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下]
张涵住在张坞每⽇读书,哪里知道这些事情。待族学搬到到卞南以后,他才发现了这个问题。张涵就有意改进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改进工作很简单,两者各取其长就是。不过,他那时很忙,过后也一直没有倒出功夫来。
后来,张涵无意之中,发现有人在做这种吃。于是,在仔细观察过后,觉得还行,便给那人提供了很多便利,让他专心改进曲辕耧犁。
那人就是韩老七,是卞南庄的一个铁匠,⽇常工作主要是修理破损的农具。他的手艺平平,却很喜
搞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卞南庄的管事孙诚良很看不上韩老七…“自己一摊活⼲的不怎么样,还净琢磨些歪门琊道的,不务正业。”韩老七合了张涵的眼,他也就痛快地放人了。
别看韩老七打铁的手艺欠学,研究这个,还是很上心的。反正,哪个部分好使就用哪个,韩老七简单把曲辕嫁接在了耧犁上,然后创新的采用了两个料箱,分装种子和肥料,使曲辕耧犁在轻巧灵活的同时,也兼具了耧犁的播种功能。增加料箱是唯一的创新,是在播种的同时,也能完成施肥。
总的来说,曲辕耧犁的效果不错。张涵没少夸奖韩老七。不过,他随即便提出了更⾼的要求:曲辕耧犁要可以控制⼊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耕作时要容易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要能够自由调节种子和肥料的量;要提⾼播种效率;要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盖、庒实四道工序;…
简而言之,张涵要求曲辕耧犁能适应各种地形,能播种各种庄稼,经久耐用,还要便于
作。
韩老七笑着前去报喜,却瘪着脸回到了家中,私下跟着媳妇嘀咕“难不成小少爷把我当鲁班了…”
抱怨归抱怨,要韩老七重新回去打铁,他还是宁肯多花点儿心思在这些上面。
要说提⾼效率,张涵还知道一种最简单的办法…曲辕耧犁更轻巧,把耕牛换成耕马后,播种效率马上会有所提⾼。
使用耕马种田,在大汉国并不是稀罕事,大汉国也不缺挽马。
秦马多是河曲马,形体⾼大耝壮,并不逊⾊于现代马匹,后肢发育良好,挽力強,能持久耐劳,虽奔跑速度低,腿短耳大,但挽马对速度没有要求,是优良的挽马。汉代大批引进蒙古马,体质耝糙结实,四肢坚实有力,蹄质硬坚,抗严寒,适应
強,挽用持久力強,是也很不错的挽马。
有了营养丰富,富含蛋⽩质的紫花苜蓿,养马不再像以往一样,要吃掉很多的细粮…养一匹马相当于六个人的粮食消耗。这样的话,养马的开销就与养牛差不多少了,虽然耕马要贵一倍以上,从效率上看,也是使用耕马合算。
不过,韩老七正准备把曲辕耧犁小铁铧的数量,从三个增加到更多,那样做同样提⾼了效率,然也增大了阻力,改进的曲辕耧犁就不能使用耕马,只能用耕牛耕地。在这种情况下,耕牛和耕马的效率如何,就不确定了。
除非,张涵给耕马重钉马掌。那样一来,马耕田的效率將会倍于耕牛。但这东东简单易学,却是属于战略
发明,张涵连马镫都没舍得拿出来,更别说马掌了。这些事情,在张涵的脑海中,一掠而过,他自是不会说出来。
远处山坡山脚下,还有大片的紫花苜蓿没有收割,其间零星的点缀着一些紫花,在初冬的⽇子里,也是不错的景致了。卞南庄有族学在,额外多了一百多匹马,却也用不了这许多紫花苜蓿。估算割够了冬舂所需的青贮饲料,张诚栋又带着人割了一大堆苜蓿,堆満了庄里大大小小的沼气池,然卞南庄也仍然还有三分之一強的苜蓿被抛在那儿。
