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风 下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马观花
 在汴都开封的⽇子,王静辉就像一个⾼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忙得手忙脚,毕竟所有有点脑子的‮员官‬都知道他是当今皇上炙手可热的人物,皇上虽然对他的信任还达不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但只要是驸马提出的建议,皇帝都会认真考虑,接受的可能非常⾼。这就使得驸马府门前变得车⽔马龙起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中间也有一些真正想见识一下王静辉是否如传言中那样具有真才实学,带着自己的治国思想来找他,但大部分人都是来打好关系为升迁之路扫除障碍的。王静辉一开始的时候还认真接待每一个来访者,但后来明⽩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便对此没有什么‮趣兴‬了,毕竟自己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处理,就算中间有几个大才,说不得自己也要放弃了,这样的接待很是倒他的胃口,没有想到开后门这种事情居然会落到他自己的头上,让他不噤心中感慨万分。

 汴都开封文人圈子的聚会,这个是王静辉所重视的,以前他比较讨厌这样的聚会,但时间长了,他逐渐认识到这些没有多大权力的士林在大宋的影响却不小,恐怕连皇帝都要畏惧三分,这也多亏了太祖赵匡胤立下的好规矩。

 现在王静辉针对大宋目前的状况所提出的“寒暑论”已经在士林当中有一定的市场了,但这还远远达不到他心中的要求,他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站在他地一旁,需要“寒暑论”能够被更多地人所接受。这都离不开士林的支持。所以参加这些宴会也是理所当然地事情了。

 好在这些宴会都是汴都名流为王静辉主办的,随着他公开的策论流传范围的越来越广泛。现在士林中对他地评价也越来越⾼,在‮生新‬代中已经隐隐的全面和苏轼兄弟全面抗衡了,现在可没有多少读书人指责王静辉是“独腿文人”了。

 这几天便是东郡王赵颢、司马光、欧修、苏轼等人轮流做东,王静辉和他们及所邀请的不同客人之间趁着宴会的机会流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些思想比较进的人夹杂在其中,但他并不在乎:连最顽固的王安石他都能够接受,更何况这些小鱼小虾了。像这样的人一般在赵颢和苏轼的朋友圈子中很多,而司马光和欧修的圈子则是保守派地天下,相对于进的大宋士子,保守派更认同王静辉的观点,而他需要的便是广泛的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让它成为大宋学术中的一个主流,进而在“圣人书”中给他找到更多的支持。

 这些⽇子除了和文人打道外,还有大宋地武官。王静辉也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客,这中间都是富弼和郭逵两个人来主持的。王静辉在拜访过韩琦之后,就去拜见另外一个政治巨头…富弼了。也许在政治手腕上两个富弼捆在一起也比不过一个韩琦,但王静辉知道历史上富弼的作为,虽然这个老头儿一辈子也没有比过韩琦,但他主张的“天命限制皇权”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要比韩琦所做地有意义的多,所以王静辉对富弼还是非常重视的。

 拜访富弼的借口是非常简单的:在濮议角斗后的一段时间里。富弼作为皇伯派中的重要一员知道自己在这次较量中惨败,估计是难逃钓鱼的下场,所以便称“⾜疾”不出在家中等待被废黜的皇帝手诏。王静辉现在在杏林中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他这样的名医再加上驸马的⾝份给富弼治病,富弼不可能闭门不见的。

 富弼所谓的“⾜疾”不过是他当年骑马摔伤后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经年累月所落下的病。一到雨天气确实是疼痛难忍,这不过是风一类的顽症而已,王静辉一看便明⽩了,风病可不是几帖药便可以解决的,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大好处便是放在一千年后的珍贵中药材在富弼这样的朝廷重臣家中本就不算什么,而这个时候中药治疗手段中的膏药还没有产生。富弼的风病让他开始琢磨着把膏药这一治疗手段给开发出来,反正这个时代的正宗的虎骨虽然很贵但不是买不到,不想原来那个时空不从黑道走,有钱也本就买不到。

 和富弼的谈话也不可能深⼊,不过王静辉还是非常赞成他的主张的,虽然富弼所谓的“天命”带有很浓重的封建⾊彩,但在目前来说是最好制约皇权的借口。王静辉的物理化学知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可靠的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无法心服口服的推翻这些信思想,所以⼲脆掉转炮口,依托富弼的力量,按照富弼的“天命制约皇权”的思想写了几份策论,对这个时代的皇权进行限制,但他知道这些东西碰上赵曙这样还算是比较上进的皇帝还有点用处,要是碰上了昏君,那可一点限制作用都没有,不过聊胜于无吧。

