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新事物
萧若收到捷报,喜形于⾊,派钦差前去嘉奖所有参战的将士。这一战打出了天朝的威风,大挫东海扶桑人的嚣张气焰.实在漂亮。
⾼丽使臣李匡则闻知,欣喜若狂,感
涕零,心想天朝一出兵,扶桑倭人果然就抵挡不住了,⾼丽复国有望了。
李匡则怀着既敬且畏的心情来宮里叩谢皇恩,对天朝军队的战斗力暗自惊心。扶桑倭人的战斗力他是再清楚不过了,略侵他们⾼丽国时,⾼丽军队一场胜仗都没打,除了惨败还是惨败,被打得満地找牙,一点尊严都不剩。
在⾼丽人心目中,倭人简直是不可战胜的,哪晓得一碰到天朝大军,就原形毕露,一败涂地了。
消息传开.京城百姓无不兴⾼采烈,眉飞⾊舞,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对扶桑倭人打心眼里瞧不起,倭人胆敢冒犯天朝天威,活该挨打。
皇帝于数月前诏告天下,从全天下召集能工巧匠及奇思妙想者,现如今,他们已齐聚京城,基本上集中了天朝手艺最好的各方面工匠,以及才智杰出者。
皇帝包下京城十几家大客栈,供他们安顿住宿,在京城期间可以免费食宿,费用朝廷全包了。从中可以看出皇帝对他们的重视,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萧若传下口圣谕,他们若有什么有价值的新发明,可以呈递上来,不论是什么方面的技术突破,还是某种改进器具都可以。
很快,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夫献上了他改进的一种农耕犁。他也不知道符不符合要求,朝廷感不感趣兴。反正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来地京城。
这个改进的农耕犁送到萧若面前。他仔细端详了一番。以萧若这21世纪人地眼光,这个时代再复杂地机械装置,他也能一眼看出原理及价值,这个时代的简单器械在他眼里基本上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他发现,这种农耕用的改造犁与乡间农人普遍使用的稍有不同。然而其结构更合理,持合力学原理,他立刻意识到这样东西的价值。带着军备部地几个员官亲自跑到城郊,让一个田地里正在劳作的农民试用了一番。
果然.这种犁用起来更省力。而且效率也相应⾼了一些。
萧若大喜,这虽是一项小小的改动。然而对天朝这个农业家国来说,却可以捉⾼国全农民的劳动效⾰。减轻一些劳动強度,虽然不能增加粮食产量,意义还是不小的。
古代科学不发达时就是这样,有地时候,甚至只需要灵机一动想到的东西,就能产生非常大地影响,比如马蹬,如此一个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却改变了整个战争地面貌。
这老农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种田经验极其丰富,估计也是无意中发现了此种改进做法,既然省力些,也就这么用。若是没有朝廷的重视,待他死后,这项改进发明也会湮没消失了。
萧若收下了这件改进后的农用犁,下旨郑重表彰那个老农,赏赐他一万两⽩银。命令军备部照这个犁的样子,再打造一百具出来,然后免费分发给京城附近农村的农民试用几个月,若是用得好,没有什么其它问题,便椎广到国全,替换掉也不知用了几百几千年的犁。
一万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宇,老农原本只是抱着碰运气的心理进京,只要上面官老爷赏识,随便打赏几个小钱,他就很満⾜了,万万想不到皇帝亲自过问,一赏就是一万两⽩银,他三辈子都吃不完这些钱,这同时也是对他的发明莫大的肯定与尊重。
老农
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一个劲的叩头谢思,大呼万岁不已。
围观者看了这一幕,也觉得惊奇不已,这可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他那么个不出奇的玩意儿献上去,皇帝就赏了这么多银两,有史以来似乎都没有先例,无不暗地里羡慕这老头运气好。
而在萧若看来,却恰恰相反,他感觉只花了区区一万两⽩银,就将老农这个意义重大的专利买断了,大大的划得来。要换了在21世纪,老农凭着这个发明专利权,不知道能赚多少钱,一万两银子已经很便宜了,更何况,萧若还想起到点立木行赏的效果。
这个炸爆
的消息很快轰传全城,来到京城的天下能工巧匠们受到很大震动,既能讨皇帝
心,又能获得巨额赏赐,这么好的事自然谁也不愿错过。
一时之间,聚集到京城的匠人,以及有奇思妙想者纷纷拿出自己独道的事物,献进皇宮去。
