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宋 下章
第八集 肆伐西夏 第05节
  离开宝云斋的时候,章敦的间便佩上了一把镶着蓝宝石的达马斯⾕弯刀。本来以他这样的⾝份,既便是落魄了,出来买东西,也是不需要将货物带走的——便是没有伴当跟随,也只需说一声,店主自然会将货物送到府上。但是章敦虽是儒臣,却是做过“率臣”领兵打过南蛮的,对宝刀名剑,自有一样癖好,因此对这削铁如泥的达马斯⾕弯刀爱不释手,竟然当时便放下几张钞,当场便挑了一把趁意的带走。反倒是那块麒麟竭,他便让阿卡尔多送到府上。

 走在熙宁蕃坊的街道上,章敦按刀慢行,一面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忽然间觉得一阵恍惚,似乎感觉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但一时间,却又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不对。他心中犯疑,便⼲脆大步走到街边一棵柳树下,看着穿梭如织的行人,蹙眉细思起来。想了半晌,才猛然惊觉——原来这満街行人中,那些士子的间,竟大都佩着一把长剑。倒让章敦想起来了史书中描叙的汉都长安。

 这样一想通,章敦不觉哑然失笑。心中暗觉好笑:“难怪感觉不对劲,原来竟是如此。想那七八年前,这汴京的儒生,手中所执,或是扇子,或是如意、拂尘之类。只有少数自许任侠之人,方随⾝携带兵器。不料七八年后,竟正好反过来了。”他暗暗摇了‮头摇‬,只觉得世事变幻,果真难料,在八年前,自己断难想象汴京城会有如此风景。

 “儒生爱佩刀剑,自是由于学校制度⾰新。朝廷露出六艺并重之意,士林便鼓吹复古,于是便是手无缚之力的儒生,也要在间佩上一把长剑,显示自己文武双全。真是楚王好细,城中多饿死。”章敦想到此处,眼中不觉流露出讽刺之⾊,但只是一瞬间,便又想到:“儒生佩剑而行,总比起拿着拂尘、如意扮牛鼻子,拿把扇子装‮姐小‬儿要顺眼得多。这汴京城,也是由此多了几分刚之气。”

 他想通此节,提腿跨步,便待离开。不料那脚方提起来,竟是又想到一事,当场便呆住了。

 “我刚刚为何要说是七八年?明明儒生佩剑之风,不过是近两年之事?”章敦怔怔地愣在那里,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七八年前,正好是熙宁三年,那正是石越初露峥嵘的时候…”他猛然想到这一点,脑中便只觉得一片空明,在心里一件件梳理这七八年来天下发生的大事,什么事情都清晰起来。

 “这七八年以来,大宋所有的变局,竟大都与石越有关!”章敦得出了一个并不意外,但在以前却只是隐隐潜伏在心中,从不曾清晰显现的结论。“士子佩剑之风,表面上看来与石越无关,但实则石越与桑充国在义学让‮生学‬习术与骑术之时,已有伏笔。便是这熙宁蕃坊,表面上不过是沿海商号合资从开封府与百姓手中买下几条街道,再卖给蕃人,从中牟利。但这一切,却是自从石越在杭州重商业,开海外之时,便已埋下伏笔。走到这一步,不过是顺理成章之事…便连这罗玛人阿卡尔多来到大宋,亦不过是迟早之事吧?”

 “他这七八年来所做之事,除了著书办学似有计划外,其它都看似杂无章。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只是遇上了什么问题后,迫不得已要解决,于是才想出一番对策来。青苗法改良,不过是迫不得已卷⼊纷争之中;军器监与兵器研究院,不过是为了应西夏之骄使;通商海外,不过是为了解决杭州之灾情;官制与军制改⾰,不过是为了应付皇上的差使…甚至连大败西夏,都不过是被迫出抚陕西。所有这些事情,若从表面上来看,看不出什么联系可言。然而不知不觉之间,大宋竟已隐隐显出几分王霸之气!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这果真只是不经意为之么?”

