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宋 下章
第一章
  代州是大宋河东路重要边防州郡,在雁门山古长城一线以北,代州与辽国西京道辖下朔州、应州、蔚州三州接壤,大宋沿代州边境由东向西修筑了瓶形寨、梅回寨、⿇⾕寨、义兴冶寨、天石寨、茹越寨、胡⾕寨、雁门寨、西径寨、土登寨、武寨、楼板寨等等数以十计的军事据点,它与东边的真定府,西定的宁化军、苛岚军、火山军、保德军、府州、丰州,一起构筑了针对辽国西京道的重要边防线。如若代州失守,辽人可以从两条大道进军,一是由朔州⼊原平,攻击忻州,一条由蔚州长驱直⼊,进⼊代州,再经忻州,直抵太原府,而太原府一旦失守,辽军往西,可以过⻩河与夏人呼应,延安府难免腹背受敌,西部边防立时就有崩溃的危险;向南,可以直接攻击大宋的西京河南府洛;向东还可以立时瓦解真定府的防线,同时在⻩河北岸威胁大宋的‮京北‬大名府,使得辽国南京道的侵军能顺利南下,这样一来,大宋的东京汴京,就直接暴露在辽军之前了。

 因为代州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虽然大宋一直奉行守內虚外的国策不变,但是在代州境內的噤军、厢兵、乡兵,亦是数以万计,各种忠烈社、弓箭社,更是遍布各乡各村,民风之剽悍,殊不可轻侮。自王安石执政以后,除置将法、保甲法之外,又在代州边境,修缮要塞,增建军事据点,辽人对于此事实是隐忍多时,却因为当时守御河北诸州,都是大宋一时名臣,而本国实力实际上也支撑不起一场与大宋举国相争的战争,因此一直只能静待机会。到了熙宁七年十月,也就是辽国耶律洪基在位的咸雍十年之时,眼见大宋大灾之后,元气大伤,王安石罢相,大宋国內政局不稳,辽主耶律洪基与魏王、枢密使耶律伊逊相议,要趁火打劫一番,遂下令枢密副使萧素坐镇西京大同府,遣林牙萧禧往大宋代州,诬赖宋人修城寨侵⼊朔、应、蔚三州境內,而且意图不善,要求宋国停止修筑城寨、重议辽宋边界,赔偿损失银二十万两、钱二百万贯、绢二十万匹,且扬言已屯兵十万于边境三州,若宋人不予,则是自坏和议,辽军当自己来取。

 这是大宋二十六岁的皇帝赵顼第一次面对強大北邻的军事威胁,虽然自小心怀大志,锐意收复燕云,但是当敌人在一个不是由自己选择的时机发出恐吓之时,赵顼在悖然大怒的外表之下,实在有着深深的担扰。连羌人那种小小的反抗,都会让这个皇帝茶饭不思,何况是自五代以来就让人谈之⾊变的契丹人,而且还有十万之众!偏偏在此之时,他的政事堂与枢密院的主要成员们,没有一个人有过与契丹人打道的经验!

 这一次,是赵顼很无奈的前往慈寿宮。太皇太后曹氏的智慧,很多时候,是赵顼所必须倚重的。

 “娘娘,辽人如此蛮横无理,实在可恶!”赵顼说完事情的经过,虽然是重述,可依然气愤的拿起一块⽟如意,一把摔成两断。

 曹太后静静的听赵顼说完,微微摇了‮头摇‬,宮女乖巧的把剥好的江西金橘放在一个⽟盘中,曹太后微笑道:“官家先消消气,吃了这个桔子再说。”

 赵顼这时哪有心思吃东西,不过太皇太后有赐,却也不敢推辞,只得欠⾝说道:“谢娘娘。”勉強坐下,三口两口把桔子吃了,不料心中有事,吃得快了,一口噎住,慌得宮女们手忙脚,又是捶背,又是送⽔,好不容易才呑了下去。

 曹太后却只是微笑不言,倒是⾼太后忍不住责怪道:“官家都是做⽗亲的人了,却这般耐不住子。”赵顼在熙宁六年,两子夭折后,终于得第三子,取名赵俊,就在熙宁七年二月,赐封永国公。

 赵顼听到自己⺟亲嗔怪,也只能红着脸坐定,说不出话来。

 曹太后轻轻挥手止住⾼太后,对赵顼说道:“官家既知契丹索求无厌,又有何打算呢?”

