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治咨议会
龙剑铭担心背负的骂名并没有出现,在宴会几天后,也就是日本明治天皇以及内阁主要成员受到总理召见的第二天,全国的报纸突然猛烈地刮起了“劝进风”
本来,在刚刚推翻满清朝廷的时候,就有个别不受民兴会控制的报纸说道过改朝换代,胜者为王的话题,不过在当时的大气候下,并没有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全国人的目光焦点集中在跨过辽河的日本关东军和三国联合舰队上,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民族独立革命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时候,谁也没有兴趣去谈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事情。
可今天不一样了!朝鲜献表、日本称臣,连明治天皇都住了原庆亲王府,成为实打实的藩王;朝鲜国王李熙,不
也要把王太子送到北京来,进住原醇亲王府;廓尔喀新国王班达尔也将在年内翻越喜马拉雅山,向中国政府递
国书,要求宗主国保护…
自古以来,能够守土的君王就能博一明君的衔头,如今的总理兼国防军总司令,真正做到了亲笔撰写的军歌歌词那样,守土开疆,四方来贺!那岂不是比之明君还要更进一步?最主要的是:在军事胜利的同时,国内政治制度改革在进行,经济建设在进行,以前套在老百姓头上的枷锁一个个全然不见踪影,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四“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未来几年内,一定可以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因此,各省从县、州开始的咨议员选举很快就有了结果,又促成行省、各大区(西藏、新疆、蒙古各部盟)的选举胜利结束,各地代表纷纷赶到北京。参加1906年4月1
召开的全国政治咨议大会。而全国咨政会也在同期召开。“劝进风”在这个时候刮起来,可谓正当时!
按照人口比例三个原则选举出来地咨议员,是基本能代表当时中国国民的。原则一,军队排除在外,军人不参与咨议员选举。原则二,按照职业人数比例选举出相应人数的省级咨议会,再由省级咨议会差额选举出国家咨议员,参加全国咨议会,制定国策和宪法。原则三,少数民族地区维持现状。咨议员从有政治权利的人群中选举产生。
因此,咨议员中农民和工人的比例比较大,知识分子则在省级议会中得到较高的胜出几率。地主和资本家因为绝对人数比较少,在咨议会中的影响力缩减到最小。当然,开明的、占有全国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的地主和资本家仍然可以通过咨政会影响国家决策。不过,咨政会的作用是政府地高级幕僚机构,而不是权力机构而已。
这,就是龙剑铭在一边积极准备推行集权帝制的同时,逐步培养国民民主精神的办法。这样的咨议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而这样的咨政会,也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把各种建议送达政府高层。
开会等于争吵?基本土是这样。尤其是在咨议公和咨政会同明召开的节骨眼上,那就吵得翻天覆地了!
原因,还是在国家政体的决定上。
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工厂地咨议员是帝制的积极拥护者,在他们的眼里,拥护帝制就是拥护总理,就是拥护四川新政(现在是全国新政),就是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因为。龙剑铭总理的种种举措,表明了这个未来的皇帝就是农民和工人的代言人。是谁给农民免税的?是谁给农民派来技术人员搞农田水利、搞副业的?是谁把农民变成工人、小商人的?没有多少大道理可讲地工农代表占有在咨议会绝对的人数优势,把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问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又无法回答工农议员提出地现实问题。这个时候的人,还没有把政治体制和领导者个人的作为分开来讲,并且讲通只认现实不认“弯弯绕”地农民和工人的能力。
咨议会内部吵完了。决定了帝制,可咨政会那边不太同意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咨议会和咨政会代表的大论战!
不能不提到几个重要的人物,按照本身的社会地位,他们应该是咨政会议员的领导者,可偏偏站到了咨议会那边。张寨、汤寿潜就是代表。两位前君主立宪制的吹鼓手,实业界的领袖。在加入天命会以后,就成了改朝换代,继续集权帝制地信徒。在这个时候,自然把矛头对准了咨政会其他议员,这些议员,还抱着君主立宪制不放!而在两会里,完全民主制度的呼声则轻微到完全听不见的程度。1906年的中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何况,与另一时空相比,还少了一个强有力的革命
作为完全民主论的领导和支撑。
争吵归争吵,咨议会表决的结果是代表全国老百姓的,自然就成为临时政府和大会采纳的最终意见。皇帝的人选没有丝毫的争议,那是在全体议员疯狂地鼓掌和口号声通过的。国号,则定为大中华帝国,寓意是延续了民兴会提出的大中华民族的含义,代表着在中国国土上所有民族团结一体。国旗则是采用拿来主义,把国防军的军旗去掉了护套上的字,换成了青地金龙十八星(全国18个行省)旗。
政体一确定,咨议会又选举了常务执行会,主持10年宪法的制订和皇帝登基大典的事宜。所谓10年宪法,是指帝制在10年后要转变成为君主立宪制,因此宪法有效期也只有10年“阵后制定的宪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
完全掌握了国内政治主动权的龙剑铭把会议的事情甩给了杨度,反正他对这个事情最热心。而龙剑铭则把精力投入到了外
和军事准备上。现在和俄国谈什么领土问题还早了一点,先把与英法两国的《和平友好条约》谈妥了再说!
