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审死官 下章
第十八章 要命的案子(4)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马车之內,宋漠然笑眯眯地道。

 “喜从何来呀?”张允发疼的太⽳,没好气得问道。

 “皇上这是要重用大人了,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喽!”宋漠然半真半假得吹捧着。

 “你真是这么想的?”张允扭过脑袋来用极度不慡的眼神打量着宋漠然,眼睛眯了起来,有点想要杀人的感觉。

 宋漠然⼲笑了两声,将车门帘撩开了一条细看了看外面,这才凑到张允⾝边道:“大人,咱们先把梃击案的真相抛开不说,单说皇上有意提拔你审理这件案子,就表明他是真想用你,只是…”

 “只是什么?!”张允不耐烦地道:“这又不是在说书,少卖关子!”

 “只是皇上对你还是有些顾忌,毕竟朝堂之上的争已经闹到了几乎无可收拾的地步,依小人猜度,皇上之所以任用大人,一是因为大人与审狱断案上却有手段,对审理梃击案必定有帮助,二是因为大人原本只是一任知县,与朝堂上的⾼官素来没有什么来往,也不会搀和到争里去,,三来说不定也是要借大人的手打庒掉朝廷上的争,刷新吏治。不过…“

 宋漠然还想卖关子,还是一瞄见张允瞅着自己的眼神里多了几份戏谑,忙道:“不过皇上多半也担心大人借此事排除异己,自成一,⽇后多半真就会尾大不掉了!”

 “我成什么,逗乐!”张允撇了撇嘴,对万历的疑心很是不屑。

 可宋漠然随后的话却让他的心一哆嗦,只听他道:“您兴许不会成,可保不齐有人会拉你进去呀,大人。小人虽然没有做过官,不过当了这许多年的状师,与官场上那一套还是颇为了解的,在朝堂之上想要独善其⾝,只怕是难比登天。”

 “常言说的好啊,小人成朋,君子结。有了这两样,什么人不得陷进去,就如大人以前曾对我说的那样,利益,争归到底来说还是利益之争。当然了,也不乏政见地较量。”

 “哼,哼,谁爱斗谁斗去,我谁也不甩!大人我要当青莲一枝。出淤泥而不染!”

 “这也难!”宋漠然摇了‮头摇‬道:“大人,若是旁时,这倒也罢了。可现下在这件案子上,只怕大人想要不偏不靠都不成!”

 “为什么?”

 “因为你的岳⽗是顾宪成!”宋漠然一字一句地道。

 张允这才猛得想起了顾宪成可是个大能,搁现代社会,那也属于一灵魂领袖式人物,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罢官的吏部郞中顾宪成回到家乡无锡后与⾼攀龙等讲学于东林书院(见书院)讽议时政要求改良政治以缓和统治危机得到在野及部分在朝士大夫的呼应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政治势力被代表大地主集团的反对派称为东林

 在明末的政治斗争之中,东林一直都是一股不可小觑地力量,甚至于在万历和朱常洛死后,木匠皇帝登基后。魏忠贤那个嚣张跋扈的太监任意妄为时,也是这帮文人自发汇聚起来的小团体在和他明争暗斗,遗憾的是文人终究有着文人的弱点,在斗争之中是永远无法和流氓相抗衡地。

 所以东林败了,败的很惨。张允还记得当时学过一篇课文,就是东林人左光斗⼊狱之后。其弟子史可法去探望他而写的,可谓字字泣⾎,可见当时其惨烈。不过也从一个侧面正面这帮人还是相当有骨气的,至少比后世的文人要正派和硬得多。

 在这上面上张允对他们还是相当有好感地,不过他却恨这些人斗来斗去,把个大好的朝廷斗的是乌烟瘴气,也正因为此,他又不大乐意和他们有什么联系,要不然借着岳⽗顾宪成在东林里地人气,只怕一进朝堂,多半就能升级成为举⾜轻重的人了。

