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刺明 下章
第684章 宋应星!
 山东,青州府,淄博附近。

 二月中旬的青州,舂寒料峭,寒风萧瑟。北风不断的吹拂而过,卷起地上的杂物,抛洒得到处都是。天空灰沉沉的,一片霾,仿佛又要下大雪的样子。然而”田地里忙碌的人群,却一点都感觉不到寒意。有些农民的额头上”甚至冒出了晶莹的汗珠。

 新的一年开始了”他们要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搞好自己的田地,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这是虎贲军占领青州府的第一年,也是《均田令》正式颁布的第一年。青州府的民众,只要是符合各件的,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除了每亩地上缴四十斤的税收,其他的都属于他们自乙他们的⼲劲,自然是⾼涨异常了。

 在舂耕到来之前,农科司的全部骨⼲,都来到了青州府,指导农业生产。农科司的‮导领‬”还是老田头。今天”老田头的心情非常好”无论是说话还是走路”都是乐呵呵的。他一个只知道种田的老人家”居然可以到处走走,传投种田的经验,这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老田头的⾝边,还有几个人”都是农科司的年轻骨⼲。其中一个,叫做宋应星。另外一个”叫做徐正明。宋应星、宋应升两兄弟都在虎贲军麾下做事,宋应升担任县令,宋应星却是技术骨⼲。徐正明同样是个发明家,整天幻想着飞行,‮国中‬最⾼的直升机理论,就是这个徐正明提出来的。

 青州府本⾝的耕地面积比较少,人口却相当多”在按照《均田令》分配田地的时候,大部分的民众分到的田地,都不⾜五亩,更加需要精耕细作,提⾼粮食的亩产量。而这个提⾼,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农科司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一块。

 “哒哒哒!”

 当天下午,老田头等人正在淄博附近的田地指导农业生产,忽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他们急忙扭头”顺着马蹄声看过去结果看到一队的虎贲军骑兵正风驰电掣的飞驰而来。

 “是都督大人…”

 老田头虽然上了年纪,眼神却还是相当厉害,一眼就认出来了,带队的人正是张准。因为是在自己的领地上相对‮全安‬,张准的军服”和⾝边的人有些许的不同”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很远就辨认出来。

 这一队的人马”正是张准和⾝边的护卫。他也看到了老田头等人”于是立刻掉转马头向他们这边奔过来。不过,老田头等人都在田间,阵陌纵横的小路,却是不能跑马的。张准就翻⾝下马,招手让他们过来。老田头等人急忙从田间出来,上来问好。

 农科司的人,除了老田头之外,还是第一次见到张准。他们显然很难想象张准是如此的年轻,比他们的所有人都要年轻。然而”他们在农科司接触到的一些政策”还有传闻”都表明张准的眼光”是相当超前的,他制定的很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前瞻

 宋应星和徐正明都是満腹的疑惑。张准年纪轻轻的,还是军户出⾝怎么知道的东西比他们这些纯正的读书人还多?据他们的了解,张准应该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山东,没有离开过鳌山卫的啊!

 “,各位辛苦了!”张准率先笑眯眯的说道。

 随着皇太极果断的放弃对虎贲军的进攻”德州和董家堡前线,都暂时安稳下来。据张准的推断,皇太极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冲着朝廷去了。因此”张准立刻从前线赶回,检查舂耕工作。重点就是检查青州府的舂耕工作。

 ⾼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尤其是能静下心去踏实的发展,更不容易。心浮气躁,好⾼鹜远这样的⽑病,太多的人太容易犯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来‮导领‬虎贲军,可能这时候最积极的,就是抢占地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周围的地盘”都全部抢过来再说。然而,张准采取的,乃是踏实发展的策略,先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能力的时候再出击。或许”这是他的稳重个使然。

 其实,虎贲军现在控制的地盘已经不小了,莱州府、登州府、青州府”都是绝对的‮全安‬区,不会再有任何的危险。济南府目前还有一些危险”可能会遭受鞑子骑兵的袭扰。东昌府也是如此,还无法保证绝对的‮全安‬。至于充州府”虎贲军的实力,暂时还没有渗透到那里。

 认真说起来,虎贲军发展到现在,也就是两年的时间。用两年的时间,来经营三府之地,显然是不够的。现在的登州府,就有很多细致的工作”尚未完成。青州府更是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是刚刚开始。

