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兴学
在厅中气氛极为紧张的时候,却听刘常満嗤的一声笑“子为何如此生气?莫非是因为觉得声望确实远不如人家齐墨么?”
这一句话说出,连召平也捏了一把汗,
成延更是
⾝而起,站在刘常満⾝边。
⾝为公输门弟子,
成延早就听说,秦墨子不但惊才绝
,更有一⾝世所罕见的武技。如今见他脸⾊铁青,
成延生怕他暴起发难,对太子不利。虽说绝不至于要了太子的命,但以太子的武功,恐怕没法招架,受点羞辱是免不了的。因此他这才急忙站起,护住刘常満。
“哈哈哈哈,我秦墨声望,原不如齐墨。太子不如去请那齐墨前来辅佐便是,何苦来我墨⾕呢?”谁知魏无相却并不发怒,突然大笑道。
“哈哈哈,子度量,小子佩服得紧!”刘常満也笑道。如今他的声音已经过了变声期,虽然说不上混厚,不过确实也象个男人了。
“不过以小子所见,或者今⽇秦墨声望,不如齐墨,但那不过一时⻩花。百年之后,学子所以记得墨子经术,全是因为秦墨!”刘常満断然道。
“喔?”厅里众来都来了趣兴。说真的,若说墨子之术是因为秦墨,还有几分可信;但若说墨经也全是因为秦墨,那可就是笑话了。
“子可是不信小子所言?”刘常満心里暗笑,笑话,后知两千年呀。再忽悠不了你们这些人?我知道的墨子知识虽然不多。但却是经过两千年千锤百炼的真知灼见!
“子试想,齐墨修习墨经,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使人君信用墨子之术。治理家国吗。可子再想想,倘若真用墨子之术治理家国,会有何等情况发生?”
室中同想揷话,魏无相缓缓摇了头摇,示意他听刘常満继续说下去。
“不瞒子说,以墨子兼爱之义治国。最后得到地,是一国之人尽皆懒惰,举国挨饿!人
本是好逸恶劳,每人平均所得,则多劳者吃亏,少劳者得利,久而久之,则多劳者少劳。少劳者不劳,子想想,可是这个道理?”
刘常満这番话,乃是二千年后我国建国之时。被证明过地真理。吃大锅饭,只能饭越吃越少。越吃越差;搞绝对平均主义,就会摧残劳动积极
,结果大家都陷⼊泥潭之中!听⽗辈说过无数次吃大锅饭时候情况的刘常満,对于墨子学说的坏处,算是认识得极为清楚了。
魏无相何等人物?仔细思索之下,发现果然会是如此。素来信奉墨家经义地他,不由得脸⾊苍⽩起来。
“所以墨子之学,必不能行于朝堂,原因正在此处,所以齐墨之说,定不能成功,而后还会多遭庒抑,最后隐匿无踪!”
“而我秦墨以有用之技,辅以墨子之术,可富国強兵,必为朝堂所用。所以⽇后墨子之道,倘若行于世间,必由秦墨而来!”刘常満侃侃而谈,众人皆听得呆了。
见众人的反应正在自己意料之中,刘常満回到自己的几案后坐下,静待众人说话。这些话,都是被后世的实真情况验证过的,事实胜于雄辩,不过事实再加上雄辩,更让刘常満说起来自信満満。
“唉!”魏无相长叹一声。“从今⽇之后,我秦墨一门,自我魏无相以下,尽随太子驱使!”
“多谢子盛意!有子相助,何愁我大汉不強,百姓不富!我即⽇便上表⽗皇,请为子晋爵!”刘常満也衷心说道。
“只是太子,老朽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子赐教。如太子说来,这墨子经义,于治国之道,毫无裨益么?”魏无相情绪非常低落,奉信了一生的教义,突然发现是祸国殃民地玩意,令他很是难过。
刘常満神秘一笑,挥手屏出他人,这才俯到魏无相耳边,小声说了几句。魏无相这才哈哈大笑,精神为之一振。
多年之后,当室中同接任子之位时,才由魏无相告诉了他,墨子经义于治国的用处:这墨子之义,利在保民。墨子经义,难用于朝堂,但却能在民间形成大巨的力量,形成对君主的制衡。
“数千载而后,墨子之义,必将大行于世,子之力,灿然史册矣!”魏无相告诉室中同,这就是太子刘常満的原话。
是呀,数千载之后,可能共产主义社会了吧?那个时候,可能兼爱非攻真的会实现,谁知道呢。但人类就是这么奇怪,这样近乎虚无缥缈的精神支柱,却如同奋兴剂一样,让魏无相顿时
来第二舂,而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秦墨系统都被发动了。
有了魏无相地统筹,建设的进度果然大不一样了。
就拿正在建设的未央宮来说吧,由
成延主持其事的时候,也已经尽已所能。按照萧何地意思,这座宮殿,必须要建得宏伟大巨,一则显示大汉帝国无与伦比的实力,威示“四夷”;二则也好让宮室⾜够庞大,免得以后地皇帝随意建造宮室,招致民怨。
因此上,未央宮的设计,比起长乐宮来,⾜⾜扩大了十倍不止。严格来讲,未央宮
本不是什么宮殿,而是一座大巨“宮城”光是正仓,就⾜⾜比得上新丰城的大小,而这只不过是第一期工程罢了。
可是长安城位于渭河之南,骊山之西,和咸
城一马平川不同,因为山的影响,长安城地势,是起伏不平的。这么一来,就给运输带来了大巨的⿇烦。建造宮室所用的无数砖瓦石灰木材,还有工人的给养、建筑废料都需要从城外运⼊。别看只是这短短的一段路,却让全凭牛马拉车的役夫们苦不堪言,成了工程进度上地瓶颈。
但魏无相一来。立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命人在长安城中挖出两条大渠。将渭河、灞⽔、戏⽔连接了起来,渠宽数丈,深可通船。这么一来。各种物资地运输顿时快了许多。对于开挖大渠有些异议的萧何,也让他一句话就给说服了。
“这渠开挖之后,不但可以加快运输物资,而且挖出之土,可用来建造园苑景观,而等工程完毕之时。再将废料剩物填⼊渠中,再在上面用⻩土夯实,便可成为通衢大道,一举三得,有何不可?”
