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云重阴山雪满郊(一之上)
“林牙果真相信萧大王么?”望着南院大王府的仪驾渐渐消失在帐幕相连的东方,韩拖古烈不由得摇了头摇,叹了口气。
说话的人是他的心腹,在南枢密院任南院郞君的耶律昭远。二人的关系可以远溯到他担任驻宋正使时,当时耶律昭远在⽩⽔潭留学,颇有声名,是韩拖古烈力荐他回国做官。
“我不知道。”韩拖古烈转⾝望了耶律昭远一眼,
“两害相权取其轻。“卫王…”
“卫王叫人给我带过信。”韩拖古烈挥手打断耶律昭远“当年南朝四而楚歌之时,我们都未趁人之危,到了今⽇,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南朝打仗。我们契丹将来真正的敌人,是境內的阻卜、室韦、女直这些蛮夷。一旦与南朝开战,必然两败俱伤,结果只能给这些蛮夷可乘之机。如今我们有千载难逢的机会…”
“笼络、同化、削弱!”耶律昭远不噤悠然慨叹着“卫王识度,谋及百年之后,实是我契丹百年不遇的智谋之士。韩拖古烈知道,耶律昭远所说的,正是卫王萧佑丹所定下来的“六字策”第一策,借改⾰科举种种手段,开放权政,将所谓蛮夷部族中的豪杰之士,用官爵、荣誉,加以笼络,使之为契丹所用。第二策,通过扩大宮帐、赐姓等等手段,将一部分对契丹忠诚的蛮夷部族,甚至是汉、奚、渤海人,纳⼊契丹族之中,从而增強契丹族的人口与实力。萧佑丹甚至曾经谋划要废除现在宮帐部族中尚保存的各部族的族名,将他们统一皆称为契丹。第三策,借宋朝南海封建之势,用武力手段打击不服从的部族,将他们卖给南海诸侯,既能削弱这些蛮夷,更可富实大辽的国库。如此三管齐下,数十年后,契丹将越来越強大,而蛮夷则将越来越削弱。彼消此长,再加上与汉、奚二族的联盟,兼有火炮火器的优势,契丹将彻底消除那些蛮夷的潜在威胁。是时候改变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了。当年,大辽的太祖皇帝,为了赢得汉人的支持,善用汉人的力量,确立了南北之制,以国俗治契丹,以汉俗治汉人,从而奠定了大辽一百余年的雄图霸业。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善法,可以永远不变。制度法令,积久必然成弊,除了应时变化,别无他策。建国一百多年后,大辽必须正视自己的新问题。一方面,他们不能在从礼乐、诗书到丝绸、声⾊这样几乎是无孔不⼊的南朝文化而前,丧失自我: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想出更好的法子,来应对那些野蛮却危险,甚至连文字也没有,但却充満战争潜力的蛮夷。契丹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是没有本钱掉以轻心的。否则的话,不仅仅是这百余年的基业,甚至连这个自唐以来威震漠北数百年的种族,也有可能在旦夕间便烟消云散。便一如曾经辉煌強盛的匈奴、鲜卑、突厥…如今已经永远的消失在天地之间。
这些,是卫王萧佑丹与韩拖古烈们时时刻刻都不敢忘怀的事。韩拖古烈还记得,卫王曾经数次与他谈论匈奴、鲜卑的灭亡。即使在最強盛的时期,契丹人也未能达到匈奴、鲜卑曾经达到的辉煌。所以,他们岂敢不慎惧?契丹人绝不可能再回到森林、草原之中成为蛮夷,但他们也不可能与汉人一样荷锄而耕,甚而在声⾊⽝马之中忘记自己的祖先。当敌人过于強大,而无法对抗时,韩拖古烈记得卫王曾经告诉过他的一种谋术:那么最明智的选择莫过⼲脆加⼊敌人!也许,卫王的“六字策”便是源自这种谋术。只不过卫王反其道而行之他是设法让潜在的敌人加⼊自己,从而消除隐患。谨慎而有计划的将一部分汉人、渤海人与蛮夷部族变成契丹人,不仅能让契丹更加強大,而且能让契丹时刻保持活力,让契丹人时刻不忘记、也不会丧失他们⾝上的两种特质——他们既是一个勇敢善战的种族,拥有令蛮夷敢闻风丧胆的武力:同时,他们也是一个有礼乐诗书,懂得创造,文明程度⾜与南朝相提并论的种族。
但,想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大辽必须坚持“联夏和宋”之策。“联夏”实际也是为了“和宋”一个真正強大的西夏,有助于重新恢复辽、宋、夏三国之间的均势,真正抑制⽇益強大的宋朝的野心。这也是卫王不惜代价要帮助李秉常的原因。而这一切的深谋远略,如今,却都可能毁于一旦。只因为大辽皇帝心中那蠢蠢
动的野心,以及那位野心
、不可一世的北院枢密副使兼西京留守耶律信!
