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他
边不由
笑了。美人一笑倾城,他一念拔城。手一挥,便是万千人命,就在这一念之间,他体会人命究竟为何物。
赵人被围四十六
,自相残杀,他站在高处残酷地观望。他指着赵人对将士说,此乃人
,利己忘义。这是他最清楚的真相。为了活下去,杀人。保留完好的礼义廉
,在存亡关头抛弃。人,什么是人,他从屠杀中丝丝分明地体会。越是体会,越是失望与看透,于是再杀人时,他心里没有内疚,没有同情。
在他,屠杀到后来成为一种成就。甚至完美。如天地造物,他筑就沧海桑田。弱者的名字始终写在水上,画在风里,生来就是为了遗忘。他们的生命永是忍耐、承受、煎熬,而死,实是美妙的解
,还了本来清净。
赵括率军突围!
这个后人一直诟病的纸上谈兵小儿,已是困兽。他欣赏英雄末路,每当一员骁勇战将浴血而死,他的潜意识就战栗地预见自己的死亡。眼前这对手,尚算不得英雄,既然求死,就成全罢。
不给赵人短兵相接的机会,
箭
去。一时天如
雨,黑不见
。
赵括死了——秦军大喊,气势震天。
赵人倾亡在即,他淡然点头。无知小子,焉能称他对手?即便名将之后,不过是脚下一条沟坎,阻不了他的脚步。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挡他的胜利。
一、二、三。他数着,百三十下后,手下来报——
赵军弃械投降!
他的眉悚然一动,瞬间又恢复平静。将士们看见主帅整个人莹莹发亮,如秦王渴求的那块和氏璧。他说,杀。赵人反复无常,不杀恐
,唯有斩草除
。
遂引赵人入杀谷——真应了这好名字。三面环山,仅一条出路,所谓一夫当关。他漠视那些面孔,一只只仿佛虫豸鼠蚁,他不去想身后的眼泪。
要怨,就怨赵孝成王贪心,把韩国拱手相送给秦的上
郡占为己有;要怨,就怨赵王昏聩,中反间计阵前易帅,派赵括代替廉颇;要怨,就怨赵括缺乏实战,只会引经据典搬用兵书。而他,要这江山变
,斗转星移,只为白起这两个字!
一线
敌,伺赵军深入,构筑袋形阵地,以轻骑突围,消耗赵军锐气。以
兵埋伏两翼,待赵出击,切其退路,更以骑兵牵制留守赵军,断绝粮路。他的计谋完美地实现了,赵括一步步走入他囊中。终于,到了收紧袋口,检视猎物的时刻。
挑选二百四十名最年幼的赵军士兵,他笑眯眯放他们归赵。仅此而已,他的仁慈。他想到初入兵营的自己,只那一念间,又恢复杀神模样。
分赵军为十营,去除武装,以强弓
箭,层叠
出。一时悲嚎震
山谷。屠杀也要讲手段与技巧,绝不能容赵人反扑。等他们醒悟到投降的不值与允诺的荒谬,饿得无力抵抗的赵军,全军覆没。
那是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前后共四十五万俘虏的冤魂,在长平的土地上悲泣。
“我们这个一开始就能吃苦耐劳的民族,
孩子生下来就被抱到河边,
浸在冰凉刺骨的水中锻炼。
男孩夜里还在打猎,
把森林搅得筋疲力尽,
箭和骑马,只是他们的游戏。
到了青年时代,他们勤劳工作——
或者锄地,或者在战争中,攻城掠地。”
——[罗马]维吉尔《埃涅阿斯》
尚武的罗马人与秦人有着天
上的相似。没完没了的战争,对战国动
纷飞的岁月而言,正常得犹如一种节奏。从残杀中获得的快
,来得新鲜刺
,印象深刻。有时我在想,罗马人欣赏角斗士,是否跟秦王看待白起的心态相同?一样可嗅到血的味道。有绝望,也有强者的无上力量。
然而角斗士不过是个玩物。如果不能臣服,再英勇也该死。在战国时代,虽然谋臣说客四处为家,哪国都可效命,可四十余万无法消化的降兵,留给任何一个统帅都是难题。绝世的胜利造就了绝世的杀戮,白起,还有得选择么?放!历史学家们轻松地动动嘴皮。举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倾巢而出的这场战争,如果轻易地就放了这些降兵回去,有何意义?接受赵国求和,赵军仍是支可畏的力量,自赵武灵王胡服骑
以来,赵军的勇猛使秦人不敢忽视。放虎归山,
后死在这些赵军手里的,还是秦人。
可是,杀降历来为人所诟病,更何况几十万之多。所谓明知投降要死,不如奋勇杀敌,他这一杀降会使秦军今后遭到更多的抵抗。白起不是不明白这其中的轻重。可他从来决绝。他是否遥遥看到秦统一的曙光?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六国被这一个名字吓破了胆,失去了与秦为敌的勇气,以致于将来秦国低幼的诈术,也可以骗得国君们信以为真。因为他们怕了战争。他们善于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帮着秦国说服自己,投降了就会没事。即使有血淋淋的教训,仍是存有侥幸。
人人都以为,自己会是幸运的例外。或许白起想通了这点,杀降,成为最好的选择。
我曾设想过末日来临。不论是洪水、地震、核武器、外星人,总之,如果有一线生机出现,而只有少数人能活命时,眼前会看到怎样的情形?巨制宏篇的电影展示过,人已不人,逃生成为唯一目的。我猜想自己在那刻会如何?是悲悯人
之不存,宁愿一死也不损人利己;还是活下去的本能战胜一切,不用教就会不择手段?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