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甲之利(上)
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甲之利(上)
不过也该不愧是几万蒙古人、不,也许同样是几百万草原人中屈一指的勇士,纵然有犀甲的防护,率先冲上去的两个游骑兵还是被其可怕的巨力打落马下,那把不过十余斤重的钢刀竟然被他使得宛若铁
一般,真是令人心悸。
“他是我的,让开!”眼见两个部下生死不明,辛弃疾放声怒吼道,那张关公似的红脸更是变得如同要滴血一般。辛弃疾策马在人
中冲出挥刀直取战意正盛的也该,显示出他卓的骑术,只听见“锵”地一声,两人兵刃相
、擦马而过,辛弃疾只觉手腕上一股巨力传来,以他的手劲居然也差点兵刃
手“这厮好大的力气!不过,我是不会输的!”
掉转马头反身再次朝也该冲去的辛弃疾突然松开了缰绳,双脚用力一蹬离开了马背,身体如同一只大鸟一样飞起、借着下落之势猛地扑向骑在马背上的也该。这时的辛弃疾已经由单手执刀的方式变为双手执握,下劈的力量顿时骤增数倍,雪亮的刀光随着辛弃疾下落的身体如闪电一般劈下,也该根本来不及闪身避开,只得硬着头皮举刀
了上去…
“那是双手剑法,而且还加进了他自己的东西,了不起啊!不过…”赵旉距离不是很近,但辛弃疾这一剑的气势太过惊人,令他立刻就给出了准确的判断。双手剑法与单手剑法是剑法的两个展方向,前者重在杀伤力、后者则更重视灵活
。历史上自从蒙元统治中国以后,中国本土的双手剑法就渐渐没落了,直到明代对付倭寇时才一度复兴,但因为这一用途很快消失,所以最终还是失传了。但在宋代的中国,双手剑法却仍十分盛行,而且日本臣服以后,他们几百年间展出来的倭刀刀法也一样属于双手剑法的分支(大概是由于古代日本人身矮力弱,所以日本很早开始就以双手剑法为主
了。),他山之石,可以攻
,大宋的双手剑法从中多少获得了一些借鉴,而且这几十年里应用的机会也多(双手剑法在野战中的作用远大于单手剑法),从而
来了其在这个时空的最后一次大展(此后就是热兵器时代了,武学展的基础不复存在,就不太可能再有大的进步了。)。但是双手剑法一般只能在步战中使用,擅长骑
的辛弃疾居然还会这一手,实在是令赵旉有些惊讶。但是,双手剑法虽然气势惊人,杀伤力更是大得出奇,被砍到的话往往非死即残,可是它在防御方面却有着很大的问题,称其为拼命的剑法并不为过,尤其辛弃疾现在使出的这一招更是破绽百出,以也该的能力,抓住机会杀死辛弃疾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赵旉才会为此担心。
然而,在矢志拼命的辛弃疾面前,也该却错误地选择了防守,这令他彻底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只听见“咔”地一声巨响之后,两人所处的方向又立即传出一阵宛若锯钢筋一样的声音,也该的惨叫还未完全喊出便戛然而止,因为他的钢刀、他的头颅、他的嘴巴、他的喉咙、他的躯干、乃至他的战马,都被辛弃疾那记石破天惊的下劈一分为二,场面之血腥酷烈,即使阵中那些曾在刀山血海中翻滚过来的双方战士都不免有些反胃。
初次
手还落了下风的辛弃疾竟然一招之内便反败为胜,而且也该再没有扳回的机会,这实在是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这并不全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如果客观分析的话,也许其手中的宝刀“断刃”功劳更大。当初窃取并改良了乌兹钢的冶炼技术与大马士革剑的打造技术之后,赵旉就下令开始小批量地生产一些被宋军官兵称为“神刀”的大宋版大马士革钢刀,分配给特战大队等精锐部队使用。辛弃疾的游骑兵大队是不逊于特战大队的精锐,自然也有资格享受同样的福利,而辛弃疾本人则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要求,这才有了他这把名叫“断刃”的爱刀的诞生。
按照辛弃疾的要求“断刃”在测试中达到了连续砍断三柄同重制式单刀、而刀锋上不出现
眼可见的缺口的坚硬与锋利程度(所以才叫“断刃”),而且能够承受重兵器从侧面起的一般程度的冲击而不损坏,这是以锋利闻名却实在太脆的倭刀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在外型上“断刃”也根据辛弃疾的要求进行了一些独特的设计,它剑刃的弧度类似于倭刀,而小于大马士革剑,这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外型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尽可能地加大其杀伤力,而这正是倭刀最大的长处。
但是“断刃”的刀柄很长,达到了一尺多,而它的剑刃更是接近四尺,称其为巨剑并不为过,也只有辛弃疾这种身高体壮的大汉才能运用自如。当辛弃疾对付实力较弱的敌人时,他是单手握住刀柄的末端力,按照单手刀的用法来使用,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杀伤面积与攻击距离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敌人的小兵往往还未进入攻击距离就已经被辛弃疾一刀两断。这种用法主要是受到当年岳云的名言影响“杀小兵厉害的武功才是最好的武功,因为武将之间生单挑的可能
实在是微乎其微,就算一对一的本事再好,没有用武之地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就算遇到对方的猛将,组织能力也比个人的武力更加重要,你问什么是‘组织能力’?这也不知道?其实就是招呼手下上去围殴他一个嘛…”
不过,年轻的辛弃疾依然有着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所以对于一对一的武功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时间所限,辛弃疾不可能将自己修为练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所以他选择的是拼命的路子…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