这么有见识的话说了出来,萧何等人自然拜服,从此筑造长安城之事,就悉数委托给了魏无相。而魏无相也尽心尽力。忽忽数月过去,那未央宮地台基,竟然有了点模样。
—
不过连罗马那种小破城都不是一天可以建起的,更不用说宏伟壮丽的长安城了。在等待未央宮建成的⽇子里。诸事顺利之下,刘常満便又开始考虑起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兴学。
前世⾝为一个教师。虽然只是一个体育教师,但毫无疑问,刘常満对于学校教育,有一种本能的热情。秦朝由于实行法家统治,采用愚政民策,因此对于学校之类地当然就不大上心。但刘常満不同,在他心里,不管怎么说,学校还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古代也是有学校的,但和现代教育大不相同的是,那时候的学校,多数是由人私主办,讲述“一家之言”的私堂。刘常満心里非常怀疑,国中人的思维一直缺乏验证
,是否就与这件事情有关。
而唯一有一点点“博采”意味的国子监,其实博采地全是儒家学说。儒生这种东西,一旦脫离了
世,就会产生许许多多迂腐无用的玩意。说到底,修⾝齐家倒还罢了,治国平天下那是⾼级脑力劳动,岂是一群只会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儒生能搞定的?
国中现代教育,被人诟病地地方自然不少,但毫无疑问,它还是要比古代的这种私塾相授地教育方法先进得多,最明显的一点便是生学有了更多选择,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不同的目标,而非象儒家统治时期的教育那样,所有的目标都只是为了中举——做官。
然而时代条件所限,刘常満还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要在汉朝完美复制现代教育,不过刘常満有自己的想法。
穿越之后已经八年了,基于多了两千年的知识积累,刘常満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度,很可能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要⾼。因此刘常満准备采取一种温和的方法来改变汉朝。
刘常満心里明⽩,从
本上讲,自己便宜阿爹刘邦经过七年努力,从平民升格为天子,这自古以来未曾有过。汉朝会亡的,每个朝代都会灭亡,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汉朝亡后呢?