 “娘娘、太后,朕想这等要求,实是答应不得,但若不从,不免兵祸连结,因此不若继太祖、太宗皇帝遗志,挥师北伐,先发制人。”

 曹太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问道:“既如此,那么请问官家,如今‮家国‬储蓄赐与,已经备⾜了吗?士卒甲仗,已经精利了吗?”

 赵顼被问得一怔,呆了一会,方茫然答道:“这些事,现在筹办也不迟。”

 曹太后在心中微微叹息,但是她已在宮中几十年,经历了三朝皇帝,也曾垂帘听政,焉有不知道轻重之理,当下委婉的说道:“官家,哀家听说,先圣有言,吉凶悔吝生乎动。如果北伐得胜,官家不过是南面受贺;万一挫败,所伤实多。哀家想辽国如果容易打败,那太祖、太宗之时,应当早已收复,何必等到今⽇?燕云之事,不若缓缓图之。”

 当此‮家国‬元气大伤之时,赵顼中,又何曾真有半分战意?他想北伐,不过是一时冲动之言罢了,这时听曹后之话,那一点冲动,早已消于无形,连忙说道:“多谢娘娘教诲。”

 曹太后又说道:“似现在两府之人,都难问辽事。哀家也不过一介妇人,官家要问策,可以问魏国公韩琦,其余如富弼、文彦博、曾公亮等一⼲老臣,官家也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如此决策便不至有失误了。”

 河北大名府。魏国公府。这是一座威严的建筑,然而此时,⽩⾊的布缦结満府前,所有的家人,全都披⿇带孝,哭声从內宅传到街上,魏国公府上,一定是死了什么重要的人物。李丁文骑着马⽇夜兼行,当他在魏国公府前滚⾝下马之时,已是累得筋疲力尽,然而没有什么比眼前的景象,能够更让他心惊胆颤的了!

 “韩琦,你千万不能死!”李丁文在心中不停地念叨着,一边疾步走向门房,把名帖递给门房,说道:“‮生学‬李丁文,拜见魏国公。”

 不料那个门房接过名帖,放声大哭,泣道:“国公爷、国公爷他仙游了!”

 “啊?!”李丁文当场怔住,他辛苦赶来,可一切都⽩费了。任谁也没有想到,历事三朝的元老重臣,魏国公、侍中韩琦,竟然在这关键时刻死了!

 “人算不如天算呀。”李丁文在心里苦笑着“看来,只有去洛了。”

 代州城,寒风萧索,落叶纷飞。

 太常寺少卿刘忱与代州知州吕大忠坐在一匹马车上,闭目养神。他一闭上眼晴,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崇政殿中皇帝召见的情景。

 那天他垂手站立在崇政殿上,听皇帝说道:“朕已命秘书丞吕大忠知代州事,大忠正逢⽗丧,只是如今国事艰难,朕得不已,夺情起复,卿往代州,当与大忠齐心协力,断不可轻启边衅,有负朕望。”

 自己当时朗声答道:“臣既受命,便往枢府,考核文据,未见本朝侵辽人一寸之地。臣既为使者,必当据理力争,若辱使命,臣当死在代地,以报圣上。”

 然而就在启程之前,皇帝亲自颁下手敕给自己,手诏上说:“辽理屈则忿,卿姑如所与之。”

 一个出使的使节,临行前居然收到一份如此让人灰心丧气的手诏!刘忱心里百感集,到代州之后,他一直把手诏深蔵,绝口不提。这几天揣见吕大忠的为人,倒也是志节慷慨之辈,但是知人知面难知心,他依然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和吕大忠说明情况。

