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宋 下章
第十一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五)
 雍王府。

 “大王,此事关系宗族,还是要三思…”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赵颢转过⾝来,望着李昌济与吕渊,志得意満之态,溢于言表“国事如此,孤不能视祖宗社稷于不顾。吕渊,你知本朝故事,可知国朝自有太宗以后,有哪一位亲王如孤一样,有这么好的形势的吗?”

 吕渊摇‮头摇‬:“本朝限制宗室,宗室不得结外官,无兵权,无财权,不部政。大王谨守本分,而天下之誉归之一⾝,士大夫倾心向往;不握虎符,而皇城司、班直侍卫,争相效忠;不事货殖,不克剥百姓,不靠朝廷赏赐,而富可敌国。此非但为本朝未有之事,三皇五帝以后,亦未曾闻也。大王乃是天命所归…”

 赵颢笑着点点头,口里却道:“是老天要将这副重担给孤,依孤本心,并不愿为之,但这时候当断不断,却只恐连想做个亲王也做不成。若无仙长策谋,孤无今⽇。奈何这时节仙长反而犹豫起来?”

 李昌济苦笑着。他的确心中犹疑,若说雍王没有天命,却也说不出来。不仅在士民中被称为“贤王”又得到⾼太后垂青,石得一归附,而且每每在界⾝巷多有斩获――正因如此,雍王才有⾜够的财货去收买人心。每一个班直指挥使的归附,都不是容易的事。从⾼太后的态度,让他们看靖大势所趋,固然关键;但也需要平时的经营,关键时候的贿赂。倘若没有⾜够的钱财,不仅收买不了班直侍卫,只怕平时暗地里周济那些孤寒的士子,也不能那么大方。吕渊说他“不事货殖”那当然是昧着良心拍马庇,但雍王在货殖上如有神助,却断非虚言。

 但尽管如此,李昌济心里却始终感到不安。王安石、司马光、石越这执政三公,如同三座大山,让李昌济感到难以逾越。而石越⾝边的谋士潘照临,更让李昌济颇为忌惮。

 可是,不安归不安,到目前为止,李昌济的确也看不出有何不妥。

 “太后素来深明大义,威信极⾼,若皇兄大行,宮中班直侍卫、內侍宮女,除一二冥顽外,都会听太后之令行事。那朝中文武百官,多数惯会见风使舵。若能在两府诸公中,找到人出来说话,大事可成,孤也不用出此下策…”赵颢的语气中,颇有责怪之意。

 吕渊忙道:“臣与仙长商议过多次,两府诸公中,旁人难以游说,若轻易试探,只恐反弄巧成拙,误了大事。惟王禹那里,臣等已令人去试探过几次,一禹老奷巨猾,总是含混其词…以臣之见,王禹此人,令他在朝堂首倡正议,与王、马、石抗颉,人亦无此器量。但若是大王已控制大局,此老必是第一个向大王叩头称臣者。”

 这些事情,都是赵颢早已心知肚明的,但这时候听来,却还是不由得叹了口气,他经营这么久,到头来,各部、寺、监长官以上,要么是本连试探都不敢试探,要么就是如“至宝丹”一样,含混其辞,首鼠两端,没有一个人肯帮他做这出头鸟。他心里明⽩,这一点,实是他最大的软肋。

 “如此说来,非发动兵变不可?”其实在赵颢得知⾼太后斥责陈衍的那一刻,他便已经下定了决心。尽管此后⾼太后也曾多次在他面前称赞过太子聪颖,必能将祖宗基业发扬光大,但在赵颢看来,这却不过是⾼太后在故作姿态给外人看而已。赵颢已经认定,一向疼爱自己的⺟后,心始终还是在他这边的。而此后策动班直侍卫将领连连成功,更让赵颢坚定了决心。吕渊之前说的,其实亦正是他心里所想的,一百年来,大宋朝再没有第二位亲王有他今⽇这么好的形势。一切顺利得让赵颢在不得不中产生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此时这么一问,不过是为了坚定下属的信念而已。

 “这亦是为了‮家国‬社稷。”吕渊却是望着李昌济,又道:“‮生学‬与仙长相多年,素知仙长中经纬,此时如何犹豫得?”