 章敦几乎被自己的结论吓了一跳。

 “若果真是有意为之,石越已非‘王佐之材’四字可以形容之。”章敦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如此之人,岂能甘心久居人下?”他不觉抬起头来,望了望天空。天空不知什么时候暗了起来,似乎很快就要下雪。他只觉心中的预感果然暗应天象,不由又是紧张,又是‮奋兴‬,握着刀柄的手心,在这残雪未化的天气中,竟沁出汗来了。

 “此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也!”

 “子厚兄。”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章敦的遐想。章敦被唬了一跳,循声望去,却见最近刚刚升为御史台“副台长”侍御史的安敦,正笑昑昑朝自己走来。

 “处厚如何会来此地?”章敦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问道。自吕惠卿为相以来,一直称得上舂风得意的安敦居然‮服私‬来此,实在不能不让人奇怪。章敦深知这个与自己同名的安敦的为人,这是一个名利心比自己还重的人,特别看重虚荣,对于官场排场,安敦十分重视。以他的格,绝难想象会微服来这种地方。而更让人奇怪的是,自己现在的处境,人人避之惟恐不及,安敦居然会主动与自己亲近!“事有悖于情理者为伪。”章敦心中立时冒出一个念头来。不过他很想看看安敦有什么说辞,便做出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望着安敦。

 安敦走到章敦面前,拱拱手,十分亲热地说道:“愚弟不过闲来无事,到处看看。不想子厚兄也有此雅兴,竟在此巧遇。”

 “果然是巧遇。”章敦微笑回道。

 安敦脸上堆満了笑容,但章敦却注意到,他眼睛扫过自己⾝上时,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居⾼临下的优越感。章敦心中不由发出一声冷笑,却听安敦笑道:“愚弟听闻去此不远,便有一家花门酒坊,在南城亦算是小有名气。现在外边天寒地冻,兄何不遂一同前往,共买一醉?”

 章敦笑了起来,朗声应道:“处厚现在舂风得意,是宰相面前的红人,某却是待罪之臣,公既不弃,某自是求之不得。”说罢拉了安敦的手,便往那花门酒坊走去。花门酒坊是汴京知名的所在,并非“小有名气”可言,章敦自是知道去处的。

 安敦听到“宰相面前的红人”这话,脸⾊已是微微一变。他是⾝为御史台副台长“宰相面前的红人”这本称得上是讥讽了。但他察看章敦之时,却见章敦嘻笑自若,似是浑然不觉。安敦一时竟也弄不清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此时他是刻意前来拉拢章敦,自然不便开罪,当下只是心中暗恨,竟也装成没有听见一般,与章敦并肩前往花门酒坊。

 这所谓的“花门酒坊”正式名称,叫“梦华楼”之所以被称为“花门酒坊”一是因为这梦华楼每一间雅院的门前,都必然摆放着若⼲坛名花,而各雅院,也都是以花名命名;二是因为梦华楼有着天下各族的佳丽为酒女,酒女姿⾊之美,号称“汴京第一”而让它在一两年內就声名鹊起的原因,还是梦华楼的规定——任你万贯,若非读书之人,便绝不接纳;任你一掷千金,位⾼权重,梦华楼的酒女也绝不侍寝。它这两条在许多人看来⾜以让它破产的规定,出乎意料的竟成为梦华楼走红汴京的原因。一时之间,这里竟成为‮员官‬士子们最爱出没的地方之一。但让人奇怪的是,当其他酒家想东施效颦之时,却又一一失败。

 不过“称病”的卫尉寺卿章敦,却还知道梦华楼更多的內幕——这家梦华楼的掌柜,是当今尚书左仆吕惠卿的得意门生,现任河北大名府通判的陈元凤的弟。陈元凤在河北做官,年年考绩都是优异,这中间自然离不开吕惠卿的关系。而吕家在河北矿山上占了多少好处,章敦虽然不能知其全部,却也绝不是一无所知。料想陈元凤那样的人物,自然也不可能让自己吃亏。这梦华楼创办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只怕十之八九,便是出于河北的矿山。

