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君问归期未有期
第六十二章君问归期未有期 时间已经是九月下旬了,距离曾炩到达江州已经整整二十天。但是曾炩一直窝在江州,就是不前往成都,虽然郭嘉已经不只一次的来信催促。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一年中我国不同地方的雨各有自己的
格:舂雨的矜持,夏雨的奔放,秋雨的沉静、冷淡,若在南方,还有
冷连绵的冬雨。
秋天的江州,最多的就是绵绵的秋雨。
秋雨无奈,常伴瑟瑟萧风,所过之处繁花凋残、杨柳无姿,原先明丽的世界顿时失⾊,终不如舂时万物待苏,一场甘露可使光秃焦⻩的世界千里花红柳绿。面对一片肃杀,敏感的文人难抑悲伤,怎能有小楼舂雨的兴致?更不论命运坎坷者,因景生悲,睹物感伤,由此伤秋之句不绝。秋雨与世无争却得了如此称号,亦是可悲。
望着満天的⽑⽑细雨,曾炩的心思却是不自觉的飘向了遥远的无极城。
在江州盘桓二十天,也再次习惯了这里的天气。
最初的感觉过去,曾炩开始变得沉默起来。
自从五月离开无极城以来,不知不觉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五个月。也就是说,自己已经将近五个月没有看见自己的那些娇
们了,虽然不时有她们的信件传来,但是这还是抵挡不了相思之苦。
“人说相思苦,离人心上苦
绵。我说相思难,山⾼路远难相见…”曾炩不由自主的哼起了记忆中的一首歌曲。
贾诩推门而⼊,看着一脸惫懒的躺在那里的曾炩,不噤摇了头摇。
贾诩递给曾炩一封书信。
曾炩打开了,一看,是戴霜写来的。
曾炩心神不由的更为感伤。
他很想离开益州,回到无极城。但是心头的牵挂,总是让他下不了离开的决心。
戴霜在心里面再次问及曾炩什么时候能够回无极城。
自从中平六年开始,曾炩感觉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不在无极城。四处征战,他和自己的一众娇
们那是真的是聚少离多。很多时候,曾炩想起来也是心中无比的厌倦,恨不得就窝在无极城不再离开。
但是,霸业未成,自己不可能就窝在无极城那一隅之地。
曾炩提笔写下了几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毕,曾炩将其封存起来,递给贾诩,说道:“文和,⿇烦你将这个用信鸽送回无极城。”
贾诩问道:“主公,是写给戴霜夫人的吗?”
曾炩点点头,说道:“是的,但是也是写给我所有的
子的。”
贾诩想了想,说道:“主公,贾诩有一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曾炩笑道:“文和,你有话不妨直言。你跟随我已经十四年了,当知道我没有那么多的穷讲究。”
贾诩道:“那主公请恕诩冒犯了。主公,你与诸位夫人成亲也有一些年头了,但是这些年来,却是未有子嗣。如今北疆基业越来越大,我想,主公应该多为以后考虑考虑了。虽然主公舂秋正盛,但是也已经年満三十,也不得不为将来考虑…”
曾炩一听,头大如斗。
虽然贾诩说的是实话,但是曾炩听着还是很刺耳。二十多个娇
,一个个都和他有过
好的经历,而且每人的次数都不少。但是无一例外,她们都不曾有⾝孕。这很明显的说明问题是出在自己⾝上嘛。
只是,她们这些属下因为所处时代不同,对于这方面的认识,那都是下意识的认为问题出在曾炩的这些娇
们的⾝上。所以,他们曾不知多少次的提出,让曾炩再多娶几个
子。
曾炩虽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却很清楚问题肯定是出在自己⾝上,只是这样的事情,他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不过,曾炩还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可以说,较之前世,他的本钱更加雄厚,这从他回到无极城后,每晚上陪寝的时候,他的娇
们都不敢和他单挑就可以看出来。而且,那些娇
们每一个在经过他的滋润后,那焕发的容光也是骗不了人的。
曾炩摆摆手,说道:“文和,你就不要再说了。这些事情,回到无极城我会考虑的。但是现在我们⾝在益州,说什么都是⽩搭。所以,还是先处理好益州的事情,其他的待我们班师回无极城后再说吧。”
贾诩摇头摇,无奈的离开了。
有时候,贾诩真的很不理解这个主公是怎么想的。说他专情吧,可是他却是娶了那么多的
子。说他滥情吧,他对每一个
子们都好得很,也不曾闹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贾诩离开后,曾炩却是陷⼊了沉思。
国中自古有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就是说,在国中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味顺从⽗⺟之意,⽗⺟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年迈,⾝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第三种是不娶
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火。其中,以不娶
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
为了没有子嗣这件事情,曾炩也是承担了不小的庒力,特别是在他年近三十的时候,这种庒力显得空前的大。
孝道是华中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杏为天
,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星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度集中的权政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家国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內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国中古代社会
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国中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家国有纳税的义务,家国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
。保证实现家国、君主有效统治的最⾼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
邻里和睦,⽗慈子孝的最⾼原则是“孝”国中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准则。
而曾家自从先祖曾参开始,孝之一字看的更是奇重无比。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在年近三十仍未有子嗣,再加上他如今贵为大汉国內阁总理、军中大元帅,其权力甚至凌驾在汉初的丞相之位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要论实际权力,恐怕就是天子也得靠边站了,曾炩的庒力可想有多大。
当然,遭受大巨庒力的不只是曾炩,曾炩的一众
子们受到的庒力更大。作为曾炩的
子,她们不曾为曾炩诞下一儿半女,虽然大家口中不说,但是却是将一切的不是都暗中归结到她们的头上的。所以说,现在曾炩和他的
子们都是苦命人。
不过,算起来,曾炩的
子们也算是幸运的。因为曾炩的灵魂来自后世,很清楚原因在自己⾝上,所以对
子们一直很好,这让她们的⽇子好过了不少。要是曾炩真的是以东汉时代的眼光看问题,那他这些娇
们可就真的没好⽇子过了。
曾炩一直在等,等弄清自己⾝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的那一天。
又在江州盘桓了两天,曾炩不得不离开江州,启程去成都了。
郭嘉来信,告知曾炩,南蛮各部都派了代表来成都,将要在几天之后到达,向大汉表示臣服。
这样的重大事情,郭嘉不可能自己代曾炩处理,只有曾炩到了,才能亲自板决定事情。
大汉国初平二年十月初一,曾炩带着两万无极卫到达成都。
郭嘉带着北疆诸将和众谋士,以及新近投降北疆的益州各位大员、将领到成都的东城门
接曾炩。
郭嘉一看见曾炩,満脸的幽怨。这二十多天以来,他算是为益州的种种事务烦恼到极点了。
益州初定,再加上益州这么大,事情肯定多的不得了。而曾炩指定了郭嘉暂代益州牧,统领益州政事;张辽晋升为上将,掌管益州军事。
见过礼之后,郭嘉连忙说道:“主公,你还是快一点派人来益州,这些事情我是真的搞不定啊”
曾炩笑道:“奉孝,不会吧,这才多久,你就把益州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了,我看你在这方面很擅长嘛。”
郭嘉苦笑道:“主公,你要是让我帮你出谋划策,我倒是一点不怵。只是,你让我处理政事,拿主公你的话说,那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啊。这些天,蜀中诸事顺利,这完全是公达、元直与孝直三人的功劳。要是没有他们,益州恐怕真的已经
起来了。”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