朱尔典公使兴冲冲地受邀来到总理府龙剑铭的办公室。唐绍仪在之前告诉他地好消息让他对这次与龙剑铭的见面充满了期待。英国政府要出附华公使尽快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一是升格外
级别,结束在外
问题上被美国
住击的局面。二是西藏战争英军俘虏遣返的问题,必须要求中国中央政府督促西藏地方政府加快遣返的速度。三是与中国政府修订条约的问题。这个牵扯的东西就太多了!香港、威海卫的租借地问题,扬子江特权区域的问题,海关问题(中国海关还把持在英国手里),双边技术交流地问题,军售的问题,军事状态正常化的问题,结盟的问题…
“总理阁下,不,皇帝陛下。本公使首先代表大不列颠国王和国王政府祝贺大中华帝国国民咨议会的顺利召开,并祝总理阁下成为帝国皇帝。鄙国外
大臣兰斯多恩侯爵目前已经从伦敦启程赶赴中国。在陛下登基大典的时候,大臣将为您献上大不列颠的祝福。”朱尔典一见到龙剑铭就开始大拍马
,所谓千穿万穿马
不穿是有道理的!何况,目前中国在战胜日本并将其收入附庸后,《英
同盟》就成了昨
黄花,不再具有任何的作用。失去了在远东地工具,英国迫切地需要与远东的当然领导国——中国处理好关系。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遏制德国策划的中德美三国同盟。当然,国际政治并不这么单纯。英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还将继续保持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
英国可以跟日本结盟,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小国,发展起来充其量就是英国的一个伙伴;而中国完全不同,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经绽放出
生机了,再发展下去,势必成为大英帝国实现全球霸业地竞争对手!所以,即使跟中国结盟,也会是短期的。为应付当前国际形势需要的。
英国打着这样地主意,
读历史了解英国的龙剑铭在充分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当前实力以后,也有自己地主意。他不指望在对俄战争中英国会站在中国这边。甚至不指望英国拒绝向俄国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各国有各国的利益,中国需要与英国建立的合作关系,要点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
“感谢爱德华国王陛下。也感谢您,朱尔典阁下。这次请您来,是专门谈谈目前中英修约谈判中委决不下的几个问题。当然,我首先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再过10个小时,中国驻英公使将向英国政府提
升格外
级别为大使的请求。”龙剑铭习惯板着脸此时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说话地语气也让觉得犹如春风佛面一般。
“陛下,请允许我用这个称呼。”朱尔典早从唐绍仪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所以并不显得有多激动。“中英修约关系到两国传统友谊的延续,也关系到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英国驻华公使,我不得不提请您注意几个事实。香港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英国国民和其他欧洲国家公民,此时贵国执意收回香港,势必造成英国政府在欧洲,在英国本土的被动,对一个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政府来说,这是非常悲哀的结局。在中国,有大量的英国公民有数额巨大的投资,他…”
龙剑铭站了起来,抬手打断了朱尔典的谈话;在抱歉地给公使先生一个微笑后,他转到了办公桌前,打开抽屉取出一叠文件,又慢悠悠地走到朱尔典面前,把文件递给了英国人。
“公使阁下,请您先看看这个,再决定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龙剑铭说完,轻轻用手拉了一下军服的下摆,才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待着朱尔典看完文件。
那份文件是龙剑铭和唐绍仪拟定的对英交往的一揽子计划,土面几乎除了结盟这个事情外,所有的事情都罗列出来,并提出了中方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说,龙剑铭主动把自己的底牌给了英国人,就看英国人如何接招、出招了!
中英问题,是从1839年开始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开始,到现在要修订的中英新约,问题牵扯的面太广,而且盘
错节的极其复杂。所以龙剑铭决定快刀斩
麻,尽快促进中英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香港,肯定要收回来,不过是在5年后的1911年;威海卫,则需要英国让步,立即移交给中国海军。西藏问题,要最后解决需要尽快遣返战俘和议决廓尔喀的控制权,那战俘和廓尔喀,中英两国必须达成
换。扬子江
域的特权问题,将完全废止,不过英国得到了与美国相似的待遇。海关的问题则根本不用讨论,将与庚子赔款、治外法权和各地租借地一起被废除,连带英国在中国的驻军、在商
的税收优惠一并换成了中国山岳级战舰的技术转让。两国贸易正常化则是在中国对英军售的前提下达成…
这样的条件,是朱尔典乃至英国政府想都没有想到的宽容。日本的遭遇就摆在眼前,英国无力也不可能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那对在远东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海军和陆军,英国的军事力量是无法抗衡的。预料中的眼前亏变成了现在的大便宜,怎么不使得公使先生喜出望外呢?
英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尤其的重视。通过西藏战争和中
战争,英国军方对中国国防军的装备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在积极向外
部施
,希望得到这些技术转让,以维持在海军、陆军的技术装备上与美国和德国取得平衡甚至是一些优势。
“我的陛下,您给英国人民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和友好的微笑,我相信,兰斯多恩侯爵到达北京的时候,一定非常高兴地在友好的中英新约上签字的!”朱尔典几乎是用抖动着的声音发出了甜蜜无比的言辞,似乎,在这叠文件中,中英同盟正在向朱尔典公使招手,德国人计划遭到挫折,朱尔典先生成为英国的大功臣…
政治,更多的时候就象商人做买卖一样,只不过商品不同罢了。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