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下章
第094章
 贾敏没有收下连家托管的财物,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连家的借口光明正大,说是他们家即将回乡,途中携带不便,故将些许财物寄存于此。

 这种事情很常见,世上许多达官显贵在离京、离乡之际都会因为携带不便将大笔财物寄存在世故旧家中,两家签下会票即可,他若是在京城或是家乡处添置田庄商铺买人,只需管事的人带着会票来支钱就可以了,比千里迢迢地带着来得便宜。

 如此作为是为了防备途中的匪患民,毕竟财物占据极多箱笼,容易惹人觊觎。

 更甚者,还有以防万一的,若是有朝一家道中落,还可以用这笔银子东山再起。

 贾家就有五万两银子寄存在甄家,甄家也有比这一笔数目只高不低的银两寄存在荣国府,史鼐夫妇离京时也有一笔银子寄存在南安王府,几乎是达官显贵家的常态了。

 史家当初倒想寄存在林家,可惜因卫若兰之事驳了贾敏的颜面,遂未求助。

 连家从前也是有钱寄存别处的,贾敏虽不知底细,却可以肯定,颇有几家,他们离开江南时曾寄存在自己家两万两银子,后来回京任职,连尘出阁,连城定亲,都需要银子,便又取了去。只是这一回大约知道前景不好了,他们有些病急投医。

 贾敏不赞同连家此举,他们这么做除了给自己家平白再添罪名外,没有任何好处。

 虽说这等事情十分机密,但因掌管京城巡夜事宜的官兵均隶属俞恒,所以连家的动静没有瞒过他。朝廷本有夜之令,不过对于许多达官显贵而言却有如同无,这样的人家家大业大,事情亦多,轻易便能找出一条符合夜间出行的借口,有些巡夜的官兵也很给面子。连家尚未事发,又和俞家有亲,那些官兵很自然地放行了,方能使得他家半夜三更地行事。

 连大人虽被弹劾,长庆帝却还没有批阅,连大人尚未获罪,风光犹存,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家见机不妙,竟会提前转移家中财物。

 此时被托管出去的这批财物,细究起来,是否为犯官之财,端的看上面如何追究,上面若有心放过,接管的人可以推说不知他家有罪,连家早有借口,是因返乡而寄存,若是细究起来,也能定罪。而按照常理,从长庆帝批阅弹劾连大人的折子,到派官员审查,乃至于最后定罪,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辈子贾家收下甄家送来的那批财物,以及后来收下史家那批财物,都在甄家、史家抄家之后,所以毫无疑问就成了荣国府的一项罪名,没有缓和的余地。

 连家的财物和那批财物,有些细微的不同。

 即使如此,一直很注重林家的林如海也不愿保管,如今可有许多人家盯着他们家呢,谁让他一直以来都是唯嫡系为正统,早就让德妃一派的人心生不满呢?弹劾连大人的那个御史,就和德妃娘家有一点子瓜葛,偏连大人家和俞家又是亲戚,因此出手。大约他们觉得料理了连家,亦算斩了俞家一条膀臂。

 不过,连大人也不算无妄之灾,他若一身清正,别人又怎么会查出罪状来?

 长庆帝如今秋正盛,德妃却似乎有些不安分了。

 德妃是长庆帝后宫中少有的儿女双全之人,在东宫时就诞育了一个儿子,兼她娘家又和太上皇有那样的瓜葛,如何不自视甚高?只是原先的一儿一女都没养住,均尚未足月就没了,其中儿子是落草当天夭折的,今年才又平安生了一位皇子,是为十皇子。

 这位十皇子如今平安长到了六个月,生得壮健活泼,甚得太上皇的心。

 林如海暗暗冷笑,太子英明神武,太子妃业已有孕,俞皇后地位稳固,后宫无人敢生是非,长庆帝又是十分遵从正统的人,如何会看重这么一个不知道能否长成的庶子?

