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第二招是母子唱大戏
国宴之后便是家宴。比起先前那样群臣拜舞的场面来说,只有宗室皇族参加的家宴便多了几分温馨的气息,即使那温馨的气息有种种不明成分。
作为今天的寿星翁,李治收到了来自几位比自己还小的叔⽗的“真诚”祝福,自然是极其⾼兴,少不得说了些大家都长命百岁,等到他⽇他六十岁的时候再聚一聚的话。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辈分位于如今的第一序列,年纪却比李治还小六岁的滕王李元婴便忍不住了。而看到此人,李贤冷不丁想起了没了王
作序的滕王阁,于是借着筷子落到地上躲下去笑了一阵,继而方才一本正经地坐着笔直。虽然有滕王阁这一名传千古的建筑,但李元婴的名声实在是不咋的。而这一回他会说的话…实在是用脚趾头猜也知道。
“太上皇约我等六十岁大寿再聚,只可惜臣到时候是否有骨殖在世还不知道。”他也不顾这大喜之⽇说这种话会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只顾着自己出气“隆州之地不但民众悍勇不敬上,就是员官亦是不敬臣这个亲王。若是在外当这种受气官,臣还不如在洛
当一个寓公来得自在!”
一番话说得人人⾊变,今⽇的寿星翁李治更是満脸不自在。滕王李元婴在如今的皇族宗室中,可以算得上一个极品。昔⽇太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天下无不举哀,唯有他照样和姬妾寻
作乐,呼朋唤友出城打猎,半点举哀的气氛都没有。
这还不算,这位王爷看上了一个属官的
子,借着自己王妃的由头把人召进来意图不轨。谁知道那妇人是个烈
的,大骂不止不算,还死命地用脚往李元婴脸上踹。那鞋子大约比较结实,竟是在某人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李元婴⾜⾜养了三个月。如是种种数之不尽地劣迹,乃至于某次李治赐彩五百段给诸王的时候,愣是额外加了一句不给滕王和蒋王,而是给他们送去了两车⿇。说是给两人串铜钱用。
所以,从本心来说,李治对于自己这个小叔叔是要多厌憎有多厌憎。要多腻味有多腻味,此时见他在自己好好的寿宴上发难,更是恨不得将这个煞风景的家伙直接赶出去。看到这一幕,李贤这个做儿子的不得不轻轻咳嗽了一声。s
“⽗皇。滕王的话虽说
烈了些。不过大约是酒醉
愤所至,应该没有其他的意思。”尽管对这位极品叔祖谈不上什么好感恶感,但人家既然率先出来做了出头鸟,李贤怎么也得稍微转圜两句“不过,滕王如今尚在盛年,某些不吉利的话还是不要说了。”
然而,有地人天生就是喜
对着⼲,明明有了台阶。滕王李元婴却愣是不肯下,反而蹭地站了起来:“臣和太宗皇帝一样,都是⾼祖之子,不愿在外再受颠沛之苦。太上皇昔⽇曾经责臣荒疏
,这些臣都认了。总之。臣也不要先前什么开府仪同三司的封赏。也不想再当什么隆州刺史,只求免官安居洛
。余心⾜矣!”
有了一个慷慨
昂打头阵的,诸王中间顿时一片哗然,紧跟着便三三两两有人站了起来,不是抱怨外任掣肘重重,就是借口⾝体不好,这林林总总算下来竟占了三分之一。面对这样突如其来地场面,李治先是愕然,旋即脸⾊铁青,到最后満脸怒⾊几乎无法自抑。
这是什么意思,他这个昔⽇皇帝,如今的太上皇难道还做得不到位?这些皇族宗室中有几个真正的人才?全都是酒囊饭袋的人物,居然还嫌弃下头员官不够恭敬,居然还嫌弃那些任地太偏远?放庇,要是真地给这些人大地方,有几个人能治理好!
哪怕是别人口中地贤王,还不是出过越王李元贞这样大逆不道的人物!
眼看丈夫火气越来越大,就要憋不住的当口,武后忽然重重地把杯盏往桌子上一放,面上怒⾊尽显:“诸位都是宗室皇族,怎得全都没有了上下之礼?今⽇乃是陛下五十寿辰的大好⽇子,在此时相
,不嫌太过分了么?”
