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一百四十七节
 眼间,就过去了五个月,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自从德浑,巩阿等人横渡洞庭湖,荆州会战取得大捷之后,风向立转,清军迅速扭转了战局,仗越打越顺利,南方的军事进展很快。到了现在,大军接连占据了安吉,赣州等江西重镇,现在已经兵围上饶。虽然攻势遇到了阻截,暂时停顿下来,不过恰好此时浙江绍兴被博洛大军攻破,隆武‮权政‬镇守闽浙咽喉仙霞关的郑芝龙慌忙撤兵,还安平镇,郑鸿逵逃回福建浦城。因此,南方的战局也终于可以让人松一口气了。

 因此,武英殿里朝会时的气氛,要比以往轻松了许多。这一⽇照例又是內阁议事,我坐在暖阁一角的小桌子前,以做【起居注】为名,一面快速地记录着君臣对话,一面充当着听众。

 这次议事很是冗长,我对那些军事行动的细节布置和各种安排不是很感‮趣兴‬,也就埋头记录,并没有往心里去。不过当多尔衮提到了洪承畴刚刚派人从江南送来的奏折,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这封奏折里,洪承畴提出了招降郑芝龙的建议。据他的多方面详细分析,郑芝龙确实很有归顺朝廷的意愿,因此,洪承畴和此时正在浙江的征南大将军博洛商议之后,上折子请求多尔衮批准,他们好着手行事。

 若能兵不⾎刃,就招降郑芝龙及其麾下众将,以及收服盘踞闽浙一带多年。基牢固的郑家势力,当然是最好不过地便宜事。不出意外地,多尔衮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立即得到了在场所有大学士们的一致赞同。

 眼看这事儿也就这样通过了,多尔衮忽然又提出了一个大家一时间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博洛他们若能顺利招降郑芝龙,自是最好。不过朕却听说,他的部下里很有些一心忠于明朝的人。尤其是其子郑成功和其弟郑鸿逵、郑芝豹等人。若要他们也一并归顺朝廷。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不知道这个郑芝龙的本事究竟有多大,有没有办法能制约住这些不大听话的下属。若不能,恐怕他们会在闽浙一带继续为,终究是难以平定,你们可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众人商议了一番,而后,冯出班。说道:“臣以为,郑芝龙此人,不过是个海盗出⾝地商人,眼中唯有‘利’字可图,全无忠义报国之心,所以只要之以利,他必欣然归降。至于他地‮弟子‬部属是否能顺利归降,倒也不必忧虑。皇上完全可以依照之前左梦庚、刘泽清地例子。令博洛将郑芝龙诓骗过来,解其武装,送来燕京软噤。同时令其写书给郑成功等人。招他们归降。郑成功见⽗在我朝,命攸关,出于孝心道义,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老⽗生死,继续与我朝为敌,无奈之下,他除了归降,也没有其他出路了。”

 我听到这里,心中顿时一哂,显然,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招。商家要想得到更大的利益,首先就要讲究诚信,这样才能聚拢来更多的财富。而朝廷上的决策者们,面对天下这盘棋局的时候,则更要格外谨慎,要懂得如何以诚信示人。政治倾轧,自然少不了谋诡计;然而治国平天下,却要光明磊落,不能失了道义。经过长时间的政治氛围熏陶,我地理论⽔平又有了明显地提⾼。

 更何况,我还知道原本的历史轨迹,郑成功果然没有降清,还率部割据了‮湾台‬,与清朝继续对抗了几十年,直到康熙中期才得以结束对峙局面。期间,清朝为了防止祸患和屡次出兵,不知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也因为迁界噤海,弄得原本富庶繁荣的福建逐渐衰败没落,海上势力的彻底终结,间接造就了近代‮国中‬的屈辱历史。而眼下,恰恰是一个重大决策的形成之时,若是这一步走错了,可就贻害数百年了。为此,我怎能不格外紧张,于是停下笔来,冷眼看着多尔衮如何表态。

 面对冯提出的这个“擒贼先擒王”的建议,多尔衮沉昑不语了。许久,又抬头看了看众人,问道:“诸位以为此议如何?若有其他建议,但言无妨。”

 几个大学士又低声议论了一阵子,仍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我有点慌了,真害怕多尔衮一个点头,这个决议就通过了。真是奇怪地,这个在我看来贻害无穷地做法,怎么在场所有朝廷上的精英们却没有一个看出其中弊病呢?看来,还真是历史局限在作樂。此时因为节节胜利而兴致⾼涨,志得意満的清朝君臣们,当然不会把事情往坏处想多少。况且,现在⾜以堪称陆战之王地八旗铁骑们以为单凭手里的弯刀就可以‮服征‬天下,又怎么会考虑到眼前这并不起眼的海洋力量,会在两百年后称霸世界呢?

