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醉枕江山 下章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漩涡
 李显散了朝会回转后宫,正好韦后要去球场亭看鞠蹴,李显很高兴,也换了身箭袖要与皇后同去。虽说他身子不大好,但是特别喜爱看马球和鞠蹴,偶尔下场比划两下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李显刚刚换好衣服,内侍小海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微微息着禀报道:“圣人,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晖、敬晖、袁恕己等五位宰相率领多位大臣前来求见。”

 李显打了个愣怔,这几位宰相在他面前都很强势,任何一个单独来见,他都不敢不见的,何况是五人齐至,听这话音儿,似乎不只五位宰相,还有大臣相随,也不知又有什么事要难为他,李显心里登时有些打怵。

 韦后睨了他一眼,道:“众宰相齐来,夫君便去见见吧。”

 李显道:“嗯,那…朕就去见见。”

 韦后听他语气,微笑道:“宰相们都是夫君的臣子,素以忠义闻名,不会为难夫君的,若有什么难决之事,夫君不妨含糊应下,回头再作理论便是。夫君若实在不放心的话,妾身与夫君同去,就在帐后听着。”

 李显展颜道:“张相公等忠于国事,朕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们未免心切,是以常令朕有咄咄人之感,呵呵,朕又不愿寒了忠臣之心,说不得重话。娘子愿与为夫同去最好,见过众臣工后,你我正好同往球场亭。”

 皇宫大内本是天下最神秘最神圣的所在,但恰也因此,臣子们都喜爱在宫里面收买些耳目,弄得皇宫跟个筛子似的,有点什么大事小情,总有人在最快的时间内知道。

 李显夫妇对身边这些丫环内侍并不都是那么信任,所以场面话说起来不免有点假惺惺的。

 李显换了身衣服转到前殿,韦后带了两个贴身丫环悄然潜到屏风后面,两个丫环搬来锦墩请皇后坐下。前殿里面。一见李显,众臣躬身施礼,李显客气地道:“众卿平身,来人,给相公们看座。”

 内侍搬了锦墩上来,赐了五位宰相座位,其他大臣则侍立于下。李显在御案后坐定,微笑着问道:“众爱卿,朝会刚刚散去,众卿又来见朕,所为何事啊?”

 张柬之拱手道:“陛下,臣等今见驾。为的是武氏一族的事情。”

 李显心中一惊,微微动容道:“武氏一族?如今有赖众臣工鼎力扶持,朝廷法度严明,天下安定,武氏一族有什么事劳动各位相公前来见朕?”

 张柬之道:“陛下觉得天下已经安定了么?可老臣却觉得,这天下并不安定,随时都会倾覆啊。”

 李显脸色微变。道:“爱卿何出此言?”

 张柬之道:“陛下,太后革命之初,宗室诸李,诛戮殆尽。今赖天地有灵,忠臣用命,扶保陛下,匡复李唐。如今太后尚在,而周之旧臣。依旧列居朝堂,武氏一族犹自封王作相,陛下难道不觉得这其中有莫大隐患么?”

 他们一说话必定提一提神龙政变,永远不会忘了声明一下皇帝是他们扶保出来的,李显一听心里头就觉得腻味,因此把眼皮一耷拉,没打彩地道:“张相公此言差矣!”

 张柬之还很少听李显敢当面说他错了。尤其是此刻当着这么多功臣一派的大臣,张柬之的一双老眼登时瞪了起来,不怒自威地道:“老臣敢问陛下,老臣错在何处?”

 李显依旧耷拉着眼皮。有气无力的声调,但话语却犀利的很:“当神龙政变诛杀二张时,武氏一族正控制着半朝兵,试想武氏一族若不支持,朕能兵不血刃匡复李唐吗?

 且梁王坐镇金吾卫,拘押武攸宜,迫使羽林卫不敢妄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功劳,不容抹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此乃为君者之大忌,这还是张相公你劝谏于朕的话,朕始终牢记心头。

 想那武氏有功于国,朕岂能无所表示。五位爱卿因神龙之功得封国公、晋位宰相,对梁王难道朕就不赏反罚贬其爵禄?梁王早有王爵在身,爵位上朕已赏无可赏,也只有让他位列宰相了。梁王虽为宰相,可国事朕已尽付于众位爱卿,又何必不肯见容于他呢。”

 监察御史崔皎拱手道:“先武周朝的则天大帝尚在,周之旧臣尽列于朝廷,陛下初复李唐,纵然论功行赏,对武氏一族也该戒备疏远,损抑其势,以防不测,奈何却一再私幸武氏,大涨武氏气焰,这与有功必赏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显心中愈加懊恼,悻悻然地想:“则天皇帝在位时你们在哪儿?有谁结庐隐居,做那不食周禄的大忠臣了!口口声声说什么武周旧臣,谁是武周旧臣,不就是你们的政敌么?”

