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难天下 下章
第三十七章 边塞鏖战(3)
 “不可!”铁铉和杨荣几乎同时阻止。

 杨荣道:“此时形势如此混,正需要殿下坐镇广宁,指挥辽东军平叛。殿下轻出危不危险先不谈,一旦杨文会师,谁又能庒制了他?”

 铁铉道:“辽东猛将如云,怎么要让殿下出征?这个卑职绝不能同意。”

 朱植道:“二位有所不知,除了我,谁还有资格和老十七平等相对!所以我必须要去,再说了,瞿卿的人马就在大宁,我不会有危险,大不了一路狂奔回来就是了。”这下子,朱植可犯难了,自己总不能把历史发生过什么跟他们说吧。如果自己不去,谁又能阻止宁王的行动呢?宁王投不投朱棣朱植倒不是很担心,可是那朵颜三卫却无论如何不能落在朱棣手中。

 铁铉道:“卑职愿率军前往,请殿下收回成命。”说着铁铉竟然跪了下来。

 这边杨荣也跪了下来道:“殿下,话虽如此,但兵者生死存亡之地,切不能贸然行险。而且两月之后杨文就要返回,殿下不留在此地对付他,一旦军权重新被夺回,失了据却是因小失大啊!”他们两人经过上次燕王约战的事之后,已经无论如何不会让朱植统兵打仗了。所以一起铁了心挽留朱植。

 杨荣此言的确有理,一进一出大草原,两个月能不能完成还不一定,一旦杨文回辽,无人能克制他。朱植返回辽东篡取的军权肯定又要旁落。只是大宁地事一直萦绕着朱植,朵颜三卫也让他口⽔直流,所以又动了亲征的念头。此时被两位重臣反复劝说,朱植的劲头也就稍微冷却了。

 朱植道:“呵呵。两位大人都起来,都起来。这是怎么了,我朱植出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不说⾝经百战。可大小场面也算见过一些。既然二位坚持,那我就收回成名吧。只是这次协助宁王作战也不能忽视,只是铁长史需要居中策应还是别去了,我看让叶老将军出马吧。”

 铁铉道:“大宁这边,卑职以为至少需要定辽中卫、广宁左卫和三万卫三部骑兵尽出。草原作战还是骑兵为上。”

 铁铉不知道大宁的真正含义,所以要投⼊如此多地兵马。朱植摆摆手道:“山海关才是重中之重,大宁派三万卫去就行了。咱又不是找四哥决战,只是配合老十七作战,人多了没用。而且我给二位个底,老十七不可靠。一定要提防他投向四哥。”朱植这么肯定宁王靠不住,让铁杨二人摸不着头脑,但朱植如此坚持。两人也不敢问太多。

 杨荣道:“那要不要派人和瞿卿沟通一下,摸摸他的底细。毕竟专隶大宁也快两年了,人心隔肚⽪啊。”

 朱植笑笑道:“瞿卿我信得过,如果不放心就让瞿远再写一封家书让人带过去。三万卫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万一出事。把沈中卫接应回来。其他的不管,我不能让历尽艰辛训练出来地精兵便宜了四哥。

 下面商量一下南面的事情,山海关是辽东平叛打的第一仗,只许胜不许败,而且要赢得漂亮。”

 铁铉道:“卑职当年在兵部看过朱能的评语,此人悍,勇不畏死;崇尚攻击,剑走偏锋。从他一向用兵之道看,决不会困守山关坐以待毙。攻打山海关要防止朱能奇兵走山间小径揷⼊我军后方。这里,这里。”说着指着义院和山界几个山口。

 朱值见铁铉如此了解朱能,放心道:“军事上全凭铁长史调遣。”

 铁铉想了想,推翻了刚才的部署道:“我拟调整部署,以定辽右卫、宁远卫、广宁后卫、复州卫、广宁左卫五个卫两万四千人主攻山海关,定辽中卫驻永安堡,一方面保护侧翼,一方面做出绕路⼊关的企图惑敌军。南线以王为主将。

 西路叶老将军以三万卫为主力深⼊大宁助战。这样的部署殿下觉得如何。”

 朱植道:“敌军两万,我仅以两万之众攻坚城恐怕力有不逮。”

 铁铉道:“无妨,铉自有妙计,殿下…”铁铉把计策说完,朱植和杨荣同时展颜而笑。

 朱植道:“如此安排,山海关必在囊中,只是我要的是朱能,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要剪除其羽翼。”

 广宁內外大军云集,进攻山海关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各路卫所兵将私下流传“攻下山海关,活捉朱士弘”的口号。这是朱植教人去说地,类似后世的鼓舞士气的口号,多少能振奋人

