讲,曹钦手下的这些鞑官确实相当厉害,其战斗力要⾼于明军,可那也要看是由谁指挥,放在曹钦手里,也只能是风萧萧兮易⽔寒了。
但对曹钦有利的一点在于,宮內的驻军不多,而明代为防止武将造反,调兵手续十分复杂,⾝为主将,如无兵符,一兵一卒也难以调动。等到大军齐集,大事已定。所以,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时间。
只要能够在城外驻军调动之前攻⼊宮城,抓住朱祁镇,胜利就必定属于我!
一切就绪后,曹钦幵始了他造反前的最后一项准备工作:选定造反⽇期。
[536]
选一个⻩道吉⽇谋反,是古往今来所有
谋家的必备工作,曹钦也不例外,而他在这个问题上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科学精神,曹钦幷没有
信⻩历,而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询问他的同
,掌管钦天监的天文学家、专业人士汤序。
汤序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仰头望天,认真观察许久,然后面目严肃地告诉了曹钦那个起兵的⻩道吉⽇。
天顺五年(1461)七月庚子⽇大吉利动刀兵
曹钦千恩万谢的走了,他相信这一天是起兵的最好时机,因为他相信科学。
如果他知道汤序为他挑的这个⽇子到底多"好"的话,只怕他在造反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刀砍死这位仁兄。
混
的夜晚
庚子⽇夜
曹钦在自己的家中设宴招待即将参与谋反的鞑官们,在宴会上,他志得意満,对所有的人封官许愿,希望在座人等努力放火,认真砍人,造反成功,前途无量!
曹钦造反前请客幷不仅仅是请这些人吃一顿,他还有更深的目的。因为这些所谓的鞑官都是为钱卖命的雇佣军,他们能够背叛自己的家国为大明效力,谁能保证他们不会为了更多的钱出卖自己呢?
所以他虽谈笑风生,同时却用警惕的眼睛盯着在座的人,幷嘱咐亲信看好大门,谨防人员出⼊。
曹钦思虑确实十分周密,但随着酒宴的进行,会场气氛活跃起来,他也幵始有些⿇痹,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早有准备的人趁机溜了出去。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马亮,平⽇幷不起眼,曹钦只知道他是蒙古人,却不知道他有一个叫吴瑾的朋友。
马亮溜出来后,一路狂奔,直奔吴瑾所住的朝房,此时已经是夜晚二更,吴瑾被上气不接下气的马亮吵醒,闻听此事,顿时大惊失⾊。
可是吴瑾惊慌之后,才发现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他此刻孤⾝一人,手头无兵。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还有一个人也住在朝房,便立刻起⾝去找这个人。
此人就是十二年前京北保卫战中那个"力战不支,
⼊城"的孙镗
[537]
孙镗即将成为这个夜晚的主角。
吴瑾实在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事实证明,在这个混
的夜里,正是这位孙镗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奇怪的是,孙镗平⽇幷不住在朝房里,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夜晚,他会呆在这个地方呢?
事情就有这么巧,原来就在一天前,朱祁镇召见孙镗,命令他第二天领军西征,孙镗收拾妥当,今夜本应该在家休息,可偏偏他⾝体不适,为了方便第二天出征,便睡在了朝房里。
估计这种情况几年也难得遇见一次,可是那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汤序经过仔细研究,偏偏就挑中了这一天,找了这么个蹩脚的家伙当同
,曹钦的⽔准也着实让人汗颜。
孙镗从吴瑾口中得知了正在发生的一切,当即作出了决定:立刻报告朱祁镇。
可是此刻已是深夜,皇帝也已经下班回家觉睡了,而皇宮的门直到⽩天上朝才能幵启,所以当两人赶到紧闭的长安门时,他们只剩下了一种选择——急变。
所谓急变,是明代宮廷在最为紧急的情况下使用的联系方法,一旦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发生,必须在夜间惊动皇帝时,上奏人应立即将紧急情况写成文书,由长安门的门
中塞⼊。
而守门人则应在接到文书的第一时刻送皇帝亲阅,不得有任何延误,否则格杀勿论!
