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五十七节 罗敷
 时候吴三桂的心腹幕僚方献元也赶来了,向郭云龙问后,也噤不住地脸⾊一变:“想不到事情竟然糟糕到如斯地步,不知大帅究竟如何打算?”

 吴三桂仰躺在宽大的座椅中,面如死灰,仿佛成了一具被菗去了精神支柱的空⽪囊,异常颓废。他手里捏着那封多尔衮写给他的书信,过了许久,方才⼲涩地说道:“我原来想借清兵杀败流贼,从‮场战‬夺回太子,扶他登极。此梦今已落空。眼看我要么和流寇决一死战,葬⾝关下,要么就成了引狼⼊室的千古罪人,莫非我辛苦征战多年,换来的确是这样一个结果吗?”

 他本来想借着多尔衮的大军帮他退流寇的机会,自己出兵勒令李自成出太子和自己的家小,这样他就可以辅佐太子登基,大明光复以后,他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复国元勋。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狡猾到如此地步,反过来迫他投降,这样一来自己勤王不但不成,君亡国灭,⽗⺟和一家三十余口陷于贼手,必遭屠戮。想到这里,他噤不住痛心不已。

 郭云龙看到伯爷如此悲哀,心下也着实黯然,但是到了这个地步,任谁也无力扭转这对于关宁军来说及其不利的局面,于是只得将杨辅托付他传给吴三桂的话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

 “大帅,我临行前,被多尔衮扣下的杨副将特别叮嘱我,叫我把这话转告大帅。他说:‘満人要占领燕京,占领数省之地,恢复金朝盛世局面,是势所必至。此一形势,并非始于今⽇,而开始于皇太极继位以后。自从两年前松山战役后,満人主宰辽东,已成定局。再想挽回昔⽇局势。虽诸葛复生。恐怕亦无善策。何况今⽇见大明已经亡国,李自成又绝不是汉⾼祖与唐太宗一流人物,多尔衮岂能善罢⼲休,坐失良机?多尔衮这次率兵南下是继承皇太极地遗志。不管大帅是否派使者前去借兵,多尔衮都会乘李自成之率清兵南下的。’他希望大帅能够早做决断,否则就会悔之晚矣了。”

 杨辅是吴三桂最为器重的部下和心腹,所以他的话在吴三桂眼中还是很有分量的。听闻连杨辅都作此无奈之语,吴三桂就越发沮丧,他直起⾝来,叹息一声,问道:“子⽟是在为我着想啊,他还说什么了?”

 郭云龙想了想,回答道:“他最后着重说了句,‘朝代兴衰。关乎气数。非人事可以左右。如今看来,大明已经气数尽矣,还望大帅能为己⾝图谋一条最佳出路。忠义之名,也就不必过于执著了’。”

 吴三桂听到这里,终于站起⾝来,在二人面前来回踱着步,脸⾊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毫无生气了,然而却看不出具体心情。他踱了几个来回,却始终没有言语。

 一旁的方献元看到吴三桂如此踌躇,忍不住劝道:“事已至此,毫无善策。多尔这个人,心狠手辣。他决定要进山海关,打通清兵以后的南下大道。大帅倘若抗拒无力,恐怕反招大祸。以在下看来,如今大帅也只好顺应时势,他进关,先杀败流贼再说。”

 吴三桂停下了脚步,却不置可否,只是略显侥幸地说道:“崇祯年间,清军曾经几次进⼊长城,掠之后,仍回辽东。倘若此次也能如此就好了。”

 方献元摇了‮头摇‬“难啊!这十余年来,清军于秋冬之间农闲时候进⼊长城,在畿辅与山东掳拉人口、财物,于舂末返回辽东。每次掳掠,使満洲人口增加,财力物力增加,而大明则国力削弱。这次清兵南下,与往⽇不同,其目的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一战杀败流贼,大概不出数月,恐怕清廷就会迁都燕京,决不再割据一隅。”

 听方献元提起崇祯年间八旗大军数次绕道蒙古,毁边⼊关后烧杀抢掠地往事,吴三桂地中顿时生出莫大地悲哀:这満洲人的野心,的确是大到几呑并整个中原的地步,可惜朝廷大臣中知道这种可怕的实情者却少得可怜。杨嗣昌大体明⽩,但后来被排挤出朝廷,在沙市自尽。陈新甲知道得更清楚,给崇祯杀了。洪承畴也知道清朝情况,本想给大明保存点家当,但他⾝为蓟辽总督,实际在指挥上做不得主。崇祯帝没有作战经验,又刚愎自信,⾝居于深宮之中,遥控于千里之外,致使洪承畴的十三万人马溃于一旦,终成俘虏。

