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同病相怜
(唐执⽟奉养是寡婶与弟,不是寡嫂与侄儿,辈分错了,上章已修改)
京城,圆明园,勤政殿。
看着对直隶布政使唐执⽟五花八门的弹劾,雍正冷哼一声。直隶卫宿京畿,他这个皇帝不是聋子、瞎子,自是晓得唐执⽟捅马蜂窝的缘故。
他拿起案牍右上另外一个折子,那是粘杆处对唐执⽟的生平记录。
看了这些,即便是雍正这个皇帝,也要赞一声唐执⽟德行可敬。
可笑那些人,还以为颠倒是非,就能蒙蔽他。
若是没有粘杆处,怕是自己真要信了那些人的信口雌⻩。
雍正眯了眯眼,正想着当如何处理此事,便有內侍进来禀告,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联袂求见。
“传!”雍正道。
他看了一上午折子,坐得有些乏了,便起⾝离开御座。
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已经到了,两人恭请圣安。
雍正摆摆手,叫两人起了,吩咐两人随他出来。
按理来说,圣驾既驻扎圆明园,圆明园早该大修才是。毕竟以前的规格是王园,离皇园格局还差许多。
雍正却因为国库不宽裕的缘故,这几年将大修圆明园的折子都驳了,只命人将处理政事的地方,升格为殿;又添了几处臣子侯见的地方,就这样应对。
饶是如此,內务府也不敢让皇上委屈着久居“王园”将圆明园周遭的地方,都腾空了,划⼊圆明园。
十六阿哥此次前来,是例行公事,再次请求修建皇园的。
皇上不北巡,塞外的蒙古王公就要轮番进京陛见,朝鲜、琉球也常遣使进京,在圆明园招待外藩,有伤朝廷体面。
雍正一边走,一边听十六阿哥禀明来意。
他眉头微皱,面上有些犹豫。
前几年的时候,每次接见內外藩王,多是在宮里。就算赶上在圆明园,为了朝廷体面,也专程移驾畅舂园。
一个帝王,为了几个內外藩使臣,腾折来腾折去,也是**份。
十三阿哥在旁听着,晓得雍正的顾虑,顺着十六阿哥的话,道:“是啊,皇上,修园子之事不能再拖了。如今户部不比前两年,也有些富裕,这修园子又不是一年两载就能完工的。”
自己这两位弟弟,一个把着內库,一个把着国库,既是他们两个都说能修园子,雍正的眉头便舒展开来,道:“不必大兴土木,只捡那紧要地方,修建一两处即可。”
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晓得他节俭,都躬⾝应了。
说话间,几人走到一块御田前。
雍正带了几分得意,指了指这御田道:“你们瞧瞧这个!”
“咦?这是麦子?”十六阿哥弯下
来,看着这已经绿油油的麦苗,诧异道:“这不是当舂分后播种,小暑前后才收割么?怎么瞧着这麦子,现下就已经菗穗了?”
十三阿哥在旁,道:“皇上,莫非这就是曹颙提过的冬麦?”
雍正点了点头,道:“正是此物,去年听曹颙提起,朕便让他使人送了些种子进京。去年九月初播种,由几位农官在这边每⽇记录长成情况。听他们说,这麦子,端午节前后便能收了,比普通麦子早收两个月。以往麦田里,收了麦子,只能重些⽩菜、萝卜什么的;提前两个月,就能再种一茬庄稼。”
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看着眼前这半亩地的麦田,都有些移不开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即便不事农桑,可看着眼前这绿油油的麦子,也让他们生出几分喜悦。
“如此,京城也能同江南似的,一年种两茬庄稼了!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真是天佑大清,使百姓不再受无粮之苦。”十三阿哥已经转过⾝,冲着雍正跪下去,难掩
动之⾊,道。
气氛正是热烈,十六阿哥也跪在十三阿哥⾝边,凑趣道:“先皇在北方推种稻米,皇上试种冬麦,君王仁德,百姓幸甚。”
雍正一手扶了十三阿哥,一手扶了十六阿哥,朗声道:“朕早年出京,见到路边饿毙的百姓,就曾对自己道,终有一⽇,我要让他们都感受到朝廷恩德。辽东、山东、河南、山西这处的天气雨⽔,比京城更适宜万物生长。京城能种这个麦子,那几个省就当能种这个麦子。再加上,好出息的苞⾕与番薯,用不了几年,北方也能自给自⾜,用不着全赖南边的粮食。”
说到最后,他已经有些动容:“朕不敢求自己像皇阿玛那样建立丰功伟业,成就盛世,只盼着百姓⽇子能过得好一些,朕这个皇帝当得就知⾜了。”
十三阿哥面露崇敬,道:“皇上仁心仁德,为百姓消除饥苦,这虽不比开疆劈地那样轰轰烈烈,却也是圣德之举,必将青史留名,为万世敬仰。”
十六阿哥不好置⾝事外,満口也是一串一串的赞誉之词。
他嘴里说着,心情却有些复杂。
除去私德不说,自己这位皇兄确实是勤政爱民的明君。登基四年,后宮后妃都是潜邸
妾,雍正元年那次选秀,留在宮里的秀女,也多是赐给宮里的几位阿哥,皇上一个没幸。
登基后封的潜邸后妃外,雍正只幸了几个宮女,封号最⾼的也不过是常在,连贵人都没有。
若是皇上当真好女⾊,添几个妃嫔又有什么?要是不好⾊的,还生出是非官司来?
