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歌采薇文集 下章
读诗札记:由李白“令人惭漂母三谢不
 闲翻全唐诗李白卷,偶然看到这位浪漫主义诗人一首现实主义题材的诗《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赏析这首诗的文章还不少,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顺便将别人现成的解释和赏析粘贴如下: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里,受到主人公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当时的心情。

 诗歌前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秋苦。“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凄清情怀。这偏僻荒凉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有的只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诗人只是偶尔一宿,就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不难想见,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他们没有声笑语,没有轻松愉悦,弥漫在整个山村秋夜的是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由面及点,写尽田家的酸辛悲苦。耕田种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夏秋冬,都是辛苦劳作,艰难度。“秋作苦”既指农民劳作的艰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凉辛苦。“邻女夜舂寒”着一“寒”字,尽显神韵。一指邻女夜舂,寒声阵阵,触耳惊心;二指邻女衣衫单薄,寒凉人,可怜可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一“苦”一“寒”还折出诗人的悲悯情怀。一天又一天的劳作之苦,一声又一声的舂米之寒,撞击着作者感的心。他沉重,他忧虑,他叹息,他坐立不安,他愤愤不平…可是对于贫寒困苦的山里人家来说,这些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李白很无奈,我们也为他的无奈而一声长叹。

 诗歌后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荀媪的古道热情。“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以细节特写展示人物的心灵品。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后跟上,上半身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一个白发苍苍的农民老妈妈给一个年轻后生跪进晚饭。下跪的老妈妈在李白心中站成了一个巨人!“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山里老妈妈在艰难困苦中特意给素不相识的李白做了一盘“雕胡饭”足见她的热情、善良。“月光明素盘”特写素盘晚饭,盘子是白的“雕胡饭”也是白的,在皎洁月光的照下,荀媪手中端着的盘子闪闪发亮,格外耀眼。这哪里是一盘“雕胡饭”这分明是荀媪老妈妈捧出的一颗闪光的心啊,像明月一般洁白,像金子一样珍贵。李白感动了“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想起了韩信、漂母。据《史记?;淮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淮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看见他很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诗中的漂母就是暗指荀媪,老妈妈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却又无法像韩信那样报答恩情,更感到受之有愧。再三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吃下这盘“雕胡饭”人往往是这样,你越热情,对方越感觉到惭愧。更何况这是在这穷乡僻壤,更何况这是十分难得的“雕胡饭”呢?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傲骨“安能摧眉折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他表现得目中无人,桀傲不驯,可是在一位农民老妈妈面前,他却如此谦卑,毕恭毕敬,像小孩一样老实腼腆,这就是李白,天真可爱的李白。”

 这就是那位身为翰林学士,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以他高高在上地位和心灵,能以这样一首诗来向最基层的劳动人民致敬,确实让我感动。

 本人从小在家乡长大,至六岁才进城上学,土生土长。在学时就专爱拿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乡下老太太的东西,自谓和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且颇有同情心。可今天检点自己写过的东东,多为无病呻,竟没有一篇反映群众的现状和疾苦,想来真惭愧1

 还有那些自谓的“公仆”们,有哪个不是来自群众?有哪个没有吃过漂母的饭?可他们动则警车开道,吃则海陆空一网打尽,个个视上访的漂母为刁民,还有几个有李白三谢不能食的觉悟?

 看来,先进教育的今天,我们是否该拒绝那些口是心非的公仆,而请李白来校礼堂给我们上一课?  M.nKOuXS.Com
上章 长歌采薇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