 章敦对于陈元凤是否以公牟私,倒并不如何介意——这等事情,大宋的‮员官‬们,说有一半以上的会做,章敦也不奇怪。虽然大宋朝执行的是“⾼薪养廉”政策,但实际上真正能约束‮员官‬的,只有律令与道德守而已——丰厚的薪俸,仅仅是让那些有意愿廉洁的‮员官‬能有条件保持自己的守,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没什么抱负守的‮员官‬而言,是没有谁会嫌钱太多的。而这种人又永远占据多数,所以,在事实上,大宋朝‮员官‬的守,便在一年一年的下滑,但这种下滑是如此的自然,以至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如章敦,就对这种“做官就有钱”的现象本是视若无睹,以为是世间之常理,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对大宋朝⾜以致命的沼泽。

 不过,对于章敦而言,这些并不重要。他介意的,不过是这家梦华楼的背景牵涉到吕惠卿而已。

 章敦二人刚一跨⼊花门酒坊,便有一个小厮了上来。他打了躬,正待开口,便听安敦已先说道:“睡香阁。”

 小厮听得明⽩了,知道是客,也不多问,忙笑道:“二位官人这边请。”一面小心的在前面引路。这花门酒坊是几进几出的大院子,二人在小厮的指引下,走了半晌,方到了一道拱门之前。这时候小厮便停住脚步,不知何时,从拱门后闪出一个⾖蔻年华的紫衫少女。小厮笑着待道:“紫娘,这二位官人是往睡香阁的。”说罢又向章敦二人行了一礼,笑道:“小的便引到此处,先行告退了。”

 那叫紫娘的女孩子待小厮告退,方向二人敛衽盈盈一礼,抿嘴道:“请二位官人随奴家来。”

 章敦微睨了她一眼,在他心中,这些女子自然算不得什么,竟是懒得理会。一边注意观察安敦,一面随着紫娘前行。安敦却似是饶有兴致,一路行走,还一路向章敦点评院中布局景观。

 如此又穿过两三个小院子,猛然间,章敦便嗅到一股浓洌的花香袭来,顿觉精神一怔。正要寻找花香的来源,却见紫娘已停在一道粉墙的门洞之前,笑道:“这便是睡香阁了。”

 章敦抬眼打量,便见那门洞里面,依稀可见几株灌木,正満树开満了⽩花,一簇一簇,倒似一个个绣球。那花香,便是从这些花中传来。

 章敦原不曾见过这些种花,正要询问,却听安敦笑道:“子厚兄,这花便是瑞香,亦名睡香,故此处又称睡香阁。”说完,又有意无意看了紫娘一眼,笑道:“这睡香还有两个别名,子厚兄可知否?”

 “某却未曾听闻。”章敦这时已从花香中回过神来,他笑昑昑地望着安敦,心中却在同时下了一个评语:“村牛!”

 果然,安敦‮头摇‬晃脑的卖弄道:“这睡香又有别名,唤作蓬莱花,也叫风流树。盖人皆以为,此花惟蓬莱仙境方有也。”]

 “处厚兄果然渊博。”章敦望见安敦那轻佻的神态,心中便大是鄙夷,但是口里却轻轻捧了一句。安敦果然甚是得意,故意谦逊两句,二人便一同⼊院,院中早有酒女来,服侍二人坐了。安敦驾轻就地点了几样茶,顷刻间,各样果品点心小菜都已上齐,两个分别穿着绿袍与⽩衫的酒女将温了的酒给二人斟上,二人便对酌起来。席酒美酒佳肴,纤纤细手,吴侬软语,已让人心醉。而门外⽟树琼枝,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的琴声,屋中点起的檀香袅袅,更让人几乎以为这里便是人间仙境了。连章敦这样格刚強之人,在这里也不噤有几分沉

 二人一面喝酒,一面闲聊赋诗,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多时辰。不觉二人都到了酒酣之时。正在章敦几乎要以为安敦来找自己果真没有什么目的的时候,却见安敦一口气喝⼲了杯中之酒,把酒樽重重砸在桌子上,吐着酒气对旁边的酒女说道:“尔等先退下。”

 “是。”酒女们连忙蹑脚退出屋中。

 安敦见房中再无旁人,挽起袖子,替章敦満上酒,一面凝目注视章敦,半晌,方问道:“公听三分否?”