 他胡思想时,宋漠然道:“朝廷上朋成林,除了令岳⽗的东林,还有齐楚浙,无论是哪一帮人都有着不小的力量,若是大人不靠拢过去,别说是审查案子,怕是想要活命都难了!”说到这宋漠然叹了口气,颇为张允担忧。

 “齐楚浙?!”张允倒是首次听到这个名字,以前他以为东林只跟魏忠贤斗的厉害,不晓得还有这么些对手。

 “恩!”宋漠然点了点头,见张允好像真不知道,倒也好为人师,解释道:“在顾大人罢官同年浙江宁波人沈一贯⼊阁成为大学士几年后任首辅他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的反对派被称作“浙””

 “此外朝中官僚组成的东林地反对派还有“齐”“楚”(以官应震吴亮嗣籍贯湖广而得名)。以及“宣”昆”等也都是以地缘关系结成的派。浙势力最大齐皆依附于它联合攻击东林以排除异己为能事故合称“齐楚浙”东林与他们展开了烈的斗争。争始于争国本而这次的梃击案只怕也将斗个你死我活!”说到这,宋漠然又是一叹。

 张允倒是颇为他的政治敏锐而赞叹,他是穿越者,知道这事不⾜为奇,不过宋漠然能⾝在朝廷之外,却也能感觉到这案子地意义重大,就很能说明他确实有些才能了,对宋漠然的话也多了几分听下去地‮趣兴‬。

 “据小人所知,不论是东林还是齐楚浙都借用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见考察)作为排挤打击对方的手段使原本是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争的工具。”

 “万历三十三年东林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郞杨时乔主持京察贬谪浙‮员官‬钱梦皋锺兆斗等沈一贯从中阻挠。三十九年‮京北‬京察驱逐齐楚浙‮员官‬而南京京察主持在齐楚浙人手中又大肆贬谪东林人。唉,真是你方唱罢我唱,何时方休呀!”宋漠然又是喟然长叹,颇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意味。

 张允对这些事倒并不知晓,不过却知道天启三年(1623)东林人主京察又尽逐齐楚浙。宦官魏忠贤得势后齐楚浙大多投靠其门下形成阉怂恿魏忠贤残酷镇庒东林人编造黑名单《点将录》天录》同志录》等兴起狱企图将东林人一网打尽。崇祯即位后虽除掉魏忠贤但阉势力仍存于朝中继续排斥东林人直至明亡。

 可以说东林虽然狭隘甚至说偏,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颇有正义感和骨气的,而齐楚浙却糟糕了许多,为了打庒对手不择手段。甚至是不顾‮家国‬朝廷,桩桩件件都让人心寒。

 宋漠然此时道:“不过大人⼊朝,这些无谓的斗争也就该了结了“此话怎讲?!”张允明知故问。

 “大人地岳⽗既然是东林魁,而且大人又主管梃击案的审讯,以小人料想,只怕大人一进京师,东林人就会和大人约见。到了那时,朝堂之上多半他们会以大人马首是瞻,即便不是这样,多半也会多多维护大人,这么一来。即便是大人想要不偏不倚,只怕在外人看来,或者说是在齐楚浙人看来,您也已经靠向了东林。”

 “如此大人想要做那出淤泥的青莲只怕就是难上加难了,既然他们把你当成了敌手。那么必定是无所不用其极,陷害,诬蔑。甚至是揪住大人在河间的所作所为大做文章,除非皇上有心力保你,否则,大人丢了乌纱帽还是小事,说不好还是杀⾝之祸!”

 说到这,宋漠然看了一眼远处遥遥在望的‮京北‬城,悠然道:“这京城繁华地,既可能是大人平步青云。大展鸿鹄之志的绝妙舞台,也可能是折戢沉沙,丢官丧命地龙潭虎⽳,险恶的很呐!”