说起来,张诚栋也可以把苜蓿收割后,埋到田地里充当绿肥,但考虑到所花费的人工,张诚栋宁可去种绿肥。
从山脚到麦田间,有一片洼地,在张涵的建议下,那里被挖成了鱼塘,用于养鱼。挖出的土堆成堤岸,岸上种桑树、果树。池塘边种茭⽩等⽔生蔬菜,池塘上又架起了猪圈,用于养猪。这样养猪又可以不占用耕地,猪粪直接落⼊池塘喂鱼。堤外农田试种着⽔稻,⽔稻田中也被用来养鱼,鱼以鲤鱼为主,还有草鱼、鲫鱼和鲶鱼。通过⽔塘的排灌,⽔稻田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稻田养鱼需要在⽔田里开挖供鱼儿活动休息的“鱼溜”或“鱼沟”在田埂上设置进⽔口和出⽔口,安装拦鱼栅等。靠近田边、田角的鱼溜上面可以搭矮架,下面种瓜(甜瓜)、和⾖等,利用它们爬蔓遮
,充分利用太
能。
天记书载了几种充分利用饲料的养殖方法。这种“猪粪喂鱼,塘泥肥树,桑叶喂蚕,蚕屎溲种”的方法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
粪养猪,猪粪沤沼气,沼渣喂鱼,塘泥肥树,小杂鱼粉喂
猪”法等三种。
坦率地说,尽管对天书満怀敬意,对广寿子焚香不绝,张王氏看到这些方法时,也甚是不适应。在⽔稻田里养鱼,是个好主意。可是,用粪喂养的东西,再拿来吃起来,她觉得说不清的不得劲。
大汉国不是不知道利用粪便的剩余价值,很多人家都是把厕所和猪圈建在一起,用粪便来养猪。不过,那喂养的是种猪,这种猪不是用来吃的。除了极其贫困者,一般没人会去吃它。
张王氏把事情安排了下去,却觉得浑⾝不舒服,就悄悄地把心事,跟张涵说了。
张涵听了⺟亲的顾虑,不由一呆。
“…,这有什么?那些粮食∵菜和⽔果,还不都是用粪肥浇灌出来的,不也一样吃…再说,真要是不习惯的话,可以单独养殖,把自己吃的另养就是…”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张王氏是心理问题,不是不明⽩道理。张涵有两世经历,心理要成
不少,却也没有那么纤细敏感的感觉。所以,张涵的道理只收到了一个结结实实的脑瓜蹦。思虑再三,张王氏还是决定另外养些儿,来给自家人吃。
⽔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是国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国中⽔稻栽培的历史悠久,从河姆渡时期计算,国中栽培⽔稻的历史已经有六七千年之久。
卞南庄种植的⽔稻,当然不可能是这么古老的品种。相反,稻田里种的几种⽔稻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汉国的土地上。它们来自南海
州的⽇南郡附近地区,是按照天记书载而找到的优良品种。其中,林邑(即占城)稻最引人瞩目。林邑稻耐旱,对生长土地要求不⾼,适应能力前,生长期短。
熹平元年(172年)夏末的⽔稻试种中,林邑稻从种至收仅用了五十七、八⽇,小亩产量虽不大,只在三四石间,却已令孙诚良大为惊奇。假如,这第一季⽔稻若是早种一段时间的话,在寒冷只前,就可以再种一季了,两季下来,亩产怕不有个六七石之多。
所以,林邑稻的味道不如一般⽔稻好,⽔稻又比麦子费人工,孙诚良也很是重视,又是报告张涵,又向张王氏汇报,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张涵飞快制止了他,这事一定要保密的…悄悄与张王氏说一声,也就是了,千万不要声张。不过,来年可以多试种些儿。
粮食丰收了,就不值钱,粮价就会降低,孙诚良对这很是理解,马上对张涵保证,一定会严格保密,不让任何人知道。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