 章敦被他的神态吓了一跳,不料却听他问出这样的话来,不觉好笑,回道:“亦曾听过。”

 “三分有魏武与汉昭烈煮酒论英雄之事,公知否?”安敦似是已带了几分醉意。

 “确有此事。”

 “那你我何不效仿古人,品评一番天下英杰之士?”安敦眼中,露出不可一世的神态。

 “天下英杰之士?”章敦带着嘲讽地望了安敦一眼,笑道:“某不敢与曹刘相提并论,恐过于狂悖了。”

 “公何必过谦。”

 章敦小心翼翼地说道:“方今天下,我大宋圣明天子,自不待言。而其余群臣,可称英杰者亦甚多。而其尤杰出者,某以为在契丹有辽主耶律浚、萧佑丹、耶律信;大宋则有富公彦国、文公宽夫、王介甫、司马君实、吕吉甫、石子明、苏子瞻。凡此数人,可称为第一流之人物。”

 安敦噴了口酒气,大不以为然地嘲笑道:“耶律浚弑⽗夺位,‮家国‬不宁至今⽇;萧佑丹为其谋主,上不能固耶律浚之位,使子弑⽗,臣弑君,为此不无人伦之事,下不能经济邦国,使契丹‮裂分‬割据,內斗不止;耶律信一勇之夫,更不⾜论,此辈何⾜称英杰之士?”

 章敦不料安敦有此评价,心中讥道:“若换上你安敦,只怕是坐待授首而已。”当下竟是懒得反驳,又听安敦大放厥辞道:“富弼老而休道,聪而不明;文彦博刚恢自用,不知变通;司马光榆木疙瘩,只知有古不知有今;苏轼一介书生,百无一用!以公所论英杰之士而言,某以为惟王介甫与吕吉甫,可当之。余不⾜论。”

 章敦不料世间竟有如此狂悖之人,眼见安敦语气神态,没有明言的就是“除了王安石与吕惠卿外,便是我安敦了”他心中暗觉好笑,当下忍笑问道:“处厚似是漏说一人。然而处厚以为石子明可当英杰之士否?”

 “石越?”安敦的脸⾊变了一下,冷笑道:“石越?!公以为,石越为何人哉?”

 “石子明者,天子以之为梁柱,百官以之为⼲吏,士林以之为鸿儒,百姓以之为神人者也。”

 “某却以为,石越不过是沽名钓誉,包蔵祸心的伪君子而已。”安敦口沫横飞的说道。“此人大伪似忠,大奷似能,公不可不防。王元泽之死,是前车之鉴也。便是今⽇,公有此祸,岂知不是石越从中构陷?”

 章敦顿时默然无语。安敦话中挑拔之意已十分明显。但是章敦自己而言,却是从未怨怪过别人。他当初那样处置向安北与段子介,并非是与⾼遵裕合谋,其实不过是想待价而沽而已——先卖⾼遵裕一个人情,稳住⾼遵裕,再将所有的材料控制在自己手中。如此他便有⾜够的本钱与⾼遵裕讨价还价,进可攻,退可守。至于究竟要不要扳倒⾼遵裕,他本就还不曾拿定主意。但是他万万料不到向安北与段子介二人会反抗。结果向安北居然就此丧命,事情弄巧成拙。章敦想来,亦十分悔恨。只不过如他这样的格,向来以为一将功成万古枯,旁人的命他看得不会太重,倒也不会有太多的自责便是。而且章敦也是从来不怨天尤人的,他落⼊今天这样的处境,他只会怪自己料事不明,庙算不周,至于旁人的所作所为,章敦都以为不过是旁人的本份而已。

 因此,章敦连段子介都不怨恨,何况一个与此事几乎没什么关系的石越?

 安敦却以为成功的挑起了章敦对石越的怨恨,眼中迅速地闪过一丝喜⾊,又继续说道:“那段子介何人?石越之门生也。陕西安抚司的亲兵卫队护送他到京城,若说不是石越故意陷害子厚,天下谁人能信?”

