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之“澡堂子”
如果说,这世上只有在一个地儿人是没有高低贵
之分的,那就是澡堂子了。我却打小不爱去澡堂子,总以为那地儿令人无所遁形,半点隐私皆无,尤其是那种明目张胆的自我暴
更是孰不可忍。
于是就害怕冬天。那时候的冬天特别冷,开初还家里生个炭火儿撑着架子洗,后来就憋不住了,一猛子扎到澡堂子去。小镇上只有一家澡堂子,叫“得福池”
门一幅对联:“金
未唱汤先热,酒醉年高莫入堂。”既是宣传,也是劝诫。开澡堂子的叫老闫,叨着
白铜的旱烟锅儿,一排高大的鞋格子前笼着袖子坐了,卖竹牌儿。票价五
。
领了竹牌,换上木制踢踏板儿,推开二道子门,一股子水汽就扑上来,睫
立马打
了。雾气里,数百平方的一间大屋子按品字型砌了热水池、温水池和冷水池,赤条条白花花的全是大老爷们儿,肥瘦高低各不相同,却都一脸的红光,抖着膀子狠命地涮,边涮还边吆喝着,三儿,传个把子来!四小子,
背啦!“把子”就是热
巾拧成条儿,传把子的叫三儿,
背的是四小子,都是老闫家的小子,在这儿当堂子听人使唤,既看了场子又挣了银子,也算是肥水不
外人田。三儿传把子是一绝,忽忽悠悠就过来了,不疾不缓,正好落到眼跟前儿,一伸手就接了,那叫个得劲儿。四小子
背也有一手,不轻不重,连胳肢窝都
得干净,皮却不见红,客人往往在他手底下舒服得唉哟唤着就睡过去了。
得福池用的是从密县拉来的焦碳,火头好,
不叫水就烧开了,雾腾腾的。堂子却简单
陋,青砖铺地、池子是水泥抹面,连块瓷砖都没。生意却是出奇地好,不单是因了独家经营,更是因为老镇人爱“泡澡堂子”要的是享受,不但洁身,还能解乏,用老闫那读过大学的老么的话说“还是澡堂子好,又能游泳,又能洗澡儿”老镇人不知道“游泳”只管泡,一泡就是大半天儿,好在得福池的服务项目全,
背、推拿、修脚、拔罐、剃头、供茶,还能代叫小食。泡澡饿得快,就先吃点垫巴垫巴;还设了通铺,泡累了就躺下睡会儿。老闫有一台留声机,老是没边没沿地放那戏曲儿,品着茶听着戏,还能蹭老闫一袋旱烟
。吃喝拉撒连带休闲就全有了,老镇人就更爱“泡”温良恰好,寒暑相均,直赛过神仙府第,那门外的飞雪严寒就远了,正合了那副老对联所说:“共沐一池水,分享四季
。”还有能比大冬天泡澡堂子更舒服的事儿吗?
如今时代变了,澡堂子也在变,既想留住原来味道,又要
合时尚需求,那感觉就不怎么纯厚了。况且,家家都有了热水器,谁还爱去“下饺子”?而澡堂子的档次虽然高了,名称也换了,真正泡澡堂子的人却少了,大多是“泡翁之意不在水吧”至于他们在乎的是什么,咱就不多说了。
(正文1047字)
2004。12。9
三百六十行之剃头挑子
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的年轻人在谈恋爱时常碰到这事儿,却鲜有人明白这剃头挑子是怎么个一头热法儿。我生得不早不晚,有幸赶上了,见识过这“剃头挑子”
农村那会儿的交通不发达,赶个集跟现在去趟北京差不多大劲儿,便常有剃头匠掮了挑子挨村挨户地行过来,挑子前头的“将军杆”上挂一串薄铁片儿,名叫“报君知”拿手一扯“呛啷呛啷”地响,绕村一圈,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扎了挑子,坐等人来。未及一袋烟的工夫,汉子们便抛了活计拖了小孩子围拢过来。我打小最怕剃头,便趁了姥爷不备,远远地躲在墙角,用心地去看那剃头挑子。挑子多是朱漆涂就,前头一只煤炉子,坐着个黄铜脸盆,盆中有热水,叫“汤”;后头一只木箱子,里面分成格状,盛着“吃饭的家伙”无非是刀、剪、粉扑之类,合上箱盖子便是凳子了。因为前有热汤,后头是冷板凳,便有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说法儿。
歇了半盏茶的光景,有人开始催了,老剃头匠便把烟锅儿在鞋上磕了,拨旺了火炉,铜盆里的水就咕嘟嘟地冒起了泡泡。大伙儿你推我搡,终于有人在箱盖上坐了,系了围布,老剃头匠便取了剃刀,探手扯过油黑发亮的趟刀布,噌噌几下趟了刀,在手中挽个花儿,那刀刃就亮亮地晃眼。这个时候,我的心也就提到了嗓子眼儿,老想着那雪亮的刀片会不会把耳朵给削下来,便捂着耳朵瞪大了眼睛去看。只见那老剃头匠抡起胳膊,瘦如
爪的枯手捏了刀柄,在
刺刺的脑袋上就那么舞弄几下,便有
发飞起来,不偏不倚地落在地上的笸箩里。也只是一眨眼儿的工夫,那脑壳就光净闪亮了,这时候老剃头匠便取了粉扑子,在光脑袋上左右上下地扫上一回,一扯围布道声“得了”下一个便又坐过来。
我曾纳闷那头发为啥都要盛在笸箩里?姥爷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在人眼中是很宝贵的,倘是落在地上,遭人踩了,对父母不敬不说,更是要倒霉的。我便嗤一声,不以为然。汉子们剃完头,有愿意多花钱的,老剃头匠还会给推个背捏个颈,保你一身轻松,倘有那耳朵
了的,老剃头匠便从怀中摸出一个小竹筒来,先以铰刀铰去耳
,再用大小不一的耳勺去掏,掏净了,再用小刷子去刷,那耳朵就更
了,却不是先前的
法儿,透着舒服劲儿。
收拾完了大脑袋,就轮到孩子们的小脑袋了。在我来说,对老剃头匠是极为不屑的,总惦记着街上理发店里的“老马嗡”(家乡称马蜂为“老马嗡”取其嗡嗡嘤嘤之声,而电动剃刀嗡嗡有声,便得了这个名儿),却被姥爷一把揪了过去摁在凳上。我挣扎不得,便闭了眼睛,只觉老剃头匠伸手在我脑袋上轻挠了那么两下,再轻拍一掌,就“得了”对镜一照,只余额前一块茶壶盖儿,打转儿都光光溜溜,便哇地一声哭开了。
老剃头匠一生只会剃两样发式,一个“光瓢”一个“茶壶盖儿”却也吃喝不愁。直到八十岁上,老剃头匠担不起挑子了,村人才开始往街上的理发店去,那会儿,已经有“飞鸽”、“永久”了,也就方便了许多。
(正文1158字)
2004。12。9
三百六十行之算命先生
唯物主义者都坚信人定胜天、“命”在人为,而迷信的人却总希望能得到一个说辞,来巩固信念,支撑起因贫困、劳顿或悲伤而萎缩的精神,于是便滋生了一个职业:算命先生。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