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清末当土匪 下章
第十五章 科举选拨
 当陈冬生的英俊雄姿频繁的出现在各大报纸的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但中国国内的民众大量的认识陈冬生,就连外国的民众也逐渐的了解陈冬生。

 而他们了解陈冬生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中华帝国,相对的,现在,这些事情已经不知不觉当中影响到了他们认同中华帝国就是中国目前的唯一政府。

 而,这也正是欧天当初设计出这样计划目的,那就是使得人们认同中华帝国,认同陈冬生,不要求所有人,但是至少是大部分人。而且,在这个时代当中,毫无疑问,控制社会走向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而这些人也正是目前中国社会的所谓精英分子。即使他们中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那些迂腐的老夫子。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都是如此,连陈冬生自己都感觉到无奈,有时候,陈冬生会想到,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中国的教育普及以后,那些,无数的中华儿女就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而不是目前这样,为了能让人才益枯竭的帝国政府运转下去,而不得不选用那些迂腐的老夫子和那些旧书生们。这也是因为除了这些人外,堂堂中华大地已经找不出其他能够升任帝国官员的人了。

 在已经益庞大的帝国政府构架中,除了中央部门外,还有着地方上的官员。虽然目前当中,一些城市乃至省都是直接由军队管辖,就像两广,湖光,四川等新攻下来的省份。这些省份因为帝国政府还没有派遣官员前去接管地方政权。所以,暂时由军队代管。

 而直隶,山东,和山西,河南等地,已经攻下来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目前已经已经有了部队的帝国官员进驻。

 当然。单单是这么省份需要的官员数量就是一大批,帝国政府除了派遣一些高层官员外,那些地方上地中下官职,前朝的满清官员只要愿意接受帝国政府的要求,并且通过了考核,还是可以留任。

 但是,尽管采取了留任前清的官员,现在地方上的官员数量缺口还很大,甚至出现一个府当中,除了知府是帝国派遣的外。其他的官员都是留任的前清官员和临时挑选地当地名望众高的人临时担任。

 为了解决这一人才的困境,韩章,欧天等几个帝国高层官员联合向陈冬生进言,希望帝国能够重开科举。一来可以招揽人才,二来。以慰天下士子之

 陈冬生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这份关于科举方面的报告,怎么看怎么不。然后拿起红色钢笔,就是一个大大的X打了上去。然后下面加一批注:“科举之法可行,科举之路不可行。”

 作为一个从现代而来的人,即使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是陈冬生依旧还保留着他独特的现代思想。到现代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制度已经在清末的时候就已经绝对完蛋了。任何人都不要企图捡起来用,因为没有人允许,也因为它本来就已经没有任何地用处。

 而韩章和欧天等人收到陈冬生的批复后,两人仔细的看了又看。最后。韩章才深深的了口气然后缓缓的吐出来。

 “欧兄,看来,我们这一次错了。”

 欧天站了起来,对着窗,也是一口地叹道:“是啊!都跟了皇上这么多年了,竟然连现在都还没有了解皇上的想法!”

 韩章也是苦笑:“这怨不得你我,毕竟。皇上的心思岂是我们能够猜想地。”话虽然这样说。但是韩章还是脸色苦闷。

 要知道,韩章和欧天等人在打这份关于科举的报告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陈冬生的反应。也都知道,陈冬生是一个不太喜爱旧事物的人,所以,、他们参照东北军时代那去年的零时科举‮试考‬时候的模式。企图把在原来东北就已经试行过的东西拿过来直接用。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初自己提出来这个想法的陈冬生竟然会不批准,这就已经足够让韩章惑地了。

 而过了几天后,当陈冬生再一次的召见韩章的时候,韩章才明白国立,陈冬生不是不同意科举,而是不满意科举是方法和一意义而已。

 当韩章等人又一次的想陈冬生递上了关于科举的报告,虽然名字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内容却已经完全不一样。