 “这…”安敦突然话锋一转,直视章敦,问道:“公可知如今朝廷之局势如何?”他问完,不待章敦回答,便说道:“石越在陕西孤注一掷,以百姓的命来冒险,博取一己之成功。如今他侥幸成功,声誉之隆,一时无俩。石越想做权臣,故此他第一个便拿定西侯开刀,借口定西侯不遵军令,故意陷他于死地,以掩饰自己失陷名城,致狄咏战死的无能。他要扳倒定西侯,自然连带子厚也脫不了关系。公可试想,一个久负盛名的大臣,取得大宋立国以来对西夏少有之大胜,又一举扳倒⾝为戚里的定西侯与卫尉寺卿!石越之声威,大宋建国以来,可有一个臣子比得上?接下来石越又会如何?眼下朝廷喧嚣不已,尽是两种声音,一派利令智昏,主张趁西夏大败,让石越主持陕西,明舂大举讨伐西夏,一举收复灵夏,听说皇上也颇受此辈人鼓惑;另一派自以为稳重老成,主张召回石越,宠以宰相枢使之位——冯京甚至上表说愿辞吏部尚书之位以让石越——这老狐狸,实际不过是想让皇上任命石越为尚书右仆而已!这两派人互相攻讦,争辩不下,其实却都是鼠目寸光之辈。”

 章敦不动声⾊地听着。朝中的这些局势,他虽然退居府中,却也看得清清楚楚。大抵主张趁胜追击的,都是朝中的少壮派‮员官‬,这些人或是翰林学士、侍从官,或是御史谏官,或是一些武职‮员官‬,各部的侍郞或郞中。虽然这些人没有占据⾼位,在政事堂与枢密院中都没有主导地位,但是数量众多,声音却不可忽视。特别是翰林学士与侍从官,对皇帝的影响非常之大。而主张召回石越的,又分为三派,第一派以司马光、范纯仁为代表,这一派看到的,是国库空虚,国內有许多事必须做却没钱做的事实,不愿意勉強再打下去,希望借这几年时间休养生息,同时也可以避免石越在地方威望⽇重,威胁朝廷的权威。第二派则是以冯京、苏辙、韩维为代表,这些人与石越关系密切,自然是希望石越快点回到朝中,从吕惠卿手中夺回政事堂的主导权。第三派却是以文彦博、王珪等人为代表,他们未必希望石越在政事堂占据主导权,同时也知道国库的窘状,但是他们希望召回石越的主要目的,却只是维护传统,防止地方上出现一个威望过大的重臣。这三派‮员官‬出发点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但是结果却是一致的,便是停止战争,召回石越。

 这两派自从大胜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在朝堂之上便互相争吵,几乎没有宁⽇。主张扩大战争的,胜在精力充沛,情四溢,兼之人数众多。他们写出来的奏章许多不如何流传⼊市井,其中文采斐扬,煸动人心的辞句比比皆是,因此也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而主张适可而止,召石越回朝的这一派,却都是对‮家国‬状况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的,他们大多占据⾼位,掌握两府,主导大宋的政策。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大臣就不那么合乎皇帝与低下级‮员官‬、被煸动起来的舆论的心意。所以,在章敦看来,若非曹太后突然病重,让一切争吵不得不暂时中止,这些大宋的宰执之臣们,很可能就会败给少壮派也说不定。毕竟这些主张召回石越的大臣们,內部也是有分歧的,除了司马光与范纯仁这一派纯粹是出于政见,比较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之外,冯京、苏辙、韩维未必就会十分坚定的反对继续战争论;而文彦博似乎也在战与不战之间摇摆,王珪更不是一个会在皇帝面前坚持原则的人…

 不过,此时更让章敦感‮趣兴‬的是,安敦口中,区别于以上两派的第三派,似乎就要出现了。

 “主张趁胜追击的大臣,本不曾了解朝廷的现状。国库现在的情况,本不⾜以支持一场对西夏的远征。若要一举灭掉西夏,至少要纠集三十万兵马,若再加上转运的民夫,最低限度有九十万人需要调动。这一场战争打下来,⾜以将內蔵库、左蔵库、户部、司农、太府全部掏空,所得远不⾜以偿所失。何况准备的时间,亦不是几个月可以解决。人要吃粮马要吃草,不可能咬铜板吃钞打仗。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战争,败了的话大宋元气大伤,至少要十年才能恢复;赢的话却也只不过增加石越的声威,造就出来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

 “至于那些主张召回石越的大臣,表面上看来是老成谋国,实际也是迂腐不堪。石越并非武将,而是儒臣!将他召回朝中,挟其威望,又有冯京、苏辙、韩维辈为其呐喊,政事堂岂非落⼊其掌握之中?这归结底,还是造就一个权臣。于朝廷哪有半分好处?!子厚兄,恕我直言,若是石越⼊政事堂,他第一个要下手对付的,便是定西侯与子厚兄!”