 听他这么一说,张允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按照宋漠然的这番话,似乎自己想要平安活命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投靠向东林,可是他又有些隐约的不安,从长远来看,和东林人搅和在一起可不是什么幸福地事,现在是齐楚浙当道,斗个你死我活。

 ⽇后万历一咽气,就该魏忠贤那没的阉狗粉墨登场了,想一想,齐楚浙人虽然下作了一些,毕竟还算是文人,可魏忠贤呢,整个就是个泼⽪,张允自问就算是有东林人作为自己的后盾,怕是也无法撼动这个有天启皇帝撑的家伙。

 恩?!张允想到这眼前忽然间闪过一道光芒,可是却又摸不太清楚,皱着眉头想了很久之后方才是眉开眼笑,扭头看了一眼満脸怪笑的宋漠然道:“只怕你早有了对策了吧,巧得很,本大人也有了,要不咱俩一起说出来,看看谁得更⾼明些!”

 宋漠然呵呵一笑,不知道从哪摸了⽑笔出来,在掌心里写了几个字,而后递给了张允,等张允写好之后,俩人一齐伸出手,摊了开来,彼此看了对方一眼,无声得笑了。

 宋漠然手掌心里写地是“皇上”而张允则写的是万岁,尽管字不一样,不过指得却是同一个人,宋漠然道:“大人能想到这一步,我这个幕僚师爷怕是快没饭吃了!”

 “少拍我的马庇,我虽想到了要靠过去,不过却是一点法子都没有,你帮我想想!”

 宋漠然早已经是成竹在,慢悠悠地道:“皇上携大人进京,一来是显示他要用你地决心,二来也是做给东林和齐楚浙看的,就是他要用你,而且是重用,想必齐楚浙是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大人当上这个刑部大堂的椅,而东林人自然会出来保你。”

 “如此一斗,要么是大人靠向东林,要么就是两边都不沾,而是倒向皇上。显而易见,皇上最乐意看到的是你成为他的羽,呵呵,这称呼不好听,不过呢,小人以为,能当皇上的爪牙要比当什么魁首好的多,否则就算是齐楚浙不为难大人,只怕皇上也不会眼看着大人靠向东林的!”

 “恩,这个我也知道,说不定皇上要借齐楚浙地手把我给打倒!”张允猜度道。

 “不是可能,是一定!”宋漠然笑着纠正了张允的话,而后又道:“只怕皇上最乐于看到的是大人把东林以及齐楚浙全都得罪了,而后四面楚歌,八方受敌,到了那时候他会站出来扶大人一把,大人呢,自然是倍感皇恩浩,也就自然而然得跪倒在了皇上的脚下!”

 “呵呵!”张允笑了起来,这里面的圈圈绕要不是宋漠然点破,只怕他还真琢磨不透,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自己成了皇帝徒,也就没有了自立为一的可能,只能乖乖地为万历卖命,帮着他打天下,铲除朋

 真他妈够的。张允在心里骂了一句,不过却始终还是没有什么对策。

 宋漠然却适时得给了他答案:“因此大人尽可以不慌不忙,随皇上回京之后该回家的回家,该游玩的游玩,有人来求见,不管是谁通统回绝,哪怕是把京城里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不打紧,得罪的人越多,皇上才会越⾼兴,大人的位子也才会越牢靠,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大人也得留个心眼,常到宮里走走,有用的没用得跟皇上说说,忠臣嘛,不一定非得忠言逆耳,舍命进谏,只要做得⾚胆忠心就成了,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喜⾝边有颗茅坑里的石头,相信当今万岁也一样!”宋漠然这话说的很透,传出去可是大罪。不过也正因此,更说明他对张允是真的忠心一片,连命都能不要。

 张允哪里不明⽩这其中的道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谢谢你了,你的话我会记在心里的。”撩开门帘看了看外面沉着的天,一语双关地道:“看来要变天了!”

 官场斗是方方面面的,不好写呀,不过下官努力!  m.nKouXs.Com
上章 大明审死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