 太上皇喜爱小孙子,不过是上了年纪,喜爱膝下儿孙满堂的情景,留小孙子住在上宫,乃因其他孙儿都到了上学的年纪,所有心里最看重长庆帝,以及太子。太上皇退位几年以来,从来不像上辈子那样处处手朝政令新帝举步维艰,新旧朝臣相互牵制,争吵不休,所以林如海十分确定十皇子不可能取代太子。

 和上蹦下跳的德妃相比,贤妃就聪明得多,安分守己地教养十岁的五皇子,平时教导得十分用心,然而五皇子明明聪颖异常,在外人眼里却是平庸至极。

 也因此,俞皇后不在意德妃的种种举动,反而暗地里小心贤妃。

 后宫中没有哪个女人不想登上最终的太后之位,不然也不会进宫了。

 一个本极聪颖的皇子偏偏伪装成平庸之人,为的是什么?极有可能是想在自己无权无势的时候不惹人注意,不惹人注意了,自然也就不会被人防备。而世上凡事都是打出头鸟,若太子有朝一英明过甚,惹得长庆帝忌讳,那么平庸的皇子就有出头之了。出头之后他就可以慢慢地绽放才华,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长庆帝看重了。想当初太子险些就落得如此结局,幸而得了林如海和苏黎的提点才一一改过,平安登基。

 因黛玉常常出入皇宫,林如海对这些事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了女儿,他一定会辅佐太子安安稳稳地登基。

 只有太子登基,俞家才会安然无恙,俞恒不是弄权之人,为官少有私心,很让为君者放心,再有黛玉的聪明灵透,必然会平安一生。若是庶皇子登基,那么最想解决的就是俞家,没有哪个以妃嫔之子登基的皇帝会任由嫡母娘家存在。

 林如海发现,自己离京不过一年有余而已,大约是操劳国事的缘故,比自己年纪还小几岁的长庆帝竟已鬓染白霜,显得比自己苍老了数岁。

 连家的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毫无征兆,令都中所有人等均是骇然于心,谁能料到原本气势正盛的人家忽然败落,不由得谨慎了起来,他们俱是达官显贵之家,家大业大,族中难免良莠不齐,谁都不能保证自家没有一点违法之事,若是被揪住不放,怕也和连家一样的下场了。凡是为官做宰之人,此事由多看得明白,于是更加厌恶德妃一派了。

 想必连德妃一干人等也没想到,他们只想着斩断俞皇后的一份助力,搜集了连大人那些罪证出来,却被朝中许多官员给记恨了去。

 除了俞皇后母子、林如海和俞恒翁婿以外,没有人发现这件事背地里有贤妃娘家的推波助澜。他们的动作很谨慎,若不是俞皇后早就留心贤妃的一举一动,根本无法察觉。

 无论贤妃如何工于心计,其城府始终比不得母仪天下的俞皇后,故此俞皇后对她心怀防备,她却丝毫不知,仍是一副在宫中谨小慎微,处处奉承,以俞皇后马首是瞻的模样,殊不知她的算计早已被俞皇后看得一清二楚。

 等到林如海假尽上朝之际,此事已然尘埃落定。

 约莫是明白连大人被弹劾的缘故,加上连大人的罪过并不算甚重,大多是被儿子下人平素仗势欺人连累,最主要的一项罪名是于任上受贿万余两,以及次子用他的名帖包揽了几桩人命官司,还有两房儿媳用两个儿子的名帖行重利盘剥之事,获利数万,最终查封其家业,判了五年放,其削去诰命,儿媳收监,下人等均变卖入官。

 连家的两个儿子原是平庸、纨绔之辈,花钱捐了虚职,如今自然被免了职务,又因自己包揽诉讼,子重利盘剥,也曾用他们的帖子与人打过官司,故各判了三年。

 其实连家两个儿子虽然没有本事,却不曾闯过祸,只是包揽诉讼这种事情很常见,哪家哪户都做过,因为打官司没有人相助的话,就算是无辜,也未必能身。连家次子就是替这样的人出头,颇因此举救了几家险些被主审官强到倾家产的无辜之人。唯有连家长子最令人可惜,他平庸无能,素来老老实实,竟被子连累至此。

 无罪留在连太太身边的只有连城一子,以及孙儿孙女,连城甚至学都不能去上了。

 林如海并未出手,然与友人相聚时,淡淡地出一丝担忧,那位友人正是管理连大人此案的主官,精明狡猾,又如何不知林如海的用意?因此原本连大人要被放到西海沿子,最终被发配到了粤海。途中押解的官差林如海打点了一番,私下又了不少银两给连大人,亲自送出神京。粤海有张大虎照应,比别处强几倍。

