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索尼 下章
发展历史
 

东通工时代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公司并获得盛田酒业19万元资金,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并迁址到现在的品川区御殿山。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书”(文原文:设立趣意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

 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

特丽珑技术

 1950年代,索尼的黑白电视虽然大卖,但其技术竞争力却毫无优势,其后所制造的彩电视量产良率上的品质亦不甚理想,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公司已到达倒闭的边缘。1967年,索尼发表了由井深大亲自加入开发特丽珑(Trinitron)映像管技术,这项技术使得索尼电视在全球热卖,盛田昭夫自日本开发银行借得巨额开发债务也在3年内还清。

影像纪录竞争与Betamax的落败

 1970年,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正式为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1975年4月16,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台针对民生用市场Betamax规格的SL-300,并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电子影像大厂。

 而日本JVC在1976年9月推出了VHS规格,而松下幸之助也决定加入了VHS阵营。在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由于VHS针对Betamax最大的弱点(录影时间只有1小时)作改良,以及Betamax在索尼不愿意开放规格授权的情况下,VHS以Betamax三倍的速度迅速扩张市场。

 索尼坚持以Betamax对抗由全世界公开规格的VHS联盟,最后长达14年的规格主导之争终于在1988年索尼毅然加入VHS阵营,Betamax全面退出市场而结束。单从技术上来看,Beta格式远远的强于VHS格式,但是松下通过灵活的授权运作获得了众多厂家的支持,因而统领了民用市场。Betamax格式凭借技术优势进入了专业领域,成为专业广播级视频领域的主导标准,如今的众多广播级视频标准都是基于这一起点的。

风靡全球的随身听:Walkman

 1979年3月,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响部门把记者用的小型录音机“新闻人”(Pressman)修改成体积更小的录音机,在得到许多人赞美良好的音质评价后,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在1979年7月开始,推出了Walkman(随身听),盛田昭夫将Walkman定位在青少年市场,并且强调年轻活力与时尚,并创造了耳机文化,1980年2月开始在全世界开始做销售,并在1980年11月开始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式英文为品牌,直到1998年为止“Walkman”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2亿5000万台。盛田昭夫在1992年10月受封英国爵士,英国媒体的标题是:起身,索尼随身听爵士。

收购哥伦比亚电影

 索尼在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惨败后,盛田昭夫认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1989年9月25,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了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影与音乐部门,使它成为SPE(索尼影视娱乐,Sony Picture Entertainment)的旗下子公司。

 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日本经济大幅成长,奠定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美国的经济却是走下坡般萎靡不振;日本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给美国,许多日本企业为了民族自尊心,疯狂的并购了美国的企业,而众家美国公司却无力反击。其中以三菱(Mitsubishi)买下纽约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以及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买下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创下了当时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被美国人视为日本人入侵美国。

 但是,这一日本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收购案也使索尼一度成为日本历史上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198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爆发了泡沫经济危机,而索尼电影事业群也因为票房不佳,从此惨赔数年,成为当时索尼获利的主要障碍。直到1997年,霍华德·斯金格主导改革,逐渐获利,并于2004年11月并购了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

空前成功的PlayStation

 由于任天堂公司所出品的红白任天堂主机的成功,促使索尼在1988年宣布与任天堂合作,共同开发超级任天堂用CD-ROM主机。1992年5月在任天堂的背叛之下合作破局,久多良木健向当时最高经营决策者大贺典雄全力争取开发新一代游戏机计划,大贺典雄在众多的反对声中,强力为久多良木健的游戏机开发计划背书,1993年开始,索尼旗下的“日本索尼音乐”成立索尼电脑娱乐(SCE),并计划代号“PS-X”开发新一代的CD-ROM游戏主机,全力对抗任天堂所主导的游戏市场。

 1994年12月3,SCE推出了PlayStation(PS),2000年3月4推出PlayStation 2(PS2),2004年12月12,推出PlayStation Portable(PSP),2006年11月11推出PlayStation 3(PS3),2011年12月17推出PlayStation Vita(PSVITA)。截至2012年3月31止,PlayStation系列电视游戏机销售量超过4亿2300万台,其中PS为1亿425万台,PS2为1亿5580万台,PSP为7630万台,PS3为6485万台,PlayStation成为继Walkman后,全球最为成功的产品。

数码、梦想、小孩

 在大贺典雄的钦定下,跃过十四位资深董监事与资深元老,索尼1995年3月22宣布由默默无闻的出井伸之出任社长,起媒体记者一片“出井是谁?”的疑问,1995年4月1上任,也开启了10年的出井伸之数位梦想时代。自1995年担任以来,在公司的内部改革中,出井伸之引进美国董事会的模式,将原内部董事会的成员大幅削减,并提高外部董事。 在公司的定位与经营理念中,提出了“数位、梦想、小孩”、“Do you dream in Sony”、“无所不在的价值网络”…等对索尼新的愿景,出井伸之认为索尼卖的是个人体验,我们存在的理由是创造人们的望,提供一种梦想。

 他的结论是:索尼卖的是个人体验,电影、VAIO、PlayStation、Walkman等等。它们不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我们存在的理由是创造人们的望,进入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梦想,为了达到这目地,我们得保持充满好奇和欢乐的赤子之心,给予人们一种像孩子般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如果不发展出一个崭新的业务模式,索尼将沦为网络操作者零部件供应商。新的索尼产品就应是娱乐、电子和情感的融合。”