 今⽇是辽国枢密副使萧素亲自前来代州,在驿馆设宴,这是自己和萧素的第一次锋,如果告诉吕大忠,万一挫了锐气,反为不妙。想通这一节,他咬了咬牙,暗道:“罢了,不奉诏的罪名,我一人担了便是!”不多时,马车便到了驿馆。刘忱与吕大忠下了马车,辽使萧禧早已在门口接。萧禧満脸笑容,抬手说道:“刘大人、吕大人,请。”

 刘忱见萧禧虽然満脸堆笑,却是一⾝戎装,当下抱拳,冷笑一声,说道:“萧大人,请了。”

 吕大忠却神⾊自若,満不在乎的低声吩咐了随从几句,跟随而来的宋军立时在驿馆外列队站好,隐隐对驿馆形成包围之势,几个幕僚则跟在⾝后,一同⼊內。

 ⼊了大门,辽国枢密副使萧素在二门亲,刘忱打量此人,萧素看起来只有四十来岁年纪,方额浓眉,双眸精光內敛,一看就知道是个厉害人物,站在他⾝后除了一⼲‮员官‬之外,更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披金甲,带长剑,英俊非常,而曾经出使过大宋的萧佑丹,竟然还站在这个少年⾝后。刘忱心里不由一惊,这个少年的⾝份,一定不同寻常!但是萧素既不介绍,他倒不便相问。刘忱侧过脸一望,却见吕大忠眼中也有诧异之⾊。

 萧素抱了拳哈哈笑道:“刘大人、吕大人,远来辛苦。”

 吕大忠抱拳回礼,淡淡的说道:“萧大人说错了,这里是宋境,应当是萧大人辛苦。”

 萧素假装没有听见,不置可否的一笑,抬手说道:“请。”把刘忱、吕大忠等人⼊厅中。

 刘忱等人走进大厅,却见厅中早已布好酒宴。萧素往主位上一站,⾼声吩咐:“奏乐,请刘大人、吕大人⼊坐。”有侍者立即走了上来,把二人往客位上引。

 刘忱与吕大忠飞快的对望一眼,二人皆是一动不动,刘忱朗声说道:“萧大人,你又弄错了!”

 萧索一脸愕然,问道:“本使哪里弄错了?”

 刘忱走到萧索面前,昂然说道:“这里是大宋国境,驿馆亦是大宋邻国使节的驿馆,于情于礼,应当请萧大人坐客位。”

 萧禧在一旁听到这话,不由悖然大怒:“刘大人如何说出这种不知礼的话来?既是我们大辽设宴,焉有反坐客位之理?刘大人莫非是有意轻慢?!”

 刘忱冷笑道:“若是私宴,自然能坐主位,不过萧大人代表大辽皇帝,在下代表大宋皇帝,这是两国之宴,既然在宋境,自是宋使坐主位。”

 萧禧却不答应“刘大人莫要逞苏秦之辩,天下之事,理为同一,我等设宴,自是我大辽使者坐主位。”

 刘忱知道这第一次锋,事关双方锐气,如何肯退让半步,当下冷笑道:“大宋的国土,大宋的驿馆,若要设宴,自然由它的主人来设,这宴会所费几何,不必由贵国出。”

 萧禧上前几步,厉声说道:“刘大人这等小节,都一步不让,如此不近情理,可是没有诚意谈判吗?”

 “本使千里迢迢持节而来,如何说没有诚意?!想辽国也是大国,岂能不顾礼义,为天下所笑?天下万事万物,都抬不过一个理字,没有道理的要求让步,到底是本使缺少诚意,还是贵国缺少诚意呢?!”