 而贾敏一如前言,收拾了自己陪嫁的一所三进宅子与连太太一家人居住,准备了衣食之物,又在连家下人发卖的时候,买了原先连太太的几家心腹下人,送给他们使唤。

 也因此,连家等人未因林家拒绝寄存之物而心生嫌隙。

 连太太本就是明理利之人,起先是急糊涂了,匆忙四处托管财物,待得事后便反应过来,此事已是罪上加罪,不由得后悔莫及。幸而他们家原先的借口使得接管财物的人家未曾受损,不然她都不知如何赔罪了。饶是如此,终究还是影响了一些彼此的情分。

 连太太苦笑,当初真不该如此行事。

 如今的结果让连太太十分知足,虽然家境败落了,好歹一家人性命无碍,自己家还有那么几门不曾疏离的亲戚,都能帮衬着些儿,叫他们父子日子好过些,只恨两个儿子不争气,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来,好在自己家乡还有祖宅和祭田。当初她听贾敏说起林如海每年给族中置办祭田,留了一条后路,自己思来想去,也跟着置办了一些,谁知竟成救命之物了。

 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连家出事后,许多人家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纷纷撇清了干系,仍有来往的,除了林家,也就俞老太太和连尘并连尘的几个手帕了,连两个儿媳的娘家都不来走动了。

 连尘聪明本分,早在成亲后不久就当着族中老人们立誓不让自己后的亲生儿子与长兄争夺爵位,她素也善待前头原配的一双儿女,事关二人的学业等都是同长辈商议过后才手,所以深得婆母丈夫看重,并未因连家败落就对她冷淡。连家坏事后,她夫家不仅帮着打点上下,其婆母更令她送了不少东西给连太太,以济其难。

 如此一来,连尘如何不感激涕零?

 待她急急忙忙到母弟内侄所居之所送上东西,说了婆母丈夫的意思,连太太当即淌眼抹泪地道:“从前都怕你委屈,林太太他们不赞同这桩婚事,怕你过去难为,如今看来,他们竟是极好的人家,我也放心了。”

 连尘眼里噙着一汪清泪,哽咽道:“她们担忧自有道理,母亲不必如此说。我在府里好得很,两个孩子也极尊敬我,只是母亲受苦了。”

 连太太叹道:“不曾吃苦,你莫担忧。”

 说着,又将林家、俞家并刘家几家帮衬的经过说了,脸上俱是感激之意,道:“他们都是厚道人家,并没有因为咱们家败了就远着咱们,平素衣食居所他们用极了心思。还有荣国府里叫惜的那位四姑娘,倒是个好孩子,听说咱们出了事,她那样不能做主的孩子,特特命丫头拿了好些东西托林姑娘送到咱们家。我细看了,都是吉祥如意的金银锞子和金簪玉环腕镯戒指等物,包了好大一包,想来是她长年累月攒出来的。”

 荣国府的几位姑娘连尘都喜爱,最喜爱探,亦喜惜之冷,许是因为自己的弟弟也爱作画,看到惜时便想起连城作画的情景,所以当初和惜十分亲厚,在林家相识后,彼此送了好些东西,都是笔墨颜料画板等物。

 连尘闻听这段故事,不觉一怔,道:“我原想她是个冷心绝情的人,对人都不大亲热,盖因那宁国府里不像话,她自己无依无靠所致,谁承想她竟这般有情有义。”

 贾家的几位姑娘是什么处境连尘比谁都清楚,除了元有王夫人做主,有幸遇到了窦夫人,剩下两位姑娘几乎都是无人管的。探嫡母面儿上虽好,实际上探手里什么都没有,一年到头攒不到十几吊钱,惜的父亲兄嫂就更不管她了,将她扔在宁国府里那么些年,竟像是宁国府里没有这么个小姐一样,也不知道她送的这些东西是如何俭省出来的。

 连尘却不知惜确实穷得很,并不比探阔绰,但是窦夫人离京时,私下送了她一笔不少的财物,毕竟惜随着在自己跟前承了数年,心里也很疼她,又有一笔财物给了贾敏,将来好给惜做嫁妆,加上惜也有不少四季衣裳首饰,所以才有东西送到连家。又因现今是李纨和探管家,宝钗监察,故她动作又便宜了些,方能送出来。

 惜情极其冷漠,好的姊妹寥寥无几,除了和探外,不在意宁国府风气愿意和她好的只有黛玉和连尘,连家落难,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与此相比,镇国公府和连城定亲的那家人就显得凉薄了。

 与连城定亲的那位小姐名唤丽君,是牛继宗嫡亲的侄女,牛耀祖的堂妹,因牛家尚未分家,故按牛耀祖亲妹牛素君的排行,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女,人称二姑娘。

 牛继宗和其弟嫌弃连家获罪,当即便要退亲,牛耀祖却不同意,他甚是敬佩林如海的为人,自己一向效仿于他,为人正直上进,如何能做背信弃义之人?是以据理力争,苦口婆心地道:“难道父亲和叔叔忘记了连家姑府上?咱们家是一等伯,人家却是一等侯!自己的亲兄弟被退了亲,将来如何同咱们家好?”