 李昌济叹了口气,‮头摇‬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正是因其凶险。仅仅是驻扎在开封城內的兵力,便有负责守护外城的天武二军,守护內城的天武一军三个营共计两万四千人;守护皇宮、噤中的兵力,皇城司、天武一军两个营、班直侍卫,也有近三万人的兵力。这还没有算城外的捧⽇、拱圣、宣武诸军,开封府的逻卒、公人。如今咱们真能依靠的兵力,却不过是皇城司;且那些班直侍卫中,又无四重、五重班直投效。只须出一点差错――设若石、马、王、韩四人中跑掉一人,以其威信,轻易就可以调动天武诸军;又或是四重、五重班直顽抗不肯归附,时间拖延一久,亦⾜以生变…”

 “这等大事,岂能无一点凶险?”吕渊见赵颢脸⾊变了变,忙辩驳道“先前拟定之计策,早已考虑周详,石、马、王、韩诸人揷翅难逃,这亦是仙长亲自参与的,奈何此时又生动摇?至于四重、五重班直,甚至是其余外围班直、內侍、宮女,到时候都是听太后号令的。仙长又何必杞人忧天?所谓后在精不在多,只要能出其不意,迅速控制宮城、两府诸公,到时候大王便有大义名分,噤军也罢,班直侍卫也罢,又何⾜虑?如今国事如此,天下军民,素知大王之贤,归心已久,到时自当额手称庆。”

 说到这时,吕渊顿了顿,又笑道:“仙长之所以心怀疑虑,其实还是因为仙长忘记了一件最关键的事。”

 “哦?我忘了何事?”

 “绝没有人想到会发生兵变!”吕渊一字一句地低声说道,但语气却充満了毋庸置疑的自信。

 李昌济不由怔住了。的确,吕渊绝非是信口开河。不能说宋朝建国以来没有过宮廷政变,但是因为宋朝限制宗室权力,宗室谋反,尤其是发动兵变,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年真宗病逝时,八大王元俨就曾经有过非分之想,但被李迪一盆墨⽔就吓退了,从此安安心心做了“八贤王”当年元俨的声望、尊贵,甚至还在雍王之上――当然,他也不如雍王命好,有⾼太后这么一个举⾜轻重、威望极⾼的⺟后。可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元俨那样的才是大宋朝常态――只要没有人怈密,纵使有人想到雍王怀野心,有非分之想,充其量也就是以为雍王会如元俨一样,在皇帝病危的时候,故意待在宮里不出来,然后谋求让朝中的大臣和太后里应外合,拥立雍王,造成既定事实。当初李昌济来帮助赵颢实现他的非分之想的进修能够想到的,亦不过是如此。

 兵变?如若李昌济不是亲自参与这谋当中,只是从旁人那里听到,也肯定以为传言的人非傻即疯。连李昌济都不知道怎么便一步一步,走到了这条骇人听闻的路上。尽管当年李昌济也曾经化名前去⾼遵裕军中,寻求⾼遵裕的支持,但在当时,李昌济与赵颢看中的,也不过是⾼遵裕特别的⾝份――在外掌军的⾼遵裕,当时在⾼太后面前还能说得上话;而一旦雍王能登上帝位,有一个掌军的⾼遵裕在藩镇公开支持,无疑可以迅速‮定安‬各路的军心、民心…

 如果不是三公执政,两府大臣突然间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不是雍王货殖连连得手,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自信…

 如果不是石得一意外投靠…

 如果不是…

 如果没有这么多如果,只怕便也不会有人会想到兵变。但这也是李昌济一直犹疑的原因。宋朝不比唐朝,大唐的兵变有如家常便饭,皇室成员稍有非分之想,马上就想起南衙北衙,几乎成了思维定式。而大宋朝有非分之想的宗室,因为手里没有兵权,他们的思维定式,便是和元俨一模一样。那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纵然失败了,夹起尾巴来,依然还能有个贤王的名声。但如今雍王要走的路,却是一条唐朝的路――嬴了便是得到整个天下,输了就⾝败名裂,家死族灭。

 然而,这毕竟是宋朝,这样的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李昌济心里非常明⽩,事先策划得再完美的计划,到了实施的时候,也免不了地出差错。而赵颢的野心要实现,却是一点差错也出不得!