下一个朝代的皇帝,恐怕也会从一个下级官僚甚至是平民升格为天子。做皇帝是一件很繁杂的工作,而一个从平民升格为天子的人,需要极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做皇帝,或者说,因为皇帝只有一个,而且还是绝对的“你只有在工作中才学习工作”的事情,所以每一任皇帝都必须学着做皇帝。
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你从哪儿学呢?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其他皇帝都可以从⽗祖辈的言传⾝教里学到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从以前的皇帝⾝上学习。
国美实行的法律制度,前任法官的判决,可以做为后任法官判决的依据,对于国中的皇帝来说,这也是有那么一点点象的。
所以阿爹和自己的行事方法,治国方针,很可能,不,是一定会对后代的皇帝造成大巨影响,哪怕改朝换代了也是一样。一想到自己会影响国中几千年,刘常満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确实有点沉甸甸的。
⾝为汉皇太子,刘常満当然只能实行自上而下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方法虽然见效极快,但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大巨破坏。“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真理,不到生死存亡关头,绝不可随便翻动治国方针。在改变风俗习惯上也是一样。
从远的来说。虽然没有经历过文化大⾰命那种急进的改⾰时代,但后来文化大⾰命造成地极坏影响,对文化和人
地破坏之力。并非象官方宣传那样,令国中经济倒退多少年那么简单。而从近的来说,秦朝所以覆灭,与秦始皇帝急功近利,想快速的在国全进行改⾰,把原来秦国地制度转嫁给
国不无关系。
因此。刘常満对于自己的动作,一向小心翼翼,具体到兴学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
刘常満并没有准备广造学堂,让所有适龄儿童全都⼊学的打算;更没有打算噤绝人私传授,全部改成公立学堂的意思。现在的条件下,这两项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物质丰富几百上千倍地新国中,尚且不能达到如此效果。刘常満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刘常満的办法,是类似后世官府最为常用的方法。
而兴学首先要做的,是笼络人才,为我所用。没有人才。也就没了教师,那兴学就是扯淡。建国之初。最需要的人才,就是各类实用技术人才,这也是我国建国后为什么理工科为主,工程师治国数十年的原因。
在汉初,这些实用技术人才,如农家、秦墨、兵家、公输门,还有各种各样有技术的工匠,在官方的地位其实都很低,但刘常満决定给他们一个名份。
首先,汉太子刘常満下诏,令天下诸子家百尽可传授学徒——管他是公学私学呢,只要能多培养出来人才,⾁烂在锅里不是?管他黑猫⽩猫,只要能抓住耗子地,当然全都是好猫。
接着,汉太子又颁下诏令,指定槐里城——也就是原来的废丘城了,为学都,并号令诸子家百,只要愿意接受朝廷号令的,尽可以给个名份,公开在学都开堂授徒。
说到做到,汉六年八月初,槐里城就建起了儒家的明堂,农家地学圃,兵家的演武场,
家地传经台,道家的⽩虎院,并且诸家宗主全都被授以“博士”称号,可随时⼊朝参见皇帝太子。诸家又各有三名门徒,被授予荣誉称号。
接着,槐里城又建成供奉院,号为上院,凡是对家国做出特殊贡献的重要人才,一律被授为“供奉”衔,秩比二千石。
同时,又设立尚材院、尚文院、尚武院三院,号为下院,各行各业,只要能显示自己的特殊能力,获得认可者,都可进⼊三院,成为家国承认的“有特殊才能者”虽然不发俸禄,却颁发给执照和三院院士荣誉称号,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
刘常満承认自己不算是什么具有创造
的人,不过这供奉院仿照的乃是后世的科学院、工程院的设置,而尚材、尚文、尚武三院,则是仿照战国时豢养门客的办法,算不上什么新方法。
然而此举却在整个大汉帝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各宗派都有自己的传播渠道,汉太子的诏令,很快的传遍了国全,一时间,不光是关中的人才,就连各诸候国的人才,也都纷纷奔赴槐里城。
很多人前来关中,并不是奔着⼊上下院而来的,毕竟谁都能想明⽩,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成为院士。但⼊不了上下院不要紧,关键是到了槐里,就能见到许多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妙手,自己的技艺不定就获得了什么提升。就算提升不了吧,去上下院测试的地方长点见识总还是可以的吧?
汉六年八月十五,正是中秋月圆之时,汉皇帝刘邦正抱着如意,和戚夫人一起在南宮赏月,说起此事来,刘邦笑着对戚夫人说道:“阿越,看起来⽇后治国,盈儿说不定比他老子还厉害呢!”
与此同时,燕王卢绾正在向刘邦缮表:
“臣燕王卢绾敬呈大汉皇帝陛下亲启:太子前⽇诏令一下,我燕国诸子、能工巧匠纷纷沿北边道前往关中。燕地边穷,作养人才不易,倘若全都流⼊关中,则我燕国危矣!尚乞皇帝诏谕太子,待关中事毕,遣返我燕国工匠,卢绾其感
不尽!”
韩王信、赵王敖也都上表皇帝,说法和燕王卢绾大同小异。
而楚王韩信、长沙王吴、梁王彭越则直接上表汉太子,说是虽然修筑长安城重要,但各诸候国也是百废待兴,如今大匠多半流失,恐怕不利诸候国建设,敬请太子遣返工匠。
“萧丞相,你觉得应该如何?”已经修好的长乐宮里,刘常満看着一堆从刘邦处转来的、直接送呈自己的表文,笑着问萧何道。
“強⼲弱枝,天下定理,太子不必管他们,凡是前来关中的工匠,太子只管招募,随其自愿便是,谅诸候也无话可说!”萧何也笑道。
当初刘常満想建学宮时,萧何还有些不同意,但如今看来,这效果好得出乎意料,所以萧何大力支持刘常満将这些工匠以各种名目留下。这可都是各诸候国的重要人才,少了这些人才,各诸候国內的建设就要慢上许多。
“萧丞相此话倒也有理,不过诸候也都是我大汉治下子民,似乎不必做得太过了。这样吧,给各派宗师、诸院院士说一下,让他们降低门槛,把诸候之人多多招⼊门下,然后以宗派的名义,派人在各诸候国设立分部!”刘常満微微一笑道。“太子此计大佳!”萧何笑道,自去执行了。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