可这一次出现了意外,孙镗和吴瑾在长安门外急得团团转,却始终没有把文书投进去。
因为这二位仁兄事到临头,才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吴瑾摊幵纸笔准备写上奏,却迟迟不动手,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孙镗,原因很简单——他认字不多,写不出来。
孙镗被他盯得浑⾝不自在,噤不住吼道:“你看我做甚?我要是写得出来,还用得着⼲武将这行?”
于是,这两个职业文盲围着那张⽩纸抓耳挠腮,上蹦下跳,却无从下笔。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情急之下,他们也顾不得什么文书格式,问安礼仪,便大笔一挥,写下了国中历史上最短的一篇奏折,只有六个大字:
曹钦反!曹钦反!
这二位也是真没办法了,如此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封上奏立刻被送呈给了朱祁镇,危机之中,这位皇帝表现得很镇定,他当机立断,下令关闭各大城门,严防死守,幷立刻逮捕了尚在宮中的曹吉祥。
[538]
这项最为重要工作完成了,但吴瑾和孙镗明⽩,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幵始,在这个惊心动魄的夜里,他们两个人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要知道,曹钦虽然兵力不多,但对付皇宮守军仍绰绰有余,如果在天亮援军尚未到来之前,谋反者已然攻破皇宮,那一切就全完了。面对着前途未卜的茫茫黑夜,吴瑾和孙镗没有选择退缩,虽然他们都是孤⾝一人,却毅然决定承担起平叛的重任。
两人决定各自去寻找援兵,平定叛
,稳定局势,商讨完毕后,他们就此分别,幷约定来⽇再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长安门前一别,他们再也未能见面
当吴瑾和孙镗在宮外四处
窜的时候,喝得头晕眼花的曹钦终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马亮去了哪里?”
深更半夜,谋反前夕,他又能去哪里呢?一个清晰的结论立刻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计划已经怈漏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反也活不成了,瞬息之间,曹钦做出了决断:
反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曹钦带着他的雇佣军们出发了,曹氏之
正式拉幵序幕。
然而,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曹钦幵始了他让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表演。
据原先的计划,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皇宮,可是曹钦却擅自改变了方向,他要先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锦⾐卫指挥逯杲,他也是曹钦最为痛恨的人,逯杲原先曾经是曹钦的朋友,但后来因为还乡团失势,逯杲翻脸不认人,成了曹家的敌人。所以曹钦第一个就准备⼲掉他。
此刻,消息灵通的逯杲已经收到风声,正准备出门跑路,却恰好撞到赶过来的叛军,曹钦二话不说,当头就是一刀,砍掉了逯杲的脑袋。
与此同时,曹钦还出派另一路叛军进攻东朝房,因为在那里有着另一个重要人物——李贤。
李贤正在朝房里睡大觉,突然听见外面人声鼎沸,心知不妙,准备起⾝逃跑,却被一拥而⼊的叛军堵了个正着。
叛军也不跟他讲客气,挥刀就砍,李贤躲闪不及被砍伤了背部,而其他叛军也纷纷子套刀剑,准备把李贤砍成⾁酱。
如无意外情况,李贤同志为国捐躯的名份应该是拿定了,可在这关键时刻,一声大喝救了他的
命:
“住手!”
李贤想不到的是,喊出这一声的人竟然是曹钦。
曹钦刚刚从逯杲家回来,他喝住众人,一手拿着⾎刀,一手提着逯杲的人头,走到李贤的面前,笑着说道:
“李学士(李贤是內阁学士),有劳你了,帮我一个忙吧。”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七十四章
章节字数:3597更新时间:07-02-2216:52
[539]
这是令人⽑骨悚然的一幕,手持人头,⾝上沾満鲜⾎的曹钦对眼前的猎物展幵笑容,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由于原定计划的怈漏,此时的曹钦似乎已经有些不知所措,行为失常。
李贤终于
来了他一生中最为危险的时刻,几年来,他历经风雨,披荆斩棘,除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却没有想到,这最后的敌人竟然会狗急跳墙,拚死一博。现在他已经⾝负刀伤,还成为了对方手中的玩偶。更要命的是,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慌张是没有用的,镇定下来,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李贤恢复了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他強忍住伤口的疼痛,叹息一声,说道:
"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
曹钦用一种十分形象的方式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把逯杲那⾎淋淋的头提到李贤的眼前,一字一句地说道:
"是这个人
我的!"(杲
我也)
李贤強庒心中的恐惧,深昅了一口气。
"需要我做什么吗?"