 牛耀祖难从信义上着手,只能与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害,又着重提了林家和俞家。

 牛继宗大手一摆,道:“怕什么?咱们四王八公联络有亲,那是上百年的老情了,就算是一等侯,在朝廷里的地位也不及我这一等伯!”

 牛耀祖无法扭转父叔的意思,只得悄悄地叫王熙凤亲自过去,先提前向连太太赔罪。

 牛继宗兄弟的本意是叫媒婆直接去退亲,讨回庚帖,另外把聘礼都收拾出来了退给连家,理直气壮地说道:“咱们如此也算是帮了连家一把,他们家已是家徒四壁,这份聘礼退了回去,他们手里有了这么大的一笔银子,立时便复了几分元气。”

 牛耀祖得知后,顿时哑口无言,一时竟对父叔无计可施。

 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自己父亲和叔叔的为人并不如何好,凡事只想着利益二字,可是连家刚刚出事,他们就立刻落井下石,实在有违君子之道。

 退了亲,难道堂妹的名声就好了么?一样声名败坏,连累府上清名。

 如果这门亲事不退,连家有镇国公府这门姻亲,在京城中也好,返回家乡也罢,任是官员也都不敢欺负他们家,毕竟镇国公府在京城里赫赫有名,其世故旧遍布朝野,想替连家出气非常容易。谁知,自己的父叔竟要退亲,岂不是把连家向绝路?

 凤姐口舌伶俐,向连太太十分赔罪,又说了难处,道:“我们大爷不想退亲,他常说,人生在世,都有起起落落的时候,谁能说府上老爷将来不能起复呢?连三爷是那样品貌出挑的人物,前程可期,我们大爷喜爱得很。可是我们大爷毕竟是晚辈,无法左右老爷和二老爷的意愿,故先打发我来向太太赔罪,也是想让太太心里有数。”

 说毕,她又歉然一笑,道:“今儿来,是悄悄来的,我们家老爷们都不知道。依我们大爷的意思,是怕老爷派人来得突然,惊扰了太太。”

 闻得镇国公府动了退亲的意思,连太太心头一凉。

 虽然她隐隐有些预料,可是没想到居然来得如此之急。

 很快,连太太脸上的神情就恢复了从前,苦笑道:“怨不得府上。谁家不疼女儿呢?都想女儿嫁得好,不想女儿吃苦受罪,我明白府上二位老爷的爱女之心。我这小儿子,因他父兄连累,后哪里还有什么前程?便是想科举出身也不能了,没的连累了牛小姐的终身,退了倒好,彼此清静,退了亲,我们正打算回家乡去等他老子回来。”

 凤姐听了,陡然生出几分敬佩来。

 事情都到这种地步了,连太太居然还是这般豁达,竟也没怨恨他们镇国公府。凤姐想,若是自己的儿子因这样的事情被退亲,她一定会亲自登门闹他们一个天翻地覆,既然嫌弃他们家败落,那就都坏了名声好了,自己闹过,看看退亲之后,小姐还能说到什么好亲事。

 一时之间,凤姐原先预备的许多话都不用说出口了。

 连太太看到她脸上的惊异之,不觉好笑,旋即长叹道:“倒不是我想得开,只是想好聚好散罢了。”自己家失势,镇国公府风头正盛,何必得罪了他们家,叫自己家雪上加霜?

 她眼前只有连城这么一个儿子,哪能再有不测?