 首先,帝国政府承认各地的士子们从前清时期就取得的功名,比方说秀才,举人和进士等。但是却没有说道,帝国政府会让他们老参与。

 而帝国也会重新举行科举,首先是在今年年底地时候将会举行一次小规模地科举,而对象只要是前清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和各个帝国官员推荐而来地有才能的人。

 而那些‮试考‬的内容基本就和东北军时代的那一次临时科举差不多,虽然还是文学方面占的重头,但是,想要取得高分的话,就一定需要通宵洋务方面的事物,或者是物理科学,又或者是实在又有惊人的才能。这一些被帝国重新录取的人当中,将会直接下放到各处担任官员要职。而那些没有通过的,只要通过了军情局的审核,同样的会从他们中间取一些充任官员。

 除开了再一次的科举‮试考‬,帝国还通过报纸等途径已经公布,帝国将在明年重开科举‮试考‬,应试者应同,文,理各个方面,甚至,还给出了近期才发生的临时科举的一些‮试考‬的数据。虽然说,还是以文章为主要虚头。挑选人才的方向将是从理这一方面出发,现在帝国最不需要的就是那些迂腐的老夫子,而是那些精通新式学科的新式人才。

 帝国这样的需要也就直接导致了帝国和德国的谈判中,那德国接纳帝国派遣留学生也计入了一条重要的条件当中。当帝国和德国的条约一达成,好几艘载着早就已经准备好去留学的近千名中国年轻学生往德国而去。

 他们,已经不再是拖着猪尾巴辫子,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他们在去到德国后,将按照帝国和德国谈判的内容,分别进入一些普通大学,以及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以及各大大兵工厂。他们将会在德国待上至少两年的时间,而在两年后,一旦他们学成回国,那么,他们就是帝国最为主要的新式人才。

 于此同时,德国派出的军事顾问团也已经开始出发,第一批的顾问团中,包括了一名军衔为少将的路易斯少将,以及两百多名包括陆军步兵中,参谋,步兵,炮兵,工兵等一系列的教官和少量的海军教官。

 随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段尚文在德国订购的大量武器设备,这些设备中,有的是纯军事工业设备,比方说,克虏伯重炮的生产线设备,甚至还有一个旧造船厂的所有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在德国看来已经破旧不堪,但是对于目前工业上空白一片的中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关键是,这些因为旧也才够便宜,德国可以说是半卖半送的卖给了帝国大约千万两银子的设备,当然,这样的价值是不可能拿现银出来的,而是用其他的方式偿还,比方说可以等等中国的矿产大规模开发的时候用稀有金属等等。

 而这些设备当中,除了旧也,也包括了德国目前最为先进的一些技术,比方说高强度的钢材冶炼技术,最先进的克虏伯二百五十毫米巨炮的制造工艺等等。这些都是付出了极大的加大的,除了大量的银子外,还有最为关键的铁路修筑权。不然,德国怎么可能拿出他们看家底的东西出来。

 随同设备一同到中国的还是大批量的武器,当然,轻武器是帝国不需要的了,现在的帝国中,原本的盛京制造局虽然一分二好几份,但是单单他的轻武器兵工厂也还是远东第一大兵工厂。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帝国的一八八六式步都要比德国现有的瑟步要好。所以,帝国向德国进口的也只有大量的火炮了。

 现在的帝国军的火炮数量实在不足,偌大的数十万军队当中,竟然没有多少门是自己原本就拥有或者购买火炮,大部分都是缴获而来。尽管目前的中国大地上包括前淮军,淮军新军,新湘军,粤军等部队的武器都到了帝国军手中,目前,帝国军手中完好的能够使用的新式火炮也不住九百门,这对于一个领土有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来说,完全不成正比。所以段尚文按照陈冬生的指示,直接购买了三百门的火炮。  m.nKOuXs.Com
上章 穿越清末当土匪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