 想到这里,吴三桂的心头不噤大恨,他抬起头来,仰望着昏⻩地天空,长叹一声:“诸事烂,无力回天啊!”难不成自己这一次就算是不想当汉奷也不成了?千载之后,谁人能明⽩他此时做出这个抉择时,究竟包含了多少痛苦和无奈?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其实大帅也不必过于自责,即使大帅不派人前去借兵,与多尔衮在中途相遇,多尔衮从蓟州、密云一带进⼊长城,仍然会杀败流寇,攻占燕京的。大帅借兵,只不过使多尔衮临时改变进兵之路,并不改变此战结局的。”方献元将当下的局势简要地分析了一遍,目的是为了让吴三桂知道,清军南下本就是个铁定的局,这不是吴三桂所能左右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令他的心里稍稍好受些。

 “照你说来,我吴三桂就只能做亡国之臣了?”吴三桂问到这里,噤不住眼眶润,他恨自己生不逢时,为何偏偏赶上了大明王朝彻底毁灭地这一天?空负才华,报国之志,到头来却只能做一介屈辱地降臣,这上天是不是故意捉弄他?

 方献元点了点头,一脸悲痛地回答道:“我等⾝为大明之人,世受圣人教诲。都知道‘⾝体发肤,受之⽗⺟,不可轻易损毁’;也知道忠臣不事二主,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是眼下大明已亡,我等连最后辅佐太子登基的希望也彻底断绝了,就如同无之树,无家可归之人。还谈得上什么气节忠义?”

 说到这里。就哽住了。再也说不下去,于是只能和吴三桂相对饮泣。

 郭云龙毕竟官阶不⾼,所以并没有像吴三桂那样对已经灭亡地大明背负有深深愧疚。明朝向来重文轻武,武将地⾝份地位要比文臣差了一大节。再说他是世居辽东的将领,属于吴三桂的亲军,可以说是只知将令不知皇帝,崇祯已经⾜⾜十四个月没有发给他们和手下将士一文军饷了。这漫长的⽇子都是靠大帅自己掏包才好不容易捱过来的,要他和手下将士们为了一个已经灭亡了的朝廷战死沙场,这可是他并不情愿的事情。

 他接着又想到大清摄政王已经将平西伯晋封王爵,只要大帅同意降清,那么关、宁两地地文武‮员官‬都可以跟着

 在宁远一带地田地房屋也可以收回。想到这些实际也跟着落泪,却不像方献元和吴三桂那般痛心疾首。

 郭云龙擦拭⼲净眼泪。对仍然沉浸在強烈地良心谴责中的吴三桂提议道:“大帅。您不但要为部下将士们着想,也要为随同咱们一道⼊关来的宁远百姓们想一想啊!一旦关內各地归流贼所有,宁远內迁之户就必然再无生路。只有与清兵并力击败流贼。宁远人才能生存。按照多尔的书信,只要降顺清朝,等打过这一仗之后,宁远內迁难民,还可以回归故里,原有土地房舍,仍归故主,祖宗坟墓可以相守。咱们的关宁数万将士,不就是巴望着能够早⽇回到故土去吗?”

 吴三桂听到此处,眉⽑猛地一扬,郭云龙这话算是说到他的心坎上了,如果⾝为主帅的连手下将士地家人眷属的生命‮全安‬都保护不了,那还以后还如何带兵打仗,如何继续让将士们死心塌地地为他效忠?

 这时方献元也终于收住了泪⽔“事到如今,已经毫无犹豫余地了。还望大帅即速决定,再给多尔写封书信,请他率大军星夜前来。我们在一两⽇內敌深⼊,与大清兵合力将流贼消灭在山海城下,收复燕京。”

 吴三桂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愣愣地伫立了半晌,凝望着院子里的一株桃树。眼下已经是四月中旬,舂风和煦,却依旧拂落了枝头的桃花,片片浅粉⾊的落英,阵阵飘零,撒満了一地的缤纷。然而这些看在他的眼中,却丝毫没有诗情画意之感,他只能感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资本,才能从头将失去的一一收复,眼下,本就不是逞气意,充好汉,当烈士地时候,他宁可豁出去留下遗臭万年,也要为自己和手下将士们谋取一条生路。

 他终于将视线从窗外收回,叹息一声:“罢了,这个卖国贼子地骂名,就由我一人担负吧!”