 牛继宗的子,她虽未亲眼所见,却也听说了不少,最是睚眦必报。原想着这样的人物极其护着家人,也能帮衬连城的前程,故此挑细选下来,最终不顾贾敏劝阻,定了这门亲事,谁知竟真是自己看走了眼。

 如了镇国公府的意,年轻有为的牛耀祖心中有愧,势必不会对连城将来的前程袖手旁观,而牛继宗兄弟也不会再用权势着他们退亲,也算是两全其美。

 从前不觉得,现今才知道一朝败落,事事只能忍气声。

 连太太觉得连城被镇国公府退亲,不仅镇国公府落下凉薄无信之名,就是连城的名声也不会好,谁家儿子被女家退亲名声能好?遂婉转道:“牛大回去跟府上说,明儿我亲自请媒人送庚帖回去,不必府上亲自来了,免得对牛二小姐名声不好。”

 连家去镇国公府退亲,只说家中败落至极,怕耽误了牛丽君,别人知道后会说他们家有情义,体贴女家,丝毫不会影响连城的名声。同时,也免得由镇国公府退亲,牛丽君名声有损,亲事不顺时,镇国公府来寻他们的晦气,把牛丽君婚事不顺的怒火撒在他们家头上。

 也算是结个善缘罢,他们家风雨飘摇,再经不起任何波折了。

 连太太心里如同了黄连,苦涩难言。

 凤姐顿时震惊了。

 她心思伶俐,不过略略一动,就明白了连太太的顾虑,无奈一笑,只能如实告知丈夫。

 连城非常同意连太太的打算,与其娶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子,进门后高高在上,倒不如解除婚约,寻一位志同道合之人。自己家败落如此,将来仍然愿意嫁给自己的,想必会是人品极好又不嫌贫爱富的女孩子。

 所以,连城当即就催着连太太打发人将当初的媒人招来。

 牛继宗兄弟从凤姐处得知连家的说法后,反而欢喜起来,这件事能解决他们家后不好的名声,当然巴不得由连家退亲,又赞连家善解人意,当即就答应了。很快,连太太打发的媒人就来了,送回庚帖,取回聘礼,两家的婚事就此一拍两散。

 事毕,连太太便带着家中人等回乡了。

 她走得虽十分仓促,仍然按照礼数辞别了好的人家,吃罢践行酒方上路。

 黛玉自来视连城如兄长,他们家遇到这样的难事,连城的婚事又如此结局,心下难免有些伤感,就是林家阖府连年都不曾好过,直到开闻得连尘有喜,方渐渐回转过来。

 逗弄着妙玉的女儿顾幂,黛玉道:“顾姐姐去粤海了,想来姐姐十分寂寞?”

 张大虎既已长驻于粤海,张母自然想让儿媳带着孙儿孙女和他相聚,所以等到暖花开时节,就收拾东西南下了。

 张大虎不在京城的时候,张母常命顾逸回娘家走动,分外贴心,在京城中人人称道,妙玉虽是孤高自诩的子,可对她看重的人却是十分亲热,顾逸便是其中之一,她自己也时常去张家,所以顾逸离京,先觉不舍的是妙玉。

 妙玉道:“成被幂儿闹得头痛,哪里有空去想这些。”

 当年妙玉怀孕生了这个女儿,只怀胎八月,名字是周岁后顾越亲自起的,都说七活八不活,怕她体弱养不住,所以家里都叫她小名平安。顾幂因家里照顾得仔细,虽还娇弱,却不妨事,打小儿就生得粉妆玉琢,会走动时就开始撒娇,会说话时就开始甜言语,哪怕吐字不清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说,仍然哄得家里上上下下眉开眼笑,都稀罕极了。

 黛玉抱着顾幂,抓着她的小手,笑嘻嘻地道:“幂儿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妈头痛了?”

 顾幂不过一岁半,如何听得懂黛玉问话?她见黛玉满脸笑容,十分可亲,只当黛玉同她顽,咧嘴出米粒儿似的白牙,然后往黛玉脸上凑,涂了黛玉一脸口水,然后坐在黛玉怀里,又自顾自地要褪下手腕上细细巧巧的银镯子。

 妙玉忙递了手帕给黛玉擦拭,道:“我和我们爷都不是这样的子,怎么偏就她见谁都亲热?天生的会讨人喜爱。”

 又见顾幂因褪不下银镯子急得涨红了脸,张嘴哭,忙替她摘下来。

 黛玉奇道:“她这是做什么?”

 一语未了,手心里便多了一物,正是顾幂褪下的镯子。

 疑惑间,见到顾幂眼睛盯着自己腕上的七宝石赤金累丝镯不放,然后仰脸望着自己。黛玉既觉惊奇,又觉好笑,遂褪下来给她顽,问妙玉道:“这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子?上回我见她还不曾如此。小小年纪,难道就懂得丢砖而引玉了?”