她执掌朝政多年,本⾝就具备不怒自威的架势,如今这一发怒,几个胆小的顿时便有些踌躇了,渐渐地坐下来了一批人。至于李元婴等几个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虽说低下了头,却半点没有收回前言的表示。自然,这种态度看在李治眼中要多可恨有多可恨,亏得李弘上前低语了几句,递上了一杯冰镇葡萄酒,他这才稍稍消解了一点怒气。
武后瞅了李贤一眼,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嗔怒,继而便露出了些许笑容:“诸王在外多年,自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常年累月在外头也不是办法。既然滕叔想要晚年休息休息,其他各位也有⾝体不好的,何妨就在洛州雍州之內找一处好地方颐养天年?太上皇和皇帝都以孝治天下,又怎会不体恤各位辛劳?”
对于
子忽然说这些,李治并没有心理准备,当下不由大讶,但细细一想,他觉得如今自己既然已经完全当了撒手掌柜,便把头转向了旁边的李弘征求意见。后者早就得到过李贤地知会,此时既然有武后打头,自没有反对的道理,遂轻轻点了点头。
李治仍然不太放心,又去看了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结果发现李贤的表情悠闲自在,甚至还朝他眨了眨眼睛。这时候,他纵使是笨蛋也知道这样的情形对自己有利无害,遂⼲脆摆出一副任事不管地太上皇架势,由得武后去自由发挥。
气势汹汹地发难竟然照单全收地被人家答应了,无论是滕王李元婴还是其他一些宗室皇族都很意外。为了保持中枢的定安,防止从京城开始发生
,大唐地皇族在成年甚至还不到成年就会被分派官职到各地任官。有的每年能够回来一次,但要是不招人待见或是声名藉狼的,只怕还会得到勒令不奉诏不得回京这样不近人情的命令。
就拿今天在座的诸王宗室来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多年不曾踏⼊长安洛
了。
于是,当武后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之后,一个接一个地王爷们扑通扑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那劲头与其说是伤心,不如说是
喜得有些疯了。能够留在雍州和洛州,也就是长安洛
这样的大好地方,不必在外头受那风吹雨打,这难道是在做梦么?
而那些刚刚没有站起来附和滕王李元婴的则悔得肠子也青了。早知如此,他们刚刚就应该豁出去也站出来的,现在人家可以在长安洛
享福,他们却仍得凄凄惨惨戚戚地去当什么劳什子的刺史别驾,凭什么他们这么倒霉?
不等他们站起来抒发心中的郁闷,李贤便紧跟着武后,笑眯眯地站起⾝捧起了酒盏:“诸位为了大唐辛劳了一辈子,若是有想长留长安洛
的,只需提出来,贤必定尽力为诸位安排。我大唐以孝悌治天下,无论⽗皇还是五哥,都绝不会自己居于深宮,而放任诸位在外受苦!”
这番话无疑打消了无数人最后一丁点犹豫,一下子,刚刚还僵硬得有些可怕的气氛猛地活络了起来,全场再次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颂圣声。和最开始的什么万岁万万岁相比,这一次的声音无疑带着更大的真诚更大的善意更大的喜悦。至于淹没在这声音中的几张若有所思的脸,则是显得那么微不⾜道。
再有名的贤王,难道能在这个时候对抗大众主流思想?
一波三折的家宴最终是皆大
喜,临近尾声之际,李治免不了执杯勉励了一下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们,无非是说什么大唐当初是靠李氏弟子打下来的,这守江山也同样离不开大家云云。总而言之是说的人意态诚恳,听的人诚惶诚恐,最后宾主尽
曲终人散。
李贤这个储君亲自送人。寻常的皇族宗室当然没有让他亲送的资格,他要应付的不外乎就是韩王霍王虢王舒王等等七个⾼祖皇帝的儿子。至于纪王李慎和曹王李明这两个都已经是最最识时务的,告辞时和他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由于今天达到了最大的目标,因此霍王以下那五位⾼祖之子全都是満脸欣喜,尤其是滕王李元婴如今方才想起了李贤“仗义”为他圆场,少不得千恩万谢。李贤
本不用费什么
⾆,这五人便纷纷表示要长留洛
为他这个皇太弟分担分担,继而才拱拱手各自兴⾼采烈地去了。
而韩王李元嘉发现这回没有算总账的意思,自己此前甚至还升了太尉,那份⾼兴劲就别提了。他如今年老体衰,脑子也迟钝了不少,只想着和李贤好好拉近关系。因此,他也不管当着霍王李元轨的面,一个劲地诉说着自己如何忠心耿耿,如何勤劳王事,唠叨了好一阵子方才心満意⾜踏上了归程。
等到只剩下霍王李元轨的时候,这位曾经力抗突厥,在地方刺史任上亦是政绩斐然的⾼祖之子却没有嗦什么,而是意味深长地说:“较之太宗皇帝昔⽇,六郞并不逊⾊几分,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