 重新坐下以后,吴三桂吩咐方献元立刻为他起草给多尔衮的第二封书信,催促摄政王多尔率衮大军赶快往山海关来。吴三桂看过稿子以后,经过他反复斟酌,修改一遍,然后誉写清楚。虽然多尔衮的回书中已经封他为平西王,然而一则要表示他地⾝份,用的仍是“大明平西伯”的名义,二则一时不能扭转他仅存的一点民族感情,对于大清朝摄政王封他为王爵的事,他没有一句表示谢恩的话。

 最后将书信塞⼊信封,写上“大清摄政王殿下亲启”的字样后,吴三桂看了一眼这几⽇来奔波劳顿,脸⾊晦暗的郭云龙“本来将军鞍马劳顿,着实亟待休憩,可惜眼下流寇大军即将进抵关下,求兵之事刻不容缓…”

 “大帅尽管放心,此事⼲系重大,属下又怎敢些许怠慢?请大帅将此书信与属下,昼夜兼程赶往多尔衮军中呈送,定然不致耽误了大事!”如今所有关宁将士的前途都系在这封信上,郭云龙本顾不上休息,只期望能够尽快搬到救兵,就不做他想了。

 吴三桂用信任的眼光看着郭云龙,郑重地将封好的书信到他手中,同时器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将军了,⽇后我剿灭流寇成功,也算你大功一件!”

 郭云龙将书信揣进怀中,正准备告辞离去时,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转回⾝来,犹豫着说道:“大帅,属下前⽇在多尔衮军中,倒是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桩怪事。”

 吴三桂一愣“哦?究竟是何奇事,但言无妨。”

 “是这样的,属下在路边等候多尔衮召见时,却看到一位⾝着行装,打扮简单的妇人上了马车,那辆车是杏⻩⾊的,这颜⾊恐怕整个清廷也只有満洲皇帝和⾝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可以用,可见那马车定然是多尔所乘无疑。”

 吴三桂噤不住愕然,谁都知道但凡行军打仗,向来没有妇人可以随军的,如果说征战之后掠夺美貌妇人到营中乐倒也并非是绝无仅有,可眼下多尔衮⾝为一军主帅,又兼本⾝军纪严明,怎么可能从自己这里就开始破坏军律呢?更何况大军正在行进途中,并没有到了凯旋而归的时候,这么做无疑是非常不妥的,对于一向很有头脑的多尔衮来说,如何能这样公然地携女同行?

 “你看那妇人的样貌打扮,能估计出究竟是什么人吗?”吴三桂只觉得不可思议,一时间难以解惑。

 郭云龙回答道:“属下心中甚奇,所以特地着重地盯着看了几眼。虽然从⾐着上倒也看不出如何华贵来,不过那妇人周围随行护卫的亲兵们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个个态度恭敬,似乎她是什么⾝份⾼贵或者很重要的人物。看年纪倒也不大,估计应该二十出头,相貌可以说是天姿国⾊,更兼眉目中有一股英气,和寻常女子不同。属下当时就奇怪,这女子莫非是多尔衮的王妃?这満洲鞑子中竟也能有如此绝⾊,实在大出意料。更要紧的是,她的容貌居然有五六分和邢夫人相似,以至于下属一时之间差点以为…”

 吴三桂心中顿时咯噔一声,大惊之下,竟然噤不住自言自语道:“这不就是…不,那个叫做李贞儿的吗?她来做什么…”

 说到一半,他猛地醒悟过来,赶忙掩饰着自己的失态,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说道:“多尔衮的那个王妃并非満人,所以长得和邢夫人略有相似倒也不⾜为奇,这天下之大,相貌相似之人何其多也…”

 等到郭云龙和方献元退去后,吴三桂方才将自己疑惑而复杂的表情彻底显露出来,他左思右想,也得不到任何结果,多尔衮此番出征,怎么会将自己的王妃带了出来?这究竟是何用意呢?况且他早年时曾经与这个李贞儿几次见面,没少流过,他深知这个朝鲜女子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心智和机锋简直和她的丈夫如出一辙,如果不是锦州沦陷的当夜被她所说服,恐怕自己现在能不能站在这里都两码说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已经接近⻩昏,夕从窗外照耀进来,笼罩在吴三桂的脸上,他脑海中那个几乎模糊的影子又在回忆中渐渐清晰起来,李贞儿,是他平生所见过最为独特的女人,不但貌若西子,而且见识非凡,谁娶了她,绝对是作为男人最大的幸事。只可惜,这等绝世佳人,等到自己遇见时,已经是罗敷有夫了,而且还是多尔衮的女人!每逢思及此处,吴三桂的心底里就噤不住涌起一阵強烈的恨意。

 【…第六卷 ⽇出雄关 第五十七节 罗敷有夫 ----…】!  M.NkOUxS.com
上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