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鲍丑文集 下章
刻意的误读,一个附庸风雅的时代
   满朝文武大臣都去祭拜“国学大师”季羡林,就差总书记亲临了,总书记亲临不亲临,都不重要了,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国学是要复兴的,大师是要尊重的,各大媒体,各小媒体,前所未有的一致,称季羡林“国学大师仙逝”甚至有文章哀叹“大师逝后,无国学!”不晓得这批人是拍的当官的马,还是拍季公的马,大概,拍马拍到伟人的股上,于自己的脸上总是有光的。拍活人总是担心拍的轻重,拍仙逝的季羡林大师,可是绝无后顾之忧,越猛烈越精彩,彷佛这些国学粉丝都看过季羡林的经典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诸位看客想必越看越明白,季羡林老师是孤独的研究印度文化的白雪,哪里是这些亢奋的满口之乎者也的下里巴人,只是怕这些国学粉丝会错了意,表错了情,不过大家虽然都不懂,但是明眼人都看的明白,季羡林活的够久,名头够响,妇孺皆知,不论,国学不国学,只要写的是汉字,那就是国学,拍拍总是没有错的,不拍不高兴,拍一拍,你高兴,我高兴!

 只是,在下愚钝,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的国学大师,总是有教人耳能详的作品,想到王国维就想到《人间词话》,提起钱钟书就提《围城》、《管锥篇》,谈到冯友兰就要谈《中国哲学简史》,说郭沫若就说他的新诗、剧本和甲骨文研究,讲胡适就讲他的文集,以及“问题和主义”争论,然而季公的扛鼎制作却是他的印度文化研究,不晓得诸位国学粉丝赶的哪趟热闹,发的是哪门子烧?就连季公本人也曾坚决推辞“国学大师”、“泰斗”、“国宝”等称号,觉得“与事实不符,比较脖子”那么各大小媒体、网站还一起发什么疯,凑什么热闹?难道只是一次集体的无意识意?或者是一次刻意的误读,全民的附庸风雅?

 真是该可怜可怜我们的国学,我们的,都是被一些什么样的人主导着?

 为此,在下向那些默默无闻的坐着冷板凳的在市井研究着国学的人士致敬,向那些在乡间不急不躁不愠不火的传承着国学的先生致敬,国学真正的传承不是凑热闹、喊口号,而温软如玉的,润物无声的!  m.NkoUXs.cOM
上章 鲍丑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