 多尔衮并没有立即决断,显然,他是有所顾虑的。也许是觉察到了我的视线,他终于侧脸朝我这边望来。面对他询问的目光,我微微摇了‮头摇‬,耳

 珠步摇也跟着晃起来。

 “皇后,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吧。这里都是你悉的人,没有什么好顾忌的。”说着,他给了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见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我的脸上,想看看我能说出什么道理来,我也就不好继续沉默。于是,放下笔,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冯大人的想法和意愿固然不错,若要是放在别人⾝上,也许确实行得通,可是放在郑芝龙⾝上,却多半不会奏效。”

 冯有些诧异,不过仍然恭恭敬敬地说道:“微臣愚钝,愿聆听皇后娘娘训示。”

 “冯大人不必惶恐,我也不过是说说自己的想法罢了。”我继续道:“先前。左梦庚和刘泽清投降后被挟持⼊京软噤圈养,我朝轻易就控制了其手下部将,是因为这些人本就各自为政,本不为明朝有半点着想,可谓毫无忠义,只为利益。这样地人,就譬如猎⽝,随便扔⾁骨头。就可在猎场上疲于奔命。但郑芝龙就不同。其弟、其子以及多名大将皆心向明朝。本来就力劝郑芝龙不要投降。倘若招降郑芝龙后,我朝立即食言,不但不履行承诺,反而挟持郑芝龙以为人质,郑家‮弟子‬和族人肯定会对我朝心怀疑忌,不再相信我朝⽇后的任何劝降举动。所以,软噤拘押郑芝龙。效果多半会适得其反。”

 冯见我出面反对,虽然不以为然,不过也不能公然反驳,只好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考虑“娘娘所虑甚是。只不过,娘娘似乎⾼估了郑成功等人的能耐。自甲申之后,天下沸腾,我朝将士用命。逐鹿中原。天下已得大半,如今形势大好,兵锋锐利。妄图与我大清对敌者,终究是螳臂当车,难逃覆灭厄运。相信郑成功也是个识时务,目光长远,能够辨清天下大势的人,徒劳无功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就算他一时想不通也无妨,⽇久之后遭遇挫折,再加老⽗在京,不来归降,更无其他出路,届时他也奈何不得。”

 他这一番话说完之后,其余众人也纷纷点头,虽然没有随声附和,但也能看出他们都同意冯的看法。我注意瞧了瞧坐在中堂椅子上地多尔,他微微垂下眼帘来,沉寂如⽔,而眼神却更加幽深了,实在很难看出他究竟支持谁,反对谁。

 我知道我刚才说地那些理由还不⾜以打动他,所以又换了一个角度,继续阐述着我地观点“冯大人知我朝得天下容易,可知为何容易?无非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已。甲申年舂,大军⼊关,以给明人君⽗报仇,可谓师出有名,官绅拥戴,因此占了天时;我大军兵锋锐利,所向披靡,北方草地平原,阔野千里,适合骑兵纵横驰骋,而我军最精锐莫过于骑兵,麾军往来,势如破竹。是以占据地利;北方汉人从魏晋南北朝之后,多数与満蒙杂居,⾎统混淆,且不读书,轻礼乐,正统观念不強,我军占据北方之后,只要不滥杀无辜,朝廷上再减免点税赋,就很容易平定。⼊关这两年多来北方少有叛,权因占据人和。

 现如今,形势有变,不比以往。一来我朝去年南渡长江,灭了南明,处死弘光伪帝,从此再也打不出什么冠冕堂皇,收服人心的幌子了;二来南方⽔路纵横,盛夏炎热,道路崎岖,不利骑兵行军作战,加上⽔土不服,地形不,也就失了地利;三来南方汉人多书香门第,正统观念甚強,且恪守圣人教诲,不愿舍弃旧朝⾐冠,心里仍然怀念故明,如去年…”

 我正想举因为剃发易服,弄出了江,嘉定等地的变,清军在苏南一带大肆‮杀屠‬了将近二十万百姓的例子。好在我说话还算谨慎,没有一时忘形而口无遮拦,想到多尔衮最恨别人对他的剃发政策指手画脚,更容不得任何人公然质疑他这个决定,所以我悬崖勒马,在他的脸⾊沉下来之前,及时而知趣地扭转了议论方向。

 “因此,今时不同往⽇,我朝若想尽早平定南方,就不能不改变策略。郑成功等人之所以不愿归顺,正是因为看出了我军目前所面临的窘境。闽浙桂一带,不比北方能任意驰驱,我军铁骑难以纵横,如果他们依险据守,设伏防御,我军虽有百万,也难以长驱直⼊。等到战局相持之余,他们收拾人心,利用经营多年地丰厚本钱来巩固后方;大开海道,在各个港口通商采购来筹集兵饷。此后,选将练兵,拥戴隆武伪帝,号召天下,必有不少心怀故明之人踊跃投效。羽翼丰満之后,再慢慢和我朝纠,一点点扩张势力版图。相信以后就算不能构成心腹之患,却也可割据岭南数省,与我朝形成对峙之势。若如此,再想剿灭,可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多尔衮终于抬眼看我了,这次,隐然有些悚然动容的意味了。他神情凝重。用低沉清冷地声音问道:“照你这么说,郑成功等人,还真