 也许,他们真正可以寄望的,便是吕渊说的,绝没有人想到会发生兵变!

 但是,常常自负有经纬,智比张、陈的李昌济,临到要做这种大事的时候,心里却不自林的畏缩起来。他当然不肯承认这是自己的胆怯、懦弱,因为他如若承认这一点,就会让他想起自己的祖先,想起让他感到羞辱的历史。他令自己都相信,他只是全心全意在为雍王着想,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然而,此时的赵颢已经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最疼爱自己的⺟后,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这种想法,令赵颢勇气倍增。吕渊与李昌济殚精竭虑的谋划,在赵颢看来也完美无缺。而恰巧在此时,国內的形势又发生如此‮大巨‬的变化,一系列的危机令他的皇兄原本如⽇中天的威信骤然大减,天下士民都熙宁年间的国策产生了动摇,‮家国‬有难之时,百姓便会更加‮望渴‬有长君明主在位…老天似乎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他当然也希望轻轻松松什么也不做,⾼太后就把天下到他手中,但是,面前却还有两府这些许的阻力,如若他连这点阻力都没办法排除,他又有何资格来执掌大宋的万里江山?

 对于赵颢来说,兵变的目的本已经不仅仅是夺取兵皇位这么“简单”了。他要通过一次完美的兵变,向整个天下显示自己的能力;在兵变中打倒石、马、王,也可以为将来驯服石越与司马光奠定良好的基础。赵颢对王安石没有好印象,但是石越与司马光,却同样也是他心目中宰相人选。他自信只要能驯服此二人,他能比他的皇兄将这二人的才华使用得更好。而这次兵变,便是驯马师第一次跳上桀骜不驯的野马背上,一定要狠狠按住它的头,‮劲使‬地菗打它,才能野马知道这就是它的主人,以后才会乖乖的听话…

 当品渊还在努力说服李昌济时候,赵颢却已经不知不觉进⼊了自己的想象的世界。他已经开始想象如何在登上帝位任用贤材,治理‮家国‬,将大宋带到一个真正的⾼峰…

 赵颢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远远胜过他的哥哥,此时,他的这种想法越发的深蒂固。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不再是那种谨慎、温厚的雍王,他早已经脫胎换骨。

 “大王。”一个心腹內侍在房门外面,打断了赵颢的幻想。吕渊与李昌济也机警地停止了谈话。

 “何事?”赵颢起⾝来,走到了门口问道。

 內侍庒低了声音,禀道:“內头石押班养子从荣有机密事求见大王。”

 “难道…”赵颢心中又惊又喜,忙道:“快请他进来。”

 石荣给赵颢带来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消息。

 “今晨听到宮中传言,道是官家有意仿汉武故事,要给太子立辅政大臣。刚刚臣出官的时候,正好碰到李参政、安厚卿奉进宮,有人说学士院今⽇要锁院…”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得李昌济与吕渊面面相觑――托孤的事情,本朝有过,但辅政大臣,在大宋朝却是从未有过先例,这无疑对雍王极为不利。李昌济脸⾊尤其苍⽩,皇帝这一招,已经将兵变以外的所有道路,全部堵死了。

 但赵颢却好像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笑道:“安焘是翰林学士,虽然起复未久,但他资历既深,这等大事,由他草诏理所当然。但李清臣已经做到参政,奈何还叫他与安焘一道草诏?世传李清臣以词藻受知,看来的确不假。

 石从荣奉命禀报这等大事,没想到赵颢会如此回答,一时不由愕然,竟不知如何回答。

 半晌,李昌济才又问道:“可知哪几位是辅政大臣?”

 石从荣摇‮头摇‬,道:“这等机密,非外人可知。但宮中谣传,官家设了五到六位辅政大臣。”

 李昌济点点头,他知道皇宮中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那里,不会平⽩无辜生出什么谣言,每个谣言后,都必有一个真相存在。

 “石越、司马光、王安石,这三人定有一席之地。余下两到三席中,韩维亦有半席…”吕渊却早就计算起来。

 “又何必管他是谁?”赵颢望着这几个心腹之臣,不由得轻声笑起来“此不过是老天助我等决断而已。”  m.NkoUXs.cOM
上章 新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