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紫禁城内文渊阁
紫噤城作为皇家重地,没有朝会时,外臣是不许⼊內的,不过也有两个衙门是例外的,一个是內阁,一个是六科廊。。
在明朝立国之初,內阁只是辅佐皇帝的副官所在,经过百多年的发展,慢慢已经成了大明朝的权力中枢所在,是天下无数读书人最为向往的地方。
这个圣地却并不显眼,除了最央中的那座飞角重檐,富丽宽敞的文渊阁之外,其他建筑甚至有些破败和狭小。
这段时间由于当今皇帝私自外出,京北城內都是人心惶惶的,紫噤城中的气氛也非常紧张,这內阁里自然也不例外。这些天几位大学士整⽇间都
沉着脸,诰敕房和制敕房的吏员做事第135章 紫噤城內文渊阁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恐哪里出了纰漏,以至于被谢大学士训斥。
不过今天却有些不同,在收到一急信之后,几位大学士还有六部九卿,这些大明朝最⾼级的员官都集中到了一起,虽然气氛依然紧张,却没有了前几⽇的焦虑。
望着文渊阁,吏员们放下了心事之余,也不由有些好奇,在陛下失踪的节骨眼上,是什么事能让这些大人聚在一起,难道是有关陛下的消息吗?
尽管好奇,可既能在这种地方做事,也没有莽撞的人,只是几个相
的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议论罢了,文渊阁周围却是一片寂静,只有楼阁內不时会有些声音传出。
“信都看完了,各位都是朝廷的弘股之臣,大家议一议,也好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须发皆⽩的刘健乃是三大学士之首,坐在正中的主位上。他虽已年逾古稀,又经历了⽇前的一番惊吓,可这时的眼神依旧锐利,在座的都是久历宦海之辈,可在他的环顾之下,都感觉庒力不小。
当然,这不单是因为刘大学士的眼神,第135章 紫噤城內文渊阁信上的內容才是主因,几位朝中大员互相看看,都不出声,眼光更是躲躲闪闪的回避着几案上的那封信,好像信上有什么让人恐惧的东西一样。
“还议什么?”一个⾝着二品官服的红脸老者猛然起⾝,道:“刘阁老,这信上说的清楚明⽩,陛下过了居庸关不过十⽇,西面长城就传来了烽火,陛下⾝处险境已毋庸置疑。我等应速速奏请太后、太皇太后,调动京营,往宣府救援才是,老夫当亲自挂帅出征。”
这老者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了,他在兵部供职多年,颇有英武之气,年岁虽然不小,可是声音却是宏亮,一时间整个楼阁內都是他的声音在回
不休。
“时雍兄,你稍安勿躁,且不说调动京营往边镇要耗费多少时⽇,只说大军一动,这钱粮要从何而来?此时还没出正月,如果供应了大军,这下半年…唉,”有人头摇叹道:“还是别寻他法为上。”
“韩尚书,依你的意思,为了钱粮之事,连陛下都可以不救了?你这户部尚书当的还真尽责,难道等土木堡之故事重演,社稷将倾,你这才甘心吗?”刘大夏闻言大怒,也不顾对方品级不比自己低,只是厉声质问。
韩尚书一摊手,无奈道:“时雍兄,你
子太急了,本官哪是这等意思,只不过…”
“二位且住,这是否勤王之事等稍候再议,刘尚书,你执掌兵部,对边事
悉,你觉得鞑虏可会在此时大举⼊寇宣镇?”李东
劝住刘、韩二人,然后向刘大夏问道。
“这个么…”三大学士,个个都不可轻视,李东
更是号称这三人中最善筹谋的人,对他的问询,刘大夏虽然急躁,却也不敢轻忽,他捻须沉昑道:“去年年中,鞑虏已经⼊寇过一次宣镇,而且张俊败绩,鞑虏很是抢掠了一番,按说应该不会再来。”
他又摇头摇,叹道:“鞑虏虎狼成
,实在难以常理估量,就算去年抢掠收获甚丰,可也保不住他们得了一次甜头,又
故技重施。”
户部韩尚书单名一个文字,为宋宰相韩琦之后,乃是成化二年的进士,少时就号称聪颖,现已年逾六旬,心思却越发细腻了,听李东
似乎话里有话,于是问道:“李阁老,莫非你是怀疑这急报有假?”
“应当不假,此事乃是老夫那不成器的弟子所报,新亮虽然有些愚鲁,不过此等大事应该不会轻忽,唉,若不是他太过愚直,本来是可以在居庸关拦住陛下,也免了这场祸事。”
李东
长叹一声,继续道:“按急报上所说,是边关上燃起了烽火,可军情具体如何,尚且不知,而陛下的行踪,唉…”他叹息着摇头摇。
“其实,这信上所述,本官早些时候便有耳闻,本来还以为是虚妄之言,却不想确有其事,难不成当真天不佑我大明,才有这样一场祸事?”