 在汴都开封的这段时间里面,还有一群人急着要见王静辉,他们便是开封的大商人,这些商人不仅很有实力,而且还有很深厚的官方背景。等王静辉弄明⽩这些商人的背景和介绍人后,才知道朝廷上那些言必孔子、孟子的⾼官们,原来是这幅德,像河北的韩氏家族、曾氏家族,还有那些有实权没有实权的‮员官‬支持的商人都一窝蜂的涌向驸马府。

 王静辉原来发展经济的时候很需要钱,尤其是刚建立兴国‮行银‬的时候,他希望能够以集资的方式把各方势力的资金都捆绑在一起,这样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但现在他面对这些“投资”可有些畏惧了:御史台的老大司马光虽然和自己的关系不错,但他手底下的那些乌鸦们可正千方百计地找自己地⿇烦,这不能让他不防,况且大宋例律中有些关于‮员官‬经商方面的条例也会帮助这些乌鸦抓自己地小辫子。这使得王静辉在面对这些“投资商”的时候十分慎重。他想要在商业上再发展必须等到他卸任楚州政务之后了,现在也只能对不起了。

 不过王静辉这次是小心过头了。这些商人虽然都有自己的大靠山,但他在楚州所建立起来的那几个商会组成了楚州商团,在大宋商界几乎是无往不利,所取得地利润也让所有的大宋商人眼红。现在王静辉的地位⽔涨船⾼。连带着他光荣的发家史也被大宋商界所广为传诵,背后都叫他“王财神”不仅自己发财有道,连带着给帝国找财路也是让人佩服不已。商人的地位不⾼,也没有人敢说王静辉是个商人出⾝,但大宋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谈论他:人家做生意才叫做生意,连‮家国‬的生意都给做好了,这才是我辈商贾之本⾊!

 不管王静辉知不知道别人在背后怎么谈论他,半个月后,他终于结束了这段地狱般的生活。和娇蜀国公主一起边欣赏着运河两岸的舂⾊,边乘船返回楚州去了。在商业上他除了徐氏的人以外,任何⾝上带有“铜臭味道”地人都不见,这次见到徐老,王静辉⼲脆就把自己所有的产业都给徐氏来全权打理,直到自己回到汴都述职为止。为此徐老自然是喜笑颜开…现在又有谁敢不给驸马的面子,那些贪心的小鬼在动自己之前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再说。

 王静辉怕早舂的寒风会影响到自己子的⾝体健康,也是让蜀国公主尽兴的欣赏外面地风光。尽管他想赶快回到楚州去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政务,但还是仔细安排行程,所以在船上住了半个月才到达楚州。

 这一次王静辉将要在楚州这里实现更大的动作…海上航运。王静辉在汴都开封的这段⽇子里,除了把海关等关于他自己琢磨的经济方面的资料送给王安石作为“学习资料”外,还得到了英宗赵曙关于楚州发展海运地支持,并且也都和有关朝廷大臣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谅解。回到楚州后。王静辉就要雄心发挥楚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来发展海运事业了。

 考虑到自己在楚州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王静辉也是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了,尽量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海运制度,并且争取在楚州建立一个类似泉州、杭州那样的海运超级港口。

 大宋的內河运输不仅受到⻩河、长江⽔患的严重威胁,而且其运力挖潜已经到了极限。就王静辉这几次来往汴都和楚州之间的观察来看,宋人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使用⽔坝来增加河道运力了,这已经是现有⽔平的极限了,就是放到二十一世纪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所以用其他方式的运输渠道来缓解和分散內河运输的风险就必须开始着手运作了。从南方到北方中间要是修路的话,不仅耗费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家国‬财政难以支持,所以唯一的出路便是在海上,用海路运输来分散內河运输的风险。

 楚州的地理位置极佳,不过王静辉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个后世著名的连云港的位置,后来才突然想起来⻩河还没有夺淮河⼊海,现在这里的地形与后世有着天壤之别,连云港现在还在海底下呢!不过没有连云港,楚州也有的是优良港口,不仅能够承担起內河运输的能力,还可以以此为出发基地,发展朝鲜半岛、乃至⽇本和大宋的贸易。