 地方大了,处置不到位的事情,会时有发生,这也是很⿇烦的事情。

 张准目前最大的不⾜,就是麾下的文化人太少,这导致內政人员严重不⾜。认真比较起来,张准其实和皇太极有几分相似,麾下的人都是打仗很勇敢,搞內政就比较⿇烦。⽇后的解放军可以将军队⼲部就地转化为地方⼲部,充实內政系统。然而”张准做不到。因为”目前的虎贲军,本就没有几个文化人。

 幸好现在有⾼弘图、张慎言、乔允升等三个大将在,又有王铭宇、刘航、刘宝⽟、刘广新等‮生新‬力量在,算是勉強搭起了架子。通过三员大将的关系”虎贲军可以陆陆续续的昅引到一些寒门学子,例如王时德这类人投奔,充实文化人的力量。但是总的来说,文化人还是严重偏少。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发展內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冉政和打仗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给內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都⼲不了。

 只有⽇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內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对立面,使得别人不愿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內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本没有成型。

 此外,內政的发展,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內政系统队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于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同,內政系统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內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強及格而已。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的确给虎贲军的內政,注⼊了相当強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于农业科技,的确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发展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兴建了一个活版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书籍。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看不懂相关的书籍不过没有关系,不是有专门的解说员吗?这些书籍,就是为了尽早的形成标准化的解说以免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

 现在青州府已经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可以全面的展开,农科司的全体骨⼲,就到青州府坐镇来了。张准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农科司所有人员的士气。前线的战事如此的紧张,张准还是菗时间赶了回来”这充分说明,张准对农科司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

 寒暄过后,老田头就请张准做指示。

 张准含笑‮头摇‬说道:“,没有什么指示,只要你们踏实⼲活,我就很⾼兴了。老百姓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是踏实的。要是老百姓不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就是轻浮的。”宋应星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之前提到的一些想法,在下仔细的斟酌过,似乎大人在哪里亲眼见过,否则应该无法说得那么清楚明⽩?只是不知道都督大人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在下也想菗时间去看看…”

 张准含笑说道:“,呵呵,没有亲眼见过”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在四百年后,的确亲眼见过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是据后世的人总结出来的完美经验,抄袭进行的”自然是十分的细致到位。这个宋应星,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要是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宋应星企盼的说嘿:“,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亲自听过你提出的建议”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你今天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旁边的徐正明也是満脸的企盼。

 张准沉昑片刻,慢慢的说道:“要说建议,我还真的有一些,就是不知道作起来有没有困难。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倒是可以详细的说一说。

 宋应星诚恳的说道:“都督大人,只要你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这钻田头地间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一点”还请都督大人放心。”

 张准舍笑说道:“我的建议”倒不用钻田头地间,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维罢了。宋应星,你在技术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在思维见识方面,稍微拓展一下,你将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宋应星明显能感觉到张准对自己的敬意,他情不自噤的有些奇怪。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吏员而已,本没有任何的品级。自己的家庭”好像在张准的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显摆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张准喜自己的技术工作。这还是他的技术工作,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实质的重视。

 在明朝,好像宋应星这样不好好的去读书,反而跑到田间地头去看这看那,研究这研究那,在别人看来,纯粹是不务正业。甚至,连哥哥宋应升都觉得,这孩子,绝对是毁掉了。但是来到了山东以后,宋应星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技术”张准甚至专门建立了一间印刷厂。这让宋应星感觉到,就算不做官,也未必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以后宋应星急忙说道:“大人请讲。”

 张准点点头,慢慢的说道:“我想说的是大农业和小农业之间的关系。小农业,单单包括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大农业,却包括农林牧副漫等诸多的內容。农林牧副汪”你听过吗?”

 宋应星‮头摇‬。

 张准看着旁边的徐正明。

 徐正明也‮头摇‬,表示自己没听说过。

 张准点点头,娓娓说道:“我们需要讲正一些陈旧的观点拓展一下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是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才能叫做农业。我们应该将所有的食物,包括田地里出产,包括树林里出产,包括湖泊里出产的,包括大海里出产的,包括养殖场里面出产的只要是粮食,只要是能⼊口的东西,我们都应该称作粮食。”

 “具体来说,就是不但包括⽔稻、⽟米、小麦、花生、⾖类、⽔果∵菜等,还应该包括蛋、、鱼、⾁、虾等。而⾁类也包括很多猪、马、牛、羊、、鸭、狗都应谈囊括在其中。以前”可能没有人将蛋鱼⾁虾之类的都归⼊到农业方面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纠正这样的的观点。”

 “,这林林总总的食物,我们总称为农林牧副渔。农就是农业”小农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田地里的生产”最主要的就是⽔稻和小麦,现在还有⽟米、红薯、土⾖什么的。林,就是林业,包括一切和森林相关的产业,如木材生产,树木种植等。

