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背影梃拔
母亲去后的许多年,卓观颐总会梦到这一幕,哪怕母亲的面容已慢慢地模糊,可她的话、她的温暖、她的期许深深地刻在卓观颐骨头里,一刻不敢忘记。
她的父亲不让她们继续念书,用女儿家该多学些家务女红
后嫁个好人家的话束住了她们,试图一点点磨掉她们的心气,叫她们学会听话。
观攸不懂,有些迷糊,可卓观颐学不会折
,那些磋磨那些责罚只会将她的锋芒矬出来,她将那锋利的刀芒藏在心里,
打磨,等待着能够将之亮出来的那一天。
“傻孩子…”她侧头看着年幼的妹妹“别信阿爹说的。人活着得有骨头,你得靠自己顶天立地。指望着夫郎对你好?呵,一旦夫郎倒了或是不要你了。你便寸步难行,自己便把自己困死了。
更何况,你觉着阿爹会给你我找个什么样的人家?”“我…我不知道…”阿攸面上有些茫然。
“我告诉你罢,你我一
姓卓,便是提醒他他曾一无所有靠依附
主而活,他如今依着阿娘的家产翻身做了一家之主,自然要向旁人证明他是个有能耐的家主而不是无能的赘婿。
他恨不得把你我嫁得越远越好,最好还能换一笔彩礼银钱。”卓观颐咬了咬牙“可他的能耐从哪里来呢?是踩着阿娘与祖父母的尸骨而来啊!”阿攸用脸颊轻蹭阿姐的掌心,无声地安慰自己的阿姐,她还不能完全听懂阿姐说的话,但她知道无数个难耐的寒夜是阿姐抱着她度过的。
那些苦活累活那些辱骂责打是阿姐护着她在替她受着,她的父亲从不关心她的死活,只有阿姐会为她
心为她着急,会抓着她的手教她写字,她只有阿姐,阿姐也只有她。
不懂的事她可以先不必懂,她现下只需记住一件事,那就是跟牢阿姐,哪怕是赴死,也要与阿姐死在一处。
***第二
是小朝,按律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殿外候着的不是紫袍便是绯袍,方鉴一个绿袍掺在其中分外显眼。方鉴抱着笏板,手心里沁出了汗。高云衢远远地看着她,觉着有点陌生。
这一刻与她同站在明堂之上的不是她的学生更不是她的
脔,而是她的同僚。昨
听闻方鉴是御史台当值御史时,高云衢还有些担忧。
但方鉴没有来找她询问,而是自己站到了这里,高云衢细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也
好。一个官员,一个御史,是不该事事寻求他人帮助的,而她作为老师,也该学着放手。方鉴很紧张,也不敢去看高云衢。
她在这事上做了许多,却都不太敢告诉高云衢,她努力将意识集中到奏本上,脑中反复盘着面圣的礼仪和一会儿要讲的话。卯正,官员们列队入殿,方鉴在殿外侯着,倒也能听到里头在议的家国大事。直等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听见里边宣她,她定了定神,恭谨地趋步入殿。
在殿中站定,躬身行礼问安。卫杞听了她自报家门,饶有兴致地道:“朕记得你,本届的三元魁首,对吗?”“陛下圣明。”“不错,少年英才。来与大伙说说是何人敲响的登闻鼓,又是所为何事?”
方鉴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经过和卓观颐的诉求说了。卫杞不动声
地看了一眼高云衢,见高云衢抱着笏板听得认真,面上没什么变化,顿觉无趣,便又去看方鉴。年轻的女郎着的一身绿袍,在这满殿朱紫之中显得分外惹眼,到底还是年轻人,举止谈吐都带着朝气。
卫杞还记得她的殿试策论,法理一段恰好合了今
之议题,卫杞暗自在袖中拨弄着指尖思虑了一阵,觉着这一事落在方鉴头上倒称得上恰到好处,那边方鉴已经说完了。
躬身向她行礼示意,卫杞轻咳了一声,道:“好,诸位臣工议一议罢。”御史中丞裴离率先出列禀道,按常理应由三法司*共同派人核实并审理。
卫杞自然无有不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主官闻言皆出班领命,而后礼部侍郎又出禀,认为叶泽侵占
产与卓观颐以子告父皆有不合礼法之处,应重罚以儆效尤。
又有几位大臣认为前者或后者情有可原,不同身份不同职位的官员皆有不同看法,不知怎么就吵成了一团。这边还没吵完。
那边吏部又提出沁州各级官员推诿不理方令卓观颐告到京中,也应追究沁州各级官员渎职。这便又捅了另一个马蜂窝。
在地方任过职的大臣皆言地方情形复杂,很多案子无法依常理来判,追究责任或许过于苛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一切皆没有方鉴
嘴的余地。
她就立在殿堂中央,抱着笏板低眉垂首,袍袖下的手心里满满都是汗水,又不敢有大动作,生怕殿前失仪,只敢在广袖内衬中小心蹭一蹭掌心。
大人们的吵吵嚷嚷在她耳中分外杂乱,堪比乡间集市,方鉴心下讶然,这朝堂仿佛与她想象的不同,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像个游魂在这大殿里飘
,度时如年。
她不由地想到高云衢,她没听见高云衢说话,她这会儿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呢?高云衢什么都没干,她几乎是与方鉴同样的姿势抱着笏板低眉垂首,但她比方鉴自在多了,她在朝多年,这场景见得多了。
早便学会了找一个舒服又不失礼数的姿势休憩,只留一只耳朵大约地听听议到何处了,然后微闭着眼睛养神,直到卫杞拍了拍掌心,喝道:“够了。”殿中的所有人一齐停下声音,站回队列里,恢复恭谨的样子。
“朕大约知道了。诸卿还有别的看法吗?”卫杞的声音不辨喜怒,却如金石掷地,迫人心弦。诸臣皆沉默不敢说话。
“臣有本奏。”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那声音方鉴最是熟悉不过,有人走出队列,站到了方鉴身前“依臣之见,叶泽侵
主家产也好,卓观颐以子告父也好,州县推诿不查也好,皆源于同一个问题。
那便是律法不明,律法没有写明这些事该如何判,因此地方也不知该如何判。我朝自永初帝以来已是新朝,自难再用旧朝之例。
而永初新法虽开天辟地,但草创之时总有疏漏,现今已有三朝,也是时候增补重修了。”高云衢清润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殿内回
。她说:“臣请重修大周律!”
满朝臣子皆低眉垂首不敢说话,唯有高云衢站在阶下抬头看向卫杞,卫杞亦回望她,勾起
角笑了起来,方鉴就站在高云衢半步之后。
她低着头,只能看见高云衢的袍角,但高云衢掷地有声的话如排山倒海一般击在她的心上,她知道,她赌对了。卫杞没有马上同意高云衢的奏请,只是轻轻地揭过了。
转而令三法司尽快查明卓观颐一案实情,并令御史台收集各地类似案例,而后便叫散朝了。大臣们先后退出大殿,三三两两地往城外走,方鉴走在最后。
她走出大殿,远远地看见高云衢一个人走在回返的路上,背影
拔,步伐坚定。刑部和大理寺各派了一个主事来负责卓观颐的案子,御史台这边自然是派了方鉴。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