他们献上来的东西千奇百怪,什么方面的都有,大到城墙瓮城的设计图,小到绣花针…林林总总,杂七杂八。
有些东西凝聚着制作者的心⾎与智慧,而有些东西却纯粹是蒙人骗钱。以萧若来⽩21世纪人的超时代眼光,不管是什么东西,他一看,就知道这种东西的原理、特点以及有什么价值,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
献上来的东西堆満了好几个房间.萧若带着穆异竹和军备部几个智慧超群者,一样一样的分析鉴定,若是有价值的东西,
据价值大小进行赏赐,赏银一律从优,若是制作者愿意,立刻就能进军备部工作,待遇极为优渥,一进去就能拿相当于七品县官的俸禄。
而有些毫无意义的事物,则被原样退回;此外,还有一小部分,虽然是某种器械的改进,可是纯粹为了投机取巧骗钱的东西,也逃不过萧若的眼光,他命人将制作者每人重打二十大板,以为惩戒。
向全天下臣民表示,皇帝虽然极其重视技术与创新,可也不是冤大头,想蒙朝廷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来京城的人中,部分只想滥芋充数的投机分子立刻就现出了原形,挨了扳子,灰溜溜离开京城。剩下的,都是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
常言说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对技术如此重视,朝中文武百官争先恐后
合,很快便在朝野形成风气.新事物新技术成为大臣们
谈中的
第一热门话题,人人以对新事物了解为荣,而鄙视技术者,被视为顽固迂腐的象征。
儒家自来视技术为奇技
巧,十分鄙视.十分不屑。而今,气氛正在迅速扭转,从朝堂在民间,鄙视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对新事物感趣兴的人越来越多。
萧若对这种风气看在眼里,心中好不
喜。事实上,以这个时代来说.全世界每个民族的科技发展都十分缓慢,近于停滞,而天朝的科技发展已经是相对快的了,所以仍然能遥遥领先于别国,可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等以后西方人走出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开始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天朝便会被反超。
他对此看得十分请楚,所以要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扭转杜会风气,形成科技发展的良好土壤。到目前为止,社会风气已在迅速转变中,民间工匠的地位⽇益提⾼,至少不会被读书人鄙视,他们的创造力被全面释放。
萧若正有计划的引导他们进行发明创造,越多越好,当以现在科技为基础的发明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下一步,便是对天朝的科学技术进行分门别类,以及整理归纳,总结前人的技术积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分为几大学科。
然后,在朝廷科举试考当中加上自然科学的试题,使国全读书人以后将一部分花在道德文章上的时间,用在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上…到那时.可以想像.科技大炸爆的时代一定会先在天朝降临,欧洲基督文明和中亚伊斯兰文明都将被远远甩在后面,差距越来进大,再也没有赶上来的机会。
萧若的计划极为长远,恢宏大气,件件都是大手笔。一个新的时代将在他手中开启,他希望自己成为华中民族历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关键
明君,流芳万世。
萧若这段⽇子处理国事之余,剩下的时间,多半花在评估巧匠们献上来的发明制作上。
后宮中的耶祥红缨生
好动,最是闲不住,见这儿新鲜事物多,非常感趣兴,每天皇帝来时,她也要必准时来报到,看看这个.玩玩那个,雀跃不已。萧若也不管她。
这时,耶律红缨发现一张类似
样的不知名事物,比
要略小些,
板和支架都用铜和铁制成,设计精巧美观,结构非常复杂.可以翻转折叠,可以伸缩摇动,扶下
头上的一个机括,
便翻成另一个架势。
耶律红缨觉得非常好玩,乐不可支.咯咯娇笑道:“主人,主人!快来者咯,这张怪
好有趣喔!还会动耶,咯咯咯…”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