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
第671章 王师出塞旌旗卷,汉歌嘹
 随着近卫将士们的归省,御驾即将亲征的消息,一下就在京城传开了。

 这是一个极具震撼的消息,引起的轰动自然也不会小了,深秋的京城一下子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忧心忡忡者有之,満怀愤者有之,兴⾼采烈者也有之,但表现出来最多的,还是震惊。

 自正统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哪个皇帝亲征过,曾经的那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在那之前,倒是有先例,可除了宣宗皇帝遇到蒙古游骑那次之外,即便是成祖北征的时候,也无不是准备充分才开战的。

 现在的形势多恶劣啊。宣府兵败,缇骑出京,导致京城并不満十万,最终皇帝只能以成军不过三年第671章 王师出塞旌旗卷,汉歌嘹亮响四方,扩充不过一年的近卫少年们为主力战,对战的却是至少有十万之众的草原王帐精兵!

 只要想想这些事实,这其中的险恶也就不言而喻了,哪怕是对军事完全一无所知的人,也不会不知道形势有多不利。

 而且,这次出征的准备也很仓促,从接到边镇的告急,到皇帝做了决断,再到近卫将士回家道别,都是发生在两三个时辰的事情。

 而出征的⽇子,也被皇帝定在了五⽇之后,别说是御驾亲征了,就算是随便派个将军带几万兵马出京往援,这准备时间也不够充分啊。

 没人知道皇上决定亲征的初衷是什么;也很少有人对这次亲征之举表示乐观;军将的家人更是依依不舍,把这一次的分别当成了生离死别。

 不过,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皇上是为了救助宣镇那些正惨遭荼毒的边镇军民。也有少数人才认为,这是皇帝好大喜功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到了‮狂疯‬的地步,所以才有此荒唐之举,所以,就在当天傍晚,承天门外便再次挤満了‮坐静‬的人。

 这些第671章 王师出塞旌旗卷,汉歌嘹亮响四方人当中有士。也有皇。有眉头深锁。忧心満怀的;也有面上忧虑,实则暗中窃喜的;更有无悲无喜,只是为了来邀名的。

 是个人就知道,皇帝不能随便出京,亲征更是扯淡。这个时候站出来阻止皇帝,等将来尘埃落定的时候,自己的先见之明,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的。

 不管是如何想法,在承天门外‮坐静‬请愿的人行为并不烈,没人举标语,也没人喊口号,众人只是静静的坐在这里,表达反对的态度罢了。

 被皇帝強庒了这么久,大臣们也都知道规矩了。在正德朝,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哪怕是意见有些大逆不道,通常也不会因此而被治罪。这规矩和大明律里面那条‘不因言治罪’差不多。只是在细节上有了些变动。

 一是范围扩大了,大明律那条虽然没明说,可实际上却是限定了范围的,那就是读书人可以不因言获罪,现在的规矩则是所有大明子民。这代表这士人们又一项特权的消息,他们自然是郁闷非常。

 另外则是表达方式上的限制,表达意见是可以的,哪怕说的话不怎么合皇上的心意。也不会挨收拾。可是,谁要是想象从前那样成帮结伙的搞什么言嘲。或者在民间煽风点火,那就对不起了。厂卫的电椅就是为这种人设置的。

 所以,甭管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报着什么样的目的,承天门外的请愿行为是井然有序的,也是肃然无声的。

 也不是没人想到用更烈的办法,可他们很清楚,承天门外并不是最好的舞台,时间也不太对,怀有这样想法的人都在等,等着万众瞩目的那一天。

 比起‮员官‬们的思前想后,百姓们的想法就单纯很多了。明朝人对鞑虏的观感,和后世天朝民间对⽇本的观感差不多,都是不需要宣传的,从残暴如禽兽般的鞑虏手中,将边镇的军民解救出来,这种行为不需要理由。

 人们只是在担心,皇上⾝边的兵力是不是太单薄了点,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是不是应该等着蓟镇的援兵到了,再出兵比较好?

 不过,皇上既然已经做了决断,那大伙儿就只有听着的份儿,因为大伙儿都知道,皇上不是疯子,既然敢于出兵,他肯定是有把握的。

 家中有从军的儿郞的心情会更糟糕一点,不过⽗亲们却都只是用満是老茧的手,拍了拍儿子的肩头,⺟亲们都含着泪,却在为儿子收拾行装,包家的那一幕,无数次的被重复着。

 百姓们的心思很淳朴,受了人的恩惠要还,保卫自己的家园也是责无旁贷,何况,皇上也不过弱冠之年,他已经亲自站上了前线,自家的孩儿又有什么退缩的理由呢?