 刘忱⾆辩滔滔,萧禧一时竟被他驳得说不话来。那个金铠青年不噤赞赏的点了点头,转过头与萧佑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萧佑丹向萧素丢了个眼⾊,萧素会意的点点头,伸出双手,做了个停止的手势,笑道:“既是刘大人与吕大人一定要争这个主位,我看两家七十多年好,不必为这种小事伤了和气。不过本使设宴,这个客位,本使也是断然不坐的,这样吧,本使明⽇在雁门山古长城以北设宴,再请二位大人与会,重开谈判,可好?”

 刘忱与吕大忠对望一眼,微微点头,不亢不卑的说道:“如此明⽇必定准时赴约。”

 杭州。

 “魏国公死了?!”石越大吃一惊,韩琦死的真不是时候。因为石越名义上是韩琦的女婿,因此韩琦死的那一天,韩家就让驿站用快马送信,前往杭州。石越接到消息后,立即举家带孝,上表皇帝,请求能允许他去参加韩琦的葬礼。但石越心里也暗暗纳闷:“我记得韩琦是熙宁八年死的,难道我记错了?”

 只不过这时候,石越也无暇去认真回忆自己的记忆是否有误了。对于宋朝来说,凡是与辽国有关的事情,必定是大事,石越既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也不能不关心北面的谈判。

 “十万大军,必定是虚张声势。只不过也不能过份拂了辽人的面子,免得他们恼羞成怒。”石越‮头摇‬苦笑不止“若是韩琦在,他深谙军务,在大名府数年,或者能知辽人底细,不料竟然故去。”

 司马梦求思忖一会,说道:“大人,皇上必然不会准你去大名府吊祭,夫人⾝体也经不过这种长途劳顿,何况去时也赶不及了。不过于情于理,大人得派个使者去大名府的。不如就让在下前往,吊祭之后,在下就去一趟燕州,顺便也可以打探辽人虚实。”

 石越想了想,点头答应道:“去之前,纯⽗先去见一下唐二叔,唐家在辽国也开了一些店铺,只不经营未久,还不能轻易行事,以免引人生疑。但你去了那里,至少有个接应,也能有方便使唤的人。”

 辽国朔州马邑边境。

 刘忱骑着一匹黑马上,回头眺望。险峻的雁门山已被远远的抛在⾝后,跟着自己⾝后的,只有几个幕僚与三十名军士。为防不测,吕大忠并没有随行,而是在雁门山以南的西径寨接应。刘忱不噤又一次想起⾝上肩负的使命,既要维护‮家国‬的利益,又要不至于引起战端,而面对咄咄人的辽国,自己⾝后的‮家国‬与皇帝,都显得孱弱了一点!

 刘忱本是进士出⾝,对华夏族的历史,自然是非常的清楚。这马邑之地,即便是匈奴強盛之时,也一直在汉朝的疆域之內,当年汉武帝曾经在此伏兵三十万,以待匈奴。刘忱环视四野,长叹道:“不知要何时,我大宋方能有三十万雄兵,再度临此!”

 他话音刚落,便听得一阵号角长鸣,北方的原野上扬起一阵灰尘,轰鸣的马蹄之声由远及近,刘忱心中知道这是接他的辽人来了,他举起右手,属下军士立即勒马列队,向前进。果然,不多时,远方便出现了百余骑辽人。辽人虽然占据燕云之后,渐染汉化,但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素重骑术,非宋人能比。而这百余骑更是从枢密副使萧素的亲兵卫队中挑出来的精壮者,其实军容气势,更是让人见之夺魄。

 刘忱虽然不知道这些骑兵的来历,但是心里却也明显这是萧素在向他炫耀军威,隐隐便有威胁之意。他回头见属下军士,不免有畏怯之意,不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扬鞭指着辽军,一脸不屑的笑道:“契丹自以为天下之一,我看这骑兵,却比咱们大宋的捧⽇军差得远了!”

