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命 运
虽然新任节度使李庸和大都督府长史韩泰先后到任,韦丹遇刺的案件却迟迟没有侦破。李庸和韩泰最大的贡献是迅速稳定了淮南的局势。李庸现在已经开始调集工程队和民夫继续韦丹未竟的事业――开塘了。历史上,这两口塘本来应该由李吉甫完成,一个名字叫固本,一个叫富民。
事实上,自从刘昌裔到了洛
,韦丹的案子的侦破就有了眉目。但是侦破却故意地被延缓或者说中止了。而朝野的舆论都把目标指向了淮西。理由很简单,吴少诚的目标是劫掠淮南,而偏偏就在他想东进的时候,韦丹遇刺,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就是傻子也能想到是怎么回事。
而韩泰在扬州的调查显示,韦丹遇刺前查的一个大盐商的幕后老板正是淮西,这个消息被一个叫牟介的淮南小官透露给《今舂秋》以后,朝野愤怒的口⽔滔滔不绝地噴向了淮西。淮西方面的否认被认为是故意的掩饰。其实吴少诚真是冤枉无比,他相信实力决定一切,
本不屑做刺杀这种事情。但是看起来这个黑锅他是不得不背了。
放眼大唐,谁喜
搞歪门琊道,李诵心里很清楚,刘昌裔的调查不过证实了他的想法。只是如果把结果公布出来,陷⼊被动的会是朝廷。待到削平淮西,时机成
,李诵自然会去找罪魁祸首算账。但是这一片苦心,有人理解吗?
起码年轻的⽩居易不理解。⽩居易三十多岁,正是⾎气方刚,事业心最強的时候,敢于任事,敢想敢说。由于本⾝兼着翰林,太子在洛
的机要都由他和崔群服负责,因此知道许多机密事情。⽩居易对朝廷,对李诵遮遮掩掩,拖拖拉拉的态度非常不満,甚至可以说是异常愤慨。十天之內,接连三次上书,严厉批评皇帝和执政的拖延侦破速度,故意放纵凶手的恶劣行径。由于⽩居易和《舂明外史》的密切关系,导致了舆论的哗然。盛怒之下的李诵问李吉甫怎么办?
暴怒的李吉甫道:
“贬。”
李诵问李绛怎么办?
李绛慢条斯理地说道:
“贬!”
不管那个时代,府政的威信都是不容挑衅的。不管是李诵,还是李吉甫,甚至以待人温和著称的裴垍、李绛都不能容忍⽩居易破坏朝廷大计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李诵在內阁会议上说:
“愚蠢的清醒,不如聪明的糊涂。”
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往往由自己的
格决定,比如⽩居易就是如此。李诵不想见到只想写闲适诗的⽩居易,就对⽩居易的直言敢谏,嫉恶如仇的
格加以了保护,甚至可以说是纵容。有时候⽩居易的话说过分了,李诵也只是微微一笑。两年多下来,⽩居易说话的胆量直追韩愈。不过韩愈现在在长安久了,也到了一定的⾼位,毕竟老成了许多,知道李诵的想法和难处,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居易还是年轻啊。
年轻不是不负责任的借口。既然朝廷不会有错误,那么总要有人来承担错误。⽩居易兼着左拾遗,上书
谏是职责所在,不能说他越职言事(元和八年,任东宮赞善大夫的⽩居易因为武元衡遇刺,上书
谏追捕凶手,被宦官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就只能说他妄自揣度了。
五月,因为⽩居易言论失当,妄议君⽗是非,贬⽩居易湖南永州司马。历史上柳宗元做过的官。诏书责令其立即动⾝。⽩居易不得不放下正在筹办的《时闻》,怀着満腔悲愤往湖南去了。临行前崔群菗出时间给他饯行,席后颓丧的⽩居易长叹“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 “面上灭除忧喜⾊,
中消尽是非心。”诗歌传出以后,舆论一片同情,但是李诵的评价是“顾影自怜。”⽩居易被贬后,王涯随即被派往洛
,辅佐太子。
由于大旱,占城稻的推广速度加快,柳宗元慷慨地卖出了三万斛稻种给两浙、江西、湖南等地。夏收之后,来自两浙、淮南的新米堆満了洛
的官仓,然后运往关中,来自江西、湖南、岭南的新米汇集江陵。然后沿汉⽔而上,到达金商。
旱情较轻的关中、河中、河东获得了丰收。兵精粮⾜,正是舒活筋骨的大好时机。夏收之后,洛
等地集结的军队严阵以待,防备淮西贼的抢劫。今夏淮西欠收,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吴少诚又不得不加重赋税。淮西已经陷⼊⾚贫的状态,百姓像乞丐,军队像土匪。田亩锐减,人丁凋零。和朝廷的长期对抗使得淮西已经陷⼊了绝境。陷⼊绝境的人会怎么做?铤而走险,以命博命。淮西军本就強悍,现在更像是饿极了的野狼,眼中闪烁着绿光准备伺机扑食猎物了。
但是狼也有很多种的,有的野
难驯,狼
不改,有的就喜
和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驯化成了狗?
就在吴少诚焦躁不安终于向洛
出派使者的时候,太子的车驾却离开了洛
,不过不是回长安,而是去开封。开封有个包青天那是宋朝的事情,现在管着开封的是汴宋节度使韩弘。自从太子驻跸洛
后,南面的北面的各镇节度使都跑到洛
去晋见太子,顺手捎带点美女什么的。当然都被太子忍痛拒绝了。作为对这些节度使忠诚的赏赐,李纯每人送了他们一件眼下还属于稀罕物品的棉布单⾐。连远在郓州的李师道都出派了⾼沐来见太子,领着几件棉布⾐服回去了,只有韩弘,上表称自己患了⾜疾,难以移动,出派了儿子韩公武去见太子。李师道远在淄青,而受封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官的韩弘却在开封,称病不见太子。这让郑余庆、刘昌裔等深为不満。不过李纯却混不在意,对郑余庆们道:
“他不来见寡人,寡人自去见他。”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