十六阿哥不噤腹诽,莫非这就是“情之所钟”?一时之间,原本存的那点厌恶之心,也减了不少。
听着两位弟弟的赞誉之词,雍正脸上露出几分自嘲,道:“圣德?仁君?不将朕写成十恶不赦的暴君,朕就要感谢菩萨。早先瞧那些御史,听直
杆子,不过是爱名,倒是并不可鄙。弹劾唐执⽟这回,朕是见识了什么是‘指鹿为马’、‘无事生非’!”
说到这里,他倒是对唐执⽟生出几分同病相怜…
清苑,总督府。
为唐执⽟辩⽩的折子,递上去小半月,曹颙才看到批复,就见折子后边,是御笔朱批:“知道了。唐执⽟当差勤勉,尔亦不可懈怠。另,朕
在河南、山西、山东几地推种冬麦,种子一事,尔还需上心。”
曹颙见了御批,先是松了口气。
“勤勉”二字,看着没什么,可曹颙晓得,雍正最爱的就是勤勉的臣子。他自己就是事必躬亲的主儿,见几位得用的王爷也累得半死,推崇的几位重臣,都是玩命儿办差的。
唐执⽟,这是⼊了圣眼,前程可期。
曹颙撂下折子,立时唤人,前往布政使衙门请唐执⽟过来议事。
现下已经四月上旬,离麦收就剩下不⾜一个月的功夫,要传达地方,收拢麦种,⽇子也比较仓促。
这冬小麦,最迟要在九月中旬前种下。
从收麦种,到将麦种运到各地,不过数月功夫,不仔细筹划的话,就要耽搁时⽇,误了今秋这茬麦子。
布政使司衙门离总督府衙门不远,等了约摸一刻钟的功夫,唐执⽟便満头是汗的赶到。
这两个月,唐执⽟的⽇子并不好过。
他倒不是怕旁人的脏⽔,并不将那些毁誉搁在心上。他只是难受,因他的缘故,将他的婶子与几个弟都牵扯进来。
其他两个弟中了进士,一个在六部任主事,一个在山东任知县,受他连累,背负污名,使得他愧疚难安。
曹颙见唐执⽟満头是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忙叫人看茶,道:“正午天气,⽇头⾜了,益功慢走几步又能怎么样?快吃两口茶缓缓。”
唐执⽟长吁口气,谢过曹颙,吃了两口茶,道:“是卑职心急了…大人临时相召,想来也是有要事吩咐,卑职不敢耽搁。”
曹颙手中拿着折子比划了一下,道:“我前些⽇子上的折子,上面提及农事。皇上有朱批下来,要在晋鲁豫等地推种冬买,命直隶留麦种。”
提及政事,唐执⽟脸上添了几分郑重。
三省的麦种,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家是书香门第,却也看过农书,下过农田。不是收割的麦子,就能做麦种的。
麦种还要择优选用,才能种出好麦子来。
接下来,两人便商量使人下去选种之事。
这是皇命,就不能含糊,省得被下边员官蒙蔽;又不能大张旗鼓,否则一不小心,就要惊动地方,有扰民之嫌。
另外,除了有数的官田外,对于民田选种,还要以合理的价格采买,才能使得百姓不受损失。
提及这个,曹颙与唐执⽟脸上都露出几分笑意。
还好,直隶藩库现下银子充⾜,这点倒是不让人费心。
果然是,要有银子,才能心里不慌。
商议过来,两人决定,从总督府菗三十人,布政使司衙门菗二十人,派往各地州县驻扎,专司选麦种之事。
两人都是雷厉风行之人,既是有了决断,行事便不拖沓,次⽇就安排人拿了总督府的公文,出了清苑。
没几⽇,从京城传来一个消息,使得直隶官场的风向,又变得诡异起来。
唐执⽟寡婶林氏,因不⾜三十而寡,年到五十还没改嫁,朝廷表彰其贞洁,旌表德行,赐贞节牌坊,并因其子,赠封六品安人…
小曹第六了,感谢诸君。感谢!祈祷,坚持住!^_^月票呀,月票呀v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