 妙玉无奈地道:“还是过年的时候,她拿自己身上的小东西讨人喜爱,大家得了她的东西,少不得回一两件给她,每回自然都比她送出去的东西名贵,一来二去,后来她想要我的东西,就知道拿自己的东西来讨我心了。这些东西我那里不说有上百箱,几十箱总是有的,我才和我们爷说,明儿把东西都找出来与她顽,叫她见识见识什么才是好东西,咱们家的女孩儿个个娇生惯养,可不能见了别人的东西好就想要,眼皮子忒浅了。”

 黛玉失笑道:“她还小呢,只觉得好看好顽,哪里晓得贵与否?等大些就懂事了。再说,她也知道拿自己的东西送人,有来有往,可见并不贪心。”

 一席话说得妙玉也笑了。

 好容易歇住,妙玉问道:“明儿牟尼院有师父讲经,你去不去?”

 牟尼院位于西门外,曾是灵台师父挂单之所,如今灵台师父已经圆寂,妙玉因从前出家几年的缘故,倒是经常去牟尼院里上香吃斋。

 黛玉摇头道:“我们家最不信这个,我竟不去了,我懒怠听她们说些因果轮回报应不的故事,真真是千篇一律。明儿我爹爹休沐,已经答应我带我去城外小庙里游玩了,我们在南边相识的一位老和尚在那里挂单,他就不爱说那些,所以找他去。”

 妙玉道:“难道和尚不说因果?我却不信。再说,寺庙和庵堂有何不同?”

 黛玉嘻嘻一笑,伸手摆了摆,道:“不同,大有不同。了尘和尚挂单的就是个极小的寺庙,只一个老和尚守着,没有香火。”

 妙玉闻言,更觉奇怪,疑惑道:“哪有没有香火的寺庙?”

 黛玉道:“怎么没有?老和尚守着的小庙就没有香火,清静得很。世人求神拜佛,不过就是为名利二字,殊不知佛若有灵,何以又需凡人塑金身奉沉香方得体面?因此老和尚做了住持以后,常常劝谏香客,跟他们说求神不如求己,求名利卜吉凶都是无用,就算是求了,佛祖也不县令,一来二去,渐渐没人去了。了尘老和尚却说这才是出家人的境界,因而来了京城就跑去那里挂单,两个老和尚相对念经,自个儿种菜吃饭呢!”

 妙玉听了,顿时肃然起敬。

 她也曾是佛门弟子,如果不知所谓因果皆是世人求个心安理得罢了,求神拜佛确实都是为了名利二字,既存名利之心,自然也就玷辱了佛门的清静。

 因此,妙玉笑道:“听你这么说,改很该去拜一拜。”

 才说着,曾净走进来道:“妹妹这里可有蔷薇硝?我早起时脸上竟有些,是犯了杏斑癣,偏生我配的那些硝被个小丫头打翻了,点滴无存。”

 黛玉忙命雪雁包了一大包,笑道:“嫂嫂打发个小丫头来拿就是,怎么还亲自来了?”

 曾净笑着接过顾幂,逗她顽笑两句,道:“我来请你们去母亲那里坐一坐,陪母亲说话解闷儿。母亲才从外面回来,回来听说了几个消息,心里正不自在呢。”

 闻言,黛玉和妙玉忙带顾幂去了贾敏房中。

 贾敏见到她们,果然喜笑颜开,抱着顾幂不松手。曾净和林睿成婚已有一年多了,可是膝下却未有信,她因想到自己当年也是成婚多年才生下林睿,心里并不着急,反而背地里安慰曾净,但是话虽如此,她终究想早抱孙子,所以极喜爱顾幂这样的哥儿姐儿。

 和妙玉坐下后,黛玉开口道:“嫂嫂担忧妈心情不好,为的是什么?”

 贾敏摇了摇头,她已懒怠管娘家那些笑话,自然不会说给女儿和妙玉听,只是见顾幂困倦,轻轻拍着她令其安然入睡,方道:“你兄弟如今竟成香饽饽了,我正愁他的亲事呢。”

 曾净暗暗诧异,方才贾敏是听到荣国府的消息而恼,怎么现今却是林智的婚事?林智年已十二,从十岁上就有不少人想和林家结亲了,均由贾敏借口一切由林如海做主,都未应承,如今忽说此语,莫不是又有人看中他了?