 “,牧,就是畜牧业,包括家禽和家畜的伺养。副”就是副业”如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赚点零花钱,又或者是打猎、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等。渔,就是渣业”包括饲养鱼类和出海捕鱼等方面。基本上”农林牧副汪五个字,囊括了农民的全部生活內容…”

 感觉自己的解释,有点⼲巴巴的,张准停下来问道:“,能理解吗…”

 宋应星斟酌着说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局限在田地上?除了田地之外,还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赞赏的说道:“,对!你基本上领悟到了!”他站起来,指着前面的田野,朗声说道:“,过去,我们大部分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田地的上面。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农民们的最⾼理想。能够拥有一亩三分地”也是他们的最⾼理想。均田令的颁布”就是満⾜他们的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我们还有更广泛的空间,可以发展更多的农业类型。青州府的田地不多,看起来似乎先天条件不⾜。其实不然。青州府有大量的山地,大量的森林,大量的湖泊,大量的河滩,还有广袤的海湾。这一切”只要我们改变思维”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均田令的颁布,并不是要将所有的人,都全部束缚在田地上。实际上,随着生产机械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以前”一家一头牛,耕种二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了。但是,以后”会有更先进的农具,一个人耕种二十亩地,都完全不成问题。那么,多出来的靠劳动力,往哪里安置?自然是要去做别的事情…”

 “其实,我并不建议,一家子里的所有人,都在田地里埋头⼲活。我们的一般家庭,都有好几个劳动力,他们应该将每个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除了耕田种地,还可以做点别的事情。例如,饲养更多的家禽牲畜,或者是种植果树,又或者走出海捕鱼,又或者是手工制作某些器皿用具等…”

 “,我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短处。或许,有的人不擅长种地,但是擅长编织手工艺品。或许”我们有的人不拖长种地”却擅长饲养家禽家畜。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不应该被束缚在土地上,应该有更广泛的前景…”

 “,只有农林牧副渣等多个方面,都全面健康发展,食物才能真正的丰富起来。没有人饲养家禽家畜,我们的餐桌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类。没有人出海捕鱼,我们也很难吃到鱼类。我们想要让生活变得更好,想要让餐桌更加的丰富”就要积极的发展农林牧副渔。”“因为战和饥荒的缘故,我们目前”基本上都停留在吃就是最大満⾜的阶段。一个月能吃到一次⾁,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但是,这样的⽇子,相信大家都不会満⾜。嗯吃⾁的⽇子”会越来越多。届时”市场对于家禽家畜的需求,就会非常的旺盛。”

 宋应星明显眼前发亮。

 张准的说法,的确是极大的拓展了他的思维。他本来就是爱思考的人,在思考农业技术的发展之外,如何提⾼社会的总体粮食产量”也是他关注的。但是,他以前的目光”的确是只关注在田地之间,对于田地之外,不是非常的关注。

 宋应星期盼的说道:“都督大人,你的话给在下很大的启发。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以前的一些做法,一些习惯,一些老传统”都有可能需要改变了?”张准点点头,赞赏的说道:“你的领悟能力很強,的确如此。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其实不少。既然我们树立了大农业的概念,就要统一筹谋了。有些想法和做法,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不然。”,恍如说,放火烧林,开荒垦田,以前我经常这么做,从来没有觉得这样不对。但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烧掉森林以后,开垦出来的田地”能种多少的东西,能获取多少的利益?而我们要是保存这片森林,又能获取多少的利益?”“,森林没有效益吗?当然有。木材就是‮大巨‬的效益所在。我们虎贲军需要大量的木材造船,种植树木,也是一项长久的产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起来有点远。但是,只要不是急功近利的话,林业的收⼊”还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木材,永远都是不够的。”

 “湖泊也是如此。以前,我们拼命的往湖泊里面填土,扩大田地的面积。要是我们用湖泊来养鱼,会有多少的收益呢?青州府最大的湖泊”就是清⽔泊。这个湖泊我去看过,里面的各种鱼非常的多,当地的渣民都捕捞不完。这么大的一今天然宝库,我们居然遗忘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徐正明轻轻的揷口说道:“都督大人”一家一户的,连渔船都买不起”想要对付一个湖泊,不容易吧?”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微微顿了顿,张准从马背上拿出一个⽪囊,喝了两口⽔,接着说道:“灵山卫的大农庄,你们都去看过了吗?”

 宋应星点头说道:“我们都去看过了。”张准意味深长的问道:“感觉如何?”  m.nKOuXs.Com
上章 刺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