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章
第113章 坐地分赃
 二天一大清早,奉天县可就热闹上了。‮奋兴‬了‮夜一‬I大臣们,早早的拖儿带口聚集到了北门城外,熙熙攘攘的好大一群,活像是赶集的村民。今天这个⽇子,他们可是盼了有一段时间了。长安的豪宅良田、美食佳人,早已经将他们的心撩拨得七上八下,哪里还想在奉天这个穷酸地方再多呆一天。

 卯时三刻,李世民带着三千铁甲依仗,护送着皇帝的车驾到了北门,文武百官和百姓们跪道呼。李适的精神头也不错,坐在龙辇上洋洋得洋,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人群,仿佛终于找回了那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同时,他心里也忍不住对李世民多生出几分感和赞赏来。

 ‘毕竟是咱李家的人,自己收回了帝都嘛!’回长安的途中,李适心中时时的安慰着自己,不让自己有什么丢了面子、无颜面再回长安的感觉。一路上,他也时时让骑着马的李世民就跟在自己的龙辇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闲聊。停下来休憩时,则更是将他与太子叫到一起,三人一起用膳。

 同行的文武百官自然是都看在眼里,心里默自想道:这下可好,汉王李谊,当真是受尽恩宠一飞冲天了…

 李世民一路上都十分的小心,收敛着自己満的骄傲和不屑,乖乖的扮着‘儿臣’。太子李诵则是与他若即若离,偶尔攀谈上两句,也是不痛不庠的闲拉家常。可李诵越表现得无所谓,李世民越发感觉,这个城府颇深格內敛的太子,已经在对自己深深的忌惮。

 李适也还算有心,记得在⾼陵养伤的李怀光,于是车驾特意多走了一段路,在⾼陵歇了一下脚。李怀光摆⾜派场出城接,李适对他大加赏好言‮慰抚‬。让他先在⾼陵养好伤,军中的事务不必劳过多,⽇后‮家国‬还有许多的大事要等他料理。李怀光自然也还⾼兴,连连磕头谢恩。朝堂上的人也就都清楚了,这一回收复帝都,汉王⾝边的人,那肯定是个个都要飞⻩腾达,就连曾经露出过反迹的李怀光,皇帝也会对他大加赞赏。汉王一系,从此在朝堂上可谓是风声⽔起了。

 面对这一切,太子的表现一直十分的淡定。李世民暗中留意了一番,发现他几乎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长安的时候,李世民金甲红袍领着铁骑在前开道,长安的仕绅军民夹道呼,跪皇帝回京。李适看着井井有条的长安城,感受着人群的呼,将之前狼狈逃离长安的尴尬全都抛到了脑后,坐在龙辇上频频向人群挥手。仿佛更像是御驾亲征后得胜归来。

 皇城里的一切事务都打点清楚了,再也看不到大战后留下的痕迹,仿佛这里从来就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李适也自然没法去想像自己离开皇城的这段⽇子,这里究竟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他只看到,皇宮还是那样的富丽堂皇,街道还是那样的整齐平整,每一块城砖似乎都擦拭得光亮照人,比以前还更加的有气派了。宮殿里的物什全都是自己离开时的样子,宮女宦官虽然换了一些人,但仍然十分的好使。只不过,当时留在后宮里的许多妃,好像不见了一些。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可没打算要向李适去解释什么。皇帝的女人被朱泚这样的逆徒霸占了一段时间,或许不会缺胳膊少腿的那样明显,但是人都能想象,她们⾝上究竟会少了什么,或是多了什么。所以,凡是被朱泚用过的女人,李世民狠下心来全都暗底里做了处理。视情况而定,或杀或流放。这种事情,自然做得越隐晦、低调越好。不然,皇家的声誉将会大受影响。李适倒也没蠢到哪里去,没找任何人问起那些女人去了哪里,只在心里有些憋闷,感觉自己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乌⻳。

 李世民将李适回了皇宮,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自己也放松了一些。当晚,他仍然暂时在司农寺里安歇。俱文珍远比一般的军士细心周到多了,担茶倒⽔更⾐整榻,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子以来一直都比较累,李世民也想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于是早早便睡。

 第二天是个特殊的⽇子。时隔数月之后,皇城朱雀门再次在卯时三刻准时打开,文武百官前来上朝了。每个人都有一些掩饰不住的‮奋兴‬神⾊,整个皇城里也焕发出了许多的生机来。