 章敦被安敦热辣辣的目光注视,不由觉得有几分不自在。他表面上装出一副震惊的神态,心中却十分冷静的分析着安敦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做出略显紧张的姿态,问道:“如此,计将安出?”

 “某以为,惟有一策,可消此反侧之祸。”

 安敦自己给自己満上酒,一口喝了,方缓缓说道:“将石越平调至河北任安抚使。”

 “妙策!”章敦都不噤由衷地击掌赞叹。他自然知道,这个计策,绝非安敦想得出来。十之八九,是吕惠卿的⾼招。当下又故意沉昑一会,假意问道:“然则朝中大臣,心向石越者众。提出此议,奈何冯京、苏辙、韩维何?便是司马君实与范纯仁,亦未必会赞同。”

 安敦笑道:“子厚所虑,自然有理。但是朝中亦未必无人支持。”

 “若无政事堂诸公,亦无甚大用。”

 “自是有的。”安敦话语中,不噤有几分洋洋自得。

 “哦?却是哪位?”章敦做出吃惊之⾊。

 安敦左右张望,方将⾝子凑过去,庒低声音,道:“不満子厚兄,吕相公便持此论。此外,以愚之见,王珪亦不会反对。”

 章敦早已料到,不过是故意引安敦说出来,这时却做出喜出望外之⾊,击节笑道:“若如此,复何忧哉?”说罢给自己连连倒酒,一杯接着一杯,一口气连⼲了三杯。

 “子厚兄不可得意忘形。”安敦皱眉望着不停地自己给自己灌酒的章敦,好意提醒道:“虽是如此,要知石越那厮处心积虑,经营已久。

 朝中不知多少大臣被他蒙骗,要替他说话。我等既要与这等大奷大伪之人周旋,实在…“他的话没说完,便听到一阵呼噜之声。安敦低头望去,不噤瞠目结⾆——原来堂堂卫尉寺卿章敦,竟然毫无修养的醉倒在案上,酒菜倒了一⾝,可他浑然不觉,还畅快的打起来鼾来。

 安敦又是好笑又是鄙夷,望着醉成一团烂泥般的章敦,鼻孔处轻轻哼了一声,低声说道:“亏得吕相公还想让我来试探招揽你,道章子厚此时虽不得意,然他⽇可为朝堂上一大臂助。原来竟是这般不中用之人。”

 说罢摇‮头摇‬,啐了一口,道:“没的⽩⽩花掉我三十贯。”一面大声唤道:“来人…”

 ***

 熙宁十一年正月初四。

 环州。一座堆満积雪的城市。

 战争已经结束。但是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在大雪之下,如今却是处处断垣残瓦。龙卫军的将士们一脸肃穆地在城中穿巡,许多人的脸上都带愤怒。

 西夏人撤退的时候,将这里洗劫一空,整座城市,完全变成了空城。

 不过,万幸的是,这场战争,最终是大宋赢了。

 只要是大宋赢了,希望就还在。被破坏的,可以重建;被掠夺的,可以再造!

 这一天来,宋军将士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把头扭向城外的方向。虽然他们看不到城外在发生什么,但是他们知道,环州重建的希望,就在城外,就在今⽇。

 城外。

 石越⾝着三品紫袍,披着一件黑⾊的披风,骑在一匹名为“虎驹”的黑⾊河套马上,驻立在雪地上,默默地眺望着西方。按理此时他应当在长安,但是他却坚持来到了硝烟未尽的环州。

 此时,在他的⾝边,拱卫着种谔亲自率领的四千龙卫军。另有千余厢兵押送着上百辆两轮推车,推车上堆満了东西。但没有人朝那些推车多看一眼,所有的人,都目不转瞬的注视着西方。只有战马不耐烦地踢着前蹄,大口大口地噴着热气。

 大雪一片一片地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在人们⾝上。

 良久,终于,西方出现了人影。

 一名西夏小校骑着战马从远处奔驰而来,马蹄踏在雪地上,溅起阵阵雪泥。

 石越与⾝边的环州知州张守约换了一下眼神,张守约立刻做了个手势,两名宋军策马冲出阵中,大声喝道:“来者何人?!”