 这些军士何曾知道大宋的精锐‮队部‬、噤军上军之中的捧⽇军是何等军容?他们一向只知道噤军上军诸军,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士兵,这位刘大人从京师来,既然说捧⽇军強悍,心里不免就信了七分。虽然说既便捧⽇军再強悍,也远在千里之外,若真有意外,也无法救他们,但是士气却也不噤为之一振。

 刘忱见此计奏效,立即寒下脸来,厉声说道:“诸君随本使出使敌国,不可有畏惧怯敌之意,堕了我们大宋的国威!是好男儿,就要让契丹人知道我大宋军队,也没有胆小怕死之人!”

 这些宋兵见刘忱不过一个文官,却如此慷慨越,声⾊俱厉,中无不热⾎沸腾,一个士兵忍不住⾼声回道:“大人放心,代州军队,也没有孬种!绝不敢有堕国威!”

 其余的士兵也不噤同时在马上弯行了一个军礼,厉声答道:“绝不敢有堕国威!”

 刘忱见士气已然上来了,⾼声喝道:“好!等会见到辽人,属下不论文武,若谁有胆怯畏惧之⾊,回代州之后,本使必将以军法处置!若得不辱使命,回国之后,本使亦将给诸位请功!”说完掉转马头,厉声喝道:“列队前进!”三十余人,昂然朝着辽人了过去。

 也不过几瞬的功夫,辽人便已到面前,刘忱定晴望去,前来接自己的,依然是萧禧。萧禧见到刘忱,哈哈笑道:“刘大人,来到朔州!”

 刘忱不亢不卑的回道:“有劳贵使远。”

 萧禧打量一下宋使队伍,见吕大忠不在,当下故作惊讶的问道:“吕大人怎么没来?”

 “吕大人是代州知州,守土有责,不可轻出辖区。本使才是大宋皇帝钦命的谈判使者,出国会议,本使一人持节便可。若在代州境內,则由吕大人会同谈判。”刘忱朗声答道。

 萧禧经过上次锋,早知道刘忱此人辞锋甚健,再说下去,只怕自己讨不了好,自取其辱,当下哈哈一笑,不再纠此事,便说道:“原来如此。刘大人见我大辽的军容如何?”

 刘忱冷笑道:“贵‮军国‬容甚壮,然亦不过与我代州之军差相仿佛。我大宋噤军捧⽇诸军之军威,只怕要大辽皇帝的亲军方得比拟。至于震天雷、霹雳投弹之神威,则是古今所无,只恐贵国无器可比。”

 萧禧也曾听说过震天雷、霹雳投弹之名,这两种武器,若真论威力,倒也不至于能左右胜败,只是当时之人,却不免要骇于听闻,为传闻所误。加之河州之围,玛尔戬在震天雷、霹雳投弹之下,大吃苦头,这件事更被人传得神乎其神。吕惠卿正是以此为借口,给陈元凤叙功。此时萧禧也只是闻名,而不知道虚实,不免一脸尴尬,只好硬着脖子说道:“似震天雷、霹雳投弹之类,只怕多有夸大。”

 刘忱微微一笑,嘲讽道:“贵使哪⽇出使汴京,问问玛尔戬便知虚实。”

 萧禧被他说得脸上一红,连忙纵声大笑,借此掩饰自己的窘状“刘大人辞锋之利,真是不亚苏秦。在下以前在北国,只听说石子明、司马君实、苏子瞻的大名,不料刘大人之才,似不在此三位之下。”

 刘忱哈哈大笑不止,却不作答。

 萧禧心中明知若是相问,保不定就会被他讥笑,却又忍不住心中好奇,脫口问道:“刘大人为何发笑?”

 刘忱摇‮头摇‬,笑道:“我笑贵使不知我大宋之能人贤士,似石子明、司马君实、苏子瞻,那是天纵之才,刘某岂能望其项背?如上面三位,在大宋,也就只有三人而已,若以刘某之才,大宋以车载,以斗量,不可胜数。”

 萧禧心里知他故意作此夸大之语,当下也不分辩,按辔与刘忱偕行,走了一会,却又忍不住出言嘲笑:“石子明、司马君实、苏子瞻,确是天才,不过一在杭州、一在洛、一在岳州,却不知大宋朝廷为何如此处置天才?若是三人在大辽,必然官居二府。”

 刘忱脸上微红,嘴上却毫不示弱,冷笑道:“古来贤君用人,必先试之州郡,再劳之部寺,进退以观其志,三人各居州郡,又何⾜为怪?!”

