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国内建设
治稳定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鸦片战争以来,帝直不曾平息,故而直接拖累了经济的前行,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新政以后,帝国虽然面临着各大列強施加的重重赔款勒索,但由于战事稍止,对工商实业的兴办予以放松,反而能够集中力量提升內部经济,缓解财政庒力。短短78年,帝国财政收⼊从不満1亿两增加到维新元年的3两左右,⾜见经济发展之成效。虽然不时有舆论攻击财政增长之快在于盘剥,可在央中无法指挥地方,各省督抚拥权自重的情况下,所谓的“盘剥”二字,倒是的的确确掩盖了事实的不少真相…央中
权政即便有心搜刮,他有这个能力与手段推行下去否?
维新元年以来,随着朝廷对地方控制力的重新增強,在财政领域采取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
第一是废两改元,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的成效一方面在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工商
易不必要损失额外的汇兑、升⽔费用…这些费用可都是要计⼊成本的,成本的降低使得工业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废两改元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取消了火耗这一弊端。原本财政收纳,因为地方解部款项要融化成大宗通宝呈上,免不了有银两损失,这就是火耗的由来。火耗一开始不过百分之一二,但到了后来变成各级员官的敛财之道,居然上升至20%左右,现在国全货币逐渐统征收也没有了借口。这就变成了火耗归公。归公以后,朝廷正好用来支付各级员官俸禄的提⾼地部分开支,便原先个别员官、个别系统独占地油⽔为全体员官一体均沾,减少了绝大多数人的不満。对于火耗归公后仍旧要伸手的,只有一个字…斩!
第二是自收自支,议会监管。原先各地财政开支需要统一报部审批,表面上看管理严格。但由于经费浩大,笔数繁杂,财政部不可能对每一项开支一一把关。是故便造成一种窘境:凡是账目有问题的开支。通过贿赂、打点办事员官,反而能得到报销通过,而账目没有问题的开支。因为经手人拿不到好处便拖延不办,最后混成了一团糊涂账。这团糊涂账一方面使得地方各级对朝廷中枢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因为合理费用不能快速报销,留下了上下其手的空间,靡费、贪污、挪用不知凡几。经过财政部维新年间的历次财政清理。将费用审核报销费用地权利下放给了各省议局。各省议员既对本省情况相对
悉,又因为人数众多。收买不易,况且万一滋生**所耗费的钱粮也取之于士绅的捐税,无形中等于是加重议员负担。在这双重约束之下,费用报销便逐渐实现正规化、透明化,直接带来地好处就是减少了财政黑洞,而间接带来地好处便是提升了议局的地位和价值,使行政当局不敢藐视。财政部的庒力亦大大减轻,每年只需负责家国预算地大政方针,载泽因在其中大有作为,亦威望⽇升。
第三是大兴行银,发行债券。维新元年以来,由于一方面增加开支,另一方面采取减免税赋的安政民策,帝国财政一直处于⾚字中,比例最⾼时曾占到20%以上,为弥补⾚字就需要经常向外国银钱业进行借贷,不但利息支出大,有时还附带棘手的政治条件。但帝国行银、
通行银两大支柱行银兴办以来,朝廷逐渐开始能够控制金融领域的中枢流转,而巨额双皇债券的发行则为帝国切实解决了财政困难。大量地资本通过家国主导的方式投⼊到相应产业间去,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发展,而且还促进了税收的繁荣。通过以⾚字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先导,帝国财政窘境得到了极大缓解,终于在维新五年的预算中实现了平衡。
按照编制,帝国府政维新五年预算案中财政总岁⼊为5。79亿元,总岁出为5。75元,而且预算正式成为帝国体制运行的硬约束而不是参照执行的手段了。
据维新六年的决算,维新五年实际岁⼊为5。97亿原,实际岁出为5。99亿元,不仅在预算,而且在决算阶段实现了大体均衡。以此为基础,维新六年帝国府政推行央中税和地方税的正式划分,同时编制央中和地方两份预算,并且将地方预算的执行程度作为考核地方行政长官的主要依据。
据维新七年的决算显示,维新六年帝国府政总岁⼊6。84元,总岁出6。81亿+(当然,倘若计算双皇债券的还本付息,这个数字还是亏损)的,朝野一片振奋。
家国实力的显著增強为国防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经历了裁汰绿营、八旗,庒缩军队编制、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国防费占财政开支的阶段后,按照维新六年的决算。军费开支一共为2。02,比重从原先的55%以上下降到不到30%,七,数目在2。19亿,占帝国财政开支仅为四分之一強,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大体合理安排。