 这个时代是发展对外贸易最好的时代,大宋目前的科技⽔平是世界第一,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韩货、⽇货漫天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要是大宋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手工业制品永远都是大宋产品的天下。而且最为美妙的便是这个时代还没有贸易壁垒这一说,只要市场容纳得下,随便你卖多少都没有问题,关键的便是解决运输问题,还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现在的大宋在王静辉的影响下,其对外出口的尺度远比几年前要宽松地多,以前连书籍地出口都是一件比较⿇烦的事情。而现在在王静辉地建议下,出口的产品更多。更为普遍。但內部却更为严格,他仿照了后世那套严厉的技术出口制度。将核心技术都让朝廷以‮家国‬力量统统严格控制起来。

 以汴都开封商务印书馆为首,帝国直接下属的大型印刷作坊都已经准备了大量地辽国文字的字模,大量的印刷辽国文字书籍销往辽国,跟随着商务印书馆的脚步。连从来都没有盈利过的官办印刷作坊都开始了数钱数到手菗筋的快乐生活。辽国人的佛经《大蔵经》已经投进去十几万贯去做雕版了,但中途杀出来的大宋商人所卖的佛经立刻就让这已经雕了一半的佛经就这样寿终正寝了,但辽国人到现在也没有想明⽩大宋地书怎么就这么便宜。

 鉴于辽国现在印刷业受到大宋冲击的结果,王静辉还想把这一战果扩大到朝鲜、⽇本,那里的印刷业技术更为落后,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开通海路运输。现在的大宋航海⽔平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王静辉以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来惑大宋统治⾼层,他很容易地便得到了所需要的政策支持,并且还有充⾜的厢兵兵员可以补充。

 以往海外贸易中。大宋对南路航线是不会加以限制的,但对于向北的辽国、朝鲜海路限制是非常严格的。不过王静辉这次争取地不仅仅是政策,还有英宗赵曙本人的支持,这次他回到楚州的船队,后面便有老丈人从他的內库中为此拨出的二十万贯资金,占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虽然相对开展海外贸易的资本是少了很多,但关键是打上了“大宋皇家海运”的名头,这是英宗赵曙的一个姿态。他明⽩驸马所做的是多方发展贸易和经济来填补大宋财政的亏空,效果也非常不错,不同于去年王静辉邀请老丈人来建连锁客栈,这次驸马有⾜够的把握每年给大宋财政贡献上百万贯的税收,同时皇室內库也会得到几十万贯的收⼊,这样的惑是英宗赵曙、韩琦所不能抵挡的。

 大宋统治⾼层需要的金钱。而王静辉需要的便是他们对发展商贸经济的一个积极的姿态,去年连锁客栈的合作还是非常勉強,但今年“大宋皇家海运”的质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只要帝国的意志对商业的重视在上一层楼,虽然还是不能彻底改变商人阶层的地位,但这么一直持续下去,结果就很难说了。

 虽然是年初,但宰辅韩琦和其他朝廷重臣已经不像往年那样非常担心这一年的财政问题了。去年财政盈余虽然不多,但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局,尤其是王静辉在裁汰厢军的问题上,做的十分漂亮,不仅裁汰了大量的厢军,还妥善安排了他们以后的生活。在这上面节省出来的财政开支就是一笔‮大巨‬的财富,而且楚州需要更多的厢军也极大的刺了大宋统治⾼层的神经,英宗赵曙也为此向枢密院下达了手谕,要求他们按照驸马的要求,尽力提供厢军兵员。可以说单就在裁汰厢军这个问题上,王静辉算是达到了他设想中的结果,他创立的这个模式今后也会被其他地方‮员官‬所学习、仿照,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循环,那解决大宋目前的冗兵之害将不是一个梦想了。

 回到楚州后,王静辉先是和他的副手、楚州通判薛向之了解了一下这段时间楚州的情况。薛向之是一个典型的大宋‮员官‬,虽然脑子有些死板,但做事的能力还是非常強的,而且他也很会为上级着想,当然通判限制知州的质会使他想得更多一些,反对知州不合理的政令也是他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副手,王静辉对他还是非常満意的。

 至少这个薛向之为人还是非常方正,生活上也非常检点,现在的楚州商团还很幼稚,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发展机制,而薛向之便是王静辉派去作为支持的‮员官‬,等楚州商团能够自己‮立独‬运作后,王静辉就会立刻切断它和官府的依附关系,免得到最后产生一个“四不象”的东西出来。

 楚州的官吏在王静辉钢铁手腕的威慑下,虽然作风上谈不上是大宋最好的,但绝对是最为廉洁的,所以积累下来等着王静辉处理的政事很少,而薛向之主要想他汇报的便是关于商团的情况,包括商团资金的运作流向等等。  M.nKOuXS.Com
上章 宋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