 “我是夏国仁多统领遣来使者,奉命求见大宋张公守约张大人!”西夏小校停下马来,‮劲使‬拉住因惯兀自向往冲的战马,⾼声回道。

 “大宋陕西路安抚使石大人在此,尔仁多将军何不亲来?”

 那小校听到此话,似是吃了一惊,一时竟没有注意到宋军口中斥责的语气。他抬头观望宋军阵形,果然居中是一面‮大巨‬的“石”字帅旗。

 小校连忙滚⾝下马,抱拳说道:“不知石帅虎驾在此,多有冒犯。我仁多统领遣小人传语张大人,西方小邦,并不敢冒犯上国天威。此番归还环州百姓,是有修好之意,请天朝不必以兵戟相对。便请张大人许可,双方各以一百骑为限,在此前五里处相会。”

 他声音极大,石越与张守约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种谔当即吐了口痰,大声骂道:“他***仁多澣敢戏耍老子,我种谔便踏平他的青岗峡。”

 张守约却只是向石越一欠⾝,沉声道:“石帅,便让下官走一遭。”

 “本帅与大人一道前往。”石越平静的说道。

 张守约与种谔等人都是大吃一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难道本帅还惧了仁多澣不成?”石越虽然没有发怒,但是声音中却带着一种威严。“那些百姓是本帅累着他们被西夏人掳去的,本帅便要亲自他们回到家乡。”

 “是。”张守约知道石越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说。他勒马上前数步,向西夏小校喝道:“尔可回报仁多统领,便道大宋陕西路安抚使石大人亲自前来会他。”

 西夏小校迟疑了一下,带着几分敬畏的望了石越的帅旗一眼,向张守约行了个礼,便跃⾝上马,勒转马头,驱马回营。

 很快,紧随着西夏小校的马蹄印,在绥德之战中立下大功的田烈武率领几十名挑选出来的龙卫军将士,骑着马跟了过去。

 虽然料定仁多澣不敢玩什么花样,但是宋夏处于敌对状态之中,必要的谨慎是不可少的。

 一直等到田烈武传回来没有异常的‮报情‬,石越才与张守约率领侍剑等一百名亲兵,率领厢军押着车队向会面地点驰去。种谔则率领大军,在原地策应。

 石越等人到达会面地点的时候,才发现仁多澣早已到了。不多不少,一百名西夏骑士列成五行,排成雁行之阵肃立着。

 在距离仁多澣五十步左右的地方勒住坐骑,石越仔细打量着仁多澣:耝短⾝材,脸型微胖,留着一大把胡子,笑眯眯的双眼,仿佛没什么威胁。

 “真笑面虎也!”石越回头向张守约低声说道。他自是不会被仁多澣和善的外表所欺骗。

 “久仰石学士之名,今⽇得见,幸甚!幸甚!”仁多澣的声音十分的洪亮,语气中充満了真诚与善意。

 石越在马上拱了拱手,⾼声应道:“今⽇能见到仁多统领,某亦觉幸甚。”他挥鞭指着厢军所押车队,说道:“赎金本帅已经带来,敢问我大宋环州百姓,现在何处?”

 仁多澣笑道:“石学士果然是个痛快人。”他朝⾝边一人微微颔首,那人便驱马出列,向阵后跑去,不一会儿,远远便望见数千黑庒庒的百姓,在西夏骑兵的押送下,向这边走来。石越向张守约点点头示意,张守约便领了几个人出列等候。这些人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本书册。

 “仁多统领勿怪,待百姓带到,我等便要按户薄清查人数,每清点五十户纳一次赎金。”

 “好说。”仁多澣満口答应,笑道:“那些事,让手下人去办便是。既是石学士亲来,还有几样东西,我要亲自送还给学士。”说罢,仁多澣连续击掌三声,清脆的掌声在空气中响起,便着几个人抬着什么东西,从阵后走上前来。  m.nKouXs.COM
上章 新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