 另一方面,辽东都司颁布征兵令,在各地‮兵民‬中征发一万人,补⼊各个下等卫所,准备让每个卫兵力加強到五千人。经过六年地移民以及民族融合政策,以广宁辽为核心的汉人聚居区,已经聚集起各族百姓七十五万人,比朱植到辽东时多了二十四万。这其中包括历年来地移民十四万,以及经过两次战争內附的各族女真人十万人。

 征兵令一出,辽东百姓争先响应,在他们心目中军队是获得财富最好的途径。现在一个军户有田五十亩,辽王统治时期开始改变军户纳军粮地成例,改为官府收购,只是价钱低于市价(为了增加军户种粮的积极),如果因为训练和战争影响了收成,每人一年有五两银子的军饷。不种地就给钱养着,这是朱植想出来的折衷办法,直接撤销军户制度,在朝廷还強大的情况下,简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辽东地处边塞,士兵哪里能天天在家务农不训练。那好,那些需要参加训练的士兵不但不用纳粮还可以有钱。其实一般军户里哪里只一个男丁,等于当军户可以⽩得五两银子,按照辽东物价,五两银子就是六石粮食,⾜够一家几口一年的吃用了。

 朱植算过帐就算十万辽东军全不务农,也就五十万两银子,对于财大气耝的辽东来说,并不算什么。但自己却能得到一支全⾝心训练,保证精锐的军队。

 因此,征兵令一出,不到半月人就招満了,辽东军数量增长到十三万。以辽东目前三十五万男丁计算,十五到五十岁之间能战者也就二十五万。兵不能再多了,打仗是要消耗的,死伤病残都要补充,否则无法保持‮队部‬战斗力;农田要人种,矿山工场要人⼲活,没了人靠谁产生税收?十三万是目前人口条件下的上限,再多的话,辽东地区无论补给能力还是生产能力都会遭遇庒力。

 女真部落也接到征兵命令,一说要打仗,女真人简直跟过节似的,本来畜牧渔猎需要的人手就没工农业多。而且女真人是天生的战士,一听征召,各族带甲持弓的男人呼啦啦来了万余人,而且人家自己带着马参军,本不需要官府装备。

 古尼从中挑选出精锐的三千人作为三万卫的补充兵,使卫所兵力达到五千之众,其余两千人集中到广宁听候辽东都司差遣。古尼以年迈为由告老,如今三万卫的指挥使已经由喀呑担任。

 三万卫一人双马,得到命令只五⽇便到达广宁,临行时,朱植仔细给叶旺待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宦海多年的叶旺自然是一点就明。三万卫休息三⽇,便在叶旺的率下出义州,渡大棱河西去。

 大军出征之时,官府下达了动员令,辽东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实行官府定价,以租借方式征发商人手中战争物资,商队船只多余者火速驶往金州听命。官府有言在先,任何商人如果趁机升价谋利,都将遭受严惩。

 朱植虽然是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政治奉行者,但也知道战争年代,特别是这样大规模的內战,不动员辖地全部资源不可能应付。战争动员令一出,辽东商人哗然,纷纷上书官府,请求收回成命。这两年,辽东商人们在《公平易令》的熏陶之下,也懂得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辽东商会推举赵正雄、李大椿等人出面和辽东都司打起了官司。

 但当姚善翻出《公平易令》一条小小的条文之后,大家都只能闭嘴----战时,官府有权采取特殊经济措施,百姓所受损失,以官府租借方式征用,战后再行赔偿。

 朱植看着商家们愤愤不平的脸不噤暗笑,但仍然耐心解释道:“天下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没有不需要尽的义务,官府给你们提供良好的环境‮钱赚‬,在朝廷需要你们出力的时候自然也得为朝廷贡献力量。当然我会着官府与商会尽快商量制定一个《战时租借令》厘定百姓在战时那些义务需要无偿提供,那些官府会给予赔偿。”

 此话一出,轮到姚善头大了,到了这个时候,朱植还惦记着维护百姓的利益。但多年熏陶下,姚善也逐渐明⽩了百姓和官府的相互作用,他唯有尽力帮助朱植安抚地方。

 辽王府的命令一道道传向辽东各地,整个战争机器有条不紊地开动了。广宁后卫三千骑兵奉命最早出发,火速南下驰援宁远卫。其他兵马在广宁补充盔甲兵器,筹备粮草,准备在六月三十誓师南下。

 此次出征,是辽王回到辽东之后的第一次,辽东军马无不奋勇争先,跃跃试。  M.NkoUxS.cOM
上章 靖难天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