 林智是嫡次子,不用承继宗祧祖业,但是林家家业富贵,除祖业外,兄弟平分每人都能得百万之巨,他本身读书又好,性格也开朗率真,父亲位高,母亲慈和,长兄上进,长嫂厚道,唯一的姐姐亦是少见的好子,就算不是嫡长子,也都是人人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哪个不想抢先给自家女儿定下?所以近来请贾敏吃酒的帖子比往年多了一倍有余。

 她们都比林智年长,忙都笑问道:“莫不是又有人给智哥儿说亲了?”

 贾敏眉眼之间掠过一丝凌厉,嘴角噙着些许冷笑,道:“可不是,你们可知道今儿谁来跟我说的,说的又是哪一家?”

 众人摇头,她们今都不曾出去,便是消息亦未传来,如何知晓?

 贾敏冷笑道:“今儿遇到了保宁侯的夫人,想替他们亲家太太的姑太太之女说亲呢!”

 保宁侯夫人替他们亲家太太的姑太太之女说亲?黛玉先反应过来了,微微蹙眉道:“探妹妹的亲事怎么绕了这么远?请了和咱们家不相干的人来说?二舅母待三妹妹从来不曾如此用心,我倒觉得奇了。”

 保宁侯之子娶了王子腾之女,他们的亲家就是王子腾,而王子腾家有三位姑太太,大姑太太年纪最长,业已不在人世,黛玉从未见过,膝下也没有和林智年纪相仿的女儿,三姑太太就是薛姨妈,宝钗比自己还大两岁,正想着金玉良缘,剩下就只有二姑太太了,也就是自己嫡亲的舅母王夫人,元早已出阁,跟前就只有一个探

 保宁侯、王子腾,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呢,莫不是想连成一势,力林家?

 旧年母亲才和王夫人又加深了恩怨,怎么他们竟动了这份心思?黛玉心中一动,道:“不会是为了银子罢?咱们家给哥哥弟弟的聘礼都有四五万两,我听说那府里现今处处捉襟见肘,就是探妹妹管家后成里想着俭省,革除了许多宿弊,也不过一年俭省几百两银子。”

 按俗例,聘礼聘金都是男家给女家父母的,以谢养女多年嫁到自己家的恩德,女家收下不算失礼,不过有些人家疼爱女儿,会把聘礼聘金都放在女儿嫁妆里。

 贾敏见顾幂睡了,命人抱进里间安置,方摆手道:“你不必理会他们家,我当即就拒绝了,他们以为我为了娘家连儿子的终身都不顾了不成?真是可笑!我的智儿再不济,我也不能如此作践他,何况我的智儿还是个好孩子。”

 无独有偶,林如海也面临着相同的情景。

 此时已经下朝,偏有人拦住了林如海,是窦夫人之父窦大仁,满口对林智十分赏识,认为他雏凤清于老凤声,前程不可限量,想替自己家的亲戚做媒,与林家结亲,又说那位小姐年方十一岁,生得冰雪伶俐,美貌异常。

 林如海自来对朝中官员各家之间的瓜葛清清楚楚,闻他开口,心念一转就想起来他说的是哪一家,乃是窦太太娘家兄弟的小孙女,名叫许儿。

 说起许儿定然有许多人不知她是谁,但是许儿有一个姐姐,叫许蔓儿,当初极想说给林睿的,可惜窦夫人不理,林家更不曾看中,甚至他们连提亲的机会都没有,后来许蔓儿和牛素君一样,均已另嫁他人。许家如今倒是在朝中崭头角,成了新荣之家,乃因他们家有一门极贵的亲戚,不是别个,正是贤妃。

 许蔓儿和许儿的娘亲,是贤妃一母同胞的长姐。

 贤妃的娘家和许家一样根基不深,在京城中极不起眼,不然窦太太怎会做填房,不过因为长庆帝登基,贤妃有了身份,他们家才逐渐水涨船高。

 相比林家而言,许家想送许儿进宫,配给年纪相仿的五皇子,奈何贤妃看不中,她想等五皇子年纪大几岁后,最好七八年后,自己母子地位稳固,给五皇子寻一门助力大的室,所以暗中提点许太太,说林家是一门好亲,极相配。

 作者有话要说:连城定亲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女,因为以前的文中人名单子丢失,重新列写的时候将牛家凤姐家的镇国公府写成了理国公府,所以前文不小心写错了,理国公府应是柳家,柳湘莲柳玉荷的本家。  M.NkOUxS.com
上章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