 李世民睡了‮夜一‬,第二天精神头很不错,神清气慡的起了个大早。换下铠甲刀剑,穿上了紫⾊亲王袍,头戴三梁进贤冠,手上持了一⽟,前往大明宮含元殿上朝。出了司农寺,巧不巧正好遇到李晟

 |i|许f都十分殷勤的上来跟他们打招呼问好,然后不远不近的跟在他们后面,一起朝大明宮走去。渐渐的,二人⾝后的人越来越多,远远看去,就像是他们二人领头,带着后面一大批人去上朝了。

 含元殿钟鼓楼上的大鼓敲响了,将整座昏昏沉沉的宮殿都‮醒唤‬过来。李世民和李、浑瑊三人,带着一帮儿武将从西朝堂里鱼贯而出,走到了宏伟的含元殿前。龙尾前两侧,已经林立了威武雄壮的神策军铁甲卫士。抬头仰望,数百阶长的龙尾道末端,巍然屹立的含元殿宮殿仿佛就坐落在云端,威仪无限。

 太子居左,李世民居右,二人各自领头,带着文武百官走上了龙尾道,向含元殿正殿走去。胖太监霍仙鸣今天的嗓门也特别的大,十分起劲的喊道:“皇帝早朝,皇亲王公文武百官依班觐见!”

 含元殿里宽敞明亮一尘不染。金銮宝殿上,坐着那个容光焕发⾐冠楚楚的皇帝李适。他先是十分动的感慨了一下重回帝都的心情,信誓旦旦的表示,今后一定做个好皇帝。然后,就对李世民这一⼲人等,做出了赏赐。

 不得不说,李适这一回当真是汲取了‘泾师之变’的教训,变得十分的大方起来。李世民⾝为收复帝都的统军大元帅,自然是居功至伟。李适给他加了五百户食邑,其数量几乎就要与太子的三千户平起平坐,达到了二千八百户;另外赏赐了奴仆百余人给汉王府,钱十万贯,绢八百匹。汉王府要修缮重建的一切花销用度,用皇宮內苑一力承担。(也就是说。由皇帝‮人私‬买单,都没有调用国库。)另外,也将他李适当年当过的一个官,赏给了李世民——“尚书令”

 其实从开唐以来,⾝为秦王的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这个官职以后,一百余年来李唐一直没有让谁再任这一职,而是用尚书左右仆或是左右丞来代替它的职能。一直到了李适当太子的时候,才由他担任了尚书令。只不过现在三省六部的官制名存实亡,统辖六部的尚书令,手中的职权还比不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

 对于这一些,李世民倒也不怎么在意了。自己一个亲王,犯不着也⼊阁当个宰相,与卢杞这种人争一⽇之长短。眼下自己⾝边的亲信朋虽然不多,但李晟、浑瑊、李怀光这些人,都那是赫赫有名的有功之人。谁也不敢再轻视他这个只挂了个空头虚衔的亲王。

 李怀光、浑瑊、李晟等人,因为辅助汉王成功收复帝都,也功劳‮大巨‬。李适对这三人也是做出了重重的褒奖。除了加食邑、赏钱帛,还让李怀光继续担任了太尉和中书令,浑瑊与李晟则是做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武将⼊阁当起了宰相。

 李适虽然有点糊涂,有些事情还是相当的清楚的。他很明⽩,这些人都是汉王的亲密僚,这一回收复帝都这样震惊天下的功劳都⼲下来了,当然要让他们在朝堂之上也有一席之地,不然就会难以服众了。另外,他也隐约有些感觉到,卢杞那一班人,的确是势力太大了一点。如果想要有一些人对他构成制衡,汉王这一拨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与此同时,李适自己也没忘了要照顾自己的宝贝儿子李诵也来分一杯羹。东宮左庶子王叔文,连升‮级三‬被调⼊了阁部,升任为宰相;王伾则是由翰林院学士做到了东宮詹事、中书舍人,也⼊了阁部在宰相们⾝边办差。另外,这一次跟随皇帝到奉天的大臣们,也都受了赏赐,其中表现得比较好的几个,也是飞速升迁。其中最快的,莫过于前剑南节道使张延赏,就是那个给奉天送过几次钱粮的‘大功臣’,李适早早便放出话来要让他⼊阁理事的;还有一个,就是陆。此人年方三十出头,却十分令人意外的从谏议大夫被一举提成了宰相。

 一个朝会下来,朝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明眼人都清楚,眼下朝中呈现了三⾜鼎立的局面:太子、汉王、卢杞三方势力,旗鼓相当。

 李世民却感觉,这许多关乎天下大事的决定,本就是皇帝一个人在左蹿右跳像伎子一样的讨好众人。而太子和汉王他们这些人,则更像是在坐地分赃。所有的一切人事任命,似乎都不是为了帝国的利益而做出的,而是皇帝为了…安抚人心,不得罪人。  m.NKoUXs.COM
上章 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