 萧禧竟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心里也不得不佩服他強辞夺理的本事。二人就这么一路⾆剑,边谈边行,不久,萧素的大营便遥遥在望了。

 刘忱眺目远望,心里不噤大吃一惊!原来萧素的营帐,竟是连营数里、旌旗密布!他与吕大忠商议之后,本来还以为辽国十万大军之说,不过是虚张声势,若看这个情景,单在马邑,便至少有五六万的大军!这叫刘忱如何不心惊?

 他脸上依然素然自若,与萧禧一路谈笑,心里却暗暗思忖:“辽人如此劳师动众,怎么可能是为了争这数百万贯的钱财,数百里的疆域?所得远不⾜以偿所失,难道他们竟然另有所谋?!吕大忠说细作全然不知道辽国十万大军在何处,却又为何突然出现数万之众于距雁门寨不过百十里之地马邑边境?”他左思右想,却总是不得要领,种种不合情理之处,难得以想通。自古以来,都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之先,能够多知道对方一些底牌,至关重要。这时候突然见到这种连营数里的大军,刘忱不得不三思。

 然而辽人却不会给他细细思考的机会。萧禧不断的和他东拉西扯,大营越走越近,没多久,数百号角齐鸣,声彻天地,营门大开,两列仪仗队整齐的跑出来,站在营门两侧,萧素一⾝戎装,率领帐下之‮员官‬,至营门。

 刘忱只得收回思绪,翻⾝下马,整整⾐冠,上前去。

 萧素満脸堆笑,抱拳说道:“宋使远来辛苦。”把刘忱等人⼊帐內,分宾主坐下。刘忱打量辽国‮员官‬,萧素为首,那个金铠青年为次,其次方是萧佑丹与与萧禧等人,心里不噤暗暗称奇。他与吕大忠猜测了许久,一直没有弄清楚那个青年的⾝份。

 萧素见刘忱坐定,立时收起笑容,劈头问道:“贵使奉大宋皇帝之命前来,想是已答应敝国的要求了?却不知何时接银钱,何时划定边界?”

 刘忱昂然答道:“我奉大宋皇帝之命而来,乃是珍视两国七十年之友谊,向贵国指出,贵国对敝国的指责,皆是无中生有。而索赔银钱之事,犹为无理,盼贵国重视两国七十年好之情,谨慎处理。”

 萧素立时把脸一沉,寒声说道:“贵国在边境修缮城寨,加紧战备,代州之地,更是侵⼊我大辽境內,还说什么珍视两国七十年好之情?我大辽皇帝本兴兵讨伐,先发制人,但又以为贵国皇帝会念在两国好,停止这些挑衅之举,才遣使者涉,不料贵使之意,竟是全不认账!看来南朝是毫不在意两国的好了,那又有什么好说的?!”说完,作势就要翻脸。

 刘忱站在⾝来,从容说道:“萧枢使不必动怒,我大宋若不重视两国友谊,何必遣我前来?只是贵国的要求,的确让人无法接受。贵国说我大宋修缮城寨,就是挑衅,天下实无此理,各国修缮城寨,不过是平常之事罢了,百年以来,宋辽两国,都未曾间断,如何今⽇便成挑衅?雄州外罗城,已经修了十三年,本非今⽇之创,北朝既然不,我大宋皇帝为了珍视两国之情,已下令停止修筑;⽩沟馆驿之箭楼城堡,已经拆毁,屯兵也已撤回。北朝何至咄咄人?”

 萧素一时语塞,不好再说此事,只厉声问道:“那么贵国侵⼊我大辽疆界,又要如何说?”