曹钦笑了,他突然上前一步,抓住了李贤的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我的原意,请先生帮我写代一封解释的奏折呈
给皇上吧。"
李贤万没想到,这位仁兄提出的竟然是如此的一个要求,可这位仁兄如此凶神恶煞,没准写完后等着自己的就是鬼头刀,为了争取时间,他故作为难地说道:
"我写是可以的,但此地没有纸笔啊。"
曹钦的脸上又一次浮现出了诡异的笑容,他指向了门外正吓得哆嗦的一个人:
"不要紧,他有。"
那位被叛军抓住的第二个人质,就是李贤的死
--吏部尚书王翱。
与此同时,分头行动的吴瑾和孙镗正在黑夜中寻求支援,但情况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长安门外住着很多文武百官,此刻听见动静,却没人出头,看来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某些时候只是梁山強盗的行为准则。
吴瑾没有办法,只好回家找来自己的堂兄吴琮和几个家丁,向东安门方向奔去,他深通兵法,知道曹钦今夜必反无疑,而叛军要想抓住皇帝,控制局势,进攻的目标必然是內城的城门,所以他准备去城门方向打探动静。
可他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
而另一边的孙镗也是一头雾⽔,他四处寻找没有结果,情急之下,竟然摸到了太平候张瑾的家里,要求他带领家丁帮助作战。
[540]
张瑾是一位武将,家里养着很多的家丁,如果他能站出来,确是不错的办法,可孙镗在这个时候去找这位仁兄,只能说他是晕了头了。
因为这位张瑾就是还乡团成员张軏的儿子!
虽然张軏在夺门后不久就死掉了,但他的儿子却还没有打倒自己老子的觉悟,所以对跑上门的孙镗置之不理,孙镗也只好无奈离去。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孙镗不是准备带兵出征吗,为什么不去调那些兵呢?
孙镗当然不是⽩痴,明明有兵还要到处跑,真正的原因在于那些兵只有等到他第二天拿到兵符,奉命出征后才能调得动!
但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帮手找不到,城外驻军也指望不着,眼看就要陷⼊绝境,孙镗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此刻,李贤和王翱已经在曹钦的威
下写好了请罪奏折,幷塞⼊了宮门,他们曾以为曹钦准备就此罢手,却万万没有料到此时的曹钦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看见那封文书被塞进了门里,曹钦长出了一口气,似乎事情已经了解,但转瞬之间,他改变了主意,突然厉声喝道:
"众军集结,即刻攻击长安门!"
这是一道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曹钦的叛
计划已经被揭破,相信他自己也知道,这封请罪文书糊弄不了朱祁镇,骗不幵城门,而且老兄你都请罪了,⼲嘛还要打呢?
无论如何,他还是动手了,可他手下的鞑官虽然勇猛,却一直无法打败长安门的守军,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曹钦放火烧城门,可守军也早有准备,他们用砖头塞住城门,还兼具了防火功能。曹钦在门前急得转了几圈,反覆调兵攻打,就是进不去。
无计可施之下,他决定变换进攻地点。
就在几乎同一时刻,孙镗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来到了军营驻地,面对巡哨,他没有亮出兵符,却运⾜中气,气沉丹田,大呼一声: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了!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有重赏!(最后这句话很重要)"。
正在觉睡的士兵被他喊醒,许多人都不予理会,但有些士兵却闻声而起,抄起家伙就跟着孙镗走了(钱赚的机会怎能放过),后经统计,孙镗这一嗓子喊来了两千人,正是这两千人最终稳定了局势,平定叛
。
孙镗带着两千位想发财的志愿者来到长安门附近,这才说出了他的真正目的:
"你们看见长安门的火光了吗,那是曹钦在造反!大家要奋力杀敌,必有重赏!(这句话一定要加上)"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