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设防文集 下章
孤独的感觉心知道
 他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当兵,求学,管理庄园,旅行,教学,耕种田地,做公益,但他的身后却有3000万字的巨著传世。他是富有的伯爵,有自己豪华的庄园,但他却在80岁高龄毅然选择离家出走,并最终因风寒而病逝于一个小站,他的临终遗言是:世界上有那么多苦难的人,为什么你们只关心我一个?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列夫?托尔斯泰。

 很久以来,许多人对于老人晚年的那次出走感到疑惑,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又有人说,如果没有那次出走,他肯定会活的更长,也就可能写出更加伟大的作品。

 有人把老人的出走归结于他和自己子的分歧,一个写作者想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他的子则固执的认为既然是夫,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坦承给对方。万般无奈的老人,只好把自己的记藏匿于自己的靴子里,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子索菲娅翻了出来。老人很生气,于是便出走了。

 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吧。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是一个孤独者,也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都是一个孤独者,而从事写作的人的那孤独更甚。也许周国平说的很对,写作的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灵魂,对着漫漫黑夜无尽的倾诉。

 那么3000万字作品的背后又有多少孤独?似乎孤独这两个字过于单薄,不能承载老人波漾壮阔的一生,那就让我深沉一点吧——孤独意识。这样的表达似乎更为准确一些,有孤独而无孤独意识的人又怎么能从事写作?孤独每个人都有,孤独意识却如吉光片羽凤麟角

 只有具备孤独意识的人,才能较为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理智处境,并省察自己的人生,从而进行控制。3000万字的文学作品,就是老人对于自己人生理智控制的结果。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句老话,很多现代人对于这句话不是很理解。我的朋友很多啊?每天晚上我都应酬不断。女生甚至会说,在我痛哭的时候,我可以找到好几个供我依靠的肩膀啊,怎么会一知己就足矣了呢?

 我不得不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朋友属泛泛之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知己似乎也没有,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些话来窥探到它的端倪,比如心有灵犀一点通,再比如说我的朋友没有一个是我的朋友之类的话,足可以让我们反思。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忙忙碌碌高朋满座夜夜笙歌觥筹错,但却没有一个知己,这种人说不上可怜,因为他一辈子都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没有一个知己,这正如那只井底的青蛙,它从生至死都觉得天是巴掌大的那么一块地方!

 我们再来说托而斯泰,老人在生前已经享有极高的声誉,无论到哪里都备受礼遇,但这些真的是老人需要的吗?老人需要的是一个知己,可惜他没有!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能悉老人心中的一切,在温暖的阳光下,在老人的良纳庄园里,时不时的陪着老人说说话,甚至是一句话也不说,单靠眼神或者一颦一笑就能让对方明了自己的深意,我想即使索菲娅再不讲道理,四周也没有对老人的礼遇,更没有富足的生活,他也不应该出走吧。

 卡夫卡呢?在他生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者,他为什么出走呢?海名威呢?他的自杀难道仅仅是因为精神分裂吗?潘恩呢?

 我不知道,同时我也我相信没有任何人知道。不是有一句话么?秋天的感觉,叶知道。孤独的感觉,心知道。也许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强烈的孤独感——吧。于此来说,出走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此举意味着死亡,死亡又能怎么样?这两个字只能上那些世间俗物们害怕的子,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没准它还充满着未知的魔力呢。从而吸引着那些高贵的灵魂一个个向它走去!

 斯人已逝,斯人不朽,因为正有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精灵游走于你我的周围,告诉我们他和他的那个时代有过什么,以及他们的感受。生而为人,让我们珍惜。  m.nKouXs.COM
上章 不设防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