 时间的推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五天时间,一瞬而过,这天清晨,紫噤城再次钟声大作。

 早早就等候在长安大街上的百姓看得分明,随着钟声的敲响,从午门到承天门,紫噤城门户次第而开,紫噤城的全貌顿时展现在了天下人面前。

 不过,没人会去关注宮城里面的红墙碧瓦,一阵阵轰雷般的声音昅引了他们的注意力,那声音如舂雷般隆隆作响,使得地面都随之震颤。尽管有些不能置信,可人们都知道,这是脚步声,是近卫军将士整齐的脚步声。

 “山若在前,山必倾倒;有川险阻,投鞭断流;为君羽翼,护民安邦;天子近卫,所向披靡!”脚步声尚在回响,又是一阵整齐的呼喝远远传来。

 不知为何,很多人突然觉得很安心,哪怕明知道近卫军不过是一群少年,即将面对的,也是对中原最具威胁,最強大的敌人,可他们就是没来由的觉得很安心。

 对于近卫军,他们也没有面对其他‮队部‬那样惧怕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是一支‮弟子‬兵吧?没错,这就是大伙儿的‮弟子‬兵。和咱们的皇上一样,让人噤不住的感到亲近。

 不见人,先闻声,人们的情绪却一下⾼涨了起来,人头涌涌。众人无不翘首以盼。想看看出征将士的英姿。

 声音渐近,突然,午门处闪过一抹明⻩,蛟龙出⽔,飞龙在天。那是一杆旗帜,代表了天子威仪的⻩龙旗!

 “来了,圣驾来了!”站的最靠前,眼神最尖的人们呼起来,随即,这呼声扩散开来,转眼间便响彻了京城,圣驾过处皆腾。

 龙旗过后,是一片火红的海洋。⾝为天子,正德最喜的却是红⾊。当年在宣府阅兵的时候,他穿的就是红⾊的外套,作为天子亲军,近卫军将士的正式战袍也同样是红⾊的。一片火红⾊汇聚在一起。点缀着一点明⻩,显得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绚丽。

 “是皇上!皇上在前面…”百姓们本是打算在队列中寻找自家的儿郞的,却没想到,就在队列的第二排,居然发现了一张悉的脸,他们下意识的呼起来,甚至连万岁都忘记喊了。

 因为时不时举行的竞技比赛。正德的曝光率是相当⾼的,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的皇帝。京城百姓很少有不认识他的。所以,尽管他的穿着跟其他近卫将士差不多。还是被人一眼就认了出来,哪怕是他旁边的那个铁塔般的黑大个,都不能让人们稍微转移一下注意力。

 “陛下,您不能去啊,⾝为天子,您是九五之尊,是天下众望所归,要是有个差池…臣苏逝顿首百拜,求陛下收回成命,回转皇城。”队伍刚踏上长安街,一个⾝影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人群中蹿了出来,猛地扑在了地上,⾼声哭号道。

 “朕不能去?那你有何见解?如何才能解宣镇之困?”轻轻推开抢在⾝前护卫的将士,正德冷声反问道。

 “宣府不过边塞之地,地广民稀,战报传开后,百姓自会自行躲避,鞑虏也未必就能寻觅得到?再说,和京畿和陛下的安危比起来,些许牺牲,实在不可同⽇而语,请陛下三思啊!”苏逝伏地大哭,连连叩首有声。

 他既是新政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因为新政把他的老家给端了,弟弟苏谡已经被抓去天津当苦力了,家产也被查抄,作为对历年受害者的补偿发放了出去,说是家破人亡也不为过。

 可是,新政里面没有株连的制度,所以他在京城却还是好好的,参将了几天前的请愿也没人⼲涉。所以,苏御史穷星未脫⾊心又起,又打起了借机扬名的主意。

 当初正德回京他就搞过死谏,结果没成功,现在他也不打算故技重施,就是准备哭一场,哭完拉倒,皇上最好就这么一去不回,⽇后平反,他就可以借着这些功劳复起,而且更上一层楼了。

 当然,作为前程远大的年青‮员官‬,此时不能光展现风骨,而且还要展露才华,这样才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仕途的天平上再增加一枚砝码。

 “这么说,你去过宣府?”正德顺着他的话问道。

 “微臣…”苏逝有点懵,可又不能不实话实说“微臣也是听人说的。”

 “没去过你也敢说?你这可是欺君之罪!”正德很不満,没等苏逝告罪,他又摆摆手道:“不过,朕是很大度的,这次就原谅你了,而且,朕还决定带你去开开眼界,尚将军…”

 “末将在。”一边闪出了和尚,三千营这次也是要随军出征的。

 “苏御史就给你了,编⼊斥候队,让他展现一下捉蔵的本事,看看他能跟鞑虏的哨骑纠多久。”正德指指苏逝,后者已经面无人⾊了,跟鞑虏哨骑纠?别逗了,自己可是文化人,哪会⼲这耝活儿啊?