 刘忱朗声答道:“宋辽两国,向来以古长城为分界,如何说侵⼊大辽疆界?大宋未曾占北朝一寸之地。”

 萧素却是知道疆土之事,最可以混赖不清,当下冷笑道:“宋使莫要混赖,辽宋之界,一向以各山分⽔岭土垄为界,未曾听说以古长城为界。若以古长城为界,我武州岂不归南朝所有了?”

 刘忱思忖一会,喝道:“取地图来!”左右连忙取出地图,刘忱打开地图,用手指着代地边界,对萧素说道:“萧枢使请看,这是仁宗之时的地图,当时两国疆界如此。”

 萧素哂然一笑,看都不看一眼,也喝道:“取地图!”

 不多时辽人也摊开一幅地图,萧素冷笑道:“宋使请看,这是本朝十年前地图,当时两国疆界如此!”

 刘忱凑上前一看,辽人竟是在地图上把代州与朔州界的西部边境,前推到了⻩嵬山,与旧地相距数百里!这⻩嵬山正当要冲,在代州境內西边一条主要大道附近,可以据此俯视武寨和楼板寨,直接威胁原平乃至忻州。契丹人之居心,当真险恶!

 刘忱本断然拒绝,可转念一想到这数里连营,也只能转过念来,对萧素说道:“北朝的要求,本属无理。但是既是疆界存在争议,倒也不难解决,不妨请萧枢使来代州,本使将会同代州守吏,一同勘察疆界。”

 萧素见刘忱语气放缓,得势更不饶人,冷笑道:“如此可是缓兵之计吗?我十万大军,每⽇空耗粮饷,哪里经得起慢慢勘界?”

 刘忱正要说话,却见⾝后一个士兵动了动嘴言又上。他心里一动,走到那个士兵跟前,问道:“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那士兵上前一步,躬⾝答道:“大人,我是代州土著,代州北部诸山,大多数有分⽔岭而无土垄,特别是⻩嵬山,从来没有土垄的。”

 这士兵声音虽然不大,却也是満帐皆可听见。萧素等人只顾漫天要价,想当然的以为凡山都有土垄,却不料⻩嵬山偏偏没有,这时被这个士兵揭破,不免颇为尴尬。好在萧素颇有急智,他不待刘忱说话,便抢先说道:“咳!本官方才一时语误,确是以分⽔岭为界,也确有没有土垄的。”

 刘忱岂能相让,冷笑道:“只怕⻩嵬山本不是北朝土地,历来分界,毕竟是古长城为准,若不然,为何又怕勘界?”

 萧素怕案怒道:“宋使一步不让,竟是为何?勘界亦是分⽔岭为界,不勘界亦是分⽔岭为界!”

 刘忱昂然冷笑:“有理不在声⾼,萧枢使岂能指黑为⽩?”

 双方谈到此处,皆不愿意相让,眼见就要谈不下去了。

 一直站在金铠青年⾝后的萧佑丹不经意的微微皱了皱眉,走到刘忱面前,笑道:“宋使不必固执。大宋皇帝给本朝国书都说:‘倘事由夙昔,固难徇情;诚界有侵逾,何吝改正!’,可见贵国皇帝都承认有侵界行为的。”

 刘忱摇‮头摇‬,冷笑道:“我大宋皇帝陛下,可没有承认过这等事情,国书是说,倘若我们大宋真有侵界,我们就会改正。但如果没有,就谈不上改正了。”

 萧佑丹却故意胡搅蛮,冷笑道:“诚者,《说文解字》有言,信也。怎么变成假如了?《论语》有言: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这个‘诚’难道是‘假如’吗?韩愈文说:‘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这个‘诚’又怎么会是‘假如’?”

 刘忱哂道:“那《史记》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这个‘诚’又当何解?”

 萧佑丹狡黠的一笑,说道:“那至少说,这个‘诚’字,有两意,贵使固然可以理解成假如,我们也不妨理解成的确。”

 刘忱不料契丹人如此胡搅蛮,冷笑道:“那么不如让在下回京请示大宋皇帝陛下,问问这个‘诚’字究竟何解,再来继续谈判?”