 以电子、游戏、娱乐、金融四大领域,带进数位化、网络化。1996年后索尼陆续推出了CyberShot数码相机、VAIO笔记型电脑、Clie PDA(个人数位助理)…等数位化的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在原本收益极差的电影事业群,找来了媒体人霍华德·斯金格,在其改革下营运逐渐好转,而后推出《蜘蛛侠》、《卧虎藏龙》…等热门影片,娱乐事业群成为索尼的重要获利来源。在2001年4月公布的2000年财报,索尼靠著PlayStation 2的热卖,使它获得成立以来的最高获利25亿美元。

陨石墬落般的危机:索尼震撼

 PlayStation游戏机打败了劲敌任天堂、走了SEGA(世嘉)、数码相机领先传统相机品牌、影像接收片独占市场、VAIO系列个人电脑热卖。但自2001全球经济衰退、网络泡沫化;1994年发表至今PlayStation开发后已经有10年未再发表独创的产品;本身在电子领域中因为WalkMan不支持MP3格式造成苹果电脑的iPod数位随身听在全球热卖,取代了WalkMan原有地位;拥有自傲特丽珑(Trinitron)技术的WEGA独自开发高清影像技术而错估晶电视的发展,使得拥有晶技术的夏普(Sharp)、三星(Samsung)取得电视影像的领导地位…一连串的决策错误以及电子产品价格不断压缩等因素,使得索尼在2000年得到的空前成功,到了2002年却严重受挫至今。

 2003年4月,索尼公布2002年财政年度报表,公司巨额亏损的消息披后,索尼危机开始浮现台面,引发了索尼震撼(Sony Shock),索尼股票连续2天跌停25%,并发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纷纷跳水,带动经指数大幅下跌,震撼了日本股市,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纷纷遭到抛售。出井伸之遭受批判作梦做太久、不务正业声音也不断出现,从过去被评选为最成功的CEO沦落成最差劲的CEO。2003年12月出井伸之说明网络就像陨石坠落一样,恐龙因此惨遭灭绝,现在的索尼正有如此的危机存在。当月也发布了期望三年内电子部门盈余可以达到10%的“转型60”改革计划。

59年来的高层异动大震撼

 日本索尼董事会2005年3月7让外界震撼地任命美国索尼负责人霍华德·斯金格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并于2005年6月22正式经由股东大会通过最终投票,成为索尼史上第一位外籍领导人,而备受瞩目的PlayStation开发者——久多良木健不但意外出局,同时也与出井伸之、安腾国威退出董事会,也意味著索尼的出井伸之时代结束。

 霍华德·斯金格爵士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曾任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新闻记者,他在负责索尼索尼美国公司营运任内,成功重振电影与音乐事业部门,他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协调旗下各自为政的部门,改革僵化的传统管理制度,并且改善无法获利的电子部门。由大贺典雄钦定的出井伸之,原本计划要在2006年索尼60周年时退休,却因为无法挽救索尼的财务状况而提前退出,而“转型60”计划也似乎宣告无法完成。对于索尼这家日本企业,任命外国人出任董事长,是该公司前所未有的巨变。

中期企业策略与娱乐未来

 2005年9月22,在霍华德·斯金格以及中钵良治的主导下,索尼公布了代号“日本计划”(Project Nippon)的“中期企业策略(2005-2007会计年度)振兴电子事业 强化集团表现”改革政策,2007年度底预定裁减日本国内4千、国外6千名员工,共将裁员1万人,产品种类也将减少20%,制造工厂拟关闭11家,从65家减少到54家,在整体的财政评估调整之后,期望在2007年度末减少2千亿圆(约17亿8千600万美元)成本,营业额约可达8兆圆。

 电子、游戏、娱乐产业被索尼列为重点产业,电玩方面,索尼拟于2006年中旬推出“PS3”同时强化自行开发的电玩软件;娱乐方面,将追求电影事业的稳定成长,以及扩大网络下载音乐事业等等;电子方面,将取消以往公司林立、各自为政的经营方式,加强各单位在商品和产销战略上的横向合作,改由社长兼电子产业执行长的中钵良治,来统筹指挥整个电子家电事业。

 QRIO机器人、AIBO机器狗和豪华品牌Qualia三个项目将会被冻结,成为索尼结构改革中的第一批牺牲品;舍弃WEGA品牌而在全球推出Bravia电视品牌全力抢占晶电视市场;并调整目前以北美、欧洲、日本、其他地区四区规划,调整为北美、欧洲和东亚区,新确定东亚区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与日本市场。这项业务调整,首度将东亚市场放在与北美和欧洲同样重要地位,全面进军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2006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公司公布娱乐业务的未来发展相关的战略: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业务,即高清领域、数位影院、游戏和电子娱乐,以强化其作为一家全方位娱乐服务公司的地位。

 2006年10月1起, 索尼集团将调整电子业务负责人以加强中长期发展策略,进一步支持核心业务,并重点加强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领域。研发和所有新业务职能将会集中在索尼总部,直接由中钵良治领导。

 2008年索尼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12。  m.nKouXs.CoM
上章 索尼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