在国防开支所占比例逐步下调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得到了长⾜且快速的发展。
按照维新四年通过的《帝国教育法》规定,帝国学制变更为初等小学三年、⾼等小学三年、初等中学三年、⾼等中学三年、预科一年、中等专业学校三年或者大学四年的学制,史称维新学制,一直穿贯帝国教育30余年。按照《教育法要求》,帝国各县应在本县各乡设立初等小学一所,在规模较大的乡镇
等小学一所,在县城设立初等中学一所。在各州、学至少一所。在省城设立包括工商、法政、警务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有条件的省份还应当设立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从维新三年以来,国全共兴建初等小学所,⾼等小学680所,初等中学340所,⾼等中学170余所中等专业学校100所,国全一共兴办了帝国大学、北洋大学、南洋大学、
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帝国女子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著名地⾼等院校。适龄儿童⼊学率从维新元年地17%,升至维新7年的38以上。受⾼等教育的人口增长了9倍有余。
与此同时。大批生学通过中德友好基金与国美庚子退款的支柱前往两国留学。前往德国的,学习军事、工业、法政的颇多,前往国美的。学习科学、商业、经济地较多。20年后,维新年间的留生学成为家国骨⼲,走德国之路还是走国美之路成为家国政策选择的十字路口。
当然,国防开支所占比例地降低并不意味着国防力量地削弱,恰恰相反。在这期间,帝国国防实力有了显著的改善。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噤卫军完成了第三次编组,兵力由一个师扩张到三个师,一个后备旅,共7万余人。昌仍旧担任噤卫军总办大臣,良弼担任噤卫军军长兼虎贲师师长,张孝准任噤卫军副军长,蒋方震任噤卫军总参议,陈宦任噤卫军龙骧师师长(第二师),蔡锷任噤卫军熊罴师师长(第三师),载涛为噤卫军军需大臣,伟为噤卫军军械大臣,曲同丰任噤卫军后备旅旅长。除了三师一旅的基⼲队部外,噤卫军军部下面成立了五大直属支队,第一是军重炮支队,装备有德造150MM口径榴弹炮12门,105MM口径榴弹炮24门;第二是军铁甲支队,装备有乙型战车(维新年试制成功,前装甲15mm厚,主要装备37mm口径火炮和一
机
,场战越野速度10公里每小时)24辆和五年式~;第三是军航空支队,装备有四年式侦察机16架,五年式轰炸机(载弹量250公斤)16架和驱逐机16架,另有中型飞:+=。+侦察、轰炸、攻击、运输四个中队;第四是军通讯支队,装备有从德国最新进口地无线电设备12套,可以为噤卫军军部、各师、旅。队间建立无线联络;第五是军教导支队,主要为噤卫军中下级军官提供进修、训练等各类业务保障,由德国教官团亲自管理、授课。
第二,国全新军陆续完成整编,共编成21个师,9个旅,总兵力45万人,除西北地区外,东北、华北、东南、南中、西南五大区军陆续成立,由上将衔司令长官管辖本区军內三、四省军政事宜,国全从上至下建立了后勤立独的保障体系,国全陆续建成兵站360个,由国防部直管,新军各师旅通过各兵站完成物资补给、人员补给、军械补给,维新年初最后一支旧军裁撤完毕之后,与旧军相对的新军字样亦不复存在,统称帝国国防军,与帝国噤卫军构成帝国路上力量主⼲。
第三,海军复兴卓有成效。维新六年初,海军建设第一期目标如期完成,至维新七年初,海军共编成七大舰队:
巡洋舰队:包括海、海筹、海琛、海容四艘主力舰;
游击舰队:包括北兴、北宁、北固、北安四艘从德国定购的轻巡洋舰;
驱逐舰队:包括飞鹰、建安、建威、联鲸、同安、建章、豫康、龙等11艘驱逐舰;
雷击舰队:拥有鱼雷艇24艘,编成三个雷击战队;
潜⽔舰队:主要为从德国进口的U-3潜⽔艇4艘;
海防舰队:包括炮舰二十艘,如“四江”贞“六楚”丰(即史上有名之中山舰)、永翔、策电、甘泉、舞风、江鲲、江犀等舰,均为近海浅⽔炮舰
保障舰队:包括通济、镜清、海训3训练舰和南琛、保民、福安、海运四艘运输舰。
第四,军工生产体系建设完毕,帝国形成了以汉
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德州兵工厂和归绥兵工厂为核心地四大军工基地,可以提供从步
、弹药到小口径火炮的国产化装备,需要进口地物资除了海军的成套设备和陆军的中大口径火炮外,其余都能实现自给自⾜;帝**校体系亦建设的卓有成效。以保定的帝国陆军学校和烟台的帝国海军学校为基础,以德国教官团为指导,以帝国参谋本部为具体组织者,帝**事人才的培养拥有了近代化的发展体系,大批中下级军官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军队的骨⼲,各类专业军官亦得益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获得发展。同时,帝**队中的文化补习班一直保留,为文盲、半文盲的士兵提供最基本的速成文化教育,提升了整体军队素质。
事实证明,维新元年以来皇帝所主导的“政治改良、财政创新、经济繁荣、国防巩固”四大支柱政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帝国以崭新的姿态迈⼊了维新七年…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