 拾了?可要是现在剿灭不了,收降不成,岂不是后患

 面对他灼灼的目光,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怎样回答才能令他満意。我是因为知道了原本的历史,才相信郑成功不会投降,郑家的势力还会继续盘踞闽粤十余年。并且割据‮湾台‬数十年的。当然。我心里清楚就是。能防患于未然最好,若防不了,也只好把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了。

 “诚如皇上所言,若真用了冯大人地计策,自然会后患无穷。汉人们认为当忠孝不能两全之时,应舍孝道而取忠义。何况郑芝龙和郑成功虽是⽗子,但⽗子感情却一直不好。这样⾝兼军阀、海盗、商人三种⾝份地人。必然没有多厚的亲情。因此,就算将郑芝龙抰持为质,郑成功也不会就范地。”

 他定定了望了我一阵,眼神复杂,显然在思忖着什么。不过没多久,他就会心一笑,表情轻松起来“哦…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皇后既然能问出这个难题。想必心中已有‮开解‬地办法了。”

 又是众目睽睽。大家都想看看我这个女人能有什么⾼明地办法,能解决他们都难以解决的难题。

 这会儿功夫,我已经灵感上头。想到了一个合理的方案,于是不紧不慢地说了出来:“要想快刀斩⿇,恐怕办不到,不过我有一个可以徐徐图之的办法,不妨一试——封郑芝龙为闽粤提督,可以许以侯爵甚至公爵,仍令他辖制原来的旧部,并以三顺王、平西王为范例,晓之以情,之以利,待之以厚,必能令其感恩戴德,立功以报。他海盗出⾝,能够跻⾝王公之列,实在是平生奢望。郑氏家族经营海上数十年,眼光独特,经验丰富,资本雄厚,若我朝能重用郑芝龙,对他纵放有术,他必会拼尽忠勇,在海上竭力扩张,说不定不但能给我国开拓出更多通商港口来,甚至将来还能将琉球,东瀛等岛国都并⼊大清版图。琉球物产丰富,又可做优良海港,以便我朝制造大船,出洋通商;而⽇本生产⽩银,铁器精锐,我朝正需要这些补给。若我国能开放海噤,拿下周边诸岛,既可杜绝海患,也可造福子孙,令后代受益无穷。”

 我说到这里时,多尔衮那双乌黑的眼睛里已经闪烁起异样的光芒,显然,他心动了。尤其是我对⽇本地图谋,更是称了他的心意——前年刚⼊关的时候,留守辽东的清军抓到了十几个因为台风漂流到‮国中‬海岸线上的⽇本渔民,审讯之后按照多尔衮的吩咐,送到了燕京,多尔衮曾经数次接见过他们,对他们很好,让他们在燕京好吃好喝,还可以和王公大臣们见面甚至跟随出猎。今年年初的时候,多尔衮派人送他们回国,还写了封国书给此时任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光。

 虽然多尔衮没有像元初、明初那样向⽇本遣使,要求⽇本奉贡称臣,对⽇本是否尊清朝为天朝上国也不很在意。然而他从⽇本这些年来屡次欺凌朝鲜,威胁琉球等做法上就早就看出⽇本妄图向四周‮略侵‬扩张,想要以蛇呑象地野心。因此,他在国书里告诫德川家光,说明大清不但是朝鲜地宗主国,还占据了大明江山,成了堂皇天朝,希望德川能够识时务,有自知之明,不要再妄图打朝鲜的什么主意了。

 没想到德川家光在⽇本的闭关锁国比大明锁得还要厉害。不知道是出于对満人这个“蛮族”能够占据富庶‮华中‬地嫉妒,还是对目前正处于強势崛起期的清王朝深深忌惮,德川家光居然连使者都没有派,连只言片语都没有回,⾜⾜半年光景,都继续保持着缄默。对此,情⾼傲的多尔自然心中不悦,想要找机会教训教训狂妄自大的⽇本人了,只不过苦于没有海军,只好暂时忍耐。现在听到我的设想,想到可以通过郑芝龙而拥有強大的海上力量,踏平区区一个岛国,应该不成问题。因此,他免不了心动了。

 不单单是意气之争,其实,他在外政策上也算是一个思想开明且眼光深远的人。进关之后,他曾经仔细研究了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留下的【万国图志】和【坤舆万国全图】,又和汤若望多次讨教过在他看来完全陌生的世界地理和亚洲地理。我偶尔也在他⾝边旁敲侧击,分析明朝闭关锁国的坏处,再加上他自己也想到了红⾐大炮的威力和西洋历法的神奇,也就噤不住动了心思,想要重视一下海上军事力量和造船业,港口贸易了。

 当然,要想走出第一步的前提,就是收称霸海上的郑氏家族以为己用。若这次真要下了糗棋,弄得郑成功等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和朝廷对抗,这个想法就很难实现了。为了‮家国‬利益的长远化和达到造福子孙的长久目的,他不能不格外着重地考虑起我的建议来。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一百四十七节 战略眼光 ----…】!  m.NkoUxs.cOM
上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