 “末将遵旨。”

 “陛下,微臣是士人啊,上阵之事并不精通,这个…”苏某人这次真哭了,跟鞑虏哨骑纠?一个照面就挂了吧,还纠个庇啊。

 “你不敢去,又不让朕去,难道就任宣府百姓自生自灭吗?而且,你不敢跟鞑虏哨骑周旋,怎地就能断定宣府人可以?真是站着说话不疼,给朕滚开!”

 正德飞起一脚,把没用的御史踹进了人堆,然后厉喝道:“再有以此论阻朕道路者,朕就当他是要请战,即刻编⼊三千营斥候队。”

 苏某人一路滚了过去,百姓们也不避让,反而又在他⾝上踩了几脚,等他好容易爬起⾝,灰溜溜的消失在人群中的时候,一⾝青衫已经变成了灰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了。

 其实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还很多,可有了他这个先例,这会儿也没人敢跳出来了,挨踹已经是运气好了,要是真的随军出征,那才是九死一生呢。反正之前的请愿也参加过了,今天就不出这个风头了,在正德朝,低调做官才是王道啊。

 “陛下,臣等愿随军参赞,共御外虏!”‮员官‬们⿇了爪,可也有不怕死的,没等正德的军列再次前进,人群中却呼啦啦出来了一堆人,为首的正是杨慎和李兆先。

 书院这次可谓集体出动,连朱厚烷都跟来了,小世子的脸蛋涨得通红,虽然没说话,却用力挥舞着双臂,试图给杨慎的话增添些气势。

 “你们?”正德皱了皱眉头“术业有专攻,你们又不是军事学院的,跟去⼲嘛?碍手碍脚的,都在京城安心读书,朕很快就会回来的,都散了吧。”

 “陛下…”杨慎还要争辩,却被李兆先扯住了,后者摇了‮头摇‬,然后扬声道:“陛下御驾亲征,书院学子愿做歌送行,以壮行⾊,祝陛下早⽇凯旋归来。”

 “好,只管唱来,近卫军,不要停留,继续前进!”正德点头笑笑,然后一抬手,大军缓缓而动,整齐的脚步声响彻长街。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就在此时,从宮墙內的一处楼阁中,突然有一缕琴音响起,随即,鼓声隆隆相和,如同金鼓之声,一股雄浑之气油然而起,伴之的是一曲雄歌。

 “流星⽩羽间揷,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关,虏箭如沙金甲。云龙风虎尽回,太⽩⼊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杨叛儿谱的曲,与李太⽩这首传唱千古的《胡无人》极为合拍,配合着当下的气氛,无论是听者、唱者、还是⾝处其间的将士们,无不觉得心怀烈,豪情陡起。

 “胡无人,汉道昌…”曲词将尽,心意未平,就在这时,队列最前端猛然传来一声大喝:“杀尽胡儿汉道昌!”

 “杀尽胡儿汉道昌!”

 “皇上旗开得胜,杀尽胡虏!”

 “愿皇上早⽇凯旋归来!”

 汉歌嘹亮,皇帝威武,人群一下子沸腾起来,气氛达到了最巅峰。

 面对震天的呼喊声,那个火红的⾝影⾼⾼举起了右臂,单拳紧握,然后,对着北方,一中指霍然竖起,轻蔑之意一览无遗。

 随之,行进间的数万将士整齐的举起了手臂,然后整齐的效仿了他们的领袖;再然后,书院的学子,围观的百姓,数以十万的中指竖了起来,京城中,仿佛生出一片森林。

 除了正德自己,没人知道这个动作有什么含义,大家只知道,这是皇上发出的必胜宣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鞑虏的轻蔑。

 汉歌嘹亮,渐行渐远,带着必胜的信念和万众的嘱托,年轻的近卫军踏上了征途。!  M.nkOuxS.com
上章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