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弋文集 下章
逼富人行善是一种暴力
   阿弋语:捐助、捐赠是一种善举和大义,都是量力而行的一种行为。但是最近在四川大地震的捐助捐赠中出现很多网民谴责、声讨富人的行为,非常欠妥。实际是一种暴力的打,更是对道德的蹂躏,也是一种对人权的践踏。

 富人不该死,富人也不该被刁难。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心地,富人相比捐助捐赠无论多少都比我们普通人多。

 大捐大爱的说法不科学。

 富人不一定都是为富不仁的。富人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受法律保护的尊严、人权。对灾民的捐助、捐赠完全是一种道义和志愿的行为。多少都是自己的选择。

 那些谴责人家捐助、捐赠少的人,你捐了多少?

 捐助、捐赠不是打劫,更不能霸道。是非大家在心里自由公断。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社会各界和企业迅速掀起历史上罕见的捐款、捐物、献血****,义举之风温暖华夏,人之美感动世界。

 但一些名企和名人虽已向灾区捐款,却仍遭到媒体质疑和网民责骂,理由是他们的捐助数额与财富不成正比。

 当篮球巨星姚明在第一时间宣布向灾区捐款5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0万新元)时,一些网民批评他的捐款额相较于他的收入而言太少;当姚明将捐款增加到200万时,仍有人说这点钱对他不过是“九牛一”著名运动员刘翔与教练开始捐出50万元,受到不少网民的指责;刘翔昨天又宣布追加捐款300万元,还有人觉得不够。

 马云、王石、潘石屹、张茵等富豪企业家更因捐款数额或时间没有达到某些网民的预期而被指“为富不仁”遭到各种诋毁。甚至连香港富豪李嘉诚以1亿3000万元巨款名列个人捐款排行榜榜首,也有人说这些钱不过是当年李嘉诚为赎回其子李泽钜而向绑匪付赎金的十分之一。

 有人将美国政府100多万美元(逾135万新元)捐款和沙特阿拉伯政府捐助的6000万美元进行对比,得出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是“虚伪的”结论;诺基亚、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企业也被戴上“国际铁公”的帽子,还有人号召抵制这些“没有良心”的企业;某报用“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暴赚4700亿/捐款不到4000万”这样的标题表达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满,被多家网站转载。

 这些对名人、名企以及外国政府的指责大多打着“国家民族”或“为民请命”的正义旗号。一名吉林网友在搜狐论坛上对姚明写下这样的话:“不是人民苛求你,你要记住人民在养你!你捐个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又怎样?捐几个广告收入又怎样?你可以想想为啥那么多中国人现在对你不满,你想想你自己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你一贯以来可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啊,中国人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其实,这些指责很多都与事实不符甚至是空来风。以姚明为例,除了个人捐款外,姚明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向美国社会呼吁为四川灾区捐款,得到NBA联盟和普通民众的响应,这恐怕比他个人多捐一些钱更有意义。网络上一度盛传的阿里巴巴集团掌门人马云只捐1元钱也被证明是“恶搞”事实是,阿里巴巴集团已经为灾区捐款和筹款超过4744万元,马云个人在地震发生当晚就捐款100万元。

 在网络时代,批评的力量被成倍放大,名人、名企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有利于舆论对名人名企的监督。但当名人捐款也招来指责甚至辱骂的时候,人们还是有理由怀疑批评的力量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一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某些名人或名企的捐款没有达到某种似是而非的标准,其实是对捐款这一善举的曲解,因为无论捐多捐少,这些人都是在表达爱心。甚至对那些没有捐钱的人也不应求全责备,因为捐款与否毕竟属于个人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谴责别人捐款不多实际是在人行善,是在以道德的名义蹂躏道德。舆论固然应该提倡行善,褒扬那些慷慨解囊的名人名企,但舆论不应按照捐款多少来评价名人富豪的人品。以舆论压力迫使名人富豪掏钱的做法未必能够劝人向善,反而有可能挑起或加剧部分人的仇富心态,使那些已经行善、但没有达到所谓捐款标准的名人名企蒙受不白之冤。

 如果名人富豪的捐款不是出于对社会的感恩和责任,而是在舆论压力下被迫作出的姿态,那不仅对这些名人富豪不够公平,也不利于建立以善良、诚信、互助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于泽远)  M.NkOUxS.com
上章 阿弋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