 可这话他也只敢放在心里发发牢,因此敷衍道:“崔爱卿,梁王是朕的亲家,朕的爱女是梁王的儿媳,朕私幸梁王府,这只是亲戚之间的走动,崔爱卿何必危言耸听呢?”

 桓彦范出班道:“天子无私事!天子的家事同样是国事,臣等岂能不予关注。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不令天下失望!”

 李显心头火起,口口声声说什么天下,这天下究竟是你们的天下还是朕的天下?他强捺火气,沉声道:“武氏无罪有功,朕不能不教而诛!”

 张柬之霍然起身,然道:“臣等忠心耿耿,所思所虑皆为陛下!虽然忠言逆耳,还望陛下善纳忠言!”

 桓彦范、敬晖等人一拥而起,同声拱手道:“还望陛下善纳忠言。”

 李显一见这般架势,不有些心慌起来,这时身后屏风上轻轻传出几声叩击,李显听了心神稍定,忙安抚道:“众卿的忠心朕都知道了,只是身为天子,总不能师出无名吧!各位爱卿容朕好好思量一番再做定夺!”

 敬晖一见皇帝口风松动,马上踏前一步,再接再励地道:“当断不断,反受其!陛下既已有心除,就该立即动手。臣请陛下降旨,臣愿提三尺青锋,为陛下先驱,斩此佞!”

 李显汗都下来了,只是道:“爱卿容朕好生思量一番再做定夺吧。”

 杨元琰见状,也要上前进谏,无论如何。只要今拿到圣旨,就算怒了皇帝也是值得的。不过张柬之已经先他一步踏了出去,张柬之是功臣的首领,他既出面,杨元琰便站住了脚步。

 张柬之出面却并不是想继续迫皇帝,他知道皇帝之所以和他们这些功臣渐行渐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持朝政以后,没有对皇帝表现出一个臣子应有的敬意。

 如今他们这番劝谏严格说来已经算是宫了,不要说太宗、则天那样的强势皇帝,换了任何一个有自尊的皇帝都会觉得这是一种羞辱,如果他们气势凌人,彻底怒了天子,就算这一次能着天子诛杀武氏。也难保以后天子不会再借助相王、太平之势,到时候还能着天子把宗室也都杀了?

 所以,张柬之想着先把皇帝的这句承诺确定下来,只要皇帝答应了,也不过就是让武氏再嚣张几天罢了,于大局并没什么影响。功臣目下如中天,谅武氏也不敢铤而走险。

 因此,张柬之俯首道:“陛下采纳忠言。答应诛杀武氏,实为圣明之君。老臣记的陛上昔日曾受先帝敕封为英王,希望陛下不负壮烈英勇之名,亲自诛杀诸武,以张天子之威,臣等甘附天子尾骥!”

 李显松了口气,连忙答应道:“好!待朕准备停当。必定诛杀佞,介时还需借重众卿之力。”

 屏风后面,韦后对一个侍婢俯耳低语几句,那侍婢连连点头。飞也似的离去了。

 那侍婢离开宫廷,赶往梁王府的时候,武三思正在府上接见一个官员。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频繁私幸梁王府的消息近已经传开来,有些见风驶舵的大臣或者在功臣得势后被排挤于外被边缘化的大臣开始向武三思靠拢了。

 武三思为了迅速扩张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也是不分良莠、来者不拒,比如今天来拜访他的这位官员就是一位因为贪赃逃离任职之地的贪官,此人正是卢宾之提到过的那个郑愔。

 郑愔本来有范卢氏背景,可范卢氏三年不出,郑愔失去靠山,转而就想投靠二张,结果他刚投到二张门下,还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二张就被杀了。

 也幸亏他还没从二张那里得到好处,张柬之等人认为他和二张的关系并不密切,而且他十七岁就中了进士,是北方有名的才子,便网开一面,把他贬离中枢,弄到许州做司户参军去了。

 卢宾之派人去许州与他结,引他出入烟花柳巷、酗酒滥赌,郑愔自觉没了前程,意志消沉,稍一勾引就上了勾,没几天功夫就把家财散尽,接着就在那个“损友”的怂恿下贪赃受贿挪用公款,陷入了卢宾之的圈套。

 然后他那“损友”又使人检举告发,许州刺史闻讯大怒,命人拿问郑愔,这时那“损友”又出面示警,自言与梁王府有些关系,怂恿他逃离许州投奔正在招贤纳士的梁王。

 郑愔走投无路,就跟着这位“损友”逃回了长安,走了崔湜的门路,把他引见到梁王面前。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卢宾之想打败显宗在手的杨帆,就必须先要有一件趁手的利器,梁王武三思就是他选择的器。

 方今天下之势,恰似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诸般势力就是其中的明、支流潜、寒,一旦碰撞到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噬人的漩涡。随着郑愔的到来,一个吃人的漩涡,悄然形成了。(…)  M.NkOUxS.com
上章 醉枕江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