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移民关外
第五百四十三章 移民关外
赵旉以乌林答石土黑年事已高为由,让其退隐,让出部落领之位,到温暖
润、鸟语花香、繁荣富庶的建康来颐养天年(其实就是人质),而乌林答部的领一职则由赵旉与乌林答香所生的一个儿子、也即是石土黑的外孙接替,由于当时这个名叫赵淳的孩子只有四岁,所以在其十五岁之前这个位置由他的舅舅、石土黑目前唯一幸存的儿子代理,同时,赵淳将被过继给他这个膝下无子的舅舅作为养子。乌林答部畏于大宋的强大,而且赵淳也确实完全有继承乌林答部的资格,所以他们还是无奈地接受了大宋的要求,但“被过继”赵淳作为养子的赵淳他老娘舅提出要赵淳改姓乌林答,赵旉不想欺人太甚,便同意了…
当然,赵旉也不会对这个儿子就此撒手不管,所以赵淳此后是每年在建康与关外各生活三个月(在赵淳八岁以前则大致是各呆半年),其他的时间则由其自行支配,他在乌林答部的时候就叫乌林答淳,回到建康就还叫赵淳,赵旉也想藉此看看到底是生父亲还是养父亲…
赵旉这一招是从外国历史里学来的,因为中国人、尤其是汉人自古以来都是重视血缘胜过家名(貌似是世界主要民族中的独一份,只有印度我不太了解,不知道属于哪种情况。),所以这招在国内、特别是汉地是用不上的,但女真人却与汉人有些不同,而且对于父系血缘判定看得没那么重,所以赵旉才想到了这个计策。由于赵旉的那位便宜大舅子因为年轻的时候受过重伤,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赵旉相信他收养了其自己的外甥作为嗣子后应该会对他十分爱护,这样将来儿子长大后便能平稳地接管乌林答部的大权,乌林答部掌握在自己儿子手里,与自己直接掌握它又有多大分别呢?何况文化渗透的力量是很大的,有这十几年的和平时间,也许等不到这一奇策生效,乌林答部就已经被彻底汉化了也说不定,毕竟早在金国建立以后的那几十年里,属于金国统治阶层的乌林答部就已经深受汉化了,要不然也出不了乌林答香这种比绝大部分汉家女子还要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
而如果儿子在乌林答部没有受到善待,甚至出了事的话,赵旉自然会很难过,但对大宋而言,却获得了彻底将其铲除的口实,而能够派兵剿灭、一了百了。虽然这样想有些对不起赵淳,但赵旉深知要想真正
来大宋的盛世,不付出一点牺牲是不行的,与其牺牲他人,不如牺牲自己,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这里。不过,赵旉这么想其实也有些自欺欺人,若不是因为赵淳在他的十几个儿子当中并不特别受他喜爱,赵旉也未必就舍得让这个年幼的儿子早早离开自己前往气候苦寒的关外…
乌林答部的彻底降伏对于大宋巩固其在关外女真故土的统治的确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真正能让大宋在这里站稳脚跟的决定
因素还在于关外人口比例的变化。自金国彻底灭亡那一
算起的十年内,共有过五百万汉人来到关外定居下来,再加上当地本来就有的百万汉民以及这十年间的人口繁衍,关外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与大宋面积最大的行省岭北省,所谓岭北,即外兴安岭以北的意思,而黑龙江省则包括黑龙江两岸的广阔平原,面积要比现在的大得多。)的汉民数量骤增到接近一千万人,而各族胡人的总数加起来也就三百多万。而且千万关外汉人之中还没有将
动人口与几十万驻军(含屯垦部队)算进去,否则汉人在关外四省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会更高。而且,即使是十年以后“闯关东”的热
依然远未消退,并且一直持续了将近一百年之久(就算东北人口
和了,也还有西伯利亚呢,大概除了日本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汉人更加吃苦耐劳,前提是自己有利可图。至于寒冷的气候,科普了系统的防寒措施,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之后,冬天也不是那样难捱。),在这样
益悬殊的实力对比下,就算各族胡人当中依然还有些人心怀不轨,也断然不敢轻举妄动了…
不过,平原地区好办,朝廷只需稍作宣传,内地的农民就会对关外的黑土地趋之若鹜(宋代安土重迁的思想还没后世那样夸张,何况即使是这方面最离谱的清代,不一样有“闯关东”的
吗?对农民来说,土地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对于山区的那些少数民族,朝廷还是只能在形式上确认大宋对他们的宗主权,毕竟来到关外的汉民固然不少,但都是冲着那肥沃的黑土地来的,山里虽然也有人参、貂皮等珍贵的特产,但和肥沃的无主可耕地相比,吸引力并不大,而山上的生活条件就更不能与平原相比了。因此关外的山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当地土生土长的部族为主,好在关外四省的山区面积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大,而所能养活的人口就更是少得可怜(鄂伦net之类生活在东北山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往往只有几千、甚至几百人,不要说和汉人比,就算与蒙古人、满人相比,也只是个零头,其实主要还是气温害的,东北本来就冷,海拔一高的话就和西伯利亚差不多了,山上又不好种田放牧,全靠打猎能养活几个人?),因此赵旉对此也不是特别担心,直到后来为了
除大漠的威胁,想出了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奇策,才顺便将这些关外山地民族的问题一并解决。当然,那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自大宋中兴以来,绍兴二十九年算是较为平静的一年,至少难得地没有与邻国开战(死个几十人的小摩擦不算的话),国内也算是风调雨顺,其间对赵旉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他的登基大典了。在当了多年的“立皇帝”之后,赵旉终于成为了大宋真正的皇帝…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