众人抬眼相看,见说话的却是礼部尚书张升,一时都是大奇,若说是兵部或者吏部提前得了消息还好理解,可是礼部从来也不以消息灵通见称,这事倒是奇怪。
“张尚书的消息从何而来?”李东
沉昑着问道。
“说来惭愧,这消息还是年前来的朝鲜使臣对本官说起…”张升苦笑。
“朝鲜使臣?他们不是年前就到了京城么?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李东
眉头一皱,问道。朝鲜是大明的属国,每年都来进贡,今年来的比往年更要早些,外
无小事,⾝为內阁首辅,这些事李东
也是知道的。
张升脸上笑容愈加苦涩,道:“就是因为他们到的早,见不到陛下,在城中闲逛,却不知怎地听到了坊间传言,然后又自行想象了一下,却拿来问本官,说是陛下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之事重演,大明皇帝又被蒙古人抓走了,对方索要十万两⻩金,说的有眉有眼的,本官都不知如何应对了…”
“还应对什么”刘大夏又是暴怒,喝道:“张尚书,你就不会尽快打发他们回国么?撮尔小邦竟然敢凭了些市井间的议论,就腹诽上国天朝,还有没有规矩了?而且,民间怎么会有这些传言,明明不是封锁了消息吗?”
在座众人都知道刘大夏的脾气,张升也不计较他的语气,头摇道:“若是往年还好说,可朝鲜大概是去年又遭了饥荒,所以今年特意进献了一件宝物,想多得些回赐,此事如果得不到答复,他们断然是不肯走的。至于消息如何走漏,呵呵…”说到这里,张尚书却是笑而不语,低头去看那信,仿佛上面写着原因一样。
“这事却是本官的疏忽了。”号称最能侃的谢迁谢大学士今天一直保持沉默,若不是这时突然说话,众人几乎都忘记他的存在了。
说话间,谢迁老脸微红,当⽇他惊闻噩耗,心中大恸,几
晕厥,却是忘了百官都在周围,当时还是有不少人听到了他的言语,消息也就这么走漏了。只言片语衍生出的各种流言,却是比当事人的言语更加离奇,谢迁也是好好体会了一次。
这事一直梗在他心头,谢迁觉得自己当⽇失了阁臣的体统,毫不愧羞,他也因此沉默了好一段时间,直到今⽇的⾼峰会议也是不发一言,直到话题涉及到自己,这才惭愧的表态。
“此事须怨不得子乔。”刘健突然发话道:“当⽇惊闻噩耗,便是老夫也一般的心神摇曳,不能自已,子乔心念江山社稷,一时悲恸也是应有之意。疏不如堵,虽然京畿戒备森严,可是赶在这年关时,民间流言终究难防,可以防着流言外出,总不能不许外面的百姓进来吧?”
刘健微微一顿,目视李东
,李东
会意接着道:“正因如此,京营才不能轻动,陛下想来是洪福齐天,逢凶化吉的,若是真有不忍言的事…那京畿就更加不能
了,京营未动,民间已然流言纷传,若是京营尽出,恐怕京畿不稳啊。”
他话犹未尽,可在座的都是何等人,其中的道理便是不说出来,众人也都明⽩,皇帝没了,可以再立个新的,就算今上没有兄弟子嗣,找个堂兄弟来也是不难。可若是京畿有变,那大明社稷可就危险了。
“不能勤王,又不能声张,我等都是朝廷柱石,难不成就坐在这里⼲等不成?”刘大夏十分焦躁的念叨着,突然抬头道:“那就不动京营,老夫从三千营中点五百骑兵,往宣府寻找陛下如何?”
众人都不答话,若是正德无恙,那
圣驾就是大事了,这
接的人选,呵呵,谁又不想去呢?只不过在这吉凶未明之际,万一要是圣驾蒙尘,那前往
接的人恐怕就要落个大大的不是了。
所以对于刘大夏的提议,没人赞成,却也没人反对,众人都拿眼去看刘健,等着这位当朝首辅的决断。
刘健面沉如⽔,心里却远不如他脸⾊那般平静,其他人能想到的他自然也能想到。在座的任何一个,如果
了圣驾,都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他自己,可现在又是情况未明,如果自己轻出,那京城这边又要如何?
刘健环顾左右,子乔倒是跟自己一条心,可是子乔城府不如宾之,威望也是略低;而宾之么,他微微沉昑,虽然同为顾命之臣,又公事多年,刘健还是觉得有些看不透李东
。
唉,若是形势更清楚些就好了,号称最善断事的刘大学士也是失措,原因无他,这时万一走错一步,那就可能是从天到地的差别了,他又怎能轻断呢?
正为难时,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包括刘健在內,众人心中都是一凛。
六部九卿以及內阁大学士在此议事,外间都清楚,可偏偏有人在这等时候疾步而来,难不成是有什么大事?会是什么,噩耗,还是…
就连一直焦躁不安的刘大夏也是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睛盯着门口,等待答案的揭晓。
H!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