如今但凡提及契丹名将,可以说无人不知耶律信、耶律冲哥―“两耶律”之赫赫威名。实则,⾝为大辽皇帝的两大爱将之一,耶律信在军中的威名、功绩比起如今风头正劲的耶律冲哥还要略有胜之,二人皆以平定耶律乙辛之
而获重用,但在平
之中,耶律信不仅战功胜过耶律冲哥,名望也比耶律冲哥大得多。而且,耶律信还极得皇帝信任,⾼丽、河套、西京…当皇帝想要对付他心里真正视为对手的宋朝之时,他首先想到的都是耶律信。在什途上,二大差距更大。如今耶律冲哥的正式官职不过是北院都部署兼总领西北路军事官,而耶律信却已经贵为一镇诸侯,不仅被皇帝寄以西京之地,还让他挂着北院枢密副使的头衔,可以参预中枢机务。然而,不幸的是,如果韩拖古烈想在大辽军中找一个野心
的将领,他不会找到比耶律信有更大野心的人―因为他是中兴诸将中,唯一一位想要继承太宗皇帝[2]遗志,并且毫不掩饰的人。
他曾经上表献取太原、洛
之策,数度与皇帝谈论对付宋军的战术,而且,他还是个实⼲派―他在西京充实府库、训练军队、派遣间谍…除了没有把军队开进宋朝境內,他做了其余一切事情。
耶律信并不是卫王的反对者,五年前,有失势的贵族曾经在他面前说卫王的坏话,结果被他把⾆头割了,送给卫王下酒。当卫王在位之时,韩拖古烈相信他甚至不会凯觑北枢密使一职,他会本份的做卫王的下属,他会是大辽最值得倚垂的将军之一!但是,若卫王失势,耶律信转眼之间,就会成为最大的⿇烦。他对卫王的尊重,源自于他承认卫王比他更加聪明、強大,并非是他认可卫王的政策与主张。耶律信的为人,绝不会策划或者参预对卫王的
谋。但是,倘若出现这样的
谋,他也绝不会去主动帮卫王一把。若卫王失败了,那么,韩拖古烈相信,耶律信将会理所当然的视自己为北枢密使的继任者。虽然,即使是其他大做了北枢密使,也很难能如卫王那样庒制住耶律信不惹事生非,但是,若真的令耶律信如愿,那就绝对是一场灾难―耶律信无论品德、智慧、能力、声望、功绩、资历…哪一样都要远远胜于萧岚,但越是如此,便越是灾难。他会把萧佑丹、韩拖古烈们所辛苦努力的一切,轻易的毁掉。也许他不会那么天真,真的计划拥簇着大辽皇帝进⼊汴京,在宣德门前再次登基。但韩占烈相信,耶律信一定会推行他的“弱敌之策”他会认为互市毫无必要,因为他相信契丹人若有想要之物,可以随时带兵去宋朝搬回来;他会每年派兵往河北、河东路纵掠一番,让宋朝不得不在北方集结大量的兵力,并且让他们的男人为了应付兵役等差使而无法好好耕作,最终不得不从东南运粮,从而无止境的消耗着国力:为了牵制宋朝,他也许还会引
项人回到东方来收复他们的故土…总而言之,耶律信相信战争能令契丹強大,而将令宋朝削弱。长时期的消耗宋朝,或者会令宋朝屈服:或者会
怒宋朝,从而兴兵北伐,最终被他大败而归:又或者,在这种
扰战略下,国力疲惫的宋朝总有一天会
来一场大规模的天灾或**。而这就将成为大辽的机会…同样的战争,令契丹強大,令宋朝削弱!这是一种荒唐,但却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想法。耶律信当然并不会自大到以为可以凭一战之功,灭亡宋朝。但是,借着眼下的矛盾,若他做了北枢密使,他鼓动着皇帝再来一次“檀渊之盟”并以此坚定皇帝采纳他策略的信心―如果耶律信打算这样做,韩拖古烈绝不会意外。并且,他相信,这正是耶律信正在策划的事情!这也是他不得不选择萧岚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他相信与萧岚有合作基础的重要原因―若萧岚想做北枢密使的话,得到韩拖古烈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若韩拖古烈将萧岚视为敌人,那么耶律信就会渔翁得利。而皇帝一旦采纳了耶律信的策略,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成功,那也就没有人知道耶律信这个北枢密使的位置能坐多久。耶律信固然可能因为失败而失宠,但也可能因为成功而更加得宠:时间可能很短,也有可能长得让萧岚失去耐心…所以,别人当北枢密使也罢了,若是耶律信的话,萧岚一定不愿意看到。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韩拖古烈并不知道萧岚是否值得信任,但耶律信的存在,给了一个他与萧岚结盟的可能。如萧岚这样聪明的人,一定会发觉耶律信对他的威胁―这个时候,萧岚愿意来陪他韩拖古烈下棋喝酒,其中必定也有想试探、拉拢他之心思。“无论如何,我等都要尽力保全卫王的心⾎!”韩拖古烈几乎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韩拖古烈显然并不清楚突厥只是西迁,并未消失。
[2]指辽太宗耶律德光,他曾经攻⼊后晋都城汴京,并⾝着汉族皇帝之服饰称帝,并正式改国号为“辽”
M.nkO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