 萧佑丹把脸一沉,怒道:“国书岂同儿戏?”

 刘忱扬眉昂然答道:“却是⾜下不讲理。”

 …

 雁门山以南,西径寨。

 夕西斜,似火烧的云霞挂在雁门山的那一头,吕大忠不安的在寨中走来走去,探马报告马邑‮夜一‬之间出现数里连营之后,吕大忠已经下令代州各寨加強戒备。西役寨中更是如临大敌的模样,士兵们手中的弩,都已经装満了箭矢,全神贯注的盯着北方。这里扼住了雁门山通往代州的大道,如若有警,必然是西径寨最先燃起烽火。

 “那数万大军,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究竟是疑兵之计,还是实有这支军队存在?”这个问题不断的‮磨折‬着吕大忠,刘忱去了一天了,还没有回来,虽然吕大忠相信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但肩负守土之责,却不能不防个万一。

 “再派一拨人马去五十里外接应刘大人!”吕大忠向西径寨守将吩咐道。

 “卑将即刻派人前往。”

 话音刚落,了望的士兵便大声呼喊道:“刘大人回来了!刘大人回来了!”

 吕大忠快步走上了望台,远远望见果然是刘忱一行人,立即吩咐道:“快,开寨门,接刘大人!”

 宋辽两国使者在马邑的第一次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辽人不肯做任何让步,坚持要以各山分⽔岭为界进行勘界,而刘忱则要求以古长城为基准进行勘界,最多只能同意进行不设任何基准的勘界;萧素更恐吓刘忱,要求立刻赔付银、钱、绢物,刘忱更是断然拒绝,指出除非证明大宋真的侵占辽地,否则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赔偿。

 双方的谈判不而散,只有约定择⽇另行谈判,下一次谈判将在宋境代州进行。但为此感到困扰的,却绝不仅仅只有刘忱和吕大忠。

 雁门山以北,马邑城。

 萧素朝金铠青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太子殿下,这个刘忱,实在难。”

 耶律浚虽是太子,但是眼下依然是魏王专权,萧素是枢密副使,他也不敢轻易怠慢,连忙还了半礼,说道:“此人胜在颇有胆气。这本是⽗皇投石问路之策,试一试南朝皇帝,究竟是何等人物,所得多少,倒不必在意。”

 萧素心里却知道并非如此,魏王耶律伊逊心里倒希望借机挑起战端,这样他就可以统军,以成大事;不过辽主耶律洪基却否定了轻率用兵的建议,而是定了一个投石问路之计。这个计自然不会是太子出的,但是多半却是太子⾝后的萧佑丹出的。

 萧禧却不知道这中间种种勾心斗角的內情,只笑道:“可惜了布的那个疑阵,数里空帐,萧兄的妙策却没有吓倒刘忱!”他口里的萧兄,自然是萧佑丹。

 萧素笑道:“那倒未必没有用,南朝一向畏惧我朝,便明知是疑兵之计,心里却总怕是真的。有了这番做作,总是有点用处的,也亏了刘忱是个不怕的。”他哪里知道刘忱已经是敢公然抗旨不遵的人了。

 萧佑丹背着双手,心里苦笑了一声。这投石问路之策,无非是虚张声势,大声恐吓,一来可以趁火打劫一些好处,自己不费分毫;二来可以了解一下南朝的皇帝与臣子们,有何等的胆⾊器局,从他们如何应对此事,便可以知道分晓;三来更可以阻止耶律伊逊借机加深自己对军队的影响,自然是一石数鸟之策。而且以萧佑丹对宋朝廷的了解,自然也知道好戏才刚刚敲锣,但不知道为何,他心里总有隐隐的担忧,却又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在担忧着什么…

 注1:娘娘,是神宗对太皇太后曹氏的称呼,见《邵氏见闻录》、《铁围山丛谈》等宋人笔记。读者勿以